-
柴胡-白芍单味、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化学成分及抗抑郁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比较柴胡-白芍单味、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变化,建立利血平拮抗急性抑郁模型探讨药对合煎与单煎合并的抗抑郁作用差异.采用COSMOSIL5C18-MS-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采用双波长(210、230 nm)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及对相关组织进行HE、Nissl染色分析不同剂型对小鼠抑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芍药苷和氧化芍药苷的含量在柴胡-白芍单味配方颗粒混溶中低于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柴胡-白芍单味配方颗粒混溶组、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组和传统汤剂组均能使小鼠脑内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明显提高(P<0.05,P<0.01);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显著升高(P<0.05,P<0.01);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不同程度地升高,丙二醛显著降低(P<0.05,P<0.01).HPLC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稳定可靠.通过抑制炎症和缓解氧化应激,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较柴胡-白芍单味配方颗粒混溶改善抑郁症状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抗炎作用的质量标志物的金银花口服液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以金银花口服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抗炎质量标志物的辨识和筛选,建立工艺全过程的质量溯源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UPLC/Q-TOF-MS对口服液中的环烯醚萜和酚酸类成分进行解析,通过分子网络技术构建关联关系;采用HPLC法建立多批次口服液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辨识关键药效分子;通过NF-κB双荧光报告系统确证关键抗炎质量标志物;进一步基于双波长HPLC技术分别建立口服液中环烯醚萜和酚酸类12种质量标志物的定量方法.通过对原料药材、制剂加工过程中质量标志物提取转移率以及热稳定性等的考察,实现对口服液的质量评价.结果 口服液中共鉴定出9种环烯醚萜和6种酚酸类成分,描绘了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的转换关系.11批次口服液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色谱峰组成基本一致,相似度大于90%,其中6种环烯醚萜(马钱苷酸、断氧化马钱苷酸、断马钱子酸、当药苷、断氧化马钱子苷、断马钱子苷)和6种酚酸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为具有NF-κB抑制活性的主要药效成分,可作为质量标志物.利用双波长HPLC法在多批次的生产过程中对上述12种质量标志物的溯源传递进行了考察发现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稳定,总环烯醚萜和总酚酸的含量基本保持稳定,但成分之间部分会发生转化.在提取、浓缩以及制剂工艺过程中,环烯醚萜和酚酸类成分的转移率分别超过了76%和63%.结论 本文所建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可以对金银花口服液工艺全过程进行高效的质量溯源评价,为药材和制剂的全程质量监管提供了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不同产地五灵脂药材质量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建立五灵脂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不同产地五灵脂药材质量.方法:采用UPLC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265 nm,流速为 0.25 mL·min-1,柱温为 30℃,进样量为 1.0 μL.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热图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综合评价不同产地五灵脂药材质量.结果:建立的五灵脂药材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 14 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 6 个成分,分别为原儿茶酸、4-羟基苯甲酸、苯甲酸、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22 批五灵脂药材相似度为 0.870~0.998;聚类热图分析将 22 批五灵脂药材分为两类,陕西省商洛市所产五灵脂可与其他产区样品完全区分;OPLS-DA共筛选出 7 个质量差异标志性成分.结论:建立的五灵脂药材UPLC指纹图谱及其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稳定可行,可为五灵脂药材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UPLC特征图谱的南、北葶苈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研究并建立南葶苈子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并对北葶苈子及混伪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 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254 nm;流速为 0.30 mL·min-1;柱温为 35℃.结果:建立了南葶苈子药材UPLC特征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 12 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 7 个,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峰 3)可区分南葶苈子和北葶苈子;芥子碱(峰 2)可区分南葶苈子和菥蓂子;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峰 6)可区分南葶苈子和荠菜子.结论: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能有效区分南葶苈子、北葶苈子及其混伪品荠菜子、菥蓂子,为控制葶苈子药材质量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双波长法同时测定二妙丸中5种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二妙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盐酸巴马汀、木兰花碱及苍术素等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Waters BEH(2.1 mm×1OOmm,1.7 μm),乙腈-0.1%磷酸(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g)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盐酸黄柏碱、木兰花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检测波长为280 nm;苍术素检测波长为340 nm;柱温:30℃.结果 盐酸小檗碱、黄柏碱、巴马汀、木兰花碱及苍术素5种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等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平均回收率在96.8% ~99.3%之间,RSD均小于2.8%.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为二妙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波长-UPLC法同时测定知柏地黄丸中6个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双波长-UPLC法同时测定知柏地黄丸中莫诺苷、芒果苷、马钱苷、芍药苷、小檗碱和丹皮酚6个成分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L· min-1,检测波长236 nm(莫诺苷、芒果苷、马钱苷、芍药苷)、274 nm(小檗碱、丹皮酚),柱温40℃.结果:仅需12 min即可完成测试,莫诺苷、芒果苷、马钱苷、芍药苷、小檗碱、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488~124.4、2.506~125.3、4.404~220.2、2.672~133.6、5.870~293.5和4.795~239.8 ng,r不小于0.999 8;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0.0%、101.3%、100.8%、101.6%、100.5%、98.4%;20批样品中上述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37~1.04、0.05~0.41、0.50~0.75、0.43~0.83、0.57~1.02、0.77~1.33 mg·g-1.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知柏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波长HPLC法测定加味逍遥丸中多种成分含量及化学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多指标含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法,评价加味逍遥丸质量.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234nm和440 nm双波长检测,并使用雷达图分析、聚类热图分析和夹角余弦相似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样品中芍药苷、丹皮酚、阿魏酸、甘草苷、甘草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分别为1.484~5.508、0.94~3.28、0.014~0.147、0.23~1.79、0.353~2.488、2.40~11.33、0.008 6~0.731 1和0.001 6~0.072 3 mg·g-1.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各厂家的样品间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厂家的样品较为一致.区分各类样品的强特征峰为栀子苷峰、芍药苷峰、丹皮酚峰、栀子peak 6、甘草苷峰、西红花苷Ⅰ峰和牡丹皮peak2.结论:该法准确、专属,适用于加味逍遥丸整体质量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UPLC法同时测定四君子汤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一种在双波长下同时测定四君子汤中人参皂苷Rg1、Re、Rf、Rb1、Rd、甘草酸和白术内酯Ⅲ7个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niversil XB C8色谱柱(1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乙腈(A)-体积分数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1,检测波长203 nm测定人参皂苷Rg1,Re,Rf,Rb1,Rd;220 nm测定甘草酸,白术内酯Ⅲ,进样量2μL,柱温为35℃.结果 人参皂苷Rg1、Re、Rf、Rb1、Rd、甘草酸、白术内酯Ⅲ质量浓度分别在149.6~897.6 mg、100.2~601.2、49.2~295.2、150.4~902.4、80.2~481.2、240.6~1 443.6和15.8~94.8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9.5%、98.5%、98.9%、98.7%、99.3%和99.3%,RSD为1.3%、1.0%、1.5%、1.2%、1.2%、1.3%和1.0%(n=6).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四君子汤中人参皂苷Rg1、Re、Rf、Rb1、Rd,甘草酸、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测定,为四君子汤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高效二维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南星止痛膏中双酯型乌头生物碱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在线中心切割超高效二维液相色谱(2D-UPLC)法,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南星止痛膏中3个双酯型乌头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一维UPLC采用Waters XBridge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 1.7 μm),以甲醇-0.008%二乙胺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1 mL· min-1,柱温18℃;二维UPLC采用Waters XBridge BEH C18色谱柱(3.0 mm×100 mm 1.7 μm),以乙腈-0.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7 mL· min-1,柱温40℃.进样量1μL,检测波长235 nm.结果: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6~9.90、0.55~8.20和0.91~13.72 μg· mL-1,R2分别为0.999 5、0.999 9和0.999 6,线性关系良好;3个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2.5%~88.8%之间,方法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均较好;复方南星止痛膏中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分别在3.2~5.0、0.9~1.3、8.5~10.4 μg· g-1范围内.结论:该方法有效改善了复方南星止痛膏中待测组分的分离度,极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对制剂中的3个双酯型乌头生物碱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川产道地药材江油附子和川乌中6种生物碱含量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附子和川乌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6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比较附子和川乌中的6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0.05mol/mL盐酸水超声提取附子和川乌中的生物碱类成分,BEH 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1 mL/min,柱温35℃;进样体积4μL;检测波长235 nm.采用差异显著性分析、效/毒值分析、毒性成分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和TOPSIS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综合评价附子和川乌的质量.结果 方法 学考察结果 符合规定,附子和川乌中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MDAs含量差异极显著,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差异显著,乌头碱和双酯型生物碱(DDAs)含量差异不显著.以6种生物碱为评价指标,15号附子样品质量最优,7号川乌样品质量最优.结论 建立的方法 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可用于附子和川乌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定量测定;效/毒值、毒性成分指数的运用能更精确、简便地实现附子和川乌的质量控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可更准确地进行药材质量评价.可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药典》附子和川乌中酯型生物碱的分析测定提供参考,为附子和川乌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