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及其与近缘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探究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早期胚胎发育特征,2022年3月收集其在河南省济源市太行山区野外自然抱对产出的受精卵,在室内水温(22.63±2.09)℃的条件下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显示,中国林蛙卵径(1.57±0.01)mm(n=5);早期胚胎发育分为25个时期,从受精卵到鳃盖完成期历时158.83 h;卵裂方式为不均等全裂;大约70%的胚胎在鳃血循环期出膜.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卵裂特征、出膜方式及出膜时期与近缘种相似,速度较慢;与其他无尾两栖类相比,卵裂特征、出膜方式和发育速度均呈现种属特异性.中国林蛙较小的卵径、较快的早期胚胎发育速度反映了其对静水产卵环境的适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停氧为目标导向确定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以停氧为目标导向确定咖啡因疗程的方案对氧依赖早产儿的临床受益.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入住该院新生儿科219例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以停氧为目标导向咖啡因治疗,n=108)和对照组(常规咖啡因治疗,n=111).比较两组呼吸暂停复发、重复使用咖啡因、停用咖啡因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停用咖啡因纠正胎龄更大[(35.9±1.7)周vs.(34.4±1.5)周],住院时间更长[(64.62±20.60)d vs.(57.96±17.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暂停复发率、咖啡因重复使用率、用氧时间、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机械通气使用率、住院费用,以及≥Ⅱ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心动过速发生率及体重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停氧为目标导向确定咖啡因疗程的方案不能减少早产儿的呼吸暂停复发风险及氧依赖,且有可能延长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乳低聚糖对婴儿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作为肠道菌群演替速度较快的重要阶段,稳定的肠道菌群定植对机体健康、免疫系统的建立及完善有着重大且长远的意义。母乳中富含人乳低聚糖(HMOs),能够有效促进婴儿肠道中有益细菌的生长,抑制病原菌的侵袭,改善肠道菌群组成,提高菌种多样性,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现就HMOs的研究现状及其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孕期氯沙坦暴露致羊水过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32岁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服用氯沙坦钾片(50 mg、1次/d)、甲泼尼龙片(12 mg、1次/隔日)和双嘧达莫片(50 mg、1次/d)治疗期间怀孕。孕期继续上述药物治疗。孕24 +2周行超声检查提示羊水过少,持续至孕32 +2周,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1.1~3.4 cm,羊水指数1.9~6.9 cm。停用氯沙坦钾片和甲泼尼龙片,换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降压,羊水量逐渐增加至正常水平。孕34 +4周血压升高至177/113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子痫前期。给予硫酸镁(以1 g/h的速度静脉滴注)、硝苯地平控释片(加量至60 mg口服、1次/d)和拉贝洛尔片(200 mg口服、2次/d)治疗,血压143/82mmHg,尿蛋白(++)。于孕35 +3周行剖宫产分娩1男婴,身长43 cm,体重2 200 g,出生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出生缺陷。随访至24月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智力发育及运动均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术式矫治法洛四联症术后肺动脉和左心室发育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保留瓣环与跨瓣环补片矫治法洛四联症(TOF)术后肺动脉和左心室发育速度。方法:回顾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TOF患婴临床资料,根据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的解除方式分为:保留瓣环组和跨瓣环组。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间术前、末次随访时肺动脉和左心室发育指标,术前与术后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共纳入TOF患婴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中位年龄6.7(4.1,10.3)个月,中位体质量7.0(5.8,8.4)kg。术前保留瓣环组Nakata指数、McGoon比值、肺动脉Z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指数及其Z值均大于跨瓣环组( P=0.001,0.000,0.003,0.000,0.000)。末次随访时,两组肺动脉Z值均大于术前( P=0.016,0.000),跨瓣环组LVEDV Z值大于术前( P=0.000),而保留瓣环组LVEDV Z值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P=0.581),肺动脉Z值和LVEDV Z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468,0.884)。保留瓣环组肺动脉Z值、LVEDV Z值末次随访与术前的差值均小于跨瓣环组( P=0.000,0.000)。 结论:与保留瓣环相比,跨瓣环补片矫治TOF术后早期肺动脉和左心室的发育速度较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985-2014年中国汉族18岁青少年身高长期趋势的性别差异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1985-2014年中国汉族18岁青少年身高长期趋势的性别变化。方法:选取1985、1995、2000、2005、2010和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124 099名18岁汉族青少年的身高数据。以性别分层,采用ANOVA比较各年度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以及城乡、地区和营养状况亚组中的身高差异。计算各年度性别身高差和身高比。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以身高为因变量,在不同地区分层下分析不同身高水平与性别关系随时间的变化。结果:1985-2014年,中国18岁男性青少年平均身高以1.3 cm/10年的速度增长,女性青少年增长速度为0.8 cm/10年,无论男女,身高增幅最快的阶段均为1995-2005年。男性青少年各亚组平均身高均高于女性( P<0.05)。性别身高差一直在扩大,从1985年的11.1 cm上升到2014年的12.6 cm,性别身高比稳定在1.07~1.08之间。无论男女,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均表现为城市高于乡村,东北地区高于其他地区( P<0.05),2000年后的男性肥胖青少年和2010年后的女性肥胖青少年平均身高高于其他群体( P<0.05)。在控制了城乡、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后,18岁男女青少年身高在 P 5、 P 25、 P 50、 P 75和 P 95都有随时间增长的趋势,不同百分位点身高的性别差值在0.45 cm/10年~0.57 cm/10年之间。地区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除东北地区身高 P 5和 P 95外,东北地区其他百分位点和其他地区各百分位点身高增长幅度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1985-2014年,身高的性别差异在扩大,男性青少年身高增长更为明显,东北和东部地区青少年身高增幅更大,未来要增加对中西部青少年的关注,发挥其身高发育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万古霉素致早产婴儿红人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4月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因重症肺炎住院,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红霉素治疗。住院期间感染加重,停用红霉素,改用盐酸万古霉素6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5 ml,以60 mg/h的速度静脉滴注。约10 min后,患儿出现哭闹,颜面部潮红;减慢输注速度,患儿仍哭闹,皮肤红斑增多,颈、胸及四肢等处皮肤红斑融合成片,心率增快(160次/min)。考虑为万古霉素导致的红人综合征,立即停药,未行抗过敏治疗。约1 h后皮肤红斑逐渐消退,心率下降至140次/min。次日,患儿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随后根据痰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改用替考拉宁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患儿未再出现皮疹,2周后肺炎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降低斑马鱼cntnap2表达建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传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降低斑马鱼接触蛋白相关蛋白基因2(contact protein-related protein gene 2, cntnap2)表达,建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遗传模型。方法:以注射剪接抑制型吗啉代寡聚核糖核酸降低cntnap2表达的斑马鱼作为实验组( n=48),注射随机寡核苷酸片段的斑马鱼作为对照组( n=48),通过原位杂交观察斑马鱼神经递质系统相关基因th、dbh、gad1b、glyt2、vglut2表达的变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神经递质系统及神经元发育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使用斑马鱼行为轨迹跟踪系统记录(Noldus行为仪)检测cntnap2表达降低后多动/冲动行为及托莫西汀对多动/冲动行为的改善作用。 结果: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神经递质系统相关基因dbh表达减少,gad1b表达增加;th、glyt2、vglut2表达未见明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神经递质系统相关基因dbh表达降低( t=5.772, P=0.005),snap25、dat、gad1b表达增高( t=14.310、22.210、22.090,均 P<0.01);神经元发育相关基因shha、epha4b、netrin1b、noi及神经递质系统相关基因drd4、th、vglut2、glyt2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 dpf时药物未处理实验组较药物未处理对照组幼鱼游动总距离长 [143.12(98.56, 212.22) cm 与99.03(80.54, 133.96) cm, Z=-3.547, P<0.01],平均游动速度快[0.050(0.041, 0.067) cm/s与0.033(0.025, 0.042) cm/s, Z=-5.495, P<0.01];经托莫西汀处理后,实验组药物处理较药物未处理幼鱼游动总距离减少[106.59(95.28, 120.10) cm与143.12(98.56, 212.22) cm, Z=-3.591, P<0.01],平均游动速度减慢[0.031(0.028, 0.037) cm/s与0.050(0.041, 0.067) cm/s, Z=-7.035, P<0.01]。 结论:cntnap2表达降低斑马鱼可通过改变dbh、snap25、dat、gad1b表达量而产生多动/冲动表型,托莫西汀可有效缓解多动/冲动表型,cntnap2表达降低斑马鱼可作为ADHD遗传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卵泡周围血流参数与IVF-ET卵泡发育、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卵泡周围血流参数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卵泡发育、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112例接受IVF-ET的不孕患者资料。使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卵泡周围血流参数,即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 velocity,S/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共提取1 156个卵泡,依照卵泡发育情况划分为优质卵泡组( n=208)和非优质卵泡组( n=948),依照胚胎质量划分为优质胚胎组( n=161)和非优质胚胎组( n=995),依照妊娠结局划分为妊娠组( n=37)和未妊娠组( n=75),比较不同组间的S/D、RI、PI、PSV。对比不同卵泡周围血流PSV峰速间相关指标,以Pearson法分析非优质卵泡组、非优质胚胎组、未妊娠组中PSV与卵泡发育、胚胎质量、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结果:优质卵泡组PSV[(11.26±0.94)cm/s]明显较非优质卵泡组高[(10.31±0.78)cm/s, P<0.001],两组间S/D、RI、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优质胚胎组PSV[(13.38±1.19)cm/s]明显较非优质胚胎组高[(12.02±0.85)cm/s, P<0.001],优质胚胎组、非优质胚胎组间S/D、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妊娠组PSV[(15.14±1.25)cm/s]明显较未妊娠组[(8.27±0.75)cm/s, P<0.001]高,妊娠组、未妊娠组间S/D、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卵泡周围血流PSV峰速间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Gn使用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优质卵泡数、优质胚胎数、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V<9 cm/s:(1.05±0.23)个、(0.73±0.14)个、(3.05±0.61)U/L;PSV 9~10 cm/s:(1.35±0.35)个、(0.85±0.16)个、(22.14±5.78)U/L;PSV>10 cm/s:(2.01±0.41)个、(1.12±0.20)个、(71.33±8.63)U/L;均 P<0.001];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非优质卵泡组、非优质胚胎组、未妊娠组中PSV与卵泡直径、胚胎质量评分、血β-hCG水平呈正相关( r=0.767, P<0.001; r=0.750, P<0.001; r=0.700, P<0.001)。 结论:卵泡周围血流参数PSV与IVF-ET卵泡发育、胚胎质量、妊娠结局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评定卵泡发育、胚胎质量、妊娠结局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极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极早产儿的医院内营养状况及发生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BPD极早产儿临床资料,将纳入患儿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分析其营养状况及发生EUGR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BPD极早产儿225例,EUGR组143例(63.6%),非EUGR组82例(36.4%)。EUGR 组出生体重低于非EUGR组( P<0.001),两组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33)。轻、中、重度BPD极早产儿EUG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9%比70.8%比90.7%, P<0.001)。与非EUGR组相比,EUGR组产前足疗程激素使用率较低(47.6%比63.4%, P=0.022),肠外营养时间、禁食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较长( P<0.05),加奶速度、体重增长速率较慢,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BPD、出生体重<1 000 g、喂养不耐受是BPD极早产儿发生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生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BPD极早产儿发生EUGR具有预测作用;体重增长速率>13 g/(kg·d)、产前足疗程使用激素是EUGR的保护因素。 结论:应提高极早产儿产前足疗程激素使用率,出生时谨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同时,重视BPD极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提高体重增长速率,对降低BPD极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