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普勒超声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桥血管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评估桡动脉及左侧乳内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4~76岁。患者术前均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左侧乳内动脉及双侧桡动脉。(1)分别采用超声和Allen试验检测60例患者两侧手掌侧支循环类型,初步筛除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桡动脉依赖型血管或血管异常的患者。在行全动脉搭桥的患者中,以术中检测结果为依据,比较Allen试验和超声检测判断手掌侧支循环类型的差异。(2)测量并比较桡动脉桡骨茎突处、肘关节下5 cm处(肘关节下段)及二者中点处(中段)血管内径。(3)观察在按压和放松桡动脉状态下不同侧支循环类型尺动脉的血液峰值速度(PSV)变化及增长情况。(4)记录左侧乳内动脉第二肋间水平的血管内径及PSV,观察起始部血流方向、有无狭窄及乳内动脉下端是否在第四肋间分叉。(5)分析全动脉搭桥的患者桡动脉桥血管血流量与术前桡动脉内径之间的关系。(6)观察全动脉搭桥患者术后胸闷、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心肌梗塞等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行冠脉CTA和手部超声检查,观察桥血管通畅情况及桡侧手掌血供情况。结果:(1)60例患者经过初步筛查后纳入44例患者进行全动脉搭桥手术,术中剥离78条桡动脉,术中检测均为非桡动脉依赖型,其中Allen试验检测桡动脉依赖型10条、非桡动脉依赖型68条,多普勒超声检测桡动脉依赖型3条、非桡动脉依赖型75条,超声测量判断非桡动脉依赖型血管正确率为96.2%,高于Allen试验的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00, P<0.05)。(2)120条桡动脉桡骨茎突处、中段及肘关节下段血管内径分别为(2.06±0.44)、(2.38±0.43)、(2.37±0.4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1.542, P<0.05)。(3)术前超声检测手掌侧支循环为桡动脉依赖型17条,压迫桡动脉前后尺动脉PSV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证实非桡动脉依赖型血管78条,压迫桡动脉后尺动脉PSV为(69.8±13.6)cm/s,明显高于压迫前的(42.0±7.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346, P<0.05)。(4)60例患者左侧乳内动脉检测均未发现存在起始段狭窄、变异、反向血流等异常情况,其中7例患者左乳内动脉在第四肋间水平分支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下动脉。60例患者第二肋间左乳内动脉血管内径(2.29±0.38)mm,PSV (67.8±15.9) cm/s;其中仅1例患者血管内径为1.5 mm,PSV为12.2 cm/s,其他患者血管内径>1.5 mm、PSV>40.0 cm/s,均在正常范围。(5)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77条桡动脉桥血管,术中桡动脉桥血管血流量与术前测量的桡动脉内径呈正相关:?=18.503 X-4.471, R2=0.499。(6)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动脉搭桥手术。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出院后44例患者均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胸闷、心绞痛,无手部缺血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冠脉CTA显示桥血管通畅,无明显异常;手部超声检查显示桡侧手掌血供正常。 结论:多普勒超声可以测量桥血管的内径,判断桥血管有无狭窄等异常情况,在CABG术前可精准、高效地完成对桡动脉及乳内动脉的评估;同时,多普勒超声判断非桡动脉依赖型血管的正确率高于Allen试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心可舒丸联合贝尼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心可舒丸联合贝尼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20 年11 月—2023 年 11 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和治疗组(40 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贝尼地平片,1 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心可舒丸,4 粒/次,3 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 6 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5.00%vs 8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胸闷、胸痛及心悸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均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sICAM-1、ET-1 和cTnI水平明显降低,而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学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心可舒丸联合贝尼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心绞痛,改善血清炎性因子和ET-1、NO、cTnI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芪参益气滴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不宜进行血运重建的气虚血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病例纳入、排除标准的114 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62 例和对照组 52 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规范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连续治疗 3 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cardio 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相关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RDW-CV)、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的最大公斤摄氧量(VO2/kg max)、无氧阈时摄氧量(AT-VO2/kg)、无氧阈时代谢当量(AT-METs)、最大代谢当量(METs max)、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e)、最大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O2 max%pred)、LVEF 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试验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以及健康变化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方面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改善不宜进行血运重建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 CPET 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变异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分析变异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治疗的变异型心绞痛病人41例为病例组,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史及吸烟史.结果:两组年龄、吸烟史、血清ADMA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TC、TG、HDL-C、LDL-C、性别、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DMA(P=0.013)、年龄(P=0.034)及吸烟(P=0.016)为变异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病例组吸烟者的血清ADMA浓度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5),对照组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血清ADM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ADMA浓度与吸烟呈正相关(r=0.737,P<0.001),对照组血清ADMA浓度与吸烟无明显相关性(r=0.193,P=0.232).结论:ADMA、吸烟、年龄为变异型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增加ADMA水平进一步增强内皮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变异型心绞痛诱发窦性心动过缓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6/1
患者男性,46岁.以反复胸闷、胸痛入院.患者症状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一过性ST段弓背抬高,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符合典型变异型心绞痛诊断,且患者胸痛发作时诱发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随访5个月,患者无胸闷、胸痛及心动过缓情况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从营卫理论治疗变异型心绞痛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难经》指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心与营卫之间存在互根互用的关系,营卫功能失调可导致心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营卫失调是变异型心绞痛的根本病机,卫气逆乱与卫气亏虚是其发作主因,营血瘀阻与营血亏虚是其致病基础,故营卫失于调和导致变异型心绞痛的发作.基于营卫理论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应以调和营卫为总则,调营以固本,重视风药的应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冠心汤对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心肌微循环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基于络病理论探讨冠心汤对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心肌微循环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冠心汤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高频功率(HF)、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50 ms心搏数百分比(PNN50)、正常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平方根(RMSSD)、运动耐量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微循环指标,包括左回旋支校正时间流帧计数(LCX CTFC)、右冠脉校正时间流帧计数(RCA CTFC)、左前降支校正时间流帧计数(LAD CTFC)及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达到3级标准的占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HF、SDNN、PNN50及RMSS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中医证候积分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中医证候积分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治疗组LCX CTFC、RCA CTFC、LAD CTF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TMPG 3 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64%,53/56)高于对照组(80.36%,45/5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21,P = 0.728).结论:基于络病理论给予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冠心汤治疗疗效确切,可更好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运动耐量及心肌微循环,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在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在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4例心绞痛患者根据临床确诊结果分为稳定性心绞痛64例(稳定组)与变异型心绞痛20例(变异组).均给予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进行临床特征调查,判定诊断的价值.结果 两组的TG、TC、LDL-C、HDL-C、ALT、AST值对比无差异(P>0.05).变异组的U波倒置、ST段抬高、室性早搏、T波高耸等占比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组的SDNN、SDANNI、SDNNI、RMSSD与PNN50值均明显低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4例患者中,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判断为稳定型心绞痛63例,变异型心绞痛21例,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在心绞痛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8.4%(63/64)和100.0%(20/20).结论 12导联心电图能观察到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情况,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变异性心绞痛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治疗变异型心绞痛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疗与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治疗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变异型心绞痛"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关键词,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及万方数据库,筛选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以分析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例患者老年男性,因间断胸闷2年余,加重10余天就诊,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其余导联ST段显著压低,症状缓解后ST段回落,于光学相关断层成像指导下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右冠状动脉近中段狭窄20%~30%,中段第二转折狭窄70%,远段可见支架影,右冠状动脉行麦角新碱激发试验,可见弥漫痉挛,给予硝酸甘油及硝普钠后痉挛解除,考虑患者胸闷症状反复发作,药物控制欠佳,且术中冠脉痉挛明显,遂给予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经治疗患者胸闷症状未再发作,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变异型心绞痛疾病特点及治疗方法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同,临床易误诊误治,因此提高对其的警惕性及认识,及早行腔内影像学检查及激发试验可明确诊断,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速效救心丸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速效救心丸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于 2020 年 1 月—2023 年 2 月收治的 120 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 例)和治疗组(60 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0 mg/次,1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速效救心丸,5 粒/次,3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 1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sICAM-1、IL-6 和内皮素-1 水平明显降低,而一氧化氮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 速效救心丸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