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及感染率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河南省人群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百日咳感染率。方法:于2022—2023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河南省常住人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百日咳毒素IgG(PT-IgG),分析抗体阳性率(≥20 IU/ml)和中位数浓度(MC),以PT-IgG≥40 IU/ml估算百日咳感染率。抗体水平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抗体阳性率、感染率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 810名。PT-IgG总阳性率为12.10%,MC为3.04(0.35,10.36)IU/ml。不同地区、年龄组人群PT-IgG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地区阳性率: χ2=134.06, P<0.001,MC: H=337.74, P<0.001;年龄组阳性率: χ2=45.27, P<0.001,MC: H=134.49, P<0.001)。完成全程免疫后1年内PT-IgG阳性率(25.26%)和MC(8.01 IU/ml)最高;接种不同类型百日咳疫苗人群PT-IgG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 χ2=12.38, P=0.006,MC: H=17.93, P<0.001),其中全程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35.71%)和MC(8.88 IU/ml)高于接种其他类型疫苗人群。对≥3岁且采样前1年内无百日咳疫苗免疫史人群进行百日咳自然感染率评估,在疫苗接种率维持在高水平的情况下,人群百日咳估算感染率为5 757.22/10万。3岁(1 940.16/10万)和4岁(1 765.68/10万)人群感染率处于全人群的低位,6岁时达到峰值(12 656.71/10万)。随后感染率虽然持续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至40~49岁再次出现峰值(8 740.39/10万)。不同年龄组人群百日咳估算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21, P<0.001)。 结论:河南省人群百日咳PT-IgG整体处于低位水平;百日咳估算感染率远高于报告发病率;建议在6岁时开展百日咳疫苗加强免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球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真实世界数据回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联合疫苗的使用有助于维持疫苗高覆盖率、简化免疫程序和提高依从性,对保障儿童常见疾病的低流行率至关重要。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P-IPV/Hib,以下简称五联疫苗)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11个国家的23项临床试验对五联疫苗进行了评估。儿童完成3剂次基础免疫后对5种病原疫苗成分抗体的血清抗体阳转率高,安全性良好,完成加强免疫后其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均良好,在学龄儿童中显示出良好的抗体持久性,且对百日咳保护的长期有效性已得到证实,五联疫苗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安全且有效的联合疫苗。本综述通过检索截至2022年6月发表的五联疫苗安全性和(或)免疫原性的相关研究并进行分析,为国内从事儿童免疫接种的医务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贵州省百日咳频发地区605份健康人血清百日咳抗体水平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贵州省百日咳病例频发地区健康人群抗体水平,评估真实发病水平和疾病风险,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在贵州省钟山区和威宁县2个百日咳频发地区,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健康人群的静脉血清3~5ml;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测定血清中百日咳鲍特菌总IgG含量;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整理测定结果,通过SPSS 18.0,选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检测钟山区和威宁县健康人群血清605份,百日咳鲍特菌总IgG阳性率为10.41%,其浓度几何均值为10.46IU/ml;男女性别间百日咳鲍特菌总IgG抗体阳性率(10.55%,10.00%)和抗体浓度(9.911U/ml,10.95 IU/ml)均无统计学差异(x2=0.049,P=0.893;F=2.957,P=0.355);4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免疫人群与3剂次DTaP疫苗免疫人群间的百日咳鲍特菌总IgG浓度分别为2.96IU/ml、2.76IU/ml,二者间百日咳鲍特菌总Ig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757,P=0.694);0-3岁人群百日咳鲍特菌总IgG浓度随接种时间推移而下降,末次接种疫苗后5个月内为3.61IU/ml,2-3年后降至2.19IU/ml(F =2.731,P=0.035);受百日咳感染影响,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鲍特菌总IgG浓度有较明显的峰值,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呈波动性上升.结论 贵州省百日咳频发的钟山区和威宁县健康人群血清中百日咳鲍特菌总IgG水平较低,可能存在接受疫苗免疫的人群仍然感染百日咳的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监测,优化免疫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省一起家庭聚集性百日咳病例的实验室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生产用菌株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的遗传稳定性及理化性质的稳定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生产用菌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遗传稳定性及理化性质稳定性进行研究,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疫苗生产用菌株的主代、工作代、疫苗生产用工作种子(P1)、P2、P3(P1后再传2代)的菌体全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百日咳主要抗原组分[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外膜蛋白(pertactin,PRN)、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白喉主要抗原[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原液]、破伤风主要抗原[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in,TT)原液]的基因序列,克隆至pLB-Simple Vector,转化E.coli DH5α,测序后,运用DNAMAN软件与GenBank中登录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相关方法,进行菌株理化性质稳定性检测.结果 生产用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菌株的主代、工作代、P1、P2、P3的主要抗原基因序列大小及同源性与预期一致,理化性质稳定.结论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生产用菌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序列遗传稳定,理化性质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氢氧化铝佐剂和吸附方式对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不同氢氧化铝佐剂含量、两种吸附方式以及不同厂家氢氧化铝佐剂对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P-sIPV)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用0.42 mg/ml、0.47 mg/ml、0.52 mg/ml终浓度的铝吸附相同剂量的百白破5种抗原,用顺序吸附和分别吸附两种方式吸附抗原,使用进口和自制氢氧化铝,比较各抗原的吸附率、各抗原抗体水平以及百日咳、破伤风、白喉疫苗效价.结果 0.52 mg/ml铝含量组吸附率最高,0.42 mg/ml铝含量组吸附率最低;顺序吸附和分别吸附两种吸附方式没有明显差异;使用进口氢氧化铝佐剂和自制氢氧化铝佐剂组分抗体反应各有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52 mg/ml铝含量、自制氢氧化铝佐剂和分别吸附的方式适用于DTaP-sIPV疫苗的制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生产用培养基的改进和培养条件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改进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生产用培养基并优化培养条件.方法:用不同浓度溶血(0.1%)赫氏琼脂及酸水解酪蛋白制备百日咳活性炭培养基,选择最优培养条件;使用百日咳活性炭培养基成功复苏菌种后,优化传代代次和培养时间,评价百日咳活性炭培养基替代羊血包姜氏培养基的可行性;用酸水解酪蛋白代替自制50%酸水解酪蛋白制备改良SS液体培养基,并用ELISA、SDS-PAGE电泳和CHO细胞簇集等方法评价对菌种的培养效果.结果:溶血(0.1%)赫氏琼脂的加入量为33.2g/L、酸水解酪蛋白加入量为8g/L时,菌苔生长最快;百日咳活性炭培养基培养第1代72 h、第2代48 h、第3代48 h、第4代24 h和第1代72 h、第2代36 h、第3代24 h的血凝(HA)和UV600均较高,这两组细菌生长状态较好;酸水解酪蛋白制备的百日咳活性炭培养基在优化条件后复苏菌种生长良好,和羊血包姜氏培养基没有明显差异;8g/L酸水解酪蛋白制备的改良SS液体培养基所得菌量优于50%酸水解酪蛋白制备培养基(P=0.001),改良SS液体培养基培养所得百日咳毒素纯度、产量和CHO细胞簇集活性均较好.结论:使用酸水解酪蛋白的百日咳活性炭培养基和改良SS液体培养基所得的百日咳杆菌纯度、产量、活性均较高,适用于无细胞百日咳组分疫苗的生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百日咳毒素抗原检测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的ELISA测定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应用.方法 以PT作为检测抗原,用高效价鼠单抗和相应的兔多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确定方法的线性范围、重复性、准确性、专属性等,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 PT质量浓度在2.5~80.0 ng/mL时线性良好,决定系数R2>0.98.该方法与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原液、甲肝疫苗原液、乙肝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百日咳丝状血凝素(filamantous hemagglutinin,FHA)、黏着素(pertactin,PRN)均无明显交叉反应,重复性好,专属性较强,其他均符合常规质控要求.该抗原检测系统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以正确反映原液及成品中PT的稳定性.结论 建立了PT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生产过程中PT含量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部位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的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两种部位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五联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上海市奉贤区各预防接种门诊采用逢单月经大腿前外侧肌接种,双月经上臂三角肌接种的原则,在受种者监护人知情同意下,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期间婴幼儿接种五联疫苗后的安全性相关资料,分析不同接种部位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收集调查接种五联疫苗婴幼儿2 928人,接种7 243剂次,累计发生不良反应1 186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7%.大腿前外侧肌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0%)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23.8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局部反应、全身反应的轻、中、重度症状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P<0.05).两种不同部位接种第1剂次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剂次(P<0.05).结论 两种不同部位接种五联疫苗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大腿前外侧肌接种相对更安全,是五联疫苗的首选接种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海地区儿童百日咳鲍特杆菌毒素IgG抗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儿童血清百日咳鲍特杆菌毒素IgG抗体(anti-pertussis toxin IgG,抗-PT IgG)水平检测,初步评估百白破三联疫苗(DTP)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为评估疫苗接种质量和强化接种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地区372名0~18岁儿童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的血清抗-PT IgG水平.在近1年内未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DTaP)或含DTaP疫苗的情况下,以受试者的抗-PT IgG水平≥30IU/mL为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接触过百日咳鲍特杆菌;抗-PT IgG水平≥100IU/mL提示急性感染.结果 在372名受试者中,血清抗-PT IgG平均水平为16.21IU/mL,其中42例(11.29%)呈抗体阳性表现.<3岁组血清阳性率最高(18.60%),平均水平21.82IU/mL;其次为10~12岁组(11.43%),平均水平21.16IU/mL;阳性率最低的年龄组为3~5岁组(7.46%),而平均水平在6~9岁组(9.74IU/mL)最低.结论 不典型百日咳鲍特杆菌感染在中国儿童中普遍存在,以10~12岁儿童发生率最高.作为百日咳感染的高发人群和引起婴幼儿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对其进行强化疫苗接种可能有助于显著降低各年龄段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