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镇华教授辨证分型论治慢喉瘖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喉瘖是中医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具有一定的反复性、难治性.朱镇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诊疗经验,认为慢喉瘖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将慢喉瘖主要分为气虚痰凝证、肺脾气虚证、阴虚肺热证,常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养阴清肺汤、六味地黄丸等方剂治疗,运用从脾论治、以形补形、形神共养、内外结合的组方策略与治疗法则,辨证分型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刘静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喉癌前病变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喉癌前病变是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的常见慢性喉病,涉及肉芽肿、声带白斑、乳头状瘤等,病程长,属中医“慢喉喑”“喉瘤”范畴,为中医优势病种。刘静教授认为,三焦膀胱气化不利、水饮痰湿结聚喉部是本病根本病机,另外合并肝脾不足、痰瘀阻络等病机。其在临床以五苓散为主方,配合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药治疗本病,常获佳效,亦进一步拓展了经方五苓散的临床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金嗓散结丸/胶囊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该研究基于卫生技术评估方法框架和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依据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研制评价工具.金嗓散结丸/胶囊的综合评价总分基于可加模型计算,软件为项目组自主研发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量化评估软件v1.0",进行综合评价得分的计算.结果显示,①有效性方面,金嗓散结丸/胶囊与对照组相比,可提高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患者的总有效率,改善系列疾病症状和体征;②安全性方面,金嗓散结丸/胶囊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和长期毒性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系统损害,处理结果均为好转或痊愈;③经济性方面,从卫生体系角度评价金嗓散结丸/胶囊单用或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对比常规用药效果相对较好,成本相对较低,具有稳定的成本-效果优势;④创新性方面,金嗓散结丸/胶囊用于热毒蓄结、气滞血瘀而形成的慢喉喑(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黏膜增厚),及由此而引起的声音嘶哑等,具有较好的创新性,适应证有针对性;⑤适宜性方面,被调查医生、药师和患者均认为金嗓散结丸/胶囊具有较好的适宜性;⑥可及性方面,金嗓散结丸/胶囊入选2021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针对医保和自费患者,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负担性.药物组方不包含濒危动植物药材,原料供应情况良好.综合价值量化得分为76.06分.综合各维度证据,71.4%的专家认为金嗓散结丸/胶囊的临床综合评价结果评为A类,建议可直接按程序转化为基本临床用药管理相关政策结果.该研究全方位评价了金嗓散结丸/胶囊治疗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使用和监管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肝的生理功能探讨喉喑病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从肝论治喉喑的思路.方法 从肝与喉的生理、病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2例典型病案归纳总结.结果 临床上,"喉喑从肝论治"主要从肝火上炎证、气滞血瘀证、肝火犯肺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肝肾阴虚证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喉喑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肾论治.而临床上,纵观喉喑发病及症状特点,其与肝关系亦十分密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甲状腺瘤术后声音嘶哑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57岁,工人,于2016年9月19日就诊.主诉:声音嘶哑、胸闷气短 6年余.现病史:2009年12月体检行甲状腺超声时发现甲状腺肿物,于当地医院行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肿物为良性.患者术后即出现失声,伴气短,该状态持续半年余,期间未进行任何治疗.此后,患者自觉病情有所好转,可渐渐发出声音,但声音嘶哑、音调低沉,发声易疲劳、无力.2011年7月,患者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诊断为声带麻痹,复查甲状腺超声示:甲状腺术后表现,未见肿物复发;复查甲功五项结果示:三碘甲腺原氨酸(T3):1.76 ng/mL,甲状腺素(T4):8.77 μg/dL,促甲状腺素(TSH):4.43 μU/m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3.58 pg/mL,游离甲状腺素(FT4):0.77 ng/dL,各项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接诊医生并未给予相关治疗,嘱其定期复查,不适随诊.发病以来,患者未采用任何药物及其他治疗方法,自觉声音嘶哑症状夜间较白天严重,夏季较冬季严重;生气、上火时加重.刻下症见:声音嘶哑伴气短,于体力劳动后加重,夜间较白天重,纳眠佳,二便调,面色晦暗,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涩.查体:甲状腺部分缺如,质软.喉镜显示:声带红肿,闭合不全.中医诊断:喉喑(气虚血瘀型);西医诊断:声带麻痹.治宜利关开音,活血化瘀,振奋气血.取穴:主穴取百会、廉泉;配穴取太阳、完骨、风池、外关、合谷.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x40 mm毫针,百会向后、太阳向下呈30°角斜刺约15 mm;廉泉穴向咽喉方向直刺约30 mm,以舌根麻胀感为宜;完骨、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约25 mm;外关、合谷直刺约20 mm,各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廉泉穴不留针,余穴留针50 min,每日1次.针刺5 d后,声音嘶哑症状减轻,发声较之前响亮,自述气短症状减轻.针刺14 d后,声音嘶哑症状基本消失,体力劳动后偶有气短.连续针刺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治疗结束1个月后回访,患者愈后良好,未有反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邱宝珊运用膏方治疗慢喉喑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邱宝珊教授应用膏方治疗慢喉喑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导师面授、门诊及查房整理导师对慢喉喑的病因病机认识、遣方用药特点,观察膏方治疗该疾病的优势及有效方法.结果:选择不同成方作为底方,辨证加减,个体处治,所用膏方对治疗慢喉喑的优势明显,疗效显著.结论:治疗慢喉喑膏方服用方便,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陈小宁教授治疗慢喉喑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王士贞运用泻白散加减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3/8/6
泻白散源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组成,目前常被运用到治疗肺炎、小儿麻疹初期或支气管炎等辨证属肺中伏火郁热者.王士贞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悬壶岭南40余载,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擅长运用古方、经方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王教授认为,但凡证属肺经热盛之耳鼻咽喉科疾患均可运用泻白散加减,常被运用于治疗风热外袭,肺经受邪,肺热上攻咽喉而致喉痹、乳蛾、喉喑,或鼻咽癌而致咽干咽痛,或咽喉病手术后余邪未清者[1].笔者有幸跟诊王教授,现将其验案3则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及针灸疗法配合嗓音训练治疗嗓音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药及针灸疗法配合嗓音训练治疗嗓音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1例慢喉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定义单纯接受治疗中药及针灸疗法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采用嗓音训练配合中医综合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69.6%,明显高于对照组40.0%(P<0.05);观察组治疗后Vioss(主观嗓音症状量表)积分、用嗓方式以及参数(缺陷、生理)差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振幅微扰、基频微扰差值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嗓音训练配合中药及针灸疗法治疗慢喉喑患者的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NMES,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情况、表面肌电图(sEMG)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进食量、食物残留、喉上升、误吸等才藤吞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sEMG最大波幅值和吞咽时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显著改善吞咽功能,促进sEMG波幅的升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