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常小荣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特色探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常小荣教授认为"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理论,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总结常小荣教授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辨治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在临床诊治脾胃病过程中注重经脉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则以调畅中焦、调和五脏气机为要,辨证严谨,选穴精准,以四白、梁门、足三里为治疗脾胃病的基础用穴,并注重灸法的运用.常小荣教授提倡学习经典与继承创新,坚持研究与临床相结合,为传承发展"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用穴规律与穴位分布,为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0年12月有关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文献,收集文献中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推拿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0)分析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常用穴位与穴位分布等,挖掘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核心用穴。结果:共筛选小儿秋季腹泻推拿处方101个,涉及穴位61个,使用频率大于10的穴位18个,得到穴位组合共35个,其中15个两穴组合、11个三穴组合、2个四穴组合,得到7个新穴位组合。结论:推拿治疗小儿秋季腹泻选穴以具有健脾化湿、调理大肠气机功效的特定穴为主,核心穴位组合为脾经、大肠经、腹、七节骨、龟尾、脊、脐7穴,可作为小儿秋季腹泻的基础推拿处方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药平衡麻醉改善患儿体外循环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转归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针药平衡麻醉对患儿体外循环(CPB)下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转归的改善效果。方法:择期CPB下TOF根治术患儿100例,年龄3~8岁,体重9~24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针药平衡麻醉组(ADBA组)和常规麻醉组(CA组),每组50例。ADBA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疏密波型、频率2/100 Hz、电流强度6 mA、脉冲宽度0.2~0.6 ms),持续刺激百会、双侧内关、合谷和郄门穴,直至术毕;CA组行常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并于相同穴位上只贴电极片不进行电刺激。于术前30 min (T 1)、手术30 min时(T 2)及术后1 h (T 3)、1 d (T 4)、2 d (T 5)、3 d (T 6)和5 d (T 7)时,采集静脉血样,检查血常规,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8和TNF-α的浓度。记录住院时间和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与CA组相比,ADBA组T 2-7时血浆IL-6、IL-8、TNF-α的浓度和T 4-7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针药平衡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CPB下TOF根治术后转归,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古今医案云平台应用述评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医案是记录中医医师临床辨证论治过程的重要载体,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等手段,深度挖掘利用医案信息,对中医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古今医案云平台集成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四诊仪等智能信息采集技术,以及关联分析、贝叶斯分析、层次聚类等算法,挖掘医案中名医辨证、选方、用药、取穴等规律。本文从近现代名医经验的挖掘、古代医案学术思想的总结、专科疾病诊疗规律的分析、单味药及药对应用规律的整理及方剂配伍的探究5个方面对平台进行简要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合谷刺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合谷刺主要用于治疗骨伤科、神经内科疾病,如颈椎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后遗症等,在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体征方面起效较快、疗效较好;单独应用较少,常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透穴针法、电针、齐刺、输刺、放血疗法、滞针、温针灸、隔姜灸、催气手法、舒筋弹拨推拿法、正骨推拿、运动疗法等;针具多选毫针或圆利针。目前合谷刺施术穴位多为阿是穴或刺激点,较少选取十四正经的穴位;在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上运用较少;对疑难杂症有一定疗效,如痴呆、眩晕、惊恐发作、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癌性疼痛等,但相关临床研究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四黄粉贴敷涌泉穴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四黄粉贴敷涌泉穴在髋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8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172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85)和试验组( n=87)。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四黄粉贴敷涌泉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及D-二聚体、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 结果:术后第3天,试验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住院期间DVT发生率为5.75%(5/87),低于对照组的15.29%(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四黄粉贴敷涌泉穴能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针通过上调MTA1表达促进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发生改善神经功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再生的影响及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s 1, MTA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80只8~10周龄C57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组]、EA治疗组(EA组)、对照干扰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组(Control siRNA组)、MTA1 siRNA组。Sham组不做任何处理;MCAO组行MCAO,在建模后第3天仅接受麻醉及针刺,不给予EA刺激,连续5 d;EA组MCAO建模后第3天,在"百会"穴进行EA治疗,连续5 d;Control siRNA组MCAO建模后在缺血半暗带区注射对照siRNA,后续处理同EA组;MTA1 siRNA组MCAO建模后在半暗带区注射MTA1 siRNA,后续处理同EA组。采用神经功能学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 3, 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和TUNEL染色法分别测定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元凋亡数量,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TA1、裂解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蛋白水平;RT-PCR法测定MTA1 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标记血管内皮并计算血管密度;比较各组小鼠MCAO术前、术中及术后PaO 2、PaCO 2、pH、脑血流量及肛温变化情况。 结果:与MCAO组比较,EA组和Control siRNA组神经功能学评分、vWF蛋白水平及血管密度增加( P<0.05),而脑梗死面积、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及神经元凋亡数量减少( P<0.05);EA组MTA1蛋白水平及MTA1 mRNA水平增加( P<0.05)。与Control siRNA组比较,MTA1 siRNA组神经功能学评分、vWF蛋白水平及血管密度降低( P<0.05),脑梗死面积、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及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 P<0.05)。与Sham组比较,其余4组小鼠术中脑血流量明显减少( P<0.05),MCAO组和EA组MTA1蛋白水平及MTA1 mRNA水平增加( P<0.05)。其余各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EA通过上调MTA1促进血管生成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昼夜节律蛋白Clock和Bmal1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缺血脑区Clock,Bmal1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SD雌性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6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每组20只大鼠。模型组、6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采用开颅法电凝大脑中动脉复制急性脑缺血模型,6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于对应的造模成功后时间点针刺百会、足三里和关元穴。造模成功24.5 h后,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量表(mNSS)对4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造模成功25 h后,4组大鼠均拉断脊髓处死,断头取脑组织,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组织Clock和Bmal1蛋白含量。结果:造模成功24.5 h后,6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6 h针刺组分的神经功能评分亦显著低于24 h针刺组同时间点( P<0.05)。造模成功25 h后,模型组、6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大于正常组,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大于6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且6 h针刺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24 h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造模25 h后,模型组、6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大鼠梗死区域脑组织中Clock和Bmal1蛋白的含量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6 h针刺组和24 h针刺组大鼠梗死区域脑组织中Clock和Bmal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6 h针刺组大鼠梗死区域Clock和Bmal1蛋白的表达亦显著高于24 h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刺可以显著提高缺血脑组织Clock和Bmal1蛋白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抗脑缺血损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观察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于轻、中度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神经功能缺损及睡眠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轻、中度PSD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低频rTMS治疗,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MT),刺激时间10 s,间歇时间2 s,脉冲总数1 000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化瘀通络灸法治疗(百会穴压灸和神庭穴、大椎穴悬起灸).2组均治疗1次/d,5次/周,共持续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9(PHQ-9)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评估患者抑郁症状与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效率;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① 抑郁症状与程度: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D、PHQ-9评分均明显降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AMD、PHQ-9评分均明显更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明显更短、波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睡眠效率: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睡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 不良反应: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化瘀通络灸联合低频rTMS可有效改善轻、中度PSD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睡眠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电针对癫痫大鼠血浆代谢物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电针对癫痫模型大鼠的血浆代谢模式,初步探讨电针治疗癫痫的生物标志物,揭示电针改善癫痫的潜在代谢调节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SD大鼠,通过戊四氮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15 min/次,1次/d,连续28 d.评价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癫痫发作情况;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病理改变;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各组大鼠的血浆代谢轮廓,经PC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结合数据库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经KEGG富集代谢通路.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癫痫发作频率升高显著(P<0.01),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60 s内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减少,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共筛选出11个显著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到4条显著差异代谢通路.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癫痫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1),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60 s内穿越平台次数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共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7个,富集分析得到差异代谢通路2条,均参与了色氨酸代谢.结论:电针可降低癫痫大鼠的发作频率、改善海马结构损伤,其生物学机制涉及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相关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