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资源优势地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江西省资溪县为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独具森林资源优势地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促进该类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资溪县为研究区,基于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理论和方法,在调节服务通用指标体系(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氧气提供、碳固定、气候调节、洪水调蓄、水质净化、空气净化、物种保育)及文化服务通用指标体系(景观游憩、教育)基础上,增加负氧离子、康养等指标,并引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构建独具森林资源优势的GEP指标体系和方法,评估了研究区2010、2017和2020年GEP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弹性指数及价值损益分析方法量化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GEP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7和2020年资溪县GEP分别为167.88、268.17和384.07亿元.各生态系统GEP占总GEP比例依次为森林>湿地>农田>草地>城镇.研究期间,GEP增加值主要来源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变化对GEP产生了重要影响.201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为8501.88 hm2.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依次为草地(-2811.17 hm2)>城镇(1428.06 hm2)>森林(1357.67 hm2)>湿地(1031.05 hm2)>农田(-1005.01 hm2).各类用地的绝对变化主要发生在2017-2020年.各测算指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弹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生态系统,说明GEP对林地面积变化的敏感性最高.价值损益分析表明,城市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GEP,林地、湿地的保护促进了 GEP增加.2010-2020年,资溪县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导致GEP增加18.65亿元,说明资溪县土地利用变化整体上对生态的影响是正向的.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溪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之后的绿色发展成效,也为研究区今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支持,并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GEP核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西南地区2省10个地州市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10个地(州)市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分布情况,为制定晚期肺癌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01-01-2022-05-31于中国西南地区2省10个地(州)市19家医院经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资料,使用Excel 2019及SPSS 29.0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其基线特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043例经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遂宁市和六盘水市等10个地(州)市的医院.所有纳入患者年龄23~94岁,中位年龄61岁.其中男801例(76.80%),既往具有吸烟史患者609例(58.38%),城镇居住患者631例(60.50%),企事业单位人员436例(41.80%);肺鳞癌413例(39.59%),肺腺癌449例(43.04%),小细胞肺癌132例(12.67%),其他病理类型49例(4.70%),Ⅳ期患者900例(86.29%);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2分患者1 015例(97.41%),驱动基因阳性患者176例(16.87%);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检测率17.1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使用率95.78%,PD-1/PD-L1抑制剂一线使用率55.99%,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占80.54%,国产PD-1/PD-L1抑制剂使用率90.13%,适应证用药876例(83.98%).总体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6%,其中3~5级占13.23%,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患者95例(9.10%),因严重免疫相关性肺炎死亡4例,因免疫相关性心肌炎死亡1例.绝大多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经短暂性停药或激素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中国西南部分地区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存在覆盖患者有限、药物可及性受限及部分医院用药经验相对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克罗恩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24)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全消化道均可受累,尤以末端回肠及邻近结肠多见,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作为慢性致残性疾病,克罗恩病可导致瘘管、腹腔脓肿、肠腔狭窄、肠梗阻和肛周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克罗恩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23年研究报道,中国城镇地区克罗恩病发病率约为0.71/10万,男性好发于30~34岁,女性好发于25~29岁[1].克罗恩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研究认为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参与,黏膜免疫系统对肠腔内抗原物质的异常免疫应答进而引起的肠道损伤[2-3].西医治疗克罗恩病主要为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但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的疗效存在"天花板效应",临床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4],而中医药治疗在预防机会感染、抗纤维化、减少并发症、改善营养不良等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山东省鲁中地区农村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淄博市为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做好鲁中地区农村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提升农村地区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能力.方法 2022年冬季—2023年春季,采用全员调查法,对淄博市每个区县所有村居实现全覆盖摸底排查,使用统一的调度统计表,对农村地区燃煤取暖住户开展实地走访、现场调查、交流座谈,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农村地区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 淄博市农村冬季燃煤取暖住户总数为25.64万户.全市居民冬季燃煤取暖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仅沂源县、高青县、淄川区3个区县燃煤取暖户数就占到了全市燃煤取暖总户数的74%以上.因境内山地较多,村居多而分散,集中供暖管道施工难度大,淄博市村居集中供暖普及受到极大阻碍.城镇化率与燃煤取暖户数占比呈负相关(r=-0.64,P<0.05),即城镇化率越高,农村燃煤取暖户数占比越少.淄博市各区县农村地区已部署开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为群众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开展安全宣传引导、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但仍存在农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缺乏、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应急处置能力薄弱、政府部门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结论 应针对发现问题对标整改,从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引导、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安全监管机制等方面施策,全面提升淄博市农村地区冬季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工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8—2021年山西地区1283例住院病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山西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提高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治水平及防控,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腹泻病病儿3359例,总结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并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结果 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急性腹泻病入住消化科的住院病人3359例中轮状病毒检出1283例,检出率为38.20%;时间分布,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季节,8月、9月、10月最低;年龄分布,轮状病毒肠炎年龄(1.53±0.92)岁,>1~2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52.16%),6个月至1岁年龄组次之;性别分布,男童检出率多于女童,比例为1.53:1;地区分布,居住于城镇检出率显著高于农村;喂养方式分布,≤6个月病儿中,非母乳喂养检出率高于母乳喂养;轮状病毒肠炎住院天数(4.15±1.83)d,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常见合并症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轻型和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在居住地区、年龄分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居住于乡村地区病儿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性是居住于城镇病儿的1.42倍.结论 山西地区轮状病毒肠炎高发季节是冬季,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男童比女童更易感染轮状病毒,居住于城镇相比农村更易感染.但居住于农村地区病儿更易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患病率调查:基于全国2016年城镇医疗保险数据的测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分布特征并测算2016年患病率。方法:基于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国21个省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数据开展研究。通过疾病诊断名称、疾病诊断编码识别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根据性别、地区和年龄进行亚组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考察结果的稳健性。基于我国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欧洲2013年标准人口数据、美国2010年人口数据以及澳大利亚2011年人口数据计算按年龄调整的标化患病率。结果:2016年我国孤立性浆细胞瘤患病率为1.18/10万(95% CI 1.06~1.3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6/10万(95% CI 1.10~1.43),女性患病率为1.10/10万(95% CI 0.93~1.29)。基于我国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所得标化患病率为0.85/10万(95% CI 0.82~0.88)。 结论:本研究利用全国城镇医疗保险数据测算我国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患病率,为孤立性浆细胞瘤相关医疗政策制定以及基础研究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政策对成人血友病A患者治疗水平与费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地区基本医疗保险的差异化门诊报销政策对成人血友病A患者治疗水平与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系统梳理与比较5个城市(NB、XM、TJ、SY和ZZ)的血友病A门诊报销政策,回顾性收集5个城市2018年成人血友病A患者基本特征、凝血因子处方用量以及医疗费用,探讨门诊报销政策差异对患者治疗水平与医疗费用的影响,并分析按需治疗和预防治疗患者的医疗费用差异。结果:不同地区门诊报销政策差异较大,NB医保待遇最好,主要体现在报销比例高,城镇职工报销金额不设封顶线,可衔接大病保险;XM和TJ相对较好,SY和ZZ较不理想。患者享受的报销待遇受其参保类型影响,ZZ和SY多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者,其医保待遇相对较差。就治疗水平而言,NB患者接受预防治疗的比例最高(21例,72.4%),其次为XM(8例,26.7%)、TJ(10例,20.0%)、SY(5例,10.2%),ZZ无患者接受预防治疗。门诊报销政策好的地区也相应伴随着较高的门诊治疗费用,且各城市预防治疗组费用均显著高于按需治疗组。结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血友病A患者门诊报销待遇存在明显差异,患者接受治疗的规范性受各地医保报销水平的影响较大;报销待遇的提升会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水平,同时也伴随着更高的医疗费用,预防治疗组费用高于按需治疗组。建议进一步缩小各地报销水平的差异,同时采用衔接大病保险等方式提高患者治疗水平,降低血友病A患者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依从性对心力衰竭患者终点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依从性对合肥市及周边地区心力衰竭(HF)患者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HF患者,连续入组36个月,纳入首次诊断为HF、出院处方开具β受体阻滞剂、合肥市城镇职工医保且门诊HF慢性病定点取药的患者132例。出院后连续3个月门诊开取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为治疗依从组(A组, n=51),其余患者为未依从治疗组(N组, n=81)。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IQR:18~33个月),比较两组HF再住院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 结果:β受体阻滞剂在HF患者中的使用率为38.6%(51/132)。A组HF总再住院率较N组显著降低[15.7%(8/51)比33.3%(27/81), P<0.05]。A组心源性死亡及急性HF发作的发生率较N组均显著降低[5.9%(3/51)比18.5%(15/81),7.8%(4/51)比14.8%(12/81),均 P<0.05]。 结论:β受体阻滞剂在合肥市及周边地区临床实际使用率较低,β受体阻滞剂依从治疗能改善HF患者的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国内外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模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总额预算制能有计划地将医疗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医保基金结算方式。本研究以英国英格兰地区及我国台湾地区和福建省三明市的医保总额预算模式为例,介绍了总额预算相关管理形式、考量因素和测算方法等。英国英格兰地区从医疗服务的"需求侧"出发,以加权人口数为测算基础,将需求和成本因素测纳入测算,对医疗服务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包括全科医生、管理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等。我国台湾地区和三明市均从医疗服务的"供给侧"出发,以上一年度医疗服务结算金额为测算基础,其中,台湾地区将非协商因素、协商因素和付费者意愿等纳入测算,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主要为医院代表、参保人员代表和专家学者等;三明市将参保人数、民众就医需求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纳入测算,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主要为医保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代表。总体来看,英格兰地区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测算过程较精细,参与预算的各方代表较多。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测算指导框架和测算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且相关信息公开程度及参与人员代表性还需提升,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总额预算指导框架;从需求角度出发,发展第三方专业测算机构;推动测算过程公开化,优化参与人员构成,以期提升我国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粪便 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广州市增城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粪便黏结蛋白聚糖2(Syndecan-2,SDC2)基因甲基化(methylated SDC2,m SDC2)检测在广州市城镇地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的应用。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22年7—12月期间,针对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40~74岁常住居民展开结直肠癌社区筛查。筛查人群直接进行粪便m SDC2检测,对初筛阳性者建议其接受肠镜复查,对肠镜异常者建议接受进一步治疗。观察m SDC2检测初筛的阳性率、肠镜依从率、肠道病变检出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同时探究m SDC2检测的CT值与肠道病变恶性程度的预测关系,评估筛查成本效益。 结果:共计发放粪便采集装置8 877份,实际回收粪便样本8 189份,样本回收率92.25%,合格样本8 048份,样本合格率98.28%。筛查对象中,男性3 182例(39.54%),女性4 866例(60.46%),年龄范围为40~74岁、平均年龄56岁。m SDC2初筛阳性率7.99%(643/8 048),肠镜依从率73.10%(470/643),470例完成肠镜检查的居民中,通过病理诊断发现结直肠癌20例(4.25%),进展期腺瘤109例(23.19%),非进展期腺瘤145例(30.85%),息肉79例(16.81%),整体肠道病变检出353例,肠道病变检出率75.11%。肠道病变检出率在男性中高于女性( χ2=19.200, P<0.001),各年龄组间肠道病变检出率具有明显差异,且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 χ2=18.200, P<0.001)。检出的20例结直肠癌术后病理分期为0~Ⅰ期15例,Ⅱ~Ⅲ期4例,未知分期1例。m SDC2检测结果CT值与进展期肿瘤的比例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6.063, P<0.001)。本次筛查总成本433.95万元,筛查效益2 850.62万元,效益成本比6.57。 结论:粪便m SDC2检测初筛结合肠镜精筛的结直肠癌筛查模式,具有较高的肠镜依从性和肠道病变检出率,有利于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成本经济效益。粪便m SDC2检测CT值与肠道肿瘤的恶性程度可能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