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丑照护对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儿及其照顾者干预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小丑照护对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儿及其照顾者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行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手术患儿104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术后1个月内进行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实施基于小丑照护理念的干预方案,分为入院至术前1天、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至出院、出院后1个月共4个阶段,评价干预后患儿的疼痛程度、焦虑情绪、生活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及其照顾者的焦虑情绪.结果:术后第3、5天,观察组患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丑照护能有效减轻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儿术后疼痛,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缓解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情绪,促进疾病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及心理痛苦感知的纵向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及心理痛苦感知变化,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纵向质性研究的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住院胃癌患者14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资料进行横断面和纵向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12个亚主题:对症状的感知(对胃肠道症状重视不足、既往症状经历的影响、对日常生活影响最大而非最严重症状),认知中的因果推理(成因多元化、无法客观评价自我效能、将症状归因于可控因素),始终存在负性情绪(对罹患胃癌需要手术治疗的恐惧、对术后恢复的担忧、对无法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沮丧),无效应对后的知识需求(采取回避行为、对术前照护知识的需求、对康复知识的需求).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及心理痛苦感知复杂且呈现动态变化,护理人员应关注和分析其变化过程,满足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期的照护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复能照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介绍复能的概念和复能照护相关测评工具,系统综述以功能为中心的护理、自立支援照护、家庭独立计划、居家保持活跃计划、长期照护复能服务、协助计划6种复能照护的实施现状,并提出研究启示,旨在为我国推广实施复能照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系统整合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体验,为进一步推动国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开展、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1月.按照2016版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归纳.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提取出40个研究结果,形成11个类别,概括为3个整合结果.①医护人员感知到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益处: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工作满意度;提高安宁疗护的连续性.②医护人员认识到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挑战:远程工作环境的稳定性差、设备操作复杂;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患者特殊的照护需求无法满足;服务时间难以限定.③医护人员认为远程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还需改进:重视家庭参与的重要性;将远程安宁疗护作为辅助方式;注意建立医患信任关系.结论 医护人员参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具有诸多益处和挑战,医院管理者应为医护人员提供多方位支持,加强远程居家安宁疗护团队建设,建立线上和线下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国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属赋能干预对肠造口新生儿家庭护理能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家属赋能干预对肠造口新生儿家庭护理能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于济南市儿童医院行肠造口的新生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4例及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及造口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属赋能干预。对两组新生儿家属造口照护知识知晓度评分、护理技能掌握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新生儿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家属赋能干预后,出院前、出院1个月及出院3个月时实验组新生儿家属造口照护知识知晓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前实验组新生儿家属造口护理技能操作合格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1个月时实验组新生儿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家属赋能干预应用于肠造口新生儿的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家属的造口照护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提高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降低新生儿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住院老年患者活动受限及失能的影响因素及干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住院治疗与老年失能相关,老年人在住院期间的躯体活动较非住院时期明显减少。低水平的躯体活动不仅影响其住院期间的疾病康复,形成医院相关性失能,更会增加再入院率和长期照护需求,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对住院老年患者躯体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论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话随访干预对小儿泪道探通术后遵医行为及家属照护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干预对小儿泪道探通术后遵医行为及家属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泪道探通术后患者106例,其中2019年1~6月收治的53例患者进行常规随访干预;2019年7~12月收治的53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院外遵医行为如掌握疾病知识、正确合理用药、指导患儿规范饮食、按时复诊以及主动询问,并采用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1 w和1个月家属照护能力。结果:观察组掌握疾病知识、正确合理用药、指导患儿规范饮食、按时复诊以及主动询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FCTI评分均在干预前最高,在干预后1 w降至较低水平,但在干预后1个月有所回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干预后1 w及1个月,观察组的FCT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电话随访干预可以提高小儿泪道探通术患儿遵医行为,并改善家属照护能力,但其远期干预效果仍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拯救脓毒症运动: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21版》解读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拯救脓毒症运动: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2021版》 (以下简称2021版指南)于近期发布,该指南对截止至2019年7月的证据进行了汇总,包括"筛查与早期治疗""感染""血流动力学管理""机械通气""其他支持治疗"和"远期结局与照护目标"6个部分内容,共计93个条目和99条推荐意见。与2016版指南相比,尽管2021版指南总的推荐意见数量与之相近(2016版为96条推荐意见),但新指南中"强推荐(推荐)"数量显著下降,"弱推荐(建议)"数量显著上升,且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质量的等级明显下调。2021版指南对感染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营养支持等措施的推荐意见进行了显著的精简,而变化最大的是"远期结局与照护目标",为患者及其家人确定康复与出院随访计划以及照护目标提供帮助。2021版指南并未对诸如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mNGS)、膈肌保护通气、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启动时机、早期活动、内毒素吸附、氨甲环酸、电子医疗与远程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疗法和新手段进行评价。总之,2021版指南倾向于保守和简化,但推荐意见的优化和逻辑性均有不足,未来可能会引起较多争议,并影响到临床医生对指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度牙周炎患者种植体与天然牙相互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从改善天然牙牙周健康的角度,评价规律复查的重度牙周炎患者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对天然牙的影响,以及天然牙牙周状态对种植体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3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并完成后牙单冠种植修复治疗的重度牙周炎者5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7例,年龄(52.2±8.0)岁,种植体共136枚,缺牙区相邻天然牙135颗。回顾性比较种植前后口内余留天然牙的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和松动度变化,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天然牙对种植体PD、BOP和末次复查时边缘骨丧失(MBL)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5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4.5±14.1)个月,最长复查间隔为(8.3±2.7)个月。缺牙区相邻天然牙PD由种植前的4.3(3.6,4.6)mm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时的3.6(3.2,4.0)mm( P<0.01),BOP(+)%由种植前的69.6%(94/135)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时的46.7%(63/135)( P<0.01),松动度≥Ⅱ度的牙齿占比由15.6%(21/135)显著降至5.9%(8/135)( P<0.01);同区段天然牙的PD≥4 mm%由种植前的21.0%(13.3%,26.0%)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时的18.0%(12.0%,25.0%)( P<0.05),BOP(+)%由种植前的29.0%(24.0%,35.0%)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的23.0%(18.0%,31.0%)( P<0.05),松动度≥Ⅱ度的牙齿数量由0.0(0.0,1.0)颗显著下降至0.0(0.0,0.8)颗( P<0.05);全口天然牙的功能牙齿单位(FTU)分值由种植前的8.0(6.0,10.0)分显著提升至末次复查时的12.0(12.0,12.0)分( P<0.01),PD≥4 mm%由种植前的11.0%(6.0%,25.0%)显著提升至末次复查时的13.0%(3.0%,21.0%)( P<0.05),种植前BOP(+)%[(17.0±9.7)%]与末次复查时[(14.6±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松动度≥Ⅱ度的牙齿数量由1.0(0.0,1.8)颗显著降为1.0(0.0,1.0)颗( P<0.05)。 结论:规律复查的前提下,重度牙周炎患者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有助于改善余留天然牙的PD、BOP和松动度,同时初诊牙周炎分期分级可影响种植体的PD和BO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癌患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肝癌患者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的研究现状,分析相关研究,识别干预的形式、内容、结局指标和干预效果,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Scopus、CINAHL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5月2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干预方案包括信息和照护技能指导、姑息治疗支持、心理支持、多学科团队支持、家庭康复锻炼指导、压力管理。干预形式包括线上、线下以及混合干预。干预时长多为3个月或6个月。干预频率多为每周1~5次,每次20~60 min。干预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结论:目前的支持性照护干预以护士为主导,具有全面性、个性化和干预效果尚不明确的特点。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干预的内容和策略,依据肝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功能状态,制订科学、适用和规范的支持性照护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