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儿Silver-Russell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儿,女,6月18天,以"生长缓慢6月余"就诊于营养科门诊。患儿自生后体重、身长增长缓慢。进食少,吃奶时间较长,吃吃停停,吸吮力不足,偶有溢奶,无吐奶。就诊前1~2天发热,体温37.5~38.0 ℃之间,吐奶2次,为奶汁,量不多,无胆汁样物。大便黄糊状,每天2~3次。患儿系自然受孕儿,1胎1产,孕40 +1周出生,出生体重2.2 kg,身长不详。生后评分不详。生后无窒息抢救史。人工喂养,普通配方奶,目前奶量400~500 mL/24h,按正常配比浓度调配。自5月龄余开始添加辅食,目前仅添加米粉或米粥少许,每日约5~10 g。家长诉生后10天发现患儿左右侧肢体不等长,上肢和下肢均为左侧长于右侧,脸颊不等大,左侧小于右侧。5月龄翻身,现竖头不稳,不能独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江西省市售婴幼儿米粉中铅、镉、总砷污染状况调查及暴露评估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江西省市售婴幼儿米粉中铅、镉、总砷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并对膳食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2016-2020年在江西省市售流通领域随机采集婴幼儿米粉564份,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和镉,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总砷.采用点评估法计算膳食中铅、镉、总砷的暴露水平,采用暴露边界比(margin of exposure,MOE)进行铅、总砷暴露评估,采用安全边界比(margin of safety,MOS)进行镉暴露评估.结果 江西省市售婴幼儿米粉中铅、镉、和总砷的平均值为0.039、0.058和0.079 mg/kg,平均检出率为82.1%、93.8%、87.2%.不同年份镉(x2=21.988,P<0.001)、总砷(x2=138.043,P<0.001)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份内铅的MOE值(1.8~5.7)、总砷的MOE值(5.0~14.0)、镉的MOS值(1.6~12.6)均大于1.结论 2016-2020年监测的江西省市售婴幼儿米粉中铅、总砷污染较轻,2016-2018年存在一定程度的镉污染,膳食摄入铅、镉、总砷的暴露量较低,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植物碳氮源浸提液对中国皱木耳"黔皱耳1号"液体培养及漆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6
为获得适宜的野生中国皱木耳液体发酵培养基,在常规液体 PDA 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植物碳氮源浸提液,通过对不同碳氮源及其添加量和正交试验筛选,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同时添加植物碳源小麦 5 g/L和氮源麦麸 10 g/L的配方组合培养 6 d时,其菌丝球生物量干重最高[(1.158 0±0.156 6)g/100 mL],菌丝球密度高,大小均一;比CK[(0.594 8±0.054 7)g/100 mL]提高了 94.69%.各配方漆酶活性 9 d内的酶活大小及变化与CK相比有显著不同,植物碳氮源添加物对漆酶的产生有一定的诱导效果,不同诱导培养基下发酵产漆酶活性除玉米粉和CK基质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外,其余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总体呈低幅度的下降趋势.本研究将为中国皱木耳的人工栽培液体菌种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肉质黑孢孔菌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及急性毒性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以采自河北省燕山地区的一株野生食用菌肉质黑孢孔菌Amylosporus succulentus经组织分离得到的菌丝体为实验材料,对其菌丝体营养特性和环境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其适宜的原种、母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经驯化栽培成功出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得出适合肉质黑孢孔菌菌丝生长的最优配方为:可溶性淀粉 1.80%,酵母浸粉 0.25%,硫酸镁 0.15%,磷酸二氢钾 0.30%,琼脂 2.00%.适宜肉质黑孢孔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 31-34℃,pH为 4.5-5.5,光照条件为黑暗.适合肉质黑孢孔菌培养的母种培养基为玉米粉培养基,原种培养基为小米培养基.栽培袋接种后 30-60 d满袋,5-10 d后现原基,6-11 d原基分化成子实体.高产栽培料配方为玉米芯+棉籽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芯 39%,棉籽壳 39%,石膏 1%,葡萄糖 1%;其第一潮菇产量为 106.9 g/袋,生物学效率为 66.8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在给予小鼠最大给药量为 4612.4 mg/kg情况下,肉质黑孢孔菌无明显急性中毒的危险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红托竹荪菌种快速分离培养基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通过对红托竹荪快速分离培养基优化,提高红托竹荪菌种分离与评价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菌种生长速度为响应值拟合二次多元回归方程,确定培养基配方;测定优化培养基与PDA对照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直径,以菌丝形态、锁状联合和菌落形态等指标评价优化培养基;测定优化培养基与PDA培养基培养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验证应用效果.通过试验,筛选出快速分离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71 g/L、全麦粉8.36 g/L、玉米粉8.07 g/L、琼脂粉18.00g/L、木屑水1.06 L.快速分离培养基与PDA培养基对比,培养的菌落直径平均增加66.25%,快速分离培养基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增加33.33%,木屑培养基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增加44.22%.由于优化培养基中含有淀粉、纤维素等有效成分,其刺激了菌种分泌淀粉酶、纤维素酶等,维持了胞外酶系的完整性.还可根据菌丝培养基过程形成的透明圈大小判定菌种胞外酶产生能力,达到快速评价菌种质量,保障菌种质量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2021年西藏昌都洛隆县大骨节病病区人群饮食结构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了解西藏昌都洛隆县大骨节病病区内患者与非患者的膳食结构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西藏昌都地区洛隆县2021年全国大骨节病监测系统内已完成筛查并登记在册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源人群,在同居住县域内随机抽取经筛查未患有大骨节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使用自制膳食调查表,以一对一面谈方式记录被调查者家庭过去一年的食物消费种类、食物摄入频次,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家庭人口数等基本情况.结果 病例组对大米(米饭/米粉)的消费率最高(97.33%),对照组对非小麦制品、非油炸面食(面包/馒头/面条/饺子,方便面除外)消费率最高(90%),78.7%的患者选择不食用当地产小麦(藏面),非患者选择每周食用非当地产小麦(藏面)3~4次的人数显著高于患者.病例组(93.33%)及对照组(90%)对肉及肉制品消费率应答最高的均为牦牛肉(当地),对照组人群还选择消费牛肉(非当地/羔羊肉/羊肉/其他非加工肉类)、禽类和畜类内脏、鱼类(所有海水和淡水鱼)、虾蟹或其他海产品,其消费率及摄入频次都显著高于病例组人群.对照组人群对西红柿、葱蒜类(蒜苗/韭黄/葱/洋葱)]和鲜蛋(鸡蛋/鸭蛋/鹌鹑蛋/鹅蛋)的消费率及摄入频次均显著高于病例组人群.两组人群对水果类和奶及奶制品的消费率及摄入频次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西藏昌都洛隆县大骨节病区人群主食除当地青稞(糌粑)外,多数人还选择了外购大米和面粉,改变了以往主食单一的状况.但与病区内健康人群相比,大骨节病人群对鱼类、虾蟹类、禽类及畜类内脏类、蛋类(鲜蛋)及蔬菜(西红柿、葱姜蒜)的消费率和摄入频次显著偏低,肉类品种选择单一,以当地牦牛肉为主,整体膳食结构仍呈现种类单一,膳食不均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米粉和小麦粉中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建立大米粉和小麦粉中白僵菌素、恩镰孢菌素A、恩镰孢菌素A1、恩镰孢菌素B、恩镰孢菌素B1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用乙腈-水提取、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 100 mm,1.8 μm)分离,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进行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和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 白僵菌素和4种恩镰孢菌素在0.1~50.0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大米粉和小麦粉中白僵菌素和4种恩镰孢菌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6.4%~105.4%和99.1%~10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1%~7.42%和1.09%~9.69%(n=6),检出限为0.03 μg/kg,定量限为0.1 μg/kg,基质效应分别为72.7%~99.3%和60.8%~100.4%.面粉中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污染水平高于大米,恩镰孢菌素B在小麦粉和大米粉中的检出率最高,含量分别为0.03~9.57 μg/kg和0.03~0.56 μg/kg,检出率分别为98.5%和36.4%.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小麦粉和大米粉中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2022年四川省三地区谷物及制品真菌污染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了解四川省南充市、广安市和遂宁市3地区谷物及制品中的真菌毒素污染情况.方法 2022年在南充市、遂宁市和广安市3地采集本地种植玉米粉/糁、薏米和大米样本,使用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2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衍生物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伏马毒素B1(FB1)、伏马毒素B2(FB2)、伏马毒素B3(FB3),玉米赤霉烯酮(ZEN)以及赭曲霉毒素A(OTA),使用食品中交链孢霉毒素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4种交链孢霉毒: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交链孢菌酮酸(TeA)、腾毒素(TEN),检测真菌污染状况,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22年在南充市、遂宁市和广安市采集本地种植玉米粉/糁、薏米、大米样本中,真菌毒素种类主要是交链孢毒素和伏马毒素,还受到DON及衍生物ZEN、AFB1的污染.真菌检出率为59.21%,无超标样品;薏米真菌检出率(85.00%)较玉米粉/糁(58.33%)、大米(35.00%)高(x2=10.373,P=0.006).慧米主要受到FB和交链孢毒素的污染,玉米粉/糁的主要污染物是15-Ac-DON、AME、TeA、FB,大米主要检出FB、ZEN.有23.68%(18/76)样品受到2种及以上真菌毒素污染.结论 南充市、广安市和遂宁市3地谷物及制品真菌毒素污染水平较低,交链孢毒素和伏马毒素是检出率最高的真菌毒素,薏米是最容易受真菌毒素污染的谷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致石饲料致动物胆固醇结石模型造模要素及中医药防治的数据挖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定量研究致石饲料致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为提高造模效率及评价药物有效性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选取1993—2016年期间研究致石饲料致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的文献,录入动物种别、致石饲料配方、成石率、测试指标、受试药物等重要信息,定量统计和分析造模要素.结果:常用豚鼠、小鼠、兔等动物;致石饲料常用胆固醇、脂肪等,其中豚鼠最常用的致石饲料配方为90.00%全价饲料、1%胆固醇、2%猪油、5%蔗糖和2%酪蛋白,连续喂养49 d,成石率平均为87.40%;小鼠最常用的配方为83.50%全价饲料、1%胆固醇、15%脂肪、0.5%胆酸,连续喂养45 d,成石率平均为89.48%;兔最常用的配方为98.80%全价饲料、1.2%胆固醇,连续喂养50 d,成石率平均为72.40%;犬喂食含0.3%胆固醇的致石饲料,连续42 d,成石率为100%;树鼩喂食含胆固醇20%、蔗糖20%、大油(猪油)15%、蛋黄20%、玉米粉25%的致石饲料,连续喂养42 d,成石率为100%;金黄地鼠喂食含葡萄糖74.3%、酪蛋白20%、食盐5%、维生素0.5%和氯化胆碱0.2%的致石饲料,连续21 d,成石率为50%.常测试的指标为,胆汁中TC、TBIL、LDL、BA、PL、HDL等,血清中TC、TG、TBIL、LDL、BA、HDL、CKK等.造模的同时给药,常用药物包括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和中药复方,涉及甘草、大黄、白芍、金钱草、柴胡、茵陈等77种药材.结论:致石饲料常用于制造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但配方及其成石率差异大、成本高、耗时长,中医药有利于肝胆系统功能恢复,防止成石性胆汁的产生,评价指标主要涵盖脂质、肝功能及胆道动力学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纳米氢氧化钙制备方法的改良及作为根管治疗糊剂的生物安全性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改良纳米氢氧化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作为根管治疗糊剂的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CaC12和NaOH为沉淀反应物,改良环节包括纳米氢氧化钙的制备系统,改性剂用聚乙二醇,加快反应速度为超声波振动,干燥分散纳米粉体为正丁醇共沸蒸馏干燥法.实验样品制得后分别选用红外线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其组成成分和粒径大小,再将样品与医用碘仿和甘油调制成符合临床根管治疗要求糊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其形貌.后将实验分为阴性、阳性对照组和纳米氢氧化钙糊剂组,观察各组红细胞溶血反应及溶血率.结果:改良后制备装置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更准确、安全,能防尘、隔菌,显著缩短制备时间,节省人力和能源,降低成本,制备的粉体颗粒更分散、均匀,不发生软硬团聚.样品由聚乙二醇和氢氧化钙组成,粒径大约在100~200 nm之间,呈球形和链球形.作为根管治疗糊剂,其表面致密、光滑,横截面积大、呈六方体结构,颗粒间隙小,排列紧凑、致密;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纳米氢氧化钙糊剂组不引起溶血反应,其血红蛋白相对值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溶血率为4.54%,显著小于医用植人材料要求红细胞溶血率≤5.结论:本实验改良方法科学合理,其表征为纳米级、分散均匀而无团聚的氢氧化钙,作为根管治疗糊剂初步证实具有生物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开发、具有广泛发展前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