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公园防鸟撞工作的初步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鸟撞是指鸟类与人造设施相撞而导致鸟类受伤或死亡的现象,在城市中比较常见的是建筑引起的鸟撞.对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科普展馆两侧玻璃幕墙进行了一年的鸟撞监测后,我们使用点状贴纸对凹面玻璃幕墙进行干预,并开展了后续两年的鸟撞监测.结果显示,干预前凹面玻璃幕墙发生鸟撞11次,干预后每年发生鸟撞2次.凸面玻璃幕墙未做干预,每年均发生鸟撞1或2次.发生鸟撞的鸟种中以迁徙鸟类为主,主要发生月份为秋季.综合生态公园科普展馆鸟撞情况和环境特征监测发现,季节、建筑物特征、玻璃幕墙周围的植被和天气均可能对鸟撞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丹参茉莉酸及丹参酮类成分对机械损伤诱导的响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植物遭受昆虫取食、极端天气及人为因素等导致的机械性损伤胁迫后,会迅速在转录及代谢水平上启动一系列的应答机制,引起植物内源激素及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变化.该研究以药用模式植物丹参为例,评估机械损伤对药用植物代谢的作用.运用qRT-PCR 及 LC-MS检测叶片损伤刺激下,胁迫响应的茉莉酸类物质(jasmonates,JAs)和丹参酮类成分生物合成基因以及含量的变化情况,得出处理后不同时序叶片与根部在转录和代谢水平上的相关规律,从而探讨丹参对机械损伤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机械损伤诱导能够瞬时提高JAs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其中AOC与JAR在诱导后开始上升,在2 h达到最高,AOS与OPR3则在4 h达到最高,与之相应的OPDA、JA及JA-Ile的含量均在2 h达到最高.丹参酮生物合成中二萜合酶基因CPS1与KSL1均在2 h上升至最高,而后修饰CYP450s基因则均在4 h上升至最高,4种丹参酮的含量则均在8 h内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该研究为揭示机械损伤对次生代谢积累的研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了解机械损伤胁迫下JAs在增强植物抗性、促进活性成分积累和提高药材品质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天气下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对环境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依托国家林草局六盘山森林生态定位站,于2019年生长季(5月17日—10月12日)对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监测气象条件与土壤环境(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分析不同天气下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的综合环境响应.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液流速率大小表现为:晴天>阴天>雨天;树干液流速率在晴天呈单峰变化趋势,在阴、雨天均呈多峰变化趋势.晴天的液流启动时间和峰值时间早于阴、雨天,持续时间多于阴、雨天.不同天气树干液流的主导因子存在明显差异,饱和水汽压差是晴天和阴天树干液流的主导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31.1%和27.4%,而雨天液流的主导因子为太阳辐射,贡献率为40.1%.主成分分析表明,晴天树干液流的综合影响因子为水热复合因子(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水汽蒸腾因子(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和辐射因子(太阳辐射);阴、雨天树干液流的综合影响因子为蒸腾驱动因子(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综合热量因子(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因子(土壤体积含水量).晴天液流分别滞后于水热复合因子、水汽蒸腾因子和辐射因子110、80和70 min到达峰值;阴天和雨天液流分别提前于蒸腾驱动因子、综合热量因子和土壤水分因子10、20、30 min和140、60、150 min到达峰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职业健康风险提示(节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加强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预防和避免职业性中暑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司近日发布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健康风险提示.1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基本概念1.1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如金属冶炼、金属铸造、纺织印染、玻璃制造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儿童雷暴哮喘事件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描述性分析2023年9月2日呼和浩特地区儿童雷暴天气哮喘事件的临床特征,为儿童雷暴哮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病案信息系统查询及电话随访获取患儿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雷暴发生后13 h内急诊就诊量、就诊时间、主要症状、过敏性疾病史、既往哮喘病史等资料以及72 h内住院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等特点,并对部分雷暴哮喘患儿进行追踪随访。结果:1.雷暴天气发生13 h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急诊因哮喘急性发作就诊患儿为357例,雷暴天气开始0.5 h因哮喘就诊患儿增多,就诊高峰时间为雷暴天气开始后3~8 h。2.在13 h内急诊就诊患儿主要表现为胸闷350例(98.04%)、呼吸困难275例(77.03%)、喘息241例(67.51%),肺部可闻及肺部喘鸣音者301例(84.31%)。3.急诊患儿既往过敏性疾病史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者311例(87.11%),其中未预防性用药者216例(69.45%);诊断哮喘患儿47例(13.17%),未预防用药者34例(72.34%)。4.在72 h内累计住院患儿41例,当夜住院患儿26例(7.28%)。72 h内住院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病情重度及危重度10例(24.39%),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05者41例(100%),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30 IU/mL者39例(95.12%),FeNO>35 ppb者24例(58.54%),肺功能为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29例(70.73%)。5.3个月随访到雷暴哮喘患儿199例,6个月随访到雷暴哮喘患儿151例。结论:呼和浩特地区雷暴天气开始0.5 h因哮喘就诊人数增多,高峰就诊时间为雷暴天气后3~8 h。急诊患儿以胸闷、呼吸困难及喘息为主要表现,有明显过敏性鼻炎病史,多数首次诊断为哮喘,既往诊断为鼻炎、哮喘患儿大多未规范用药。住院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值、FeNO、肺功能结果明显异常。需加强对雷暴哮喘患儿的长期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与残疾人奥运会张家口赛区雪上项目的创伤特点与救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冬奥会)、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雪上项目中运动员所受创伤的特点及救治情况,以期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冬季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备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张家口赛区闭环内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在冬奥会、冬残奥会闭环期间(2021年11月21日至2022年4月5日)所有运动员的就诊记录,分析其创伤的发病率、严重程度、部位与诊疗经过。结果:张家口赛区共有1 188名冬奥会运动员与420名冬残奥会运动员参赛,其中冬奥会运动员创伤发病率为2.9%(34/1 188),冬残奥会运动员创伤发病率为1.7%(7/420)。运动员日均就诊量在冬奥会阶段最多(1.16例),就诊时急诊严重指数(ESI)评级均为3级(8例)或4级(33例),就诊科室中骨科最多(92.7%,38/41)。下肢受伤比例最高(53.7%,22/41),膝关节受伤占所有创伤的36.6%(15/41)。ESI 3级者大多采用支具固定(62.5%,5/8),ESI 4级者大多采用观察随访(57.6%,19/33)。41例运动员共做了57次影像学检查,单日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影像学检查是X线片(5.00次),日均被使用次数最多的影像学检查是磁共振成像(0.16次)。运动员创伤患者的转运时间为(27.4±8.8)min,且多云、晴、小雪、阴4种天气的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74)。 结论:张家口赛区冬奥会阶段的创伤发病率低于北京冬奥会与往届冬奥会,且无严重威胁生命的患者。张家口赛区的影像学检查资源与转运速度在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的各阶段均能满足运动员的就诊需求。运动员在进行滑雪比赛时需注意下肢的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硫酸氨基葡萄糖和双醋瑞因治疗成人大骨节病疗效比较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比较硫酸氨基葡萄糖(GS)和双醋瑞因(DCN)对成人大骨节病(KBD)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在黑龙江省 KBD历史重病区繁荣乡、富路镇、龙安桥镇、亮河镇、绍文乡,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标准选取患者 24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S、DCN组(性别、年龄、KBD病情分度均衡),分别为 120、120名。每个月进行 1次随访,调查患者用药情况和临床症状,并发放下一阶段药物。在治疗前、中、末期(0、90、180 d)采集患者的空腹血样和尿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以及尿吡啶酚(PYD)水平。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受累关节评估、疗效自我评价、不良反应评估,依据《大骨节病治疗效果判定》(WS/T 79-2011)标准进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和药物疗效判定。结果:软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治疗180 d,GS组血清IL-1β含量、尿PYD水平和DCN组尿PYD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0 d时( Z = - 2.332、- 5.420、- 5.204, P均 < 0.05)。VAS评分:治疗90 d,GS组患者疼痛、僵硬评分和DCN组疼痛、僵硬、功能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0 d时( Z = - 2.612、- 2.359,- 3.637、- 2.881、- 2.238, P均 < 0.05);治疗180 d,GS、DCN组患者疼痛、僵硬和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0 d时( Z = - 6.738、- 9.530、- 7.781,- 5.428、- 3.761、- 3.587, P均 < 0.01)。受累关节评估:治疗90、180 d,除DCN组天气变化疼痛外,两组其余症状关节评分均低于治疗同组0 d时( P均 < 0.05)。疗效自我评价:治疗180 d,DCN组患者疗效自我评价显效率高于GS组和同组治疗90 d时(χ 2 = 4.165、4.022, P均 < 0.05)。不良反应评估:治疗 90、180 d时,GS、DCN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关节功能障碍评分:治疗 90 d,GS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高于 DCN组(χ 2 = 4.993, P < 0.05);而治疗 180 d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 0.417, P > 0.05)。 结论:GS和DCN对成人KBD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改善临床症状。GS起效快,且长期服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软骨免受炎症因子侵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丑角综合征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丑角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为交感神经纤维受损导致患侧面部泌汗、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可致患者在运动、情绪激动及处于炎热天气时出现患侧无汗而对侧面部代偿性潮红、异常出汗的特殊表现 [1,2]。丑角综合征的病因可以是特发性的,也可为继发性的,临床上比较罕见,国内更少有报道。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神经内科于2020年1月、6月共收治2例丑角综合征患者,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授权教育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管理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授权教育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9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COPD常规治疗以及优质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进行授权教育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提升情况。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管理能力均有所提升,研究组在症状、生活、情绪、预防、自护等各个方面提升状况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管理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管理效能均有所提升,研究组的心理调节、呼吸调整、环境天气应对、运动锻炼、安全行为各效能提升状况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授权教育干预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管理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惠州市气温与湿疹门诊人次关联的时间序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惠州市气温对湿疹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从惠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湿疹门诊数据,同期气象因素(日均气温、相对湿度)数据源自广东省气候中心的86个气象站点。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环境温度暴露对湿疹的滞后效应,采用自然平滑样条函数控制湿度的非线性混杂。结果:惠州市皮肤病防治所4年内共报告湿疹门诊254 053人次,日均就诊173.89人次。日均气温与湿疹日就诊人次呈“U”型关联。低温段温度每降低1 ℃,湿疹发病风险上升2.20%(1.19%~3.21%),高温段温度每升高1 ℃,湿疹发病风险上升2.35%(1.24%~3.5%)。全人群中有1.60%(0.44%~2.68%)的湿疹门诊次归因于低温天气,即归因人次为4 065(1 128~6 798);6.33%(1.40%~10.87%)的湿疹门诊人次归因于高温天气,即归因人次为16 082(3 557~27 616)。结论:高温和低温暴露均与湿疹就诊风险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