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参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丹参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属于唇形科、丹参属,是一种遮荫草本植物.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在中国通常被称为丹参,作为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有着近2000年悠久历史,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丹参的有效成分复杂,并且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水溶性的酚酸类以及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该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纤维化、糖尿病肾病保护等药理作用.文章参阅近些年文献以及相关研究深入阐述丹参有效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以期为丹参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关于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后续可从细胞、组织、分子生物学、代谢学等多学科、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明确丹参的有效成分及开展丹参有效成分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药物配伍应用举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初期多为外寒内饮证,可选用具有温宣及温化作用的药对或角药,如麻黄与苦杏仁,干姜、细辛与五味子,桂枝与茯苓;感染诱发AECOPD时,可从“痈”论治,选用清热消痈、祛痰逐饮药对,如鱼腥草与金荞麦、葶苈子与紫苏子、桔梗与陈皮;AECOPD病程中多存在气逆痰阻、瘀血阻络,可选用降气化痰、活血化瘀药对,如白前与前胡、半夏与枇杷叶、薏苡仁与桃仁。AECOPD的治疗宜标本兼顾,重在祛邪。临床应谨守病机,活用药对与角药,方可收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脓癣2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20例儿童脓癣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20例患者年龄2~10岁,男13例,女7例。有动物接触史者13例,父母患有浅部真菌感染者4例。20例患者均有脱发,6例临床表现为炎性肿块,14例为痈样脓肿,部分伴有淋巴结肿大和发热。4例曾误诊为细菌感染所致脓肿并予以切开引流致深在溃疡。培养分离病原菌13株,其中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红色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2株、断发毛癣菌1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须癣毛癣菌1株、镰刀霉菌1株。20例均给予氟康唑口服,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治愈19例,遗留不同程度疤痕和秃发。提示脓癣常表现为炎性皮损,临床易误诊,真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可选用氟康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痈散结方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消痈散结方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检索TCMSP中消痈散结方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各成分相应的作用靶点信息,检索GeneCard、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中NPM相关基因,将消痈散结方核心靶点及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借助Cytoscape 3.8.0建立消痈散结方治疗NPM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调控网络。利用R语言包对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消痈散结方组方药物47个有效成分,1 692个NPM相关潜在靶点,筛选获得消痈散结方治疗NPM核心靶点235个,消痈散结方治疗NPM关键成分包括槲皮素、柚皮素、山柰酚、薯蓣皂苷元、木犀草素等,核心靶点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TNF、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IL-1B、趋化因子-8(CXCL8)、趋化因子-2(CCL2)等。GO富集得到1 492个生物过程条目,KEGG通路富集得到105个通路,主要包括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消痈散结方的关键活性成分与潜在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消痈散结方治疗NPM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主要通过免疫炎症反应、药物代谢、细胞适应性应激反应、血管机能调节等信号通路发挥对NPM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知识史视野下黄芪性-效-用-忌的古今源流考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黄芪是现代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补虚药,古今认识存在差异变化,为进一步去伪存真,甄别优劣,发掘其本来的长处,兹从药性、功效、应用和用药宜忌再做考辨.方法 借助文献挖掘技术对历代本草及现代相关文献进行溯源,系统整理黄芪药性、功效、主治和用药宜忌的文献记载情况.结果 黄芪味"甘或微甘",多为"微温或温"性,主入脾肺三焦及肾经.文献中有 47 条功效、83 条主治,主要可归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 3 个方面,用于治疗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及痈疽久败疮,且均属衰弱性病证.但黄芪还有"补诸虚、益元气、退虚热、治风病、逐五脏间恶血、止血、止痛、补血、调经"等特殊功效,被广泛用于"小儿百病、虚喘、肾虚耳聋、癥瘕、肌热、消渴、骨蒸、中风发热、肠风、大风癞疾、妇人子脏风邪气、流产崩滞"等诸多病证,亟待进一步研究验证.黄芪的用药宜忌主要包括配伍宜忌 5 条和证候禁忌 17 条,值得甄别借鉴.结论 古代本草所载黄芪临床效用非常广泛,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以益于大健康背景下的中医药全周期干预,故从传统本草学和现代中药学结合的视角,对其性-效-用-忌进行挖掘、考订、整理和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疏肝理气方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术后恢复及免疫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应用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法对其术后恢复及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PCM术后患者88例,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免疫因子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术后引流时间、拆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换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及术后7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7 d的血清分化簇3(CD3+)、分化簇4(CD4+)、CD4+/分化簇8(CD8+)CD8+更高,而CD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PCM术后患者应用中药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法较单纯西药治疗更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减轻疼痛,促进免疫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糖尿病足溃疡"毒损络脉"病机探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常因肉芽组织生成不良与有效微循环无法建立而难以愈合.过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与炎性因子释放、代谢废物蓄积、细菌感染等可能是引起创面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在中医理论中,上述物质均可视作"痈疽之毒".消渴所致痈疽之毒,因脏腑久伤而起,因气血经络瘀滞壅塞而加剧,毒聚络脉,足跗又为肢体末节,络脉交叠,最易中伤,易发为消渴后足跗痈疽.故而治法当以拔毒提脓祛腐为首,脓出腐去,痈疽之毒可尽,新肉可生,创口可敛.因此,"毒损络脉"或为糖尿病足溃疡的关键病机,明确病机,对临床治疗该病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组方规律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中收集运用中药复方治疗支扩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方药信息并构建数据库,分析组方规律;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高频药物组合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进行反向验证.结果 纳入文献 252 篇,收集处方284 首,涉及中药242 味,使用频率较高的中物有甘草、黄芩、桔梗、桑白皮、薏苡仁、鱼腥草,具有强关联性的药物组合是薏苡仁、冬瓜子;薏苡仁、冬瓜子主要成分有谷甾醇、豆甾醇、扁桃醇、奥马因、亚麻酸等,治疗支扩的靶点 86 个,蛋白激酶 1(AKT1)、白介素-6(IL-6)、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 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其核心靶点,通过细胞对化学压力、氧化应激、细菌分子的反应和炎症细胞的迁移、黏附等生物过程发挥作用,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缺氧诱导因子-1(HIF-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对接良好,具有稳定的结合能.结论 初步阐明了中药复方治疗支扩多以清肺解毒、化痰消痈为主,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核心药物组合薏苡仁-冬瓜子治疗支扩的机制,为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肛痈促愈汤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评价肛痈促愈汤用于肛周脓肿术后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肛周脓肿根治术,对照组患者于术后进行高锰酸钾坐浴,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肛痈促愈汤,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前后炎症反应、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bFGF)表达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上皮出现时间、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后,两组血清SAA、CRP、ACTA、IL-6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治疗3周后两组血清EGF、VEGF水平及EGFR、bFGF表达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应用肛痈促愈汤效果较好,可加快患者创面愈合进程,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再生修复,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清热消痈止痛方贴敷联合光子疗法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分析清热消痈止痛方贴敷联合光子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在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光子治疗仪治疗作为光子治疗组、使用清热消痈止痛方贴敷治疗作为贴敷组、使用清热消痈止痛方贴敷联合光子治疗仪治疗作为联合组,各50 例.比较3 组患者切口疼痛、宫颈微循环状态(宫颈局部血管清晰占比、毛细血管管径、微血管管径、血流灌注)、免疫应激指标[皮质醇(Cor)、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血清sTREM-1、IL-1、IL-8 表达水平,并统计切口愈合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与光子治疗组比较,联合组、贴敷组切口疼痛评分降低,宫颈局部血管清晰占比、毛细血管管径、微血管管径、血流灌注、CD4+T淋巴细胞升高,Cor、CD8+T淋巴细胞、血清sTREM-1、IL-1、IL-8 表达水平降低,愈合时间缩短(P<0.05).与贴敷组比较,联合组切口疼痛评分降低,宫颈局部血管清晰占比、毛细血管管径、微血管管径、血流灌注、CD4+T淋巴细胞升高,Cor、CD8+T淋巴细胞、血清sTREM-1、IL-1、IL-8 表达水平降低,愈合时间缩短(P<0.05).与光子治疗组比较,联合组、贴敷组切口总愈合率、总有效率升高(P<0.05),与贴敷组比较,联合组切口总愈合率、总有效率升高(P<0.05).结论 清热消痈止痛方贴敷联合光子治疗可改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宫颈微循环、免疫应激异常,抑制sTREM-1、IL-1、IL-8 合成,从而促进切口愈合,减轻疼痛,消除感染症状,效果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