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调节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参与神经炎性反应和自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TYROBP)通过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炎症及自噬过程的影响。方法:15月龄的C57BL/6J、 TYROBP-/-、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 APP/ PS1)转基因雄性小鼠各10只,分为3组。八臂迷宫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LRP3、裂解的半胱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1(SQSTM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 Ⅱ(LC3B Ⅱ)、TYROBP、p-PI3K、PI3K、p-AKT、AKT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同月龄C57BL/6J小鼠相比, APP/ 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均 P<0.05);脑组织NLRP3炎症小体活化增加( P<0.05),小胶质细胞呈激活状态,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均 P<0.05);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SQSTM1表达增加(均 P<0.05);TYROBP、p-PI3K、p-AKT表达增加(均 P<0.05)。与同月龄C57BL/6J小鼠相比, TYROBP-/-小鼠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蛋白表达下降(均 P<0.05),LC3B Ⅱ、SQSTM1、p-PI3K、p-AKT表达减少(均 P<0.05)。 结论:TYROBP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反应、抑制自噬过程,参与AD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牙体牙髓病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和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牙体牙髓病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口腔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微课、慕课等紧密融合临床实际和前沿进展的在线资源,依托医教云APP平台等信息技术,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将构建的新型牙体牙髓病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先后应用于2017级(110人)和2018级(107人)本科生的牙体牙髓病学教学(试验组),并于2020和2021年进行理论考试;2016级本科生(111人,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教学,于2019年进行理论考试。对2018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研,调查学生对牙体牙髓病学智慧课堂的使用感受,并通过比较2016、2017和2018级学生线下理论考试成绩评估智慧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结果:问卷调查显示2018级学生对于智慧课堂教学的整体形式认可,75.2%(79/105)的学生对教学过程非常满意或满意,认为其能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增加专业知识的延伸拓展,37.1%(39/105)的学生认为智慧课堂教学未能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提升学习效率。比较2019至2021年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发现,2021和2020年学生的平均分[分别为(78.79±9.88)、(76.45±8.33)分]均显著高于2019年[(67.67±10.58)分]( t=6.77, P<0.001; t=8.51, P<0.001);2021年平均分与2020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79, P=0.223)。 结论:智慧课堂的应用提升了牙体牙髓病学教学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远期可为口腔医学的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学习通"的翻转课堂在检体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学习通"手机应用软件的翻转课堂在检体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2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学生。试验组采用基于"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教学,将教学资源上传至"学习通"供学生课前学习,课中分别采用知识点回顾、小组协作及总结的方法进行知识内化,课后通过"学习通"进行知识巩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课前和课后2组学生的提问率、考试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对各自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学生课前和课后提问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3.3%(44/60)比26.7%(16/60),53.3%(32/60)比31.7%(19/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0.036)。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和体格检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6.0±9.9)分比(68.9±12.1)分,(76.3±9.1)分比(64.5±11.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课程结束后,试验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高于对照组学生[(79.3±8.5)分比(73.6±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总体评价也高于对照组学生[(11.8±1.5)分比(9.1±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基于"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检体诊断学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四性四力”提升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服务育人”能力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开展培养“四性四力”(创新性、发展性、融合性、生态性,政治力、学习力、跨界力、内驱力)的教学活动,为提升基层教学组织“服务育人”能力提供借鉴。方法: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层教学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行动研究法结合焦点组访谈法,精准围绕“四性四力”培养开展特色教学活动。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星APP平台,对基层教学组织中承担授课任务的专兼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采样,分析各专项活动对“四性四力”的培养效果。通过分析结果,改进能力提升对策。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结果:数据显示,各类专项活动通过“四性四力”的培养对基层教学组织“服务育人”能力提升有“显著效果”,占比较高,均值在80.77%(63/78)到91.03%(71/78)之间;只有围绕“融合性”开展的活动,被评价为“效果明显”的数值偏低,占比为64.10%(50/78)。结论:在“新医科”新理念的引领下,以能力建设为契机,围绕“四性四力”开展系列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培养,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服务育人”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智能手机APP的院内外综合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进行孕期院内外综合管理对其孕期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1至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并注册我国首个GDM院内外管理互联网服务平台——糖妈妈APP的GDM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其注册APP到完成当次分娩时间段内的APP总体使用活跃度(由血糖监测频率、线上沟通频率、课程学习频率总和组成),并基于此结果将GDM患者分为高活跃度组和低活跃度组。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教育程度、控糖方式、产次,体重和身高并计算孕前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并计算HbA 1c达标率(HbA 1c<6%),孕产妇结局[妊娠期体重增加(GWG)、剖宫产],新生儿结局[大于胎龄儿(LGA)、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住院费用。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PP总体使用活跃度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共纳入GDM患者616例。其中,高活跃度组308例,低活跃度组308例。与低活跃度组相比,高活跃度组GDM患者孕晚期HbA 1c较低[分别为(5.6±0.4)%和(5.5±0.4)%, t=-2.341, P=0.020],孕晚期HbA 1c达标率较高[分别为81.1%(154/190)和89.9%(186/207), χ2=6.243, P=0.012],GWG较少[分别为(12.7±5.7)和(11.1±5.7)kg, t=-3.469, P=0.001];高活跃度组剖宫产[分别为53.9%(166/308)和45.1%(139/308), χ2=4.734, P=0.030]、LGA[分别为23.1%(71/308)和11.7%(36/308), χ2=13.855, P<0.001]、巨大儿[分别为14.3%(44/308)和8.8%(27/308), χ2=4.601, P=0.032]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别为14.9%(46/308)和9.1%(28/308), χ2=4.976, P=0.026]发生率较低,新生儿住院费用较少[分别为5 740.0(4 465.8,7 292.6)元和5 304.9(4 219.0,5 901.2)元, Z=-2.383, 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孕妇年龄、孕前BMI、教育程度、控糖方式、产次后,GDM患者APP总体使用活跃度高是孕晚期HbA 1c达标率增加(OR=2.20,95%CI 1.17~4.12, P=0.014),以及LGA(OR=0.43,95%CI 0.27~0.68, P<0.001)及巨大儿(OR=0.59,95%CI 0.35~0.99, P=0.04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降低(OR=0.56,95%CI 0.34~0.93, P=0.025)的影响因素。 结论:糖妈妈APP的使用频率增加与GDM患者孕期血糖水平降低和不良妊娠结局风险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六味地黄丸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行为及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六味地黄丸对β-淀粉样蛋白前体/早老素蛋白1(amyloid β-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1,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及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oll-like receptor 4/nuclear factor kappa-B,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APP/PS1小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0.59 g/kg,2次/d,灌胃)、中剂量组(1.18 g/kg,2次/d,灌胃)、高剂量组(2.36 g/kg,2次/d,灌胃)和布洛芬组(0.04 g/kg,2次/d,灌胃),每组8只;8只体质量相匹配的3月龄野生型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2次/d);所有小鼠连续干预3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NF-κB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 88,MyD88)及磷酸化NF-κB(phosphorylated NF-κB,p-NF-κ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多组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6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比较,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F交互=117.219, P<0.001)。各组小鼠第5天逃避潜伏期均低于第1天(均 P<0.05);第1~5天布洛芬组和六味地黄丸中、高剂量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在第3~5天,六味地黄丸中、高剂量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低于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均 P<0.05)。6组小鼠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451,4.824,均 P<0.05)。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和布洛芬组小鼠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50.77±5.49) %,(54.39±5.71) %,(51.98±6.12) %]、穿越平台次数[(5.9±1.1)次,(6.0±1.3)次,(5.1±0.8)次]均高于模型组[(27.32±3.22)%,(2.2±1.0)次](均 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6组小鼠海马组织Aβ、GFAP和NF-κB积分光密度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7.52,45.37,79.10,均 P<0.05)。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和布洛芬组海马组织Aβ、GFAP和NF-κB积分光密度值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海马组织Aβ、GFAP和NF-κB积分光密度值均低于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均 P<0.05)。ELISA结果显示,6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996,6.395,均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6组小鼠海马组织TLR4、MyD88及p-NF-κB蛋白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710,3.522,4.119,均 P<0.05)。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和布洛芬组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血清TNF-α[(18.90±2.33)ng/L,(21.56±2.49) ng/L]和IL-1β[(5.88±0.80)ng/L,(6.75±0.83)ng/L]含量均低于低剂量组[(30.77±2.89)ng/L,(9.11±1.27)ng/L](均 P<0.05)。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和布洛芬组海马组织TLR4、MyD88及p-NF-κB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海马组织TLR4[(0.254±0.091),(0.318±0.122)]、MyD88[(0.229±0.077),(0.386±0.119)]及p-NF-κB[(0.412±0.188),(0.358±0.119)]蛋白表达均低于低剂量组[(0.617±0.172),(0.672±0.166),(0.799±0.227)](均 P<0.05)。 结论:六味地黄丸能够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降低TNF-α和IL-1β的表达,从而减轻中枢免疫炎性反应,发挥抗AD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学习平台在内分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教学组开展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学习平台在内分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认为采用移动学习模式,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知识记忆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移动教学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后问题能及时反馈解决。本院通过内分泌教学组对内分泌课程采用超星学习通APP,期望对未来医学课程移动教育模式的开展提供积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针调控L1CAM表达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细胞粘附分子L1(L1CAM)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及非穴组,每组10只小鼠,另取10只C57BL/6小鼠纳入对照组。电针组小鼠给予电针刺激百会、肾俞穴,电刺激频率50 Hz,连续波,电流强度1 mA,每天刺激1次,连续干预14 d;非穴组小鼠在百会、肾俞穴附近给予电针刺激,其它操作均与电针组相同;模型组、对照组小鼠均继续常规饲养,未给予电针等特殊处理。于干预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改变,选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L1CAM、PTEN及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比较,模型组在第1,2,3,4,5天时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 P<0.05)。与模型组结果比较,电针组在第2,3,4,5天时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 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L1CAM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 P<0.05),PTEN及p5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调( P<0.05)。与电针组比较,非穴组在第2,3,4,5天时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 P<0.05),L1CAM蛋白表达量下调( P<0.05),PTEN及p5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调( 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实验小鼠逃避潜伏期与L1CAM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 P<0.05),与p53、PTEN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 P<0.05)。 结论:L1CAM参与实验小鼠学习记忆过程,电针穴位可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组织中L1CAM蛋白表达、抑制PTEN及p53蛋白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2B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在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2B (sodium channel-voltage-gated-beta 2B,SCN2B)介导的学习记忆认知功能改善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SCN2B基因敲除小鼠(SCN2B -/-)与APP基因敲除小鼠(APP -/-)、APP基因杂合子(APP +/-)以及APP基因过表达小鼠(APP +/+)配对杂交,用PCR基因检测技术对同窝小鼠尾组织进行基因分型,分为SCN2B -/-APP -/-组,SCN2B -/-APP +/-组以及SCN2B -/-APP +/+组,C57BL/6野生型小鼠则为野生型(wild type,WT)组,每组9只。并将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SCN2B -/-APP -/-、SCN2B -/- APP +/-、SCN2B -/-APP +/+转基因小鼠和同龄野生型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与Y迷宫行为学实验来检测每组之间的认知功能;取6、12、18月龄SCN2B -/-APP -/-、SCN2B -/- APP +/-、SCN2B -/-APP +/+的三种转基因小鼠和同龄野生型小鼠进行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起的检测,同时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基底及远端突起数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分析,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行为学实验结果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 结果:(1)水迷宫实验数据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数据显示18月龄小鼠中逃避潜伏期的组别和时间交互效应显著( F时间×组别=3.63, 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18月龄小鼠中,与SCN2B -/-APP +/-组和SCN2B -/-APP -/-组小鼠比较,SCN2B -/-APP +/+组小鼠第4~6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4天:(47.00±2.00)s,(43.11±1.96) s,(41.89±3.06)s, t=-4.16,1.00,均 P<0.05;第5天:(45.22±2.54) s,(36.33±2.78) s,(37.00±2.45)s, t= -7.08,-0.54,均 P<0.05;第6天:(38.11±2.03)s,(34.11±2.32)s,(33.00±2.91)s, t=-3.90,0.90,均 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18.00±1.73)s,(25.56±1.33)s,(24.33±1.94)s; t=10.37,1.56,均 P<0.05]。(2)Y-迷宫结果显示,与SCN2B -/-APP -/-组和SCN2B -/-APP +/-组小鼠比较,18月龄SCN2B -/-APP +/+组小鼠新颖臂进入次数减少[(50.22±3.68)次,(57.22±3.74)次,(58.44±5.14)次; t=3.40,-0.48,均 P<0.05],在新颖臂内停留时间减少[(10.89±0.62)min,(14.33±0.59)min,(13.89±0.74)min; t=8.16,0.44,均 P<0.05]、在新颖臂活动距离明显减少[(37.26±2.01)m ,(45.67±2.45)m,(46.11±3.27)m ; t=7.81,0.91,均 P<0.05]。(3)Golgi染色结果显示,与SCN2B -/- APP -/-组和SCN2B -/-APP +/-组小鼠比较,18月龄SCN2B -/-APP +/+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顶端树突数量[顶端树突数量:(1.78±0.37)个,(3.67±0.81)个,(3.00±1.21)个; t=3.36,1.41,均 P<0.05]和基底树突数量[基底树突数量:(1.11±0.50)个,(3.11±0.50)个,(2.56±0.69)个; t=4.06,1.21,均 P<0.05]均显著减少。 结论:SCN2B敲低可以改善老年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而过表达APP可以部分抵消SCN2B敲低引起的小鼠认知功能改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基底及远端的突起数量而发挥作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信息化助力医疗联合体模式下的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创造有弹性、高质量的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机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基于医联体信息系统、APP和网站这3个途径,拓展线上教学体系。本院开展了“5G+”数智课堂实例教学、分级诊疗跟踪学习、移动终端课程、疑难病例互动讲座这4项举措,作为线下培训的配套延伸。从2020年至2023年,这4项举措的线上参与人数已超过9 000人。通过问卷调查、理论考核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开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医联体成员对线上毕业后医学教育模式的内容和效果都比较认可;培训后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测试有所提升;受访者认为线上培训在时间、地点和空间上具有灵活性和自由度,并且对诊疗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现有形式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专科进修学习。未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将建立统一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引入先进技术,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促进医疗教育资源合理、高效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