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厥阴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辨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 AL)化疗后,患者在邪毒内蕴、气血亏虚、血瘀痰凝湿阻的基础上,正气大伤,其寒热错杂的特点、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与厥阴病颇为相似。本文试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治,分析得出AL化疗后治当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养肝脏为主,同时尚需重视顾护正气。结合AL基本病机,提出当归四逆汤更适合用于AL化疗后的治疗。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证论治,希望挖掘更多中医药疗法在治疗AL领域里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四维辨证"探讨王旭高辨治咳嗽学术思想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咳嗽病因繁杂,其临床诊疗难度大,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经验.通过梳理总结王旭高辨治咳嗽的学术思想,发现王氏主张咳嗽的四维辨证,分别是辨表里、辨虚实、辨体质、辨时间;在咳嗽的治法中,主张三焦通治,重视上焦宣通、中焦运化及下焦培补,在用药方面重视相反相成的应用,尤其善于寒温并用、升降同调、通补兼施、辛苦合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谢晶日教授从"虚毒瘀"论治慢性乙型肝炎特色心悟
编辑人员丨2024/7/6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持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谢晶日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总的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疫毒之邪滞于肝脾,病久湿热瘀毒互结,终致肝脾肾虚损.病位及病性方面,谢师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初起责之于肝,继则累及脾、肾、胆、胃等,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方面,谢师针对该病"虚毒瘀"的病机分别提出了"健运脾胃,顾护根本""清热解毒,兼重除湿""活血祛瘀,缓通肝络"的特色治法;用药方面,寒温并举,苦甘齐施,辛散气血,肝脾同调;常用药物有柴胡、黄芪、白术、太子参、陈皮、鸡内金、连翘、板蓝根、田基黄、水飞蓟、泽泻、猪苓、三棱、莪术、延胡索、川芎等,其辨证思路清晰,选方加减灵活,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数据挖掘对头痛吸嗅方的用药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头痛吸嗅方的调治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从建库至 2022 年 8 月 30 日收录的运用吸嗅疗法调治头痛的方剂,并提取组成、主治病症等信息.采用SPSS 25.0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 分析药物配伍关联规则.结果 共纳入方剂 50首,涉及 3种剂型和 5种用法,以散剂(92%)和搐鼻法(62%)为主;包含 98 味药物,以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最为多见,常用药物为川芎、芒硝、细辛、乳香、白芷、雄黄.性味归经方面,药物的性以温为主;味以辛、苦居多;归经以肝经为主.关联分析得到川芎—青黛、乳香—没药—雄黄、乳香—没药—川芎、川芎—石膏—芒硝等核心药对 11 个.聚类分析挖掘出 3个治疗不同证型头痛的吸嗅方潜在新方组合,瘀血阻络证常用药物组合为乳香、没药、芒硝、雄黄,风热证常用药物组合为薄荷、青黛、川芎、石膏、细辛,风寒证常用药物组合为白芷、鹅不食草、丁香、麝香.结论 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初步分析了头痛吸嗅方的调治规律,结果表明,吸嗅方治疗头痛以散剂为主要剂型,主要使用方法为搐鼻法,体现"辛以解表,寒温并用,化瘀行气止痛"的治疗原则,强调从肝论治.建议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头痛患者的证型,辨证施护,并在有医嘱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吸嗅方剂型及给药方法,以更好地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疏肝、健脾、温肾论治失眠
编辑人员丨2024/1/6
失眠在中医学又称为"不寐",本文以六经辨证三阴理论为切入点,根据足三阴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性,对失眠的理论源流、发病机理、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等方面做出介绍和总结.历代医家对本病记载颇多,而鲜少有从三阴角度论述者,笔者认为,失眠虽病位在心,而其根本病机在于足三阴肝脾肾功能失调.足厥阴肝木郁滞,足太阴脾土失运,足少阴肾水虚寒为本病发病之关键,病理特点呈现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之势.故临证当以三阴同调为总则,以疏肝、健脾、温肾为治法,以柴胡、桂枝、干姜、附子为特色药物,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为组方特点辨治失眠,三阴同调,五脏安和,阴平阳秘,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后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从"四位一体"与"郁热虚损"角度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四位一体"是一种站在"性、位、势、证"四维的角度对经方方证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柴胡桂枝干姜汤通过"性、位、势、证"四位共同发挥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作用:方性为寒温并用、苦甘并施,清利肝胆兼顾温运脾阳;方位为肝、胆、脾,疏肝利胆之时又调和肝脾;方势为升降并行,既升且降、升中寓降,整体趋势为升散肝胆郁火、升举清阳,降泄少阳郁热、清润生津;方证为肝胆热炽兼有脾阳不足、虚寒内生,适用于 2 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胁痛、口干苦并见腹胀、便溏等证候者.仝小林院士将2 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提炼为"郁、热、虚、损"的四位病程,柴胡桂枝干姜汤偏态恰好处于糖尿病初始的"郁、热"发展至中晚期"虚、损"的过渡阶段.从"四位一体"的角度解构柴胡桂枝干姜汤,并结合糖尿病的"郁热虚损"理论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在2 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这对重新焕发经方生命力及拓展临床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崔霞治疗小儿慢性咳嗽
编辑人员丨2023/8/6
崔霞教授将小儿慢性咳嗽概括为肺脾气虚证、痰湿蕴肺证、伏热郁肺证、邪郁少阳证4型.并相应施以4法,其为健脾益气,兼清伏火;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清肝泻肺,滋阴润燥;和解少阳,调畅气机.崔师认为小儿慢性咳嗽虽然病因复杂,病程迁延,临证时要注意审证求因,谨守病机,强调病证结合,表里同治,寒温并用,同时重视中医外治及日常调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药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强直性脊柱炎(AS)中药组方用药规律,针对中医药治疗对患者免疫炎症指标关联规则分析,为AS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AS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所用中药通过复杂网络图分析核心处方,SPSS 21.0和SPSS modeler14.2对中药性味归经频数、关联规则分析,并运用关联规则、随机行走模型评价中医药治疗对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①性寒、性温和性平的,味甘、味苦和味辛以及归脾胃肝经药物使用最频繁;②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行气药、健脾化湿药、祛风湿药、清热药被频繁的使用,且之间相互关联;③红花配伍桃仁(98.15%),薏苡仁配伍茯苓(95.47%),甘草配伍狗脊(94.57%),甘草配伍威灵仙(94.48%),蒲公英配伍白花蛇舌草(94.40%)为关联度较高的五个药对;④山药分别与茯苓、牛膝、泽泻关联于C3、C4、hs-CRP下降,狗脊分别与白花蛇舌草、川芎、山药关联于IgA、IgG、IgM下降,稀莶草与牛膝关联于ESR、WBC下降,狗脊与独活关联于SOD上升.⑤中药内外合治组炎症指标(ESR、hs-CRP)的行走正向增长率及改善系数均较单纯内治组高.结论:我院风湿科治疗AS以从脾论治为主,寒温并用,甘苦同施,肝脾同调,祛邪不忘扶正,标本兼治,中医药在改善免疫炎症指标上具有优势,且内外合治在改善炎症指标上优于单纯内治,可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袁长津教授治疗咳嗽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袁长津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袁长津教授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治疗咳嗽的病历,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袁长津教授治疗咳嗽的常用药物及分析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纳入141例患者,共326首处方,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挖掘袁长津教授治疗咳嗽基本方及10首新处方.结论:袁长津教授治疗咳嗽习用透邪止咳为主,辅以对证之法;宣降相随、攻补兼施、寒温同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西俭“脉诊优先、四诊合参”辨治小儿外感发热
编辑人员丨2023/8/6
简介全国名中医张西俭主任医师辨治小儿外感发热的学术经验.包括对小儿平脉和小儿外感发热的脉象特点的认识.张西俭主任医师擅长以“脉诊优先、四诊合参”辨证,分析小儿外感发热病机要素主要包括数邪兼杂、内外合邪、虚实夹杂、传变迅速等方面;针对病机,用药强调相济相成、相反相成,治法采用寒温并用、清散同行、双解表里、攻补兼施.并介绍了服药调摄的相关经验,举典型病例以说明.张西俭主任医师临证辨治小儿外感发热效果甚佳,其经验值得总结传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