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对偏瘫侧上肢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对偏瘫侧上肢周围神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脑卒中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分别对患者双上肢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及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进行评估,并对偏瘫上肢冈上肌、三角肌、肱二头肌、伸指总肌、拇短展肌和小指展肌进行静息状态下针极肌电图检测;采用Brunnstrom分期对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进行评估,并对患侧神经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变化率与患者病程、年龄及上肢Brunnstrom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侧相比,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侧的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波幅均显著降低( P<0.01),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的潜伏期延长( P<0.05),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潜伏期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双侧无差异( P>0.05)。偏瘫侧腋神经、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CMAP波幅变化率明显高于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P<0.05)。偏瘫侧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较健侧降低( P<0.01),感觉传导速度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偏瘫侧SNAP波幅变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但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率两两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肩关节半脱位后上肢所检肌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发电位,偏瘫上肢近端出现率高于远端肢体,其中冈上肌自发电位出现率为61.54%,三角肌为84.62%,肱二头肌为69.23%,伸指总肌和拇短展肌为46.15%,小指展肌为30.77%。偏瘫侧CMAP变化率与患者病程、年龄及上肢Brunnstrom分期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 结论: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可导致支配肩和上臂的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大于支配前臂和手的神经,可能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高频超声检查的护航官兵尺神经半脱位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护航官兵尺神经半脱位高频超声回声表现,提高对尺神经半脱位超声特征的认识,为远海周围神经检查和尺神经半脱位诊断提供超声解剖参照和借鉴。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某批护航官兵中选择55例护航官兵进行双侧肘关节屈肘位超声检查,记录尺神经半脱位的发生情况,超声下测量半脱位时尺神经沟的宽度、深度及尺神经位置变化,并与正常位时的上述参数比较。结果:护航官兵尺神经半脱位的发生率为34.55%,其中左肘半脱位为12.73%,右肘半脱位为1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尺神经半脱位时尺神经沟的宽度为(1.77±0.20)cm,深度为(1.23±0.15)cm,正常位时分别为(1.67±0.16)cm、(1.26±0.1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屈肘时半脱位尺神经位于肱骨内上髁上方或外侧(近心侧),正常位时则位于尺神经沟内靠近肱骨内上髁。 结论:护航官兵尺神经半脱位较为常见,高频超声是远海周围神经检查的重要方法;尺神经半脱位与尺神经沟的宽度、深度无关,屈肘后肱骨内上髁可作为尺神经的解剖标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改良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9年12月,采取肘关节后入路尺骨截骨矫形内固定、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的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岁3个月至13岁5个月,平均8岁4个月,BadoⅠ型20例,Bado Ⅲ型9例,手术距离骨折发生时间3~48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时间小于24个月组患儿21例,大于24个月组患儿8例,术后随访4~27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按照Mackay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9例患儿术中予以尺骨截骨成角延长钢板内固定序贯肘关节前上方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卡压环状韧带后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稳定性测试,8例患儿屈肘关节时出现桡骨头前方脱位,其中受伤时间小于24个月的患儿1例,大于24个月的患儿7例,采取选择性后关节囊纵行切开松解环状韧带修复后桡骨头恢复稳定性。所有患儿术后未出现关节活动疼痛症状,无桡神经深支损伤症状。患肢的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进,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平均的90.17°提高到术后的121.10°,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前平均91.21°增加至121.55°。按照Macky标准优良率达100%,其中19例为优,10例良好。拍摄X线片随访观察:肱桡关节关系对应良好,尺骨截骨断端愈合满意,无骨不愈合、异位骨化、内固定松动脱出、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结论:肘关节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方法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其环状韧带再利用、操作创伤小、降低术后桡骨头再脱位风险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探讨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5G远程超声机器人在肌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5G远程超声机器人在肌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12月偏远地区自觉有肌肉骨骼疼痛或感觉异常志愿者58例,分别行远程超声机器人(远程超声组)和常规超声(便携超声组)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在58例志愿者中有40例两种方法均检查出阳性,其中11例志愿者存在2~3个阳性结果,远程超声组共检查出阳性59个,便携超声组共检查出阳性64个。检查部位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膝关节>足踝部>手腕部>肩关节>肘关节、小腿及臀部。两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82, P<0.001),两组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2, P=0.063)。便携超声组多检出5个阳性结果的病种分别是:半月板损伤1个、内侧副韧带损伤1个、跖骨前方软组织损伤1个、肱二头肌肌腱炎伴积液1个和肘管尺神经半脱位1个。 结论:5G远程超声机器人对于肌骨的诊断与常规超声一致性良好,可为偏远地区肌骨关节损伤的超声诊断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oyd入路环状韧带复位联合尺骨截骨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Boyd入路桡骨头、环状韧带复位联合尺骨截骨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16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3~10.3岁,平均6.1岁;左侧8例,右侧8例;Bado Ⅰ型13例,Ⅲ型3例。16例患儿均采用Boyd入路桡骨头、环状韧带复位联合尺骨截骨钢板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肱桡对应关系、尺骨截骨愈合情况,对比手术前以及手术后6个月时肘关节活动度,采用Kim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1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无石膏压疮、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儿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23.5个月。16例患儿术后4~6周拆除石膏时及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肱桡关系对应良好,桡骨头无脱位或半脱位;无尺骨截骨处延迟愈合、不愈合,尺骨愈合时间12~16(13.7±1.3)周。患儿术后6个月伸肘、屈肘、旋前、旋后角度分别为0.9°±2.7°、124.4°±4.4°、70.3°±2.9°、76.3°±6.2°,明显优于术前的5.9°±20.1°、114.1°±15.1°、66.6°±8.3°、71.6°±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75、6.047、5.759、10.336, P值均<0.05)。根据Kim评分评定肘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优11例、良5例,明显优于术前的优7例、良2例、一般5例、差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75, P<0.05)。 结论:对于伤后1年内的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采取Boyd入路环状韧带复位联合尺骨截骨术治疗,手术操作简单,解剖清晰,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骨折伴腕掌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骨折伴腕掌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骨折伴腕掌关节脱位患者29例,其中16例行克氏针内固定(A组),13例行微型钢板内固定(B组),比较两种疗法。按照Lundeen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5例,D型4例。随访内容包括:术后创口愈合情况,感染与否,骨折延迟愈合与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患侧握力与健侧的百分比,影像学资料(第五掌骨高度)。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1.2个月。两组的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第五掌骨高度及握力与健侧相比,恢复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手功能评估优良率B组高于A组,优良率的组成两组间无差异。所有病例均达骨性愈合,无骨性关节炎发生。其中A组骨折延迟愈合2例,延长固定时间后达到骨折愈合;B组无骨折延迟愈合发生。A组病例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有4例出现针尾刺激不适,拔除克氏针后不适症状消失。在拔除克氏针早期出现腕关节僵硬,予康复治疗后腕关节活动良好。A组术后早期出现手背尺侧半感觉麻木3例,B组出现2例,予口服神经营养药物3个月后,麻木不适症状缓解。结论: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指标来看,钢板较克氏针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骨折伴腕掌关节脱位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最终关节功能恢复上无明显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依从性、骨折类型、技术条件及患者的年龄、费用情况等合理选用,才可达到最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新鲜孟氏骨折术中肱桡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效果的造影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通过肘关节造影来评估儿童新鲜孟氏骨折术中肱桡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情况.方法 2017年8月至2022年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新鲜孟氏骨折手术患儿37例,采用经肘后入路注入碘佛醇进行肘关节造影,对肱桡关节脱位复位质量进行再评估,观察肱桡关节对应关系.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2岁2个月~10岁4个月,平均(6.1±1.9)岁.按照Bado分型,Ⅰ型13例,Ⅱ型5例,Ⅲ型17例,Ⅳ型2例;伴有桡神经损伤4例,Gustilo Ⅰ度开放骨折4例;左侧15例,右侧22例.21例尺骨骨折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16例行克氏针固定.结果 3例患者发现隐性半脱位,再次闭合复位未成功,行桡骨头脱位切开复位及环状韧带还纳术.所有患者(包括3例桡骨头脱位切开复位患者)随访16~52周,平均(24.2±9.9)周.按照Bruce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35例,良2例,优良率100%.所有尺骨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无感染、再脱位、上尺桡融合、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影像学上所有患者肱桡关节对应关系正常.结论 肘关节造影能很好地辅助评估孟氏骨折术中肱桡关节闭合复位质量,及时发现隐匿性半脱位,进一步规避远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结合内固定治疗孟氏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结合内固定治疗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孟氏骨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50岁,平均34.6岁;30例均行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结合内固定手术.根据Mackay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30例获得平均12.5个月随访,无桡骨头再发脱位,尺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全部骨性愈合.根据Mackay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23例,良5例,差2例.4例出现轻度肘关节疼痛,无腕关节疼痛病例.功能恢复以前臂活动最快、最满意.8例伸肘功能障碍,平均受限9.1 °,6例合并桡神经迟发损伤者术后半年全部恢复.结论:对于孟氏骨折,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结合内固定手术能有效恢复前臂旋转功能,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尺骨截骨矫形关节囊松解紧缩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治疗32例陈旧性孟氏骨折,男18例,女14例;年龄2~9(5.3±1.2)岁;均无桡神经损伤症状.患者术前症状为肘关节疼痛、畸形,屈伸及前臂旋转受限,X线示尺骨畸形愈合或呈“弓形征”,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术中作尺骨脊后方切口,在尺骨成角畸形最明显处行额状面长斜形截骨,然后采用Boyd切口显露肱桡关节及上尺桡关节,清理关节内的瘢痕组织,复位桡骨头,并在维持肘关节稳定的前提下,对尺骨截骨处进行处理,予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32例患儿均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8个月,其中1例患儿出现术口感染.根据Mackay评定标准:32例患儿术后均无肘、腕关节疼痛症状,29例患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30±5)°/0°,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90°/(85±5)°;2例患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119°/8°,121°/7°),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90°/75°,85°/60°);1例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90°/10°,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80°/60°.优29例,良2例,中1例.结论:尺骨截骨矫形、肘关节后关节囊松解、前关节囊紧缩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部分肱二头肌肌腱转位修复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部分肱二头肌肌腱及肌筋膜转位修复环状韧带的方法提高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7年1月,采取肱二头肌肌腱部分及肌筋膜转位修复环状韧带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4岁2个月至12岁3个月,平均7岁3个月.Bado Ⅰ型8例,BadoⅢ型3例,手术距离骨折发生时间2~11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随访5~15个月,平均随访7个月.按照Mackay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未出现桡骨头再次脱位或半脱位.1例患儿出现关节活动疼痛症状.患肢的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进,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从术前平均的94.45°提高到术后的122.55°,前臂旋转活动度从术前平均99.82°增加至148.09°.按照Macky标准优良率达90.9%,其中7例为优,3例良好,1例差.随访拍摄X线片观察:尺骨截骨断端愈合满意,无骨不连、异位骨化、内固定松动脱出、关节退行性变及发育畸形等并发症,术后半年左右取出内固定钢板.2例伴有桡神经深支损伤症状的患儿在术后半年完全恢复.结论 利用部分肱二头肌肌腱及肌筋膜转位修复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较传统的环状韧带重建手术具有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