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它的远期病毒学应答、预防肝硬化及肝癌的疗效被许多研究所证实,预测其疗效的各种因素进一步被揭示。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适应症扩大到非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外,不少学者还探索了IFN和核苷(酸)类似物初治联合、经治联合、经治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一步提高了疗效。此文就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ICU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金华市人民医院ICU的40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术后两组患者均采取同样干预措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符合撤机条件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撤机方式,研究组撤机拔管后采用HFNC序贯氧疗,对照组撤机拔管后予传统氧疗。比较两组患者序贯治疗后1、24 h的氧分压(PO 2)、血氧饱和度(SpO 2)、氧合指数(OI)变化及ICU住院时间、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4 h的PO 2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后1、24 h的PO 2未见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 h,研究组SpO 2改变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1、24 h,研究组OI改变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均为100%,撤机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均为0。 结论:HFNC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的序贯治疗,与传统氧疗相比,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氧合,应用安全且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保守氧疗法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保守氧疗和常规氧疗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支持患者疗效的差异,并观察不同氧疗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入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11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氧疗组(51例)和保守氧疗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常规氧疗组氧疗目标设置为动脉血氧分压〔PaO 2>150 mmHg(1 mmHg=0.133 kPa)〕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0.96。保守氧疗组设置PaO 2在70~100 mmHg或SpO 2在0.90~0.9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和入院后超过48 h新发器官功能障碍及感染发生率变化;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累积生存率的差异。 结果:两组治疗后pH值、PaO 2、氧合指数(PaO 2/FiO 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化碳氧分压(PaCO 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保守氧疗组pH值明显高于常规氧疗组(7.4±0.1比7.3±0.3),PaO 2、PaCO 2、PaO 2/FiO 2均明显低于常规氧疗组〔PaO 2(mmHg):68.9±4.7比75.2±6.0,PaCO 2(mmHg):42.1±5.6比50.5±7.5,PaO 2/FiO 2(mmHg):329±126比365±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保守氧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常规氧疗组明显延长(d:19.7±3.5比13.9±4.5, P<0.05),但保守氧疗组和常规氧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6.5±5.0比25.5±4.6, P>0.05)。与常规氧疗组比较,保守氧疗组ICU病死率和院内新发血流感染发生率及并发肝功能不全、休克、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率均明显降低〔ICU病死率:27.3%(15/55)比45.1%(23/51),肝功能不全:1.8%(1/55)比7.8%(4/51),休克:3.6%(2/55)比9.8%(5/51),ICUAW:5.5%(3/55)比11.8%(6/51),新发血流感染:5.5%(3/55)比11.8%(6/51),均 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保守氧疗组60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氧疗组(72.7%比54.9%;Log-Rank检验:χ 2=4.244, P= 0.039)。 结论:保守氧疗可以降低重症肺炎患者ICU病死率及并发休克、肝功能不全、ICUAW和血流感染发生率,但延长了机械通气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四维CT技术肺内孤立性肿瘤位移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四维CT (4DCT)测量肺内孤立性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建立肿瘤的位移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对建模样本中290例肺内孤立性肿瘤行4DCT模拟定位和主动呼吸控制(ABC)下螺旋扫描,并基于4DCT测量不同肺段肿瘤三维方向位移,在ABC图像上构建静止状态下肿瘤体积。用模拟定位机测量患侧膈肌的运动幅度,用肺功能仪测量肺活量及潮气量。采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呼吸频率,肿瘤所在肺叶、肺段等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呼吸频率、肿瘤体积、位置、膈肌运动幅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肺内孤立性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模型。序贯收集17例肺内孤立性肿瘤对位移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测试。结果:上叶肺内孤立性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模型分别为 X上=-0.267+0.002TV+0.446DM, Y上=-1.704+0.004TV+0.725DM+2.250SⅡ+1.349SⅢ, Z上=0.043+0.626DM+0.599SⅡ+0.519SⅢ。中叶及上、下舌段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模型分别为 X中=0.539+0.758DM, Y中=-2.316+2.707DM+0.009TV, Z中=0.717+1.112DM。下叶肿瘤三维方向的位移模型分别为 X下=-0.425+0.004TV+0.857DM, Y下=4.691+4.817DM+0.005TV-0.307RR+3.148SⅨ+2.655SⅩ, Z下=0.177+0.003TV+0.908DM。(DM:膈肌运动幅度,TV:潮气量,RR:呼吸频率,SⅡ:后段,SⅢ:前段,SⅨ:外侧底段,SⅩ:后底段)。位移模型的预测结果与4DCT法实测肿瘤的位移相近( P>0.05)。 结论:肺内孤立性肿瘤三维方向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膈肌运动幅度和患者潮气量,同一肺叶不同肺段肿瘤头脚方向的位移差异显著,中叶不同肺段之间肿瘤的位移相近。位移模型法能较好地预测肺内孤立性肿瘤的位移,为个体化靶区构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120例ATTAD术后并发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6例(71.7%),女性患者34例(28.3%),年龄(55±5)岁。将患者按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 n=60)和对照组( n=60),分别行CRRT和床旁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以血液净化指标状况、肾功能指标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炎性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输入液体量为评价指标,评价CRRT对ATTAD术后AKI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病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CRRT效果更显著。试验组患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乳酸(Lac)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均 P<0.05),住ICU时间、少尿期、肾替代治疗次数、初次透析至末次透析时间、总住院时间亦均较对照组少(均 P<0.05),输入液体量更少,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但两种方案的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IL-6、IL-8和CRP水平分别为(21.9±1.8)ng/L、(18.6±1.4)ng/L、(22.7±2.2)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3.2)ng/L、(28.3±1.4)ng/L、(60.1±2.5)mg/L ( t=14.527、13.255、11.247,均 P<0.05)。试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相比IHD疗法,CRRT治疗的ATTAD术后AKI患者尽管住院病死率未表现出显著降低,但表现出更良好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序贯营养疗法及康复护理对ICU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免疫能力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序贯营养疗法及康复护理对ICU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免疫能力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ICU吞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序贯营养疗法及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免疫能力及吞咽功能。结果:观察组整体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营养状态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ICU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序贯营养疗法及康复护理,能有效维持正常营养摄入,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可对患者总体康复与转归起重要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MGMT甲基化状态对放化疗及预后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BM)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2—2018年收治的65例新诊断的老年GB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接受了调强放疗,49例患者接受了替莫唑胺单药化疗。依据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为MGMT(+)组和MGMT(-)组,比较两组生存情况。采用 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并应用 log- rank法行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全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8.0个月。MGMT(+)组、MGMT(-)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7个、15.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同步放化疗与预后相关( P=0.029、 P=0.001、 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目、同步放化疗是影响老年GBM患者预后因素( P=0.037、 P=0.004)。MGMT(+)组中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7.0个月和12.0个月( P=0.040);MGMT(-)组中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7.0个月和10.0个月( P=0.122)。 结论: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老年GBM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在常规分割放疗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同步及序贯化疗可能带来进一步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在休克患者液体入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在休克患者液体入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休克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PICCO监测,研究组患者予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入量管理相关指标[24 h液体总入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及乳酸]、治疗转归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24 h病情缓解率、28 d病死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结果:研究组24 h液体总入量[(2 516.98±254.78)mL]、乳酸[(0.60±0.05)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 920.02±295.33)mL、(1.34±0.15)mmol/L]( t=16.573、3.837, P<0.001、 P=0.041)。研究组CVP[(13.38±1.41)mmHg]、MAP[(82.34±8.22)mmHg]、氧合指数[(224.06±23.21)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3±0.85)mmHg、(70.92±7.18)mmHg、(192.30±19.70)mmHg]( t=5.152、6.754、-2.498,均 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7.54±0.72)d]、ICU入住时间[(11.46±1.1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1.72±1.13)d、(18.29±1.73)d]( t=4.727、5.224,均 P<0.05)。研究组24 h病情缓解率[85.37%(35/41)]明显高于对照组[63.41%(26/41)],28 d病死率[7.32%(3/41)]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12/41)](χ 2=5.185、6.608,均 P<0.05)。研究组SOFA评分[(6.86±0.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05±0.91)分]( t=4.814, P<0.05)。 结论: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在休克患者液体入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液体总入量,明显改善患者治疗转归相关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的治疗结局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连续招募经核酸检测确诊的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患者,给予多西环素7 d继以莫西沙星7 d的序贯疗法,治疗结束后2 ~ 3周行病原学或临床判愈。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治疗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合格受试者36例,男30例,女6例。18例(50%)完成了治疗后的病原学复测,其中12例达病原学治愈,6例治疗失败;另18例获临床治愈。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的总体有效率为83.3%(30/36,95% CI:70.5%,96.1%),治疗结局与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态、近1个月性伴数、性病史、近1个月抗生素用药史及合并感染均无显著关联(均 P > 0.05)。 结论: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南京地区生殖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有限,临床上应用该方案时应警惕治疗失败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己酮可可碱序贯疗法联合雷沙吉兰及多巴丝肼治疗老年中晚期帕金森病伴症状波动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序贯疗法联合雷沙吉兰及多巴丝肼治疗伴有症状波动的老年中晚期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下游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伴有症状波动的老年中晚期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己酮可可碱序贯疗法联合雷沙吉兰及多巴丝肼治疗,对照组采用雷沙吉兰联合多巴丝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erg平衡量表(BBS)、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低切黏度(HBV和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清TLR4信号通路下游相关炎性因子[TLR4、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93.33%(42/45)比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UPDRS精神活动和情感障碍、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运动并发症评分和PDQ-39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MoCA、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均以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LBV、PV、FIB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6.52 ± 0.92) mPa·s比(7.25 ± 1.24) mPa·s、(11.45 ± 1.24) mPa·s比(14.13 ± 1.64) mPa·s、(1.55 ± 0.17) mPa·s比(1.88 ± 0.22) mPa·s、(3.25 ± 0.47) g/L比(3.82 ± 0.5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LR4、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2.07 ± 0.18) ng/L比(2.58 ± 0.21) ng/L、(1.42 ± 0.17) ng/L比(2.28 ± 0.25) ng/L、(1.56 ± 0.22) ng/L比(2.42 ± 0.28) ng/L、(46.31 ± 3.17) ng/L比(54.34 ± 3.6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己酮可可碱序贯疗法联合雷沙吉兰及多巴丝肼治疗伴有症状波动的老年中晚期PD患者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TLR4信号通路下游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