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脏合痹"理论内涵及其在风湿免疫病防治中的应用思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存在于肝、心、脾、肺、肾,还可能发生于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在内的所有脏器.脏居于内,藏精以养体,体居于外,乃脏的外延;体与脏通过五行生化统属、经络络属相贯、气血津液环流、精神脑髓主宰,构成了内外相合的系统网络,形成了体痹及脏、脏痹及体、体脏合痹的疾病传变规律.提出"和正调衡"的总体治疗原则和"以体养脏、调脏安体、体脏同治"的诊疗思路,为风湿免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轻可去实"论治胸痹心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轻可去实"最早属于药物分类法,后演变为方剂分类法,旨在运用轻解宣散药治疗内伤杂病.至温病学派提出"逆传心包"理论,运用竹叶、连翘、莲子心、菖蒲、郁金、灯芯草等轻灵开窍,透热转气,为轻剂治疗心系疾病奠定了基础.胸痹心痛核心病机为"阳微阴弦",与风、冷、热、毒、湿等病邪相关,络脉为重要病位,轻剂可宣透阴邪、驱散外邪、疏经搜络;轻剂包含风药,能开通上焦,解表发汗、调和营卫、培补宗气,从多个方面达到养心去邪、通脉宣痹之效,以治疗胸痹心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青少年近视程度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及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并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等效球镜度(SE)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眼轴长度(AL)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北京市普仁医院眼科的8~14岁的儿童青少年,睫状肌麻痹验光测量屈光度,按照SE分为低度近视组(>-3 D且<-0.5 D)、中度近视组(>-6 D且≤-3 D)、高度近视组(≥-12 D且≤-6 D)和对照组(>-0.5 D且<0.5 D),并测量SFCT、GCIPL六个方位厚度(上方、鼻上、鼻下、下方、颞下、颞上)、GCIPL平均厚度、最小厚度和AL,评估其与近视屈光度数的关系.GCIPL厚度与AL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SFCT与AL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 共纳入97例(142只眼),男性47例,女性50例,年龄(11.2±1.8)岁.GCIPL厚度与AL的Spearman相关系数及GCIPL厚度与AL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GCIPL厚度各个指标与AL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P<0.001),GCIPL上方,下方,颞下方及平均厚度与年龄显著负相关,其余指标和年龄均无显著相关.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AL的回归系数值为-24.846(Z=-4.522,P<0.001),意味着AL对SFCT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结论 儿童青少年近视SE越深,AL越长,SFCT越薄,GCIPL越薄,并且GCIPL下方与SE程度相关性最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科确诊CHARGE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女性,2岁7个月,因左眼闭合不全、畏光1个月就诊于西京医院眼科。患儿行走不稳,面部不对称,双侧耳廓畸形伴耳聋;左眼内斜视、双眼屈光参差;左侧面神经麻痹;心脏彩色超声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CHD7基因c.3392T>C。诊断为CHARGE综合征。(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18-62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中心网络评估儿童脓毒症所致多脏器衰竭的三种炎症表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成人脓毒症临床试验正在评估针对三种炎症表型的治疗方法,包括:(1)免疫麻痹相关;(2)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所致血小板减少相关;(3)序贯性肝衰竭相关。这三种表型尚无儿科多中心评估。本文假设这些表型与儿童脓毒症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并进行验证。设计:前瞻性严重脓毒症队列研究。比较多脏器衰竭合并任一表型,多脏器衰竭无上述表型及单脏器衰竭患儿。场所:Eunice Kennedy Shriver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儿科重症医学研究网络内的9家PICUs。对象:留置动脉或中心静脉导管的严重脓毒症患儿。干预措施:临床数据收集和每周两次血样本采集直至PICU入院第28天或离开PICU。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401例入选严重脓毒症病例中,112例(28%)单脏器衰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0%,0/112;病死率<1%,1/112),289例(72%)多脏器衰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9%,24/289;病死率15%,43/289)。多脏器功能衰竭且合并表型患儿总体病死率较高(24/101比20/300; RR 3.56,95% CI 2.06-6.17)。与无炎症表型的18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相比,合并表型的101例患儿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19%比3%; RR 7.07,95% CI 2.72-18.38)和病死率(24%比10%;RR2.35,95% CI 1.35-4.08)均增加。 结论:这三种炎症表型与脓毒症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儿童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有关。本研究为设计针对儿童炎症表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了推动和必要的基线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黄帝内经》“脾为之使”理论从肺脾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慢性虚损性肺病,病因不明,证候复杂,病情迁延难愈。基于《黄帝内经》“脾为之使”理论,阐释“脾为之使”的中医含义,脾与其他四脏间的关系,尤其强调脾与肺之间的关系。认为IPF发病起因为肺脾气虚,失于固卫,邪犯营卫;气虚郁而化热伤阴,久则血伤入络,累及于阳。病变过程显现出由气入血、由经至络的变化,最终导致气血、阴阳失衡,痰瘀胶结,痹阻肺络,虚实夹杂,缠绵难愈。治疗上以“脾为之使”为中心,健肺脾之气、养肺胃之阴顾护其本,辨证施治,适时辅以活血、化痰、温阳、通络之法,为丰富中医辨治IPF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药熏蒸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或功能障碍属中医"筋痹"范畴,病机为筋脉阻痹、筋膜失养,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舒筋通络的原则,采用中药熏蒸疗法以温阳散寒、活血柔筋,同时联合神经松动术,改善神经的血液供应、轴突的轴浆流动和神经所受应力的情况,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OCT测量RPE形态在儿童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眼监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儿童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眼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形态学参数,分析其与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IOL Master及OCT检查的6~16岁儿童青少年98例(152眼),按等效球镜度(SE)分为正视组(-0.50 D
0.05),中度近视组与正视组、低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13, P<0.001; t=4.23, P<0.001)。 结论::RPE形态学参数H值随近视程度、AL、AL/CR增加而增大,可以在儿童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眼监测中考虑结合应用OCT测量的RPE形态学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源性腓总神经麻痹针刺分期治疗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源性腓总神经麻痹与"瘀""痰""沫"关系密切,可根据本病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以改善神经缺血缺氧状态及修复神经组织微环境为原则,应用针刺疗法分期论治,在瘀沫期运用梅花针叩刺足少阳胆经的下肢循行部位及阿是穴;在痰瘀阻络期采用关刺法刺激关节肌腱附近的穴位;在痰瘀沫绞结期运用经筋排刺法刺激足少阳胆经的下肢循行路线,多可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胡臻主任应用升阳疗法治疗眼科疾病举隅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升阳疗法是治疗眼科疾病的常用治法,可配合益气、健脾、疏肝、活血、利水、清热、补肾等灵活应用。临床用药以升麻、葛根、羌活、防风、川芎、柴胡等最为多见。升阳疗法在干眼合并眼睑痉挛、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动眼神经麻痹等疾病诊治中均获得较好疗效。现通过归纳总结胡臻主任升阳疗法理论及眼科疾病用药特点,并结合病案总结升阳疗法治疗眼科疾病经验。表明升阳疗法在治疗眼科疾病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