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发生与左心耳毗邻解剖结构及封堵器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13例2016年8月至2021年6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因左心耳封堵术导致的延迟性心脏压塞并行急诊心包穿刺引流患者,随访时间(16±12)个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术中及延迟性心脏压塞恢复后通过左心房CTA,食道超声心动评估左心耳及左心耳封堵器周边解剖结构关系。结果: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行心包穿刺引流患者13例,男性7例,年龄(72.1±8.3)岁,6例同时行冷冻消融治疗;患者左心耳菜花型8例,鸡翅型5例;盘式封堵器密封盘直径(29.5±2.8)mm;10例患者心脏压塞恢复后复查左心房CTA,8例锚钩贴靠肺动脉,1例锚钩贴靠左上肺静脉,1例锚钩同时贴靠肺动脉和左上肺静脉;除1例术后2 d死亡外其他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与左心耳毗邻肺动脉,左上肺静脉位置关系密切,与较大的封堵器及其锚钩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列腺癌冷冻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测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下前列腺冷冻消融术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远处转移情况分为无转移组62例(58.7%),转移组43例(41.3%)。无转移组中位年龄79(73,82)岁,初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10,47)ng/ml,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37例(59.7%),术前PSA 8 (2,14)ng/ml;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级4例(6.5%),2级11例(17.7%),3级16例(25.8%),4级16例(25.8%),5级15例(24.2%);T 2期49例,T 3期6例,T 4期7例;N 0期62例(100.0%),N 1期0例。转移组中位年龄68(62,74)岁,初诊PSA 64(27,200)ng/ml,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42例(97.7%),术前PSA 0(0,3)ng/ml;ISUP分级1级0例,2级5例(11.6%),3级3例(7.0%),4级19例(44.2%),5级16例(37.2%);T 2期29例(67.4%),T 3期8例(18.6%),T 4期6例(14.0%);N 0期38例(88.4%),N 1期5例(11.6%);M 1a期5例(11.6%),M 1b期35例(81.4%),M 1c期3例(7.0%)。两组比较,T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46),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前列腺癌冷冻消融术采用全麻或局部浸润麻醉,患者取截石位,留置F20三腔导尿管持续冲洗。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平行探头经会阴插入冷冻针,针尖距膀胱壁的安全距离为3 mm。采用全腺体冷冻模式,从患者腹侧开始向直肠侧逐层消融。采用超声实时观察冰球位置和范围,消融过程中调整冰球范围,使其与前列腺边缘贴合,同时保护周围结构。消融结束后,拔除冷冻针,碘伏消毒穿刺点后纱布压迫止血20 s至无出血后贴敷料。术后10 d拔除导尿管。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6、12周复查PSA。将术后第1天PSA与术前PSA比值定义为PSA释放率。术后生化复发定义为PSA较术后最低值升高超过0.2 ng/ml。比较两组的无PSA进展生存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本研究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转移组和转移组的PSA释放率分别为4.2(2.2,6.4)和3.9(1.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272)。术后6周中位PSA为0.23(0.01,1.22)ng/ml,术后12周中位PSA为0.02(0.01,0.49)ng/ml。无转移组术后6周和12周中位PSA分别为0.42(0.25,1.00)ng/ml和0.03 (0.01, 0.57)ng/ml。转移组术后6周和12周中位PSA分别为0.30 (0.14,0.50)ng/ml和0.02 (0.01,1.17)ng/ml。中位随访时间339(128,571)d。术后均未发生Clavien-Dindo≥2级并发症。1例(0.9%)术后1个月出现膀胱颈口尿道狭窄,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好转;2例(1.9%)术后7 d出现尿潴留,再次留置尿管2周后恢复正常。无尿失禁患者。2例(1.9%)非肿瘤性死亡,1例死于心脏病,1例死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症。随访期间29例(27.6%)发生PSA进展,中位无PSA进展时间为808.0 d。无转移组中位无PSA进展生存时间未达到,转移组中位无PSA进展时间为764.0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A ( HR=1.02,95% CI 1.00~1.03, P=0.048),T 3期 ( HR=9.00,95% CI 2.59~31.25, P<0.01),T 4期( HR=5.83,95% CI 1.68~20.21, P=0.005)是无PSA进展的预后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 3期( HR=9.08,95% CI 2.47~33.45, P<0.01)、T 4期( HR=4.50,95% CI 1.18~17.22, P=0.028)是无PSA进展的独立预后预测因素。 结论:前列腺癌冷冻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无论是否有远处转移,对于初诊时T分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房颤动介入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心房颤动(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介入手术在全球广泛开展,房间隔穿刺和置管作为该类手术的必要操作,所导致的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引起广泛关注。介入手术的类型和术式、鞘管的直径等因素对房间隔穿刺孔的影响均有所差异。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iASD发病率和临床影响的证据,确定持续性iASD的可能预测因素,并为iASD检测、随访和管理提出标准化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心室预激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室预激性心肌病临床上起病隐匿,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往往在症状出现时已有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与心室预激相关的旁道是引起心室预激性心肌病的重要病因,及时阻断旁道可有效逆转部分甚至全部心功能。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均被应用于心室预激性心肌病的治疗。随着三维标测技术的发展以及治疗手段的成熟,儿童心室预激性心肌病的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且在低龄、低体重患儿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冷冻消融是传统射频消融的有益补充,为心室预激性心肌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消融方法。该文就儿童心室预激性心肌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射频消融结合局部冷冻治疗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的远期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A)在治疗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LSP-AF)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268例瓣膜病合并LSP-AF,在心脏手术同时行BRA手术患者。比较患者术后窦性心律转复及房颤复发情况等,以及影响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268例患者中行单纯二尖瓣手术86例,单纯主动脉瓣手术4例,联合瓣膜手术164例,其他类型手术9例。术前房颤病程(2.00±1.89)年,左心房直径(56.83±8.27)mm,术后30天内死亡15例。术后随访窦性心律维持率1年86.6%,2年75.4%,5年67.7%,8年57.8%。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 HR=1.073, P<0.001)和房颤病程( HR=1.070, P=0.025)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瓣膜手术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采用双房全迷宫消融线路,并发症少,安全简便且远期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冷冻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心房颤动的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冷冻球囊消融(CBA)联合左心耳封堵(LAAC)一站式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CBA联合LAAC一站式治疗的非瓣膜性、药物难治性房颤患者291例,其中男154例,女137例;年龄中位数69.0(64.0,76.0)岁。术后随访主要复合终点事件(房性心律失常复发、脑卒中)、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手术前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288例(288/291,99.0%)患者实现即刻的肺静脉隔离和左心耳封堵,3例患者因为左心耳(LAA)开口过大无法行LAAC。CBA时间为(90.1±15.6) min,肺静脉隔离成功率为100%。64例(64/291,22.0%)置入盘式封堵器,227例(227/291,78.0%)置入塞式封堵器。盘式封堵器再释放率较塞式封堵器高[(30/64,46.9%)对(17/227,7.5%), P<0.001],且手术时间更长[(60.3±21.4) min对(49.2±17.6) min, P<0.001]。虽然两组术后即刻残余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4,5.3%)对(8/227,3.5%), P=0.540],但在3个月完成TEE复查的242例(242/291,83.2%)患者中,置入盘式封堵器的患者发生残余漏的比例要高于塞式封堵器[(6/61,9.8%)对(6/218,2.8%), P=0.040]。随访(34.5±13.1)个月,12例(12/291,4.1%)患者失活,抗凝药停药率为97.5%(272/279),89例(89/279,31.9%)观察到主要终点事件发生,其中,5例(5/279,1.8%)发生出脑卒中,主要终点事件的1年生存率为86.0%(240/279)。对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生存分析显示,无论按房颤类型还是按封堵器类型分组,组间无事件生存百分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类型Log-Rank, P=0.827;封堵器类型Log-Rank, P=0.174)。MACE的生存分析同样显示,无论何种分组,组间无事件生存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类型Log-Rank, P=0.807;封堵器类型Log-Rank, P=0.117)。 结论:对于高脑卒中和/或高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CBA联合LAAC一站式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选择。术前及术中应当仔细评估左心耳形态及开口大小,对封堵器类型进行谨慎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第2代冷冻球囊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右心房界嵴房性心动过速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心悸4个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患者2018年1月出现阵发性心悸,稍感气促,持续4~5 min可自行缓解。2018年4月2日因晕厥1次就诊当地医院并诊断为心房颤动(房颤),予以口服美托洛尔、华法林后未再出现晕厥,心悸较前好转,但房颤仍反复发作,为行近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术前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胸片等均正常。凝血酶原时间为30.9 s,国际标准化比值为2.85,心电图提示房颤。心脏彩超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8 mm,左心房内径为33 mm,右心室内径为29 mm,右心房内径为29 mm,射血分数为59%。左、右心房及左、右心耳未见血栓影;左心房稍大,升主动脉增宽,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舒张功能减退。手术过程:患者取卧位,局部麻醉,静脉穿刺,引入导丝,沿导丝置入血管鞘,于右侧股静脉沿血管鞘行房间隔穿刺。在长导丝引导下将长鞘送入左心房,静脉使用肝素5 000 U,行左、右肺静脉造影,结合造影结果送入冷冻球囊与环状标测电极导管(Achieve,美国美敦力公司),依次进行4根肺静脉消融。4根肺静脉消融参数分别为左上肺静脉,持续时间为180 s,最低温度-45℃,120 s巩固1次,最低温度-38℃,见图1;左下肺静脉持续180 s,最低温度-36℃,见图2;右上肺静脉持续180 s,最低温度-38℃,见图3;右下肺静脉持续180 s,最低温度-36℃,见图4。冷冻术中可见4根肺静脉电位消失,肺静脉隔离后反复出现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图5),心内标测考虑右心房起源,经过电极在右心房腔内反复标测后确定为界嵴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予以冷冻球囊消融150 s,冷冻过程中房性心动过速终止,参数为30 s、-14℃(图6)。手术成功,术后经异丙肾上腺素条件下心室、心房反复刺激均不能诱发房性心动过速(图7)。术后4个月电话随访患者,症状消失,无心悸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稳定器的应用和发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二十多年前,首例机器人心脏手术就已经开展了。近年来,侵入性更小的心脏外科技术越来越受欢迎。而各种新兴材料、计算机和工程技术的整合发展为机器人手术应用于各类心脏术式提供了条件。目前开展较多的术式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二尖瓣成形/换瓣和心房纤颤的射频/冷冻消融等。目前,只有少数国际性心脏中心的团队专攻全内窥镜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尽管一些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学界仍然对其安全性、成本/效益比以及临床远期疗效存在疑问。机器人心脏手术对心肌保护与精准吻合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稳定器的作用是给心脏手术提供相对稳定的视野,这是一切不停跳的心脏外科手术的基础,正是因为稳定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全世界的研发人员都在不断探索如何开发出新型的更精密的稳定器。本综述围绕稳定器的研发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当前常用稳定器的优缺点,紧贴临床,深入分析,提出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稳定器的未来发展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肺静脉以外心脏组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第2代冷冻球囊用于肺静脉电隔离的成功率显著高于第1代,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手术中使用广泛,在持续性房颤消融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但其应用于肺静脉以外心脏组织的消融仍处于探索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静脉CT血管造影联合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诊断先天性左心耳缺如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利用肺静脉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经食道超声(TEE)观察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左心耳发育异常.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 800 例阵发性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 1 周内完成TEE及肺静脉CTA检查.肺静脉CTA原始图像传至GE Advanced Workstation 4.5 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图像分析.TEE取左侧卧位,带撑口器后探头插入至门齿30~40 cm处,0°~180°全面扫查左心耳情况,观察左心耳形态及有无左心耳血栓,分别于0°、45°、90°及135°切面测量左心耳腰部及口部大小,90°测量左心耳血流速度.结果 7 800 例阵发性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肺静脉CTA及TEE检查发现先天性左心耳缺如患者共3 例,占全部患者的0.04%(3/7 800).本组3 例患者均未发现合并其他心脏先天性畸形,其中,病例1 实施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病例2、3 实施射频消融术.术后,经治医师根据经验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方案.本组 3 例患者肺静脉CTA均未见左心耳显示,但均存在右侧肺静脉三支发育变异.TEE行0°~180°扫查,3 例均未见左心耳正常结构,左心耳区域仅为回声增强的心肌组织回声,并且在左心耳位置的心肌组织处可见约2~4mm的孔隙盲端残留.结论 肺静脉CTA联合TEE检查,除为临床提供必要的信息外,对左心耳缺如是一种较直观而有意义的检查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