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肾部分血流阻断器的设计制作及初步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设计腹腔镜下肾部分血流阻断器(LPRB),在兔肾实验中探讨该器械设计的合理性和阻断局部肾组织血流的效果。方法:⑴设计。根据人、猪、兔肾血流均由中心向外周扇形流动的解剖特点,只要压迫肾脏中内侧肾组织,就可以阻断压迫区远端的血流。该器械的设计即以此为依据。阻断器包括第一压迫臂、第二压迫臂及转轴,内置扭力弹簧使得这两个压迫臂的末端自动闭合,压迫臂的末端设置有压迫组件,其上设置有多个自适应压迫片。⑵制作。以钛合金材料利用3D打印机打印成品。⑶实验。新西兰成年兔5只,麻醉后半侧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侧腹部切口,暴露肾脏,仅保留肾蒂血管。根据阻断血流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LPRB组以进行自身对照。观察阻断血流效果。检测LPRB夹持力,肉眼和病理观察夹持部位组织损伤程度。结果:LPRB已获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授权。3D打印钛合金材料器械成品成功。实验中,该器械轻松打开放置和移除;两个压迫臂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自动闭合并固定;压迫臂可以根据夹闭部位的不同调整压迫臂的角度以适应之;自适应压迫片可以倾斜,与肾脏外形相吻合,具有自适应性;该器械压迫力度足够,止血彻底,肾实质钳夹与阻断肾蒂的止血效果相当。器械夹持力值平均为132 g。肉眼及病理检查结果未发现明确肾组织损伤。结论:LPRB结构设计基本合理、使用安全,能够实现切除部分的局部止血,同时保证了其他部位的血流。但器械较大、自适应组件较硬的缺点今后需要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肠系膜扇形固定术在小肠系膜扭转治疗中的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报告本团队近10年开展小肠系膜固定术治疗小肠系膜扭转的初步结果,重点介绍小肠系膜扇形固定术预防小肠系膜扭转复发的情况。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2010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12例术前急诊CT确诊或剖腹探查确诊为全小肠系膜扭转患者,行小肠系膜扇形固定术预防小肠系膜扭转复发。该技术适应证为术前急诊CT确诊或剖腹探查确诊为全小肠系膜扭转患者,经系膜扭转复位后小肠系膜及肠管无坏死的病例。小肠系膜扇形固定术包括以下4个部分:(1)剖腹探查,检查肠管有无坏死以及除扭转外有无其他病变;(2)肠扭转复位;(3)小肠系膜线性固定,将小肠系膜的右后下缘(末端回肠系膜)间断缝合固定于右下腹的后腹膜,增加小肠系膜根部的宽度;(4)小肠系膜扇形固定,将小肠系膜向左下方扇形展开,呈扇形固定于后腹膜,缩短系膜长度并进一步增加系膜与后腹膜固定的宽度。结果:12例患者共施行15次小肠系膜扭转手术。其中行小肠大部分切除3例,无复发;单纯性肠扭转复位术3例共4次,2例复发,其中1例2次复发;肠扭转复位+线性固定术4例,1例复发;肠扭转复位+小肠系膜扇形固定术4例,无复发。结论:小肠系膜扇形固定术可能是降低或避免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直肠侧系膜的再认识及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系膜是指由两层腹膜包裹血管、淋巴及神经,将肠管固定于腹后壁的结构。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开始,肠系膜沿肠管呈扇形展开,跟随直肠止于盆底,直肠系膜是腹腔内肠系膜在盆腔内的延续。直肠侧方结构复杂,传统观点中这一区域被称为直肠侧韧带,但从胚胎发育和膜解剖角度去理解,可以把直肠侧方的结构视作直肠侧系膜。直肠侧系膜是直肠与盆腔侧壁血管、神经、淋巴管沟通的桥梁,同时具有固定直肠的作用,也是低位直肠癌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解剖基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明确辨认直肠侧系膜及其周围结构并保证其完整性,是确保肿瘤根治和保护盆腔自主神经的重要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黄金分割理论对小切口手术矫治小乳并轻中度松垂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乳晕缘切口植入假体并微创悬吊对女性萎缩松垂乳房矫正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9年2月,于长沙爱思特医疗美容医院纳入小乳症并轻中度松垂女性患者126例,年龄25~46岁,平均32岁,均为产后2~16年乳房萎缩并下垂者。皆用乳晕上缘月牙形切口,于切口上缘皮下脂肪与乳房腺体之间向上潜行锐性剥离一个扇形区域,于此扇形区距下切口缘约1 cm处由下往上垂直放射状向上切开腺体实质3~4 cm,在腺体和胸大肌之间剥离腺体总面积的60%,将此剥离区域胸大肌前附着的脂肪尽可能剔除,以便腺体和胸大肌之间因悬吊错位时能有效粘连牢固。于胸大肌后剥离腔隙无异,再将腺体上的悬吊点(黄金分割点)用0号可吸收线缝合在胸大肌相对应的悬挂点(黄金分割点)上,暂不打结。植入假体后再将悬挂处打结固定,缝合腺体切口及各层。结果:12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84个月,无明显瘢痕,无乳房下垂复发现象。其中非常满意69例、满意45例、一般12例,满意率90.4%。结论:对小乳症合并轻中度松垂患者经乳晕上方切口,植入假体同时进行悬吊,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尿道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外口和舟状窝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尿道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外口和舟状窝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9例尿道外口和舟状窝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58.4±10.4)岁。5例既往有经尿道腔镜手术史,2例为阴茎硬化性苔藓样变,2例无明确诱因。9例术前通过逆行尿道造影检查诊断为尿道外口至舟状窝狭窄。术前最大尿流率(3.2±0.7)ml/s。患者取截石位,经尿道外口采用眼科剥刀于6点位置切开狭窄部分,切开尿道海绵体瘢痕全层,切开长度至尿道腔内正常尿道黏膜处。向尿道口两侧4~8点的位置扩大切除瘢痕,形成1个扇形创面。扩大的尿道管腔可以顺利通过F24尿道探子。测量剖开的狭窄段长度和宽度,取口腔黏膜裁剪为相适应的形状。术中测量尿道狭窄段长度为(1.6±0.5)cm。用5-0可吸收线一端穿过口腔黏膜瓣尖端和尿道扇形创面顶点外的正常尿道黏膜,然后从阴茎腹侧皮肤穿出;另一端缝线穿过扇形创面顶点从阴茎腹侧皮肤穿出。收紧缝线将口腔黏膜带入尿道腔内覆盖在创面上,于阴茎皮肤外侧打结固定。若狭窄长度较长,可以采用此方法将扇形创面"V"形顶点缝合3针固定口腔黏膜。直视下缝合固定其余部分口腔黏膜与尿道创缘。术后1、3个月复查,记录阴茎头外观、有无狭窄复发、最大尿流率和患者自觉排尿症状。手术成功的定义为患者自觉排尿通畅,对阴茎头外观满意,尿道外口呈裂隙状。结果:本组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复查最大尿流率为(21.5±3.7)ml/s。9例手术均成功,1例拔除尿管1个月后出现排尿呈喷洒状,查体发现尿道吻合处出现隆起分隔,予尿道扩张后症状消失。余8例未见明显并发症,阴茎头外观满意,排尿通畅。结论:经尿道口腔黏膜修复尿道外口和舟状窝狭窄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在解决排尿问题的同时兼顾阴茎头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交叉韧带与髁间窝的解剖学比较及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观测前交叉韧带(ACL)及髁间窝的形态和大小,探究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的人膝关节标本来自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2021~2022年教学用的成人尸体。共解剖50例(左膝24例,右膝26例)。记录髁间窝的高,宽度以及宽高比,前交叉韧带分别在屈曲90°和0°时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并且分别记录了前交叉韧带股骨直接止点和间接止点的长轴,短轴和长短轴比,同时对髁间窝的宽高比和前交叉韧带直接止点的长短轴比做Pearson检验。结果:未发现ACL有明显分束;ACL股骨直接止点的长短轴比和髁间窝宽高比呈显著负相关(r=-0.656);50例标本中46例的ACL股骨止点可分成间接止点和直接止点,4例ACL股骨止点呈椭圆形,无明显间接止点,其中直接止点形态为扁带样结构,间接止点呈扇形展开。结论:本研究测得ACL解剖学数据符合国人指标,髁间窝相关指标在ACL重建术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其回顾性分析将为ACL重建术式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塑形垫加头颈肩热塑膜固定技术中有无标准枕的摆位精度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分析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采用头颈肩塑形垫加热塑膜固定技术时使用标准枕和不使用标准枕在摆位固定精度上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01 月 0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日在本院进行放射治疗的167 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TOMO治疗 73 例,A1 为无枕组 26 例,A2为有枕组47 例;VMAT治疗94 例,B1 为无枕组37 例,B2 为有枕组57 例.所有患者在TOMO治疗前行兆伏级扇形束CT扫描,采用骨性配准,在VMAT治疗前行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扫描,采用骨配准+灰度配准,获得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使用计划靶区外扩边界公式(MPTV)= 2.5Σ +0.7σ算出对应外扩边界.结果:1 396 次摆位误差数据结果:TOMO A1 组X轴、Y轴、Z轴分别为(0.08±0.24)mm、(0.14±0.4)mm和(0.15±0.47)mm,A2 组分别为(0.49±2.02)mm、(0.22±0.7)mm和(0.12±0.45)mm,其中X轴和Y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VMAT B1 组X轴、Y轴、Z轴分别为(0.04±0.24)mm、(0.15±0.3)mm和(-0.2±0.38)mm,B2 组分别为(0.19±0.54)mm、(0.1±0.49)mm和(-0.19±0.43)mm,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扩边界(MPTV):TOMO A1 组X轴、Y轴和Z轴分别为 2.36 mm、3.47 mm和 1.83 mm;A2 组分别为3.04 mm、4.79 mm、1.61 mm;VMAT B1 组分别为2.72 mm、2.80 mm、1.95 mm;B2 组分别为3.70 mm、3.54 mm、2.92 mm.无枕组X轴和Y轴上MPTV均小于有枕组,且在三个方向上的MPTV均匀性优于有枕组.结论:采用头颈肩塑形垫加热塑膜固定技术中无枕固定方式可减小头颈部肿瘤放疗左右和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和外扩边界,提高外扩边界均匀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图像引导放疗的宫颈癌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采用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的诊断级螺旋扇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FBCT),对宫颈癌放疗真空袋和Orfit架2种方式的体位固定精度进行比较,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10-11-2022-03-29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调强放疗的4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真空袋仰卧位固定20例(真空袋组),Orfit架俯卧位固定20例(Orfit架组),获取患者每次治疗前FBCT摆位误差,并对左右方向(LR)、头脚方向(SI)、前后方向(AP)、横断面旋转(Roll)、冠状面旋转(Pitch)和矢状面旋转(Yaw)摆位误差结果进行非参数检验,应用公式MPTV=2.5∑+0.7σ分别算出对应的计划靶区(PTV)外扩边界.结果 真空袋组LR、SI和AP摆位误差分别为(0.50±3.26)、(1.01±3.17)和(1.14±2.38)mm,Orfit 架组摆位误差分别为(0.57±2.85)、(-4.35±4.93)和(0.21±1.92)mm,Z 值分别为-0.229、-17.828 和-6.639,P 值分别为 0.819、<0.001 和<0.001.真空袋组 Roll、Pitch 和 Yaw 分别为(0.08±0.69)°、(-0.91±1.55)°和(-0.25±0.81)°,Orfit 架组分别为(0.27±0.90)°、(-0.46±1.35).和(0.10±0.94)°,Z 值分别为-3.040、-5.507和-5.911,P值分别为0.002、<0.001和<0.001.真空袋组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17、6.07和4.80 mm,Orfit架组分别为5.13、9.58和3.94 mm.结论 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的诊断级螺旋FBCT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为临床使用,宫颈癌体位固定采用真空袋仰卧位和Orfit架俯卧位各有优势,仰卧位患者在SI摆位误差较小,体位较为舒适且重复性更好;俯卧位在AP摆位误差较小,对于危及器官保护和减少肠道反应及放射性膀胱炎等并发症有优势,但应注意SI的外扩边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Shehata术治疗腹腔型高位隐睾5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报道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科采用Shehata术对5例腹腔型高位隐睾在腹腔镜下分期行牵引睾丸固定术:一期腹腔镜下切断睾丸引带,在睾丸远端沿引带两侧扇形切开腹膜,游离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游离时尽量避免电钩对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的损伤),同时将固定睾丸(缝合睾丸白膜)在对侧髂前上棘内上方2. 5 cm处(即髂前上棘与脐膀胱皱襞间). 6~8周后再次腹腔镜探查,睾丸均无坏死.拆除缝线,腹股沟做小切口,将睾丸引出,检查精索无扭转,置入阴囊缝合固定在皮肤与肉膜间.5例睾丸均存活,安放固定位置合适.随访6个月,睾丸无回缩,无萎缩和皮肤内凹现象,彩超提示睾丸血供良好.我们认为Shehata术分期睾丸牵拉固定术保留睾丸主要血供,成活率高,利用肠管重力渐进牵引拉伸血管,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肠系膜为基础的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结直肠肿瘤外科领域的兴起,人们开始了对肠系膜的关注和研究.其实,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就曾描述过它的存在:“连续性系膜皱褶向中心收拢”.随后几百年时间里肠系膜备受冷落,被认为是离散的结构,用来将肠管连接固定在腹腔的后壁上,没有什么研究价值.近来一系列研究发现肠系膜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结构的、近似扇形的器官[1],参与众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形成了以系膜为基础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这甚至有可能改变某些腹部疾病,如结直肠肿瘤和克罗恩病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