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桑菊饮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一致性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桑菊饮中药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的化学组成差异,为桑菊饮的质量评价提供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桑菊饮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指纹图谱,从化学成分种类、指纹图谱相似度、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代表性指标成分含量4个方面分析桑菊饮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的化学组成差异。结果:10批传统汤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88,标定出35个特征峰,指认其中12个共有峰(7号峰为新绿原酸、10号峰为绿原酸、11号峰为隐绿原酸、13号峰为1,3-二咖啡酰奎宁酸、17号峰为芦丁、19号峰为连翘酯苷A、20号峰为木犀草苷、24号峰为异绿原酸B、25号峰为3,5-O-二咖啡酰奎宁酸、31号峰为连翘苷、32号峰为蒙花苷、35号峰为甘草酸铵);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83,标定出29个特征峰。与传统汤剂相比,配方颗粒部分批次缺少14、26、27、30、32、34号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可区分二者。传统汤剂中指标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连翘酯苷A、草苷、异绿原酸B、3,5-O-二咖啡酰奎宁酸、连翘苷、蒙花苷10个成分含量高于配方颗粒,配方颗粒中芦丁、甘草酸铵含量高于传统汤剂。结论:桑菊饮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存在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评价桑菊饮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差异,为桑菊饮配方颗粒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和一测多评法的北刘寄奴配方颗粒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HPLC法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和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with a single-marker method,QAMS)的方法,对北刘寄奴(Siphonostegiae Herba,SH)配方颗粒(formula granules,SHFG)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利用 15 批北刘寄奴标准汤剂(SH standard decoctions,SHSD)建立 HPLC 特征图谱,并对指认的成分采用QAMS法测定含量.基于标准汤剂出膏率、指标成分含量及转移率,研究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的一致性,同时以特征图谱相似度评价法、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QAMS法对配方颗粒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15批标准汤剂和 8 批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相似度均>0.9,确定了12 个共有峰,指认咖啡酸、夏佛塔苷、对香豆酸、阿魏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木犀草素、芹菜素 8 个成分.聚类分析及PCA可将 15 批标准汤剂和 8 批配方颗粒分成2 类,C厂家 2 批配方颗粒(S22、S23)单独为一类.15 批北刘寄奴标准汤剂出膏率为 11.70%~21.73%,咖啡酸、夏佛塔苷、对香豆酸、阿魏酸、木犀草素、芹菜素、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质量分数分别为 0.18~0.60、0.21~3.83、0.64~2.36、0.05~1.03、0.54~2.52、0.23~0.63、8.97~24.62、5.78~16.80 mg/g,其从饮片到标准汤剂转移率分别为 23.28%~42.17%、26.73%~47.73%、21.98%~39.62%、24.00%~42.48%、8.85%~14.88%、18.54%~30.86%、19.12%~30.56%、26.87%~44.35%.A厂家 3 批北刘寄奴配方颗粒(S16~S18)出膏率、指标成分含量及转移率与同批次饮片制备的标准汤剂接近,且均在质量标准规定范围内;B、C厂家 5 批北刘寄奴配方颗粒(S19~S23)8 种指标成分含量均在标准汤剂按制成量折算后含量范围内.结论 所建立的特征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及QAMS法,可系统全面地评价北刘寄奴配方颗粒的质量,为北刘寄奴配方颗粒的工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一测多评、化学模式识别及加权TOPSIS模型相结合的润燥止痒胶囊质量差异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with a single-marker,QAMS)技术与化学模式识别及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模型相结合的润燥止痒胶囊(Runzao Zhiyang Capsules,RZC)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Epic Polar C18 柱为色谱柱,乙腈-无水乙醇(80∶20)与0.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320、280、220 nm,二苯乙烯苷为内参物,采用QAMS法同时检测 15 批RZC中焦地黄苯乙醇苷A1、毛蕊花糖苷、焦地黄苯乙醇苷B1、二苯乙烯苷、虎杖苷、桑皮苷A、桑辛素M、二氢桑色素、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通过对 13个成分含量检测数据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挖掘RZC质量差异性化学成分.同时以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值为权重,建立加权TOPSIS模型,对不同批次RZC进行质量差异性评价.结果 RZC中 13 个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6.97%~100.12%,相对校正因子耐用性良好,外标法实测值与QAMS法计算值无明显差异.化学模式识别显示15 批样品聚为3 类,氧化苦参碱、二苯乙烯苷、桑皮苷A、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虎杖苷和毛蕊花糖苷是RZC质量差异性化学成分.加权TOPSIS模型显示 15批RZC欧氏贴近度0.122 0~0.728 0,提示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批间差异,质量优劣排序与化学模式识别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的QAMS与化学模式识别及加权TOPSIS模型相结合方法,可用于RZC质量差异性评价,为提升RZC质控标准和确保临床疗效一致性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及多成分定量测定的腰痹通胶囊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建立腰痹通胶囊(Yaobitong Capsules,YC)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定量测定方法,并结合相关化学计量学评价多批次制剂的质量.方法 建立YC的指纹图谱,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评价多批次制剂质量,同时采用Hotelling's T2和DModX方法对不同批次制剂的质量设定控制范围;HPLC法测定多批次YC中绿原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并结合聚类热图分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Y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测定要求,标记17个共有峰,并对共有峰进行归属,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出8个色谱峰,14批样品相似度大于0.90;HCA和PCA中未见异常批次,表明批间一致性较好,Hotelling's T2和DModX控制上限为15.077和1.653;14批YC样品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绿原酸、阿魏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33~2.853、4.674~8.127、1.128~2.417、0.586~1.232mg/g,线性关系良好(r≥0.9993);聚类热图分析结果表明,14批样品可聚为3类.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YC的质量评价.多批次制剂数据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方法,表明YC多批次制剂之间一致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抗炎效应成分指数的金银花配方颗粒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以抗炎为例,建立基于效应成分指数(effect-constituents index,ECI)的金银花配方颗粒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批次不同标准(国标/企标)的金银花配方颗粒样品中9种具有抗炎活性的单体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断马钱子酸、断氧化马钱子苷、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含量,采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试剂盒测定上述样品的抗炎效价和相关单体成分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进而整合分析获取上述各个成分的抗炎效价权重系数,通过权重系数和效价整合计算得到ECI,最后通过细胞实验验证所构建的ECI的可行性.结果 抗炎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9种单体成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国标批次(S1~S11)和企标批次(S12~S22)在单体成分的含量高低也存在显著差异,如国标批次(S8)中绿原酸的含量是企标批次(S16)中该成分含量的3.3倍(43.06 vs 12.98mg/g).国标(S1~S11)样品的整体稳定性与企标(S12~S22)样品相差不大(RSD国标-211.55,RSD企标=215.71).生物效价测定方法通过了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国标样品的抗炎效价和稳定性比企标更好(效价国标=100.28~106.35 U/mL,效价企标=88.06~95.49U/mL;RSD国标=1.98,RSD企标=2.56).ECI理论计算结果显示该方法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能够反映金银花配方颗粒样品的药效关系(ECI 国标=10.82~14.11,ECI企标=9.32~12.58;RSD国标=9.51,RSD企标=10.02).相关性分析显示单一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与抗炎效价之间正相关性较好的是绿原酸(r=0.644),其次是木犀草苷(r=0.581),说明这2个成分在抗炎活性中起主要作用.结论 以抗炎为例,建立基于效应成分指数的金银花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多批次不同标准(国标/企标)的金银花配方颗粒的质量一致性评价,为其他具有类似抗炎作用的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色谱指纹图谱与溶出性质的血府逐瘀胶囊批次一致性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建立血府逐瘀胶囊(Xuefu Zhuyu Capsules,XZC)HPLC指纹图谱,利用指纹图谱与溶出度测试评价XZC质量一致性.方法 采用中药指纹图谱软件(2012A版)对10批XZC进行相似度分析.以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作为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使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931第三法小杯法,考察在不同转速(50、75、100r/min)与不同pH值介质(纯水、盐酸溶液、醋酸缓冲液、磷酸缓冲液)下各成分的溶出度.结果 10批XZ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0,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50r/min和纯水介质中溶出较好,且不同批次的XZC具有相似的溶出行为,6种指标成分最符合Weibull方程,证明溶出具有相似的释药特点.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和溶出度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XZC的批次一致性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多源信息融合的中药制造白术饮片多维质量属性一致性的诊断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是中药产业的关键任务之一.该研究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收集近红外光谱、电子舌感官等信息,建立白术饮片的整体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为白术饮片的整体质量评价提供方法支撑.以 23 批不同来源的白术样品为研究载体,分别测定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的近红外光谱信息,电子舌感官信息、水分及浸出物含量,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评价白术饮片的整体质量.结果表明,批号 16122103、801000509、801000352、701003656、HX21L01、160956 为静止状态白术粉末的差异批次,批号 701003298、16122103、701003656、701003107、801000229、18090404 为运动状态的白术饮片的差异批次,含水量无差异批次,批号 801000509 为浸出物含量差异批次,批号 150721004、151237、160703004、HX21M01、HX21K04、HX21K01、601003516 为电子舌感官信号差异批次.进一步,采用数据层融合对白术饮片进行整体性分析,共发现批号 150721004、HX21M01、HX21K04、HX21K01 的样本超过 95%控制限,与其他样品整体质量存在差异.该研究综合运用水分、近红外光谱等信息,成功对 23 批次的白术饮片进行差异批次的诊断,实现了质量一致性评价,为中药饮片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国产罗红霉素制剂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对国内市场中的罗红霉素制剂(片剂、分散片、胶囊剂、颗粒剂及干混悬剂)进行全面地质量分析,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法 依据现行法定质量标准,对罗红霉素制剂进行标准检验,比较不同企业产品的质量现状,分析国内罗红霉素制剂质量的总体水平.针对不同现行标准的差异,结合文献调研,开展探索性研究,分别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EP10.8以及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企业标准所收载的方法对诸制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次抽样涉及的79家罗红霉素制剂生产企业337批次样品,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涉及生产企业79家,其中抽到罗红霉素片61批次、分散片83批次、胶囊149批次、颗粒剂32批次和干混悬剂12批次,按法定标准检验,均符合规定,合格率为100.0%.与参比制剂溶出行为相比较,制剂的溶出度较上次国家药品抽检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结论 罗红霉素制剂现行质量标准可行,质量状况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评价国内不同企业生产的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的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111批抽验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杂质分析、抑菌剂、辅料相容性、包装材料、抑菌效力和处方合规性方面,综合评价国内产品质量及现行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的可控性.结果 法定检验结果显示,111批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合格率为100%.但现行法定标准中的有关物质方法重现性、杂质分离和检出能力差,且抑菌剂测定方法未涵盖本品使用的全部抑菌剂种类.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本品的杂质水平主要与处方工艺有关,不同企业的杂质检出情况差异明显.国内厂家的处方和辅料与原研差异较大,光降解杂质含量与处方中有机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企业包装材料的遮光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一家厂家的抑菌效力测定结果达《中国药典》2020年版抑菌效力判断B标准,未达A标准.111批次抽样抑菌剂、EDTA和乙醇含量均与处方量一致.结论 目前国产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总体质量较好;现行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本品处方工艺差别对质量影响很大,且与原研差异大,建议尽快开展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参莲草颗粒成型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指纹图谱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优化参莲草颗粒成型工艺,并建立其理化指纹图谱.方法 湿法制粒后单因素试验筛选辅料,PB试验筛选潜在关键工艺参数.以辅(糊精)药比、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溶化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 试验结合AHP-CRITIC混合加权法优化成型工艺.采用物理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样品的质量一致性,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最佳条件辅药比 0.98∶1,乙醇体积分数 84%,润湿剂用量 28%,在 70℃下干燥 60 min,综合评分为95.18 分.10 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 0.95;HPLC指纹图谱中有 18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 0.95.各批样品聚为 3 类,野黄芩苷、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甲酯、木犀草素、芦丁、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为关键质量差异物.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评价参莲草颗粒的质量一致性,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同类中药制剂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