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下的吞咽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障碍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sEMGBFB)联合吞咽训练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困难患者3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sEMGBFB,采用经口摄食功能、吞咽功能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经口摄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sEMGBFB联合吞咽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康复病房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由淄博市中心医院康复科神经重症康复病房收治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22例,根据患者是否成功拔管分为2组,拔管成功组(73例)和拔管困难组(49例)。采用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和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采用口腔摄入功能量表(FOIS)评定患者的进食能力,采用纤维内窥喉镜观察气道解剖结构,采用Marianjoy分泌物五分评分量表、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PAS)行分泌物潴留及吞咽误吸评分。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分泌物潴留、误吸和声门开放水平可能是影响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拔管的因素(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咽喉部分泌物潴留多[ OR=9.380,95% CI(3.010,29.231), P<0.05]和声门开放水平差[ OR=0.186,95% CI(0.083,0.417), P<0.05]是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拔管的危险因素。 结论:咽喉部分泌物潴留多和声门开放水平差是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拔管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纤维内窥喉镜在诊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卡塔格内综合征患者一例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卡塔格内综合征是临床罕见疾病,其经典三联征为内脏转位、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鼻窦炎。本文报道1例卡塔格内综合征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鼻窦手术,因术后拔管困难,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14 d后治疗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鼻高流速湿化氧疗不同初始流速在ICU撤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速湿化氧疗(HHFNC)不同初始流速对ICU撤机困难患者撤机结果和舒适度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氧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便利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9例撤机困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经鼻高流速湿化氧疗的初始流速分为40 L/min组、50 L/min组和60 L/min组,每组33例。比较3组患者撤机结果,分别于拔管前和氧疗30 min后评价3组患者口鼻腔干燥程度、咽喉疼痛程度以及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结果:3组患者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7 d二次插管率、28 d ICU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0 L/min组和60 L/min组撤机成功率分别为78.8%(24/33)和77.4%(23/31),均高于40 L/min组的53.1%(1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78,4.09,均 P<0.05)。氧疗后40 L/min组和50 L/min组以及60 L/min组的口鼻腔干燥评分、咽喉疼痛评分分别为(3.16 ± 0.77)、(2.94 ± 0.80)分和(3.27 ± 0.92)、(3.09 ± 0.77)分,以及(4.10 ± 1.01)、(3.97 ± 1.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21、9.26,均 P<0.05),其中50 L/min组分别与40 L/min组、60 L/mi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62~3.99,均 P<0.05)。拔管前和氧疗后3组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ICU撤机困难患者拔管后实施HHFNC氧疗时,流速设置为50 L/min既可提高撤机成功率,又可以改善患者呼吸道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头盆环牵引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行二期矫形术的气道管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关于非预期困难气道管理指南很多,但预期困难气道指南很少。预期困难气道同样需要重视,特别是像头盆环牵引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行二期矫治术这样的治疗设备产生的医源性困难气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头盆环牵引用于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行二期矫形术的气道风险较高,属于少见的医源性困难气道。其特点包括颈椎拉直固定、头完全不能后仰,头环和前支撑棒导致喉镜置入障碍,患者不能正常平卧,使得经头侧气管插管难度较大。本文对头盆环牵引用于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行二期矫形术的气道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麻醉管理提供参考。内容包括气道评估方法、气道管理方法等。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清醒气管插管方案,优化细节,安全拔管,与患者顺畅沟通,取得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均是头盆环牵引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气道管理成功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肩胛舌骨肌下aSSNB用于全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肩胛舌骨肌下前路肩胛上神经阻滞(aSSNB)用于全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35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45):0.5%罗哌卡因容量分别为5 ml(L组)、10 ml(M组)和15 ml(H组)。麻醉诱导前,L组、M组和H组分别注入0.5%罗哌卡因5、10和15 ml行肩胛舌骨肌下aSSNB。注药后30 min时,记录膈肌活动度、膈肌麻痹发生情况和程度、SpO 2降低幅度、呼吸困难和Horner征发生情况。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术后24 h时记录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和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和恶心、呕吐、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L组比较,M组和H组膈肌麻痹发生率升高,膈肌麻痹程度加重,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H组SpO 2降低幅度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 P<0.05);与M组比较,H组SpO 2降低幅度和膈肌麻痹发生率升高,膈肌麻痹程度加重,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 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术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镇痛满意度评分、呼吸困难发生率、气管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均未见Horner征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0.5%罗哌卡因10 ml肩胛舌骨肌下aSSNB用于全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口咽部严重烫伤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困难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6年11月4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1例伤后1 h入院的面颈部烫伤合并口咽部严重烫伤的1岁3个月男性患儿。伤后2 h患儿即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表现,立即予以气管切开置管建立人工气道,并予以抗感染、补液、换药等对症治疗。伤后第10天,患儿拔管前试堵管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难以拔管,继续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加强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伤后第17天予以调整拔管方案,拔管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镇静、应用阿托品减少气道分泌物,之后拔管成功。经过21 d治疗,患儿痊愈出院。本病例强调了拔管困难的原因中儿童精神因素的重要影响,为临床处理儿童气管切开术后拔除气管套管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EMLA)乳膏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择期全静脉麻醉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EMLA乳膏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于术前在双腔气管插管大、小套囊处涂抹EMLA乳膏,对照组在套囊处以医用石蜡油润滑。回顾2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等一般情况,术前(T 0)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心率(HR),术中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患者翻身侧卧(T 1)、肺楔形切除(T 2)、术毕恢复平卧(T 3)、拔除气管导管(T 4)时SBP、DBP、HR及气管导管移位时循环反应发生率、全身麻醉药用量、气管黏膜损伤情况,术后拔管期咳嗽情况及术后1 d随访情况。 结果:2组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期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比55.00%, χ2=12.170, P<0.01)。观察组T 0、T 1、T 3时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2、T 4时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值均<0.05)。2组T 0、T 1、T 2、T 3、T 4时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导管移位时循环反应阳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比60.00%, χ2=13.333, P<0.01)。2组患者术后1 d并未出现喘鸣、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喉痉挛、饮水呛咳等并发症。 结论:EMLA乳膏气管内黏膜表面麻醉用于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能有效减轻双腔气管导管移位时对气管内膜的刺激,降低拔管期咳嗽发生率及循环反应阳性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Ⅱ型脊髓性肌萎缩脊柱矫形术后实施目标导向性肺康复1例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1例Ⅱ型脊髓性肌萎缩脊柱矫形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在ICU复苏期间,对患者困难气道拔管的监测、气道分泌物松动清除、锻炼肺部功能、缓解焦虑情绪实施目标导向性肺康复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困难气道顺利拔管、肺部功能恢复良好、焦虑情绪得以缓解,并于术后17 d顺利出院。结论:目标导向性肺部护理有助于促进Ⅱ型脊髓性肌萎缩脊柱矫形术后患者肺康复,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舌黏膜耦合阴茎皮瓣一期修复残废型尿道下裂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舌黏膜耦合阴茎皮瓣一期修复残废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6例残废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44岁,平均35.2岁。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最大尿流率(Q max) 3.8~9.6 ml/s,平均6.7 ml/s。16例入院前有2~7次尿道修复手术史,平均4.6次;6例伴阴茎下弯,2例伴尿道憩室,2例伴尿道皮肤瘘。16例均接受舌黏膜耦合阴茎皮瓣一期尿道修复手术,通过去除缺血、纤维化的尿道,采用舌黏膜铺板重建尿道板,阴茎皮瓣翻转覆盖于重建的尿道板形成新的尿道管腔,一期重建缺损的尿道。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拔管后1个月行尿流率、尿道造影和膀胱镜检查等。 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5~150 min,平均128.4 min。16例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8.6个月。14例手术修复成功,术后7周尿流率检查Q max为15.6~29.8 ml/s,平均22.4 ml/s。2例出现尿道皮肤瘘,经瘘修补术后正常排尿。2例仍有一定程度的阴茎下弯,患者自我感觉满意,未进一步处理。 结论:舌黏膜耦合阴茎皮瓣替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有多次手术史的残废型尿道下裂患者手术周期短,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短期内尿道狭窄的复发率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