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HEL模型的救护车引发医疗损害责任的风险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救护车管理过程中的医疗损害责任风险因素,为加强救护车管理,健全院前急救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裁判文书网2013—2022年发布的,由救护车管理不当导致患者损害的裁判文书作为样本。基于SHEL模型中对软件、硬件、环境和人件4个要素的设定,采用文本分析法,运用NVivo 12.0软件按照"主范畴-次范畴-风险行为"对文本内容进行三级编码。结果:共纳入有效样本文书136份,最终确定软件、硬件、环境、人件4个主范畴,院前急救管理者的职业意识及能力、医护人员的职业意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能力、车载装备等11个次范畴,以及30种风险行为。对风险行为进行编码共获得187个参考点,参考点数相对较多的风险行为包括院前急救管理者未派车(45个),车内设备不完善、故障或无备用设备(20个),医护人员在车内未采取救治措施(18个),未派遣随车医护人员或担架员(14个),未配备足够药物(14个),以及驾驶员因急刹等导致患者或医疗仪器跌落(6个)等。结论:救护车配备不足、急救系统人力资源短缺、急救车内设备及药物配备不够完善、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存在问题等是我国救护车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建议扩充急救人才队伍,提升急救能力;合理配备救护车辆,完善急救网络建设;制定药品设备清单,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多方协调,提高送诊效率,以进一步降低风险概率,确保急救质量,提升院前急救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834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淮南市2023年上报的834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medical device adverse events,MDAEs)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市MDAEs监测的总体情况,为合理监测评价及安全用械提供参考建议。方法:统计2023年淮南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在国家监测系统上报的834例MDAEs,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对不良事件的报告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的医疗器械管理类别、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严重伤害报告、医疗器械产品等利用Excel数据透视表等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DAEs报告主要来源于使用单位,共708例;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51~70岁之间;Ⅲ类器械报告最多;严重伤害报告数主要分布在Ⅱ类和Ⅲ类医疗器械,共741例;事件发生原因主要是“产品故障类”居多;主要涉及无源医疗器械。结论:加强MDAEs风险评控,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监测评价及风险预警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自编码器的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预警方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为了实时监测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以便及时预警和应对设备异常情况,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运行,提出基于自编码器的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预警方法.方法 以某医院2022年8月起因故障停用的10台心电图监护仪为研究对象,使用数据恢复设备连接到心电图监护仪的内部存储器,恢复和提取器械因故停用点的前1 min的全部特征数据,具体包括:信号质量和设备状态.利用多元状态估计技术构建医疗器械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模型,通过对比各参数的贡献率,确定引发设备异常的关键参数.基于这些关键参数构建自编码器预警模型,将异常状态参数输入模型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计算参数误差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偏差.当误差平均值偏离基准值超过60%时,触发预警机制.结果 经过实验,该方法可以在3 s内准确检测出198个异常样本,证实了该预警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检测出异常样本.同时,为进一步分析该医疗器械设备的具体故障原因,运用3种方法分别对设备各个故障原因进行识别与定位,以贡献率为衡量标准,并与实际贡献率进行对比分析,该方法贡献率与实际贡献率数值较为接近,可以全面预测引起医疗器械设备异常情况.结论 基于自编码器的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的预警方法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先导性,为实时监测和预警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提升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天玑骨科机器人TiRobot Recon导航系统使用风险关键控制点确定及运维管理体系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构建天玑骨科机器人TiRobot Recon导航系统风险控制点确定及运维管理体系(以下简称风险控制运维管理体系)并分析应用效果,为提高天玑骨科机器人临床服务效果和质量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等方式明确天玑骨科机器人TiRobot Recon导航系统风险关键控制点,据此构建风险控制运维管理体系,比较该体系实施前(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与实施后(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天玑骨科机器人TiRobot Recon导航系统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风险控制运维管理体系后,天玑骨科机器人TiRobot Recon导航系统日均使用时间、预期目标达标率、系统风险事件上报准确性、风险预警及时性和风险事件数据规范性均高于实施前,系统故障待机时间和故障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6、9.656、5.415、4.678、3.711、3.354、5.229,P<0.05);实施分线控制运维管理体系后,天玑骨科机器人TiRobot Recon导航系统的人员日常养护、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清洁、系统操作、故障应对、紧急处理等操作熟练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5、2.399、2.385、2.597、2.421、3.560,P<0.05).结论:采用风险控制运维管理体系可提高天玑骨科机器人TiRobot Recon导航系统的使用效果,强化人员操作熟练度,临床应用优势明显,具有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云模型与改进证据理论的手术室设备管理效率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构建手术室设备云模型与改进证据理论管理模式,提升手术室设备管理效率.方法:构建手术室设备使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云模型与改进证据理论优选方法对手术室设备进行评估管理.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黄山首康医院手术室在用的40台手术室仪器设备,按照管理模式不同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和云模型与改进证据理论管理模式(简称改进证据模式)进行管理,每种模式20台.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管理及时性、设备管理缺陷率和设备成本效益增幅的差异.结果:采用改进证据模式的手术室设备故障预警时长、工程师维修时长和设备信息推送时长分别为(2.36±0.11)s、(4.25±1.25)d和(0.89±0.11)min,均少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39、9.209、8.686,P<0.05).采用改进证据模式的手术室设备分装错误、设备损坏和设备维修比率分别为5%(1/20)、5%(1/20)和10%(2/20),均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25、8.533、7.619,P<0.05).采用改进证据模式的手术室设备运行收益、保障费用、诊治收费和科研费用增幅分别为(3.36±0.35)%、(4.25±0.87)%、(4.25±0.56)%和(4.11±0.56)%,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9、8.906、10.301、12.361,P<0.05).结论:云模型与改进证据理论管理模式在医院手术室设备管理中应用,能够实现手术室设备的集中维护和管理,提高手术室设备管理效率,提升设备应用成本效益,降低设备使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大数据背景下多级可拓模型在医院儿科医疗设备质量管理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构建大数据技术平台的多级可拓模型,探讨其在提升医院儿科设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大数据技术平台架构进行医院儿科设备全过程化管理设计,构建多级可拓模型对儿科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选取2022-2023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在用的医疗设备,将2022年1-12月期间临床在用的141台设备采用事后经验评估方法,将2023年1-12月期间临床在用的153台设备采用多级可拓评估方法进行设备质量管理数据收集和分析.两种管理方法分别抽查60台儿科设备,对比不同管理方法的医院儿科设备管理水平评分和设备质量管理能力评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研参与设备使用管理的工程师、医生、设备管理人员和相关科室管理者对不同管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采用多级可拓评估方法的儿科设备资源配置、技术支撑、信息基础和管理效益平均评分分别为(92.36±4.65)分、(90.47±3.26)分、(91.56±3.36)分和(93.26±3.68)分,均高于事后经验评估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95、18.551、19.705、17.208,P<0.05);参与设备使用管理的工程师、医生、设备管理人员和相关科室管理者对采用多级可拓评估方法的儿科设备管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69±3.11)分、(93.62±4.95)分、(92.54±3.23)分和(94.57±4.69)分,均高于事后经验评估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26、10.215、14.852、11.644,P<0.05);采用多级可拓评估方法的设备完好率、及时维修率和规范放置率分别为96.67%(58/60)、95%(57/60)和95%(57/60),均高于事后经验评估方法,设备故障率为3.33%(2/60),低于事后经验评估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82、12.987、14.249、11.580,P<0.05).结论:大数据技术平台的多级可拓模型应用解决了儿科医疗设备管理冗杂问题,能够提升设备质量管理评价的准确性,改善医院儿科设备运行质量,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降低设备运行风险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模糊聚类评估技术的心电监护仪运行质量管理模型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模糊聚类评估技术构建心电监护仪运行质量管理模型,探讨其在心电监护仪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故障诊断和运行质量评估两方面进行心电监护仪质量管理,构建硬件结构和系统性能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聚类算法进行运行健康状态等级评定,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设备分类管理和预警检修.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在用的心电监护仪设备,将1-6月期间在用的12台设备采用常规心电监护仪监测管理方法(简称常规管理),7-12月期间在用的13台设备基于模糊聚类评估技术构建心电监护仪运行质量管理模型(简称质量管理)进行管理.研究期间常规管理方法共收集440项报警参数数据,质量管理方法收集480项报警参数数据,对比两种管理方法的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正确率、设备使用人员使用满意度评分和月故障发生率.结果:采用质量管理方法的心电监护仪报警参数设置正确率为90.21%(433/480),高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65,P<0.05);设备使用人员对采用质量管理方法心电监护仪系统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净收益、用户满意度和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9.47±3.25)分、(19.55±4.14)分、(18.92±2.08)分、(19.34±2.39)分、(19.82±3.37)分和(97.10±3.39)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8、4.481、2.859、5.304、2.297、29.001,P<0.05);采用质量管理方法的心电监护仪6个月内发生故障15次,月均故障发生率为3.97%,低于常规管理方法(1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2,P<0.05).结论:基于模糊聚类评估技术的心电监护仪运行质量管理模型应用于急诊科心电监护仪管理,可有效提高心电监护仪的正确报警率,降低心电监护仪故障发生率,提高设备使用人员使用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程序化评估流程设计及其在急诊科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设计程序化评估流程,探讨其在急诊科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浏览器与服务器(B/S)架构支撑,基于IntelliJ IDEA平台和Java语言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分析急诊科设备管理常见风险因素,确定5个风险因素维度,设计程序化评估流程对急诊科医疗设备进行管理.选取2021-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在用的27台医疗设备,按照设备使用时间段的不同分别采用程序化评估流程和事后评估流程进行管理,分析两种管理方法共抽查的800次设备运行日志,每种方法400次运行日志,对比两种管理方法的设备管理及时性、管理效果和相关使用管理人员满意度评分.结果:采用程序化评估流程管理的设备预警及时性、维修人员到场及时性和提出处理方法及时性平均耗时分别为(0.92±0.21)min、(5.43±1.08)min和(15.63±2.27)min,均低于事后评估流程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0、16.893、16.554,P<0.05);采用程序化评估流程管理方法抽查的400次日志中故障发生率为2.75%(11/400),低于事后评估流程管理方法,定期养护完成率为99.75%(399/400),高于事后评估流程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41、10.778,P<0.05);采用程序化评估流程管理的设备维修耗时和设备维修费用分别为(9.32±1.18)d和(20.16±5.05)万元,均低于事后评估流程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63、37.213,P<0.05);设备使用管理的维修工程师、医护人员和患者对采用程序化评估流程管理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7.25±2.44)分、(98.63±4.57)分和(97.16±3.09)分,均高于事后评估流程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84、8.206、5.933,P<0.05).结论:程序化评估流程应用于医院急诊科设备管理,可有效改进和弥补传统设备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提高设备管理效果,减少设备故障发生频率,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医院骨科设备运行风险评估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DBN)构建风险识别模型,探讨其在医院骨科设备运行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DBN模型识别骨科设备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价指标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预警和防范.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在用的12台骨科医疗设备,分别采用传统骨科设备质量运行管理方法(简称传统管理模式)和基于DBN的风险识别模型进行设备管理(简称DBN管理模式),比较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运行效果、风险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采用DBN管理模式的设备开机运转效率和设备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3.54±4.05)%和(97.51±6.68)%,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故障处理时长和设备零部件损坏率分别为(7.14±1.64)h和(0.48±0.11)%,均少于传统管理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2、8.228、32.994、73.047,P<0.05);采用DBN管理模式的479份设备使用资料、897例手术、300例设备消毒记录和500份设备日常检查记录中设备功能故障率、零部件破损率、清洁消毒不合格率和设备管理不当发生率分别为0.21%(1/479)、0.33%(3/897)、1.33%(4/300)和2.0%(10/500),均低于传统管理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27、12.964、3.485、6.914,P<0.05);采用DBN管理模式的500例骨科医疗设备治疗有效率为97.8%(489/500),显著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17,P<0.05).结论:基于DBN的风险识别模型应用于医院骨科医疗设备管理,能够加强骨科设备管理质量,提升设备运行和治疗有效率,预防和规避设备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为快速诊断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故障,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估计的故障诊断方法.方法:首先,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血凝分析仪的输出信号数据,并采用贝叶斯估计算法对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其次,将提取数据融合后的幅值作为血凝分析仪的特征参数;最后,根据信号幅值特征参数计算血凝分析仪故障数据间的依附率,然后结合k近邻算法完成血凝分析仪的故障诊断.结果:采用该方法可精准判断血凝分析仪的故障状态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结论:提出的方法计算过程简单、操作难度低、诊断结果可靠,能够满足血凝分析仪的故障诊断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