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16S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的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菌群变化分析及代谢功能预测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16S核糖体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菌群变化并进行代谢功能预测。方法: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烧伤组,将同时期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组。收集烧伤组患者入院后1周左右的粪便标本及健康组志愿者体检当天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 V4区基因测序,分析各类菌属的相对丰度;应用Mothur软件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划分,分析优势菌群;通过QIIME1.9.0软件分析粪便菌群OTU数目、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采用Canoco Software 5.0对粪便菌群相对丰度做主成分分析;采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预测粪便菌群代谢功能。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烧伤组患者粪便中拟杆菌属、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巨球型菌属、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健康组志愿者( Z=-5.20、-2.37、-5.17、-4.41、-6.03, P<0.05或 P<0.01),而健康组志愿者粪便中未分类的毛螺杆菌科、普氏菌属、盲杆菌属、未分类的瘤胃球菌科、假丁酸弧菌属、布劳特菌属、未分类的消化链球菌科( Z=-8.03、-3.21、-7.63、-5.88、-8.05、-8.05、-6.77, P<0.01)等19种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烧伤组患者。健康组志愿者粪便菌群多样性优于烧伤组患者,其主要优势菌群为拟杆菌属、未分类的毛螺杆菌科、普氏菌属、未分类的肠杆菌科、布劳特菌属、副拟杆菌属和大肠志贺杆菌属等,而烧伤组患者粪便主要优势菌群为拟杆菌属、普氏菌属、未分类的肠杆菌科和副拟杆菌属。烧伤组患者粪便菌群OTU数目、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为(149±47)个、199±45、190±45、2.0±0.9,显著少/低于健康组志愿者的(266±57)个、323±51、318±51、3.8±0.5( t=10.325、11.972、12.224、11.662, P<0.01)。健康组志愿者和烧伤组患者粪便菌群相对丰度在主成分1 被清晰地区分为2个群体,主成分1贡献率为32.50%, P<0.01;健康组志愿者粪便菌群在主成分2上较为集中,烧伤组患者粪便菌群在主成分2上散布较大,主成分2贡献率为13.44%, P>0.05。烧伤组患者粪便菌群氨基酸中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以及碳水化合物中三羧酸循环、果糖和甘露糖、半乳糖、酵解/糖异生、淀粉和蔗糖代谢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志愿者( Z=-4.75、-4.54、-4.75、-4.62、-3.71、-3.28、-4.19,-3.82、-4.72、-4.35、-4.75、-4.71, P<0.01),硫辛酸代谢和辅酶Q合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志愿者( Z= -6.07、-4.51, P<0.01),花生四烯酸代谢水平与健康组志愿者相近( P>0.05)。 结论: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得出,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菌群和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烧伤患者肠道菌群种类减少,多样性降低,营养代谢水平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城市社区尺度花粉致敏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前,花粉过敏性疾病在国内外城市中均具有较高发病率.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对居民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社区尺度的花粉致敏风险评估研究是提升居民健康的重要抓手.鉴于此,研究从花粉产生的植物本体角度和影响花粉传播的空间环境角度系统地综述了影响社区花粉致敏风险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梳理了花粉致敏风险的评估方法.研究发现:在空间尺度上,目前国内外评估花粉致敏风险相关方法主要应用于微观的植物尺度与宏观的城市尺度,在中观尺度的应用仅局限于校园、公园中的绿地,尚未对社区进行研究;在评估因素上,现有评估方法多关注植物自身因素,如树木高度、冠幅等因素,而较少涉及诸如通风、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然而社区中环境条件复杂,建筑环境不容忽视,因此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综合作用对于社区花粉致敏风险的评估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发现,提出未来建立适宜社区尺度的致敏评估方法的可能途径:首先应建立适用于评估社区常用植物的统一标准数据集,在综合考虑植物因子、社区环境因子和临床患病率等各类因子的基础上建立社区花粉致敏风险评估方法,还可利用可视化技术建立包含社区三维特征的模型来模拟社区花粉分布及扩散规律,确立社区尺度下花粉致敏风险评估方法,降低社区花粉致病率,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紫纹兜兰的花形态和双雄蕊花药发育及分类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兜兰属的分类系统学争议较大,亟待更多资料澄清.该文利用体式解剖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紫纹兜兰的花结构和双雄蕊花药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花形态特征支持将紫纹兜兰放置于兜兰亚属的单花斑叶组,包括萼片具脉纹、花瓣长圆形带黑褐斑,唇瓣具直立的耳状结构,退化雄蕊新月形等.(2)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并列的药室,花药室中央分化出一条不完全贯穿的不育隔膜组织,将其分化为两个小孢子囊.在花药成熟时,不育隔膜组织被降解吸收,两个花粉囊通过次生融合形成一枚马鞍形的黏性花粉团.(3)发育完整的花药壁有4层,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符合单子叶型花药壁.花药壁具绒毡层和内绒毡层,均为2核.在2-细胞花粉时期,中层和绒毡层发生降解,药室内壁发生纤维状加厚.(4)小孢子母细胞经同时型胞质分裂形成不同排列方式的小孢子四分体,包括正四面体、左右对称和十字交叉型,并且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现象明显.(5)在雄配子体发育阶段,小孢子或保持在四分体内或从四分体中游离出来,经有丝分裂发育为2-细胞型花粉,形成具有黏性的四合花粉或花粉粒.基于现有资料,该文比较分析了紫纹兜兰不完全贯穿的不育隔膜组织、单子叶型花药壁、具2核的绒毡层和内绒毡层、同时型胞质分裂和黏性花药等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为理解兜兰属及杓兰亚科的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提供新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兰科雄蕊发育多样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兰科是被子植物中多样性最丰富的家族,其雄蕊形态和功能分化在亚科间变化明显,是该物种多样性形成及适应性传粉生物学的研究重点.基于现有研究资料,该文初步归纳了兰科雄蕊发育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现状,为野生兰花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可育雄蕊数目的减少和花粉愈合程度的增加在兰科分子系统树上呈明显的平行演化趋势.(2)兰科雄蕊数目的减少和功能分化与早期花器官发生中存在大量的滞后和缺失、次生融合与分裂现象等密切相关.(3)花药开裂时的 4 类散粉单元的花粉超微形态特征在亚科、族、亚族、属和种间差异明显.(4)兰科花药散粉单元可以为单花粉粒,也可以通过花药发育过程中源自绒毡层的三类黏性物质而聚合成不同的散粉单元,包括花粉鞘、弹性黏素和其他黏性物质.(5)花药发育揭示了兰亚科的花粉小块结构主要有三类(红门兰型、树兰型和过渡型),树兰亚科的不同数目(2、4、8)和形态(全缘、浅裂、深裂、孔裂)的花粉团是由于花药原基分化出的不育隔膜组织的数目、朝向和位置而形成的.(6)兰科花药发育中,花药室数目、花药壁发育类型、绒毡层细胞核数目、不育隔膜组织分化、胞质分裂类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形式、花粉细胞核数目等在亚科和属间差异明显.然而,由于种类繁多,现有研究资料难以为理解兰科雄蕊发育提供清晰的线索,包括雄蕊的发育模式、散粉单元的形成机制、花药发育的胚胎学特征等.因此,有必要重视兰科雄蕊发育研究,包括扩大取样范围和利用多学科技术方法和修订兰科花形态常用术语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不同聚合度葡萄籽原花青素对三种消化酶抑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多种光谱及色谱技术研究不同聚合度葡萄籽原花青素与α-淀粉酶、脂肪酶、胃蛋白酶的作用机制,探讨聚合度与抑制作用的关系.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测定经不同聚合度原花青素对三种消化酶的体外半数抑制率;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原花青素与消化酶聚集体的粒度;应用圆二色谱法测定原花青素作用后三种消化酶蛋白二级结构变化;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原花青素与消化酶作用的分子模拟对接.结果 体外酶活实验证明原花青素抑制作用随着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原花青素聚合度的增加,溶液中平均粒径增大,多分散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ex,PDI)降低;原花青素改变了三种消化酶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等结构单元的含量,使其发生相互转化,且聚合度越大,转化量越大,结构破坏越严重;分子对接评分数值均为负数,表明原花青素与酶产生亲和力,且聚合度越大与消化酶中的关键氨基酸形成的氢键越多、疏水作用越强.结论 首次研究并描述了不同聚合度原花青素与三种消化酶的作用机制,证明原花青素的聚合度越大对消化酶的抑制作用越强,对原花青素保健品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文冠木及复方古日古木-7不同给药方式下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综述分析文献报道的文冠木及蒙药复方古日古木-7(G-7)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等数据,探讨水煎剂和散剂(或甲醇提取物)可吸收成分的差异及原理.G-7含红花、石膏、麻黄、紫花地丁、诃子、蓝盆花、木通.其中诃子含有大量多酚成分,有抗丙肝病毒蛋白酶等活性.给药G-7后诃子主要成分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 ~ 10h)比单独给药诃子时明显增加.没食子酸、诃子裂酸、诃黎勒酸的AUC0 ~10h分别增加了2.6、10.3、3.0倍,说明G-7中其他药材可增加诃子主要活性成分的吸收.给大鼠灌胃G-7甲醇提取物后,极性较小的鞣花酸的AUC0 ~ 10h>没食子酸,而灌胃水煎剂时极性大的没食子酸的AUC0~10h>鞣花酸.文冠木不能被溶剂提取出的大分子鞣质可被胃液降解成其组成单元——表儿茶素;灌胃文冠木全粉时表儿茶素的AUC0~ 10h和最大血药浓度(Cmax)明显增加,分别达到灌胃其提取物时的1.1和1.2倍.甲醇提取物(或中药全粉的散剂)给药后,亲脂性及不可提取成分的体内吸收较多,因此,民族药散剂的体内药效物质与水煎剂有所不同,这可能是有些药材在民族医药与中医药中用途不同的科学原理;这些结果也提示,民族药散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成分也会与汤剂有所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洗心汤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蛋白表达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洗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洗心汤组、益生菌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取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双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建立AD大鼠模型.造模第5周开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以生理盐水2ml/d灌胃,多奈哌齐组(0.88mg/kg·d)、洗心汤组(0.94g/kg·d)、益生菌组(30.85 mg/kg·d)以相应药物每天灌胃1次.干预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测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络氨酸激酶受体B(TrkB)及结肠BDNF蛋白表达;16S rRNA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优势物种分布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60s内总游泳路程、目标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和有效区域进入次数都显著缩短,海马区Aβ1-42蛋白表达降低,海马组织中BDNF、TrkB及结肠组织BDNF蛋白表达亦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紊乱、松散,胞体萎缩,胞膜溶解,核固缩、深染,正常神经细胞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洗心汤组上述各指标及海马病理损伤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16S rRNA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肠道菌群门水平均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类群.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洗心汤组及益生菌组的分类单元(OTU)数量显著增加,益生菌组的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明显增加,多奈哌齐组的糖念珠菌门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洗心汤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洗心汤可以改善A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区Aβ1-42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脑肠区神经营养因子相关蛋白和调节肠道微生态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灭螺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25%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WPPS)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效果及其对鱼类的毒性.方法 2020年10月选取云南省南涧县一处有螺环境进行除障并划分为若干单元,计算钉螺自然死亡率.将25%WPPS配置成浓度为1、2g/L的药液,将25%杀螺胺乙醇铵盐(WPNES)溶于水配置成浓度为2g/L的药液,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均匀喷洒,以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在施药后1、3、7d,通过系统抽样法进行钉螺调查,观察钉螺死活.在南涧县选择一处鱼塘,将2 kg 25%WPPS(药物有效浓度20 g/L)均匀投撒于液面使其自然分散溶解,于投撒后8、24、48、72 h观察鱼类死亡情况.结果 施药1d后,1、2g/LWPPS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为97.99%,高于2g/LWPNES组的94.11%(x2=3.509、3.509,P均>0.05).施药3 d后,1、2 g/L WPPS组和2 g/L WPNES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为100%.施药7 d后,1 g/L WPPS处理组钉螺校正死亡率为91.75%,2 g/L WPPS处理组钉螺校正死亡率为86.57%,均显著高于2 g/L WPNES处理组的57.76%(x2=14.893、42.284,P均<0.05).鱼毒试验结果显示,2 kg 25%WPPS施药72 h后鱼类累计死亡率为0.67%.结论 25%WPPS可有效杀灭钉螺且对鱼类生物安全性较高,可应用于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载体-抑晶剂多元体系过饱和环孢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制备载体-抑晶剂多元体系过饱和环孢素固体分散体,并对其进行体外溶出研究.方法 采用热熔挤出技术,分别以HME专用辅料AFFINISOLHPMC 15LV、HPMC 100LV、聚乙烯吡咯烷酮VA64为载体,泊洛沙姆188、羟丙甲纤维素(HPMCE5)、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为抑晶辅料,制备单元及多元体系固体分散体.利用粉未X射线衍射法(PXRD)与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进行物相表征,并通过体外模拟过饱和溶出试验对聚合物的过饱和增溶能力、抑晶剂的抑晶效果进行考察.结果 结果表明,HPMC 100LV型号聚合物在过饱和增溶上具有较强优势.析晶抑制能力表现为泊洛沙姆188>HPMC E5>Soluplus,且抑晶剂联合用量在药物的0.5倍时抑晶效果最优.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载体-抑晶剂多元体系固体分散体,可为进一步解决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析出及过饱和释药系统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