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机器学习的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流行性感冒临床证候学资料进行训练,获得流感辨证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病历资料,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将不同数据处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分别存储,以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为备选模型,通过Optuna进行超参数优化选择,并在各数据集中分别训练模型,以macro-F1评分为核心指标,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整理得到训练样本1 011个,其中风热犯卫证453个、风寒束表证152个、表寒里热证406个;得到用于训练的数据集8个,包含数据80份.经训练,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随机森林模型的macro-F1评分分别为0.783 0、0.774 2、0.731 5、0.782 4、0.716 7、0.793 8、0.815 3.加权样本能显著提高平均模型性能,而主成分分析降维会降低平均模型性能.单一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性能最佳;集成方法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性能最佳.结论 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lightGBM较为适宜,随着样本量增加,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可能更为合适.不同数据处理方式会影响模型性能,对证型典型程度信息的采集有利于提高模型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无明显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乳腺癌患者脑血流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采用磁共振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CASL)技术探索乳腺癌患者术后脑血流量(CBF)改变,同时采用神经心理学量表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接受外科手术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7例,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3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以及全脑CBF和T1高分辨率结构像数据采集.一般资料、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以及相关性分析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磁共振数据采用SPM 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乳腺癌术后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年龄、受教育年限以及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左侧海马旁回、左侧岛叶、双侧额上回以及右后内侧额叶皮质CBF减低,并且术后天数与右后内侧额叶皮质、双侧额上回的CBF呈正相关.结论 尽管乳腺癌患者术后没有出现认知功能的降低,但麻醉手术仍会导致多发脑区血流量减低.而右后内侧额叶皮质、双侧额上回的异常脑血流灌注随术后时间进展可以出现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弹性边界下的模态测试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针对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系统结构复杂、转动惯量高等特点,探讨其在弹性边界下的模态测试方法.方法:以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为测试对象,参照GJB 2706A-2008《航天器模态试验方法》和GB/T 11349.3-1992《机械导纳的试验确定 冲击激励法》在离心机弹性边界下使用力锤作为激励源开展模态测试.每个激励位置锤击4次,对4次锤击数据进行线性平均计算后得出结果.利用三自由度加速度传感器、64通道数据采集仪收集数据,基于Test.Lab模态测试分析软件,采用频率响应函数对模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激励信号在30 Hz频段内相干系数不低于0.8;系统前3阶固有频率分别为9.15、15.66、19.22 Hz,均为扭转振型;在Z18和Z21激励位置下,系统一阶频率均为9.15 Hz左右,二阶和三阶频率也一致.结论:力锤测试法可用于三自由度载人离心机的模态测试,能够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提高受试者的舒适性,对指导后续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嵌入式颈椎健康智能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为实现更好的颈椎健康监测与颈椎病预防效果,设计一种嵌入式颈椎健康智能系统.方法:该系统主要由移动便携监测终端、云端服务器、微信小程序三大部分组成.移动便携监测终端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物联网通信模块三大模块组成,其中数据采集模块选用JY901-S作为主要数据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动作分类模型对头部动作进行分类识别,选用STM32F4作为主控芯片、国产RT-Thread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物联网通信模块选用乐鑫ESP32-C3系列Wi-Fi蓝牙双模模块.云端服务器选用Linux+Nginx+uWSGI作为Web服务器架构,通过MySQL数据库存储用户数据,并利用颈椎健康评估模型评估用户颈椎健康状态.微信小程序采用WXML+WXSS+WXS开发.结果:该系统基本能够实现颈椎健康状态监测和运动指导功能,且对人体头部动作分类识别的平均准确率为90%以上,对颈部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精度为±1°,整体性能较好.结论:该系统能有效帮助用户建立并维持规律的颈椎健康运动行为,可为医院等机构提供关键可靠的康复运动治疗方案与康复护理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7 - 2021年甘肃省尿碘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甘肃省尿碘实验室检测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Z比分法和不确定度分析评价甘肃省2017 - 2021年尿碘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数据采集自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果:2017 - 2021年全省尿碘实验室累及考核参与率为100.0%(473/473),反馈率为99.8%(472/473),合格率为91.9%(434/472)。2017 - 2021年考核合格率分别为82.7%(62/75)、93.9%(93/99)、94.9%(93/98)、92.0%(92/100)和94.0%(94/100)。省、市、县考核合格率分别为5/5、98.6%(69/70)和90.7%(360/397)。全省实验室间│Z│≤2、2 <│Z│< 3和│Z│≥3的比例分别为84.5%(399/472)、9.3%(44/472)和6.2%(29/472),全省实验室内│Z│≤2、2 <│Z│ < 3和│Z│≥3的比例分别为88.6%(418/472)、9.1%(43/472)和2.3%(11/472)。年度实验室间│Z│分值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24.60, P = 0.002),│Z│≤2的比例从2017年的66.7%(50/75)升高到2021年的90.0%(90/100)。省级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的│Z│分值均≤2;市级和县级实验室间│Z│≤2的比例分别为91.4%(64/70)和83.1%(330/397),实验室内│Z│≤2的比例分别为92.9%(65/70)和87.7%(348/397)。省、市、县级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Z│分值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全省两种浓度质控盲样的外质控考核结果均在不确定度范围内的比例为89.2%(421/472)。其中,2017 - 2021年分别为81.3%(61/75)、91.9%(91/99)、84.7%(83/98)、92.0%(92/100)和94.0%(9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9.69, P = 0.021);省、市、县级实验室分别为5/5、95.7%(67/70)和87.9%(349/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23.60, P = 0.023)。 结论:通过对甘肃省所有建成的尿碘实验室开展持续的外质控考核,各级尿碘实验室检测能力总体不断提高,但今后仍需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尿碘检测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云平台的构建(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平台,探索构建一个安全规范、科学严谨的消化内镜数据库,为我国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针对12种常见消化道疾病,参考相关指南规范,讨论确定消化内镜图像数据的采集与标注标准;研发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数据在线采集与标注软件;采用国内市场保有量>5%的内镜设备,对参与图像采集与标注的数十位经验丰富的内镜操作医师统一进行数据标注讲解训练。自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前瞻性、连续性采集、标注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威海市立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9家医疗中心的内镜检查数据;经数据优化、脱敏、泛化后上传至服务器,经文件同步、数据处理和专家审核,构建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规范化采集与标注数据库,即云平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制定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采集与标注标准;研发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在线采集与标注软件;成功构建了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库,数据库中标注病灶43 010个,其中,早期食管癌病灶2 906个,早期胃癌2 912个,早期结直肠癌2 397个,结直肠息肉9 773个(腺瘤性息肉5 539个,非腺瘤性息肉1 161个,未定性息肉3 073个),标注图像40 353张,标注检查数量11 289例次。结论:山东省多中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云平台采用统一标准和采集标注软件,保证了内镜数据的安全性、规范性,为我国消化内镜人工智能数据标准化采集、标注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和第三方数据监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临床研究相关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对几种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阐述与比较,为医务工作者选择合适的临床研究工具软件提供参考。方法:以REDCap、Commcare、OpenEDC等3种可免费使用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它们在使用许可获取途径、数据采集相关功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概况并进行比较,阐述上述工具软件在保证数据隐私性、科学性方面的特点及其在系统安全性、可及性方面的考量。结果:REDCap是3种系统中发展最为成熟的,在功能完整性、数据安全性、用户友好性、系统延展性等方面均有较为全面的设计。Commcare系统以移动采集为特色,所能支持的采集数据类型是最为丰富的,而OpenEDC系统则具有使用门槛低、部署灵活性强的特点。结论:REDCap系统可广泛适用于中小型临床试验、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转化研究等多种医学科研项目,Commcare系统是以流调项目为代表的医学调查类研究的首选工具软件,而OpenEDC系统则尤其适用于研究者发起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部CT肺结节数据集构建及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人工智能的肺结节辅助诊断、辅助检测对于肺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当前产品通常采用监督学习,研发与测试过程需要高质量的胸部CT肺结节数据集。目前,此类数据集的构建和质量控制尚未建立具体的技术规范,业内处于探索阶段。随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的推进,关于数据集通用要求的标准正在起草。为促进产业发展、推进标准化进程,本文以训练集为案例,提出了胸部CT肺结节数据集的构建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标注等环节。同时,本文解释了该类数据集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提供了质量控制思路。本文旨在为数据集制造责任方提供参考路线,保障数据资源的有序供给,促进肺结节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的远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对我国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自199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入选中国离子通道病全国注册研究的193例LQTS患者,本研究选取其中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或北京同仁医院进行LCSD手术的28例患者。QTc>550 ms或首次发病≤1岁或携带高危突变的为高危组( n=13),QTc介于500~550 ms且首次发病>1岁、不携带高危突变的为中危组( n=10),QTc<500 ms且首次发病>1岁、不携带高危突变的为低危组( n=5)。对3组患者行传统或经胸腔镜(VATS)LCSD手术。随访至术后20年,收集术前基线资料及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的数据,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数据采集、心脏事件发作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分别对不同危险分层以及不同基因分型患者术后无心脏事件发生的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 结果:28例行LCSD手术的LQTS患者中,女性23例(82.1%),手术时年龄20.5(15.0,37.5)岁,传统术式11例(39.3%),VATS-LCSD术式17例(60.7%)。19例(67.9%)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阳性,包括4例LQT1、12例LQT2、1例LQT1/LQT2混合型、2例Jervell-Lange-Nielsen(JLN)综合征。术后随访189.3(138.7,204.9)个月,3组间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失访率为10.7%(3/28),失访3例均在中危组。随访期间1例(4.0%)患者出现Horner综合征(在高危组),3例(12.0%)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均在高危组),12例(48.0%)患者再发晕厥(低危组2例,中危组3例,高危组7例)。与术前相比,LCSD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心脏事件人年均发作次数降低[术后1年(0.2±0.1)次,末次随访(0.5±0.8)次,术前(3.5±3.3)次, P<0.001]。末次随访时QTc值较术前缩短[(489.0±40.1)ms比(545.7±51.2)ms, P<0.001]。在术前基础QTc值≥500 ms且完成随访的20例患者中,有11例(55.0%)在末次随访时QTc值缩短至<500 ms。无任何心脏事件的远期生存率在低、中、高危组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24,log-rank P=0.026)。LQT1、LQT2与未定型患者无心脏事件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20,log-rank P>0.05)。 结论:LQTS患者LCSD术后远期心脏事件发作减少、QTc间期缩短。LCSD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LQTS患者的远期疗效可靠、安全,但高危患者术后仍有发生猝死的风险,应加强随访,积极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职业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职业健康信息标准体系作为我国卫生健康信息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卫生信息标准及职业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开展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及"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整体框架,围绕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和职业健康业务开展需要,提出我国职业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为加快推进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