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误诊的皮肤黑素瘤118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误诊皮肤黑素瘤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初诊为其他疾病后经病理确诊为皮肤黑素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误诊原因。结果:临床误诊的皮肤黑素瘤118例,男38例,女80例,误诊时中位年龄48岁,发病中位年龄40.5岁,病程中位数为54个月。皮损表现以黑色斑疹、丘疹为主。临床初诊为色素痣(53例,44.92%)、甲母痣(12例,10.17%)、脂溢性角化病(14例,11.86%)、血管肿瘤(10例,8.47%)、鳞状细胞癌(5例,4.24%)、基底细胞癌(4例,3.39%)、其他疾病(20例,16.95%)。按黑素瘤ABCDE法则(A:病灶不对称;B:边缘不规则,界限不清;C:颜色不均匀;D:直径> 6 mm;E:进展迅速),符合A 78例(66.10%)、B 64例(54.24%)、C 57例(48.31%)、D 66例(55.93%)、E 39例(33.05%),符合ABCDE 14例、ABCD 13例,13例均不符合。53例原位黑素瘤中,28例(52.83%)误诊为色素痣,11例(20.75%)误诊为甲母痣;65例浸润性黑素瘤中,25例(37.88%)误诊为色素痣,9例(13.64%)误诊为血管肿瘤,5例(7.58%)误诊为鳞状细胞癌。67例误诊患者有送检医师信息,42例的医师出诊年资≤ 5年;27例至少符合ABCD的患者中,9例有送检医师信息,其中7例的医师出诊年资≤ 5年。结论:皮肤黑素瘤皮损形态多样,易误诊,临床医生经验和是否遵从"ABCDE"标准甄别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皮疹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皮疹病变根据皮肤斑疹、瘾疹及皮疹等变化特点,可分湿热蕴毒、血热炽盛、脾虚湿困三型辨治,治以透邪解毒与疏风祛湿相结合,标本兼治。若皮疹突起色红或黯红、瘙痒,属疫毒蕴于皮肤不得泄,郁久化热,浸淫肌肤,从祛湿解毒论治,方用当归拈痛汤为主;如斑疹色红成片,不高出皮肤,属血热炽盛,燔灼气血,湿热之毒,侵营入血,从凉血解毒论治,方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化裁;若皮疹散见、色黯,或皮色不变,瘙痒,属脾虚湿盛,从健脾祛湿论治,方用升阳益胃汤、荆防败毒散加减。临床辨证治疗效果满意,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招飞初检学生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招飞学生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PCA)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高航空医师和体检医师对皮肤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和航空医学鉴定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招飞初检学生PCA的临床诊治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PCA的诊断和治疗。结果:2022年1月招飞初检学生中检出1例PCA。该患者右下肢及右足背皮肤散在浅褐色斑疹,否认瘙痒等不适症状。患者曾于2007年因右下肢红褐色斑疹3年就诊,行右下肢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检出真皮乳头层内淀粉样蛋白沉积物,诊断为PCA。本病属于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体检结论为不合格。结论:PCA患者不适合飞行职业,招飞学生诊断为PCA者应予以招飞不合格结论。现役飞行人员明确诊断为PCA者,在治愈后或皮损面积减小、色素沉着消退、瘙痒减轻且随访期内无复发时可鉴定为合格或特许合格,航空医师应注意密切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期梅毒41例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梅毒螺旋体在二期梅毒皮疹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通过组织病理检查,并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确诊的二期梅毒患者41例,分析皮损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结果,并以此为分组依据,分析不同组间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的差异。对连续数据使用 t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评估两组间差异;对分类数据使用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组间差异。 结果:免疫组化检查显示,42份二期梅毒皮损切片中,68.3%存在梅毒螺旋体,主要分布于表皮下部及真皮浅中层。以斑疹为主的二期梅毒疹的梅毒螺旋体阳性率[80%(16/20)]较以丘疹为主的二期梅毒疹[50%(11/22)]高( P < 0.05)。在10种病理特征中,免疫组化阳性组较阴性组更常表现出皮突延长( P < 0.05)、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P < 0.05)、角质层中性粒细胞浸润( P < 0.05)、苔藓样浸润模式( P < 0.05)、点状角质形成细胞坏死( P < 0.05)。免疫组化显示有较多数量梅毒螺旋体的切片表现出更多病理特征( H = 17.914, P < 0.001)。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有大量(8份)、中量(14份)及少量(5份)梅毒螺旋体的切片分别平均有8种、7种及6种梅毒特异性组织病理特征;15份梅毒螺旋体免疫组化阴性的组织切片平均只有4种病理特征。 结论:免疫组化可以显示梅毒螺旋体在二期梅毒皮疹中的分布,梅毒螺旋体含量较多的组织切片显示更多的梅毒特异性病理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化学剥脱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黄褐斑是好发于颜面部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女性;常见于深色皮肤人群,在拉美裔、亚洲人、非洲人中常见。临床表现为淡褐色至黑棕色斑疹、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面颊、颧部、眼周、口周等,通常无自觉症状。黄褐斑病因复杂,容易复发,治疗较难。化学剥脱术已广泛用于治疗黄褐斑,其机制是通过抑制黑素生成及转运、加速黑素代谢等达到治疗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透明细胞丘疹病57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透明细胞丘疹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2014年11月至2022年3月诊断的57例透明细胞丘疹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57例患儿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6个月至7岁10个月;发病年龄1 ~ 74个月,39例(68.4%)于婴儿期发病;病程1 ~ 84个月。皮疹主要表现为粟粒至黄豆大小类圆形白色斑疹或1 ~ 2 cm短条状白色斑疹。49例(85.9%)皮疹数量< 20个。好发部位依次为下腹部(35例,61.4%)、胸前或上腹部(34例,59.6%)、腋前或腋下(17例,29.8%)、外阴(11例,19.3%)。胸前或上腹部、腋前或腋下的皮疹以短条状白色斑疹相对多见[23/34例(65.7%)、10/17例],下腹部皮疹以类圆形白色斑疹占明显优势[30/35例(85.7%)],外阴皮疹都表现为类圆形白色斑疹。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基底层或基底层上方散在的胞质丰富淡染体积稍大的细胞,这些细胞CK7阳性、癌胚抗原阳性和过碘酸希夫染色阳性。结论:透明细胞丘疹病患病年龄小,下腹部和外阴的皮疹大多是类圆形白色斑疹,胸前或上腹部、腋前或腋下的皮疹以短条状白色斑疹相对多见,有较强的临床识别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水痘诊疗方案(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水痘(varicella, 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以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出现为特点。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时可发展为重症,也可因潜伏的VZV再激活而引起带状疱疹。为进一步规范水痘临床诊疗工作,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950-2021年中国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斑疹伤寒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我国斑疹伤寒防控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和策略。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传染病历史数据库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1950-2021年斑疹伤寒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Mann-Kendall检验和圆形分布法对斑疹伤寒的发病情况、死亡情况、病死率进行分析,研究我国斑疹伤寒流行的时间、空间、人群分布和诊断现状。结果:1950-2021年,我国共报告斑疹伤寒发病数452 965例,死亡数7 339例,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的14年中报告发病数均过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斑疹伤寒发病数和发病率大幅降低,流行强度以散发为主,但安徽省、湖北省和湖南省报告发病数呈上升趋势。斑疹伤寒在全年均可发病,但可呈现一定的季节聚集性,我国斑疹伤寒的发病率高峰集中在夏、秋季,不同省份斑疹伤寒的月发病高峰从北方至南方逐渐向前推移。斑疹伤寒发病的男女性别比为1.01∶1(18 529∶18 366),近年来女性发病数逐渐超过男性;≤9岁人群发病数占比最大(18.9%),≥50岁人群发病数呈增加趋势;发病人群职业以农民为主,并呈逐年增加趋势,学生和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比也较大。斑疹伤寒病例从发病日期至诊断日期间隔时间的中位数为6 d,实验室确诊病例占比较低,检测方法为外斐反应为主。结论:尽管我国斑疹伤寒流行态势整体好转,仍需警惕局部暴发的风险,其防控工作仍面临很多挑战,需加强斑疹伤寒病原体检测和监测能力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口腔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儿童色素性扁平苔藓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10岁,因口唇红斑,全身多发斑丘疹3个月余于2020年8月就诊。患儿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口唇出现暗红斑,无明显痒痛等不适症状,未予重视;后躯干出现紫灰色斑疹、斑丘疹,左手中指指甲变薄,出现纵裂,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遂就诊。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既往体健,按序接种疫苗,否认输血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双亲否认类似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口唇黏膜可见紫红色斑片,唇缘少量白色鳞屑(图1A);舌背部可见乳头瘤样增生,部分融合,上覆乳白色膜样物质,双侧颊黏膜未见白色网纹结构,口腔内未见龋齿及银汞充填物,全口牙龈未见肿胀和充血(图1B);躯干散在紫灰色丘疹、斑丘疹,表面可见少许鳞屑,不易刮除(图1C);左手中指甲板变薄,可见甲纵嵴,其余指(趾)甲未见异常(图1D)。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激素)、病毒性肝炎(甲、乙、丙、戊型)抗原抗体检测均未见异常;抗核抗体阳性(1∶100),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阴性。甲真菌镜检阴性。皮肤镜示唇部紫红色背景下清晰的白色网状条纹及多发放射状血管及线状血管(图1E);舌背部暗紫红色背景,多发乳头瘤样增生,上覆乳白色伪膜状物质弥漫分布,部分融合呈玫瑰花状,边缘可见白色网状结构(图1F);躯干皮损为灰紫色背景下多发蓝灰色点,部分区域可见线状血管(图1G);左手中指甲板变薄,甲纵嵴(图1H)。背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局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带状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色素失禁明显(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代中国海港检疫机构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检测与应对措施探析:以近代天津海港检疫为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晚清时期,为防止日本、香港、东北等地的疫情传入天津,天津海关逐步建立起天津海港检疫制度。天津海港检疫机构施检的重大传染病包括霍乱、鼠疫、天花、斑疹伤寒和黄热病,其中霍乱是近代天津地区爆发最频繁、影响力最大的传染病,鼠疫、天花次之,未发现斑疹伤寒和黄热病大规模流行的记载。天津海港检疫机构在抵制外来传染病入侵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建立起以船舶检验为基础,以预防注射、鼠蚤研究和疾病诊疗为核心的业务体系。天津海港检疫机构在重大传染病预防、检测与应对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辟了国人自主办理国境卫生检疫的先河,其历史实践和检疫模式是认识和了解近代中国检疫传染病发展史的一个窗口,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