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表型、致病基因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临床表型、精子形态特征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效率。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就诊的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采集外周血进行遗传学检测,全外显子测序挖掘致病基因,并对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联合人工卵子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治疗。选取同日取卵的行常规ICSI周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时差动态监测系统监测发育全程动态参数,分析2组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发育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结局。结果: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4例,对照组9例。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均合并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升高,精子形态及顶体荧光染色均显示头部呈小圆形伴顶体区缺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圆头精子头部顶体完全缺失且多见核质松散、空泡化等异常,颈部线粒体鞘数量减少且排列杂乱,鞭毛轴丝“9+2”结构多见异常。4例患者中1例为 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1例为 DPY19L2基因新发纯合移码变异。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受精率、双原核受精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第6天囊胚形成率、第6天优质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胚胎发育早期时间参数第二极体释放时间、原核消失时间,2至6-细胞各时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胚胎分裂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例完全性圆头精子症患者中,2例新鲜胚胎移植各活产健康男婴1名,2例解冻周期移植活产健康男婴、女婴各1名。 结论: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学异常表型特征明显,ICSI联合AOA是有效的辅助生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原核来源囊胚冻融移植对临床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零原核(nonpronuclear,0PN)、单原核(monopronuclear,1PN)、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废弃胚胎来源冻融单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患者资料。根据移植囊胚的不同来源分为4组:A组为2PN可利用胚胎来源(形态学评级为Ⅰ~Ⅲ级的2PN胚胎),B组为0PN胚胎来源,C组为1PN胚胎来源,D组为2PN废弃胚胎来源(形态学评级为Ⅳ级的2PN胚胎),分析4组患者基本资料,并以A组为参照组,分别比较B、C、D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在单胎活产的周期比较新生儿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计算校正后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 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结果:经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与A组相比,B组的活产率明显低于A组(a OR=0.701,95% CI:0.534~0.920, P=0.011);D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明显低于A组(a OR=0.595,95% CI:0.456~0.777, P<0.001;a OR=0.600,95% CI:0.449~0.800, P=0.001),余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多胎妊娠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上述各项指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D组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发生风险均明显高于A组(巨大儿,B组:a OR=2.367,95% CI:1.299~4.315, P=0.005;D组:a OR=2.711,95% CI:1.463~5.026, P=0.002;LGA,B组:a OR=1.930,95% CI:1.158~3.217, P=0.012;D组:a OR=2.039,95% CI:1.174~3.543, P=0.011),低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风险B组、D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上述指标发生的风险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无可利用2PN胚胎时,可将0PN、1PN、2PN废弃胚胎行囊胚培养后进行移植,但要关注0PN、2PN废弃胚胎增加子代巨大儿、LGA发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冻融诊断性微量精子行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的临床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冻融诊断性微量精子行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疗效及临床结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因男方无精子症采用睾丸切开显微取精术(microTESE)、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获得的精子行ICSI治疗的736个周期,其中诊断性微量精子冻融组199个周期(包括microTESE 47个周期,PESA 75个周期,TESA 77个周期),新鲜精子对照组537个周期(包括microTESE 23个周期,PESA 111个周期,TESA 403个周期)。比较诊断性微量精子冻融组和新鲜精子组以及冻融和新鲜组间(包括microTESE组、PESA组和TESA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ICSI的受精率、优胚率、早期卵裂率和D5、D6囊胚形成率等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结局。结果:PESA冻融组复苏率显著低于TESA冻融组复苏率(89.3% 比98.7%), P<0.05;新鲜精子组2原核(PN)率显著高于冻融组(75.5% 比71.3%), P<0.05;新鲜microTESE组2PN率显著高于冻融组(74.2% 比64.6%),新鲜PESA组显著高于冻融组(78.5% 比72.4%),均 P<0.05;新鲜精子组D5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显著低于冻融组(26.9% 比32.9%和15.1% 比18.0%),均 P<0.05;新鲜microTESE组早卵裂率和D5囊胚形成率均显著低于冻融microTESE组(55.1% 比68.3%和27.3% 比39.3%),均 P<0.05;新鲜TESA组早卵裂率、8细胞胚胎率和D5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冻融TESA组(分别为49.6% 比56.7%、41.3% 比46.0%和26.5% 比32.4%),均 P<0.05;冻融组和新鲜精子组以及冻融和新鲜组间(microTESE组、PESA组和TESA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冻融组流产率显著高于新鲜组(12.0% 比4.0%), P<0.05,冻融PESA组流产率显著高于新鲜PESA组(18.0% 比1.7%), P<0.05。新鲜组和冻融组出生婴儿性别、体重、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冻融组出生2例畸形婴儿。 结论:冻融诊断性微量精子行ICSI是治疗无精症的一种可行方法,其妊娠率和种植率与新鲜精子组相似;但冻融组流产率偏高,对子代的影响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整倍体胚胎形态动力学参数对单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动力学参数对整倍体单囊胚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整倍体囊胚解冻复苏移植治疗的39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未着床组( n=153)、临床流产组( n=16)和活产组( n=225)。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胚胎质量及形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 结果:未着床组女性的年龄[(32.51±4.08)岁]大于活产组患者[(31.34±4.23)岁, P=0.025],优质胚胎率[26.80%(41/153)]低于活产组[42.22%(95/225), P=0.007]。与临床流产组相比,未着床组的体质量指数、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间的形态动力学参数原核出现时间(time to pronuclei appearance,tPNa)、原核消失时间(time to PN fading,tPNf)、2-细胞时间(time to 2-cell,t2)、t3、t4及t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未着床组胚胎的桑椹胚融合时间(timing of compacted morula,tM)[(86.96±7.59)h]、开始形成囊胚腔的时间[(96.73±7.20)h)]均显著高于活产组[(85.00±7.00)h, P=0.010;(95.14±7.30)h, P=0.037]和临床流产组[(82.89±6.33)h, P=0.040;(93.02±6.10)h, P=0.048]。校正年龄和胚胎质量因素后,二元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形态动力学参数对着床和活产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动力学参数不影响整倍体单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不能用于预测整倍体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胚胎培养试剂胚胎发育时间动力学参数、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胚胎培养试剂对胚胎发育时间动力学参数、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患者资料,按照胚胎培养试剂不同,分为Vitrolife组和Cook组,比较符合入选标准的470个新鲜移植周期患者的胚胎时间动力学参数、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与Cook组比较,Vitrolife组原核出现时间、消失时间、发育到3-细胞和8-细胞时间更快[tPNa:(7.12±2.71) h比(7.40±2.61) h,tPNf:(23.83±4.33) h比(24.21±4.74) h,t3:(35.75±6.03) h比(36.64±6.16)h,t4:(38.30±6.25)h比(38.92±6.06)h, t5:(47.59±7.85)h比(49.01±7.86)h, t6:(50.77±7.17) h比(52.12±6.99) h,t7:(53.05±6.31) h比(54.33±6.37) h,t8:(55.35±6.89) h比(56.31±6.4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细胞周期s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细胞周期同步性比较中,cc2 [(9.71±4.60) h比(10.33±4.2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ok组具有更长的细胞周期,细胞发育时间间隔t5-t4 [(10.60±5.65) h比(11.20±5.90) h]、t8-t4 [(18.45±5.76) h比(19.28±5.1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然而t2、t4-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胚胎培养试剂胚胎发育潜能比较显示,Cook组胚胎利用率(59.9%)、第3日(D3)优质胚胎率(65.4%)高于Vitrolife组(63.9%, P=0.017;69.5%, P=0.011);两组种植率、胚胎种植率、囊胚种植率、受精率、卵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活产率、胎儿畸形率、活产男女比例、胚胎妊娠率、囊胚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各中心应根据本中心的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本中心的胚胎培养试剂的胚胎时间动力学参数,制定符合最佳胚胎培养试剂选择标准,提高本中心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拮抗剂方案中HCG扳机日直径16~18 mm卵泡比例对PCOS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拮抗剂方案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日直径16~18 mm卵泡比例对接受拮抗剂方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IVF-ET助孕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CG扳机日双侧卵巢直径16~18 mm卵泡比例以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三组,该比例<0.43为A组(262例),0.43~0.56为B组(267例),≥0.56为C组(247例).比较三组一般临床资料、超促排卵周期情况、胚胎发育情况、体外受精周期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情况以及妊娠、围产期结局.结果 B组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LH与基础促卵泡激素(FSH)比值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高于B组和C组,HCG扳机日雌二醇(E2)水平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获卵数、2原核(PN)数、卵裂数、囊胚形成数以及可移植胚胎数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囊胚形成率高于A组和B组,高评分囊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天数、内膜准备方案及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及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拮抗剂方案中,HCG扳机日直径16~18 mm卵泡比例可反映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当该比例≥0.56时可获得较好的获卵数、2PN数、卵裂数、囊胚形成数以及可移植胚胎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PCOS患者HCG扳机时机的参考指标,但该比例并不影响后续首次FET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育龄期女性体重指数对胚胎发育及助孕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体重指数对胚胎发育及助孕结局的影响,旨在为不同体重指数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助孕治疗,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1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接受鲜胚移植且通过长方案促排的患者资料,共3 783例.按照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患者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BMI<24 kg/m2)、超重组(24≤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比较四组的基本情况、助孕过程、胚胎发育以及助孕结局.结果:分析患者基本情况发现,四组女性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但肥胖女性的不孕时间显著延长(P=0.007).超重及肥胖组的基础内分泌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基础雌二醇(estradiol,E2)、基础孕酮(progesterone,P)、抗缪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均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肥胖组基础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ing,AFC)减少(P=0.011).超重组仅表现为E2、P水平降低(P<0.05).在助孕过程中,肥胖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最多,超重组次之,低体重组最少(P<0.001).肥胖组的Gn天数延长(P<0.001).超重、肥胖组扳机日LH、E2、P均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比较胚胎发育过程得出,肥胖组囊胚在原核消失(time of pronuclei disappearance,tPNf)、四细胞(time of four cells,t4)及囊胚形成(time of full blastocyst,tB)阶段均出现发育延迟(P<0.05).肥胖组助孕结局较差,表现 为临床妊娠率(P=0.044)及活产率(P=0.036)降低.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肥胖是临床妊娠(OR=0.683,95%CI:0.479-0.973,P=0.035)及活产(OR=0.662,95%CI:0.459-0.954,P=0.027)的危险因素.年龄为生化妊娠、临床妊娠和活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肥胖延长不孕时间,引起内分泌紊乱,增加Gn用量及天数.女性肥胖能延迟囊胚发育过程,为临床妊娠及活产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ICSI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24 h体外成熟后受精发育潜能和临床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研究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 h成熟后进行ICSI的受精、发育潜能和临床结局,以期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8年1月—2021年10月行辅助生殖助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ICSI周期中未成熟卵母细胞比例>50%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63枚24 h体外成熟(IVM)的卵母细胞(B组)与来自相同周期的241枚体内成熟的同胞卵母细胞(A组)进行对比,分别比较两组胚胎的受精、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结果 B组成熟的卵母细胞(MII)比率59.63%明显高于A组的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其余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精方面,B组2原核(2PN)受精率50.57%与A组的51.45%接近;1PN率3.42%、3PN率3.42%和退化(DA)率16.73%与A组相比(分别为2.07%、3.32%、12.45%)呈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3天(D3)继培数68.42%较A组的50.81%明显增多,D3优胚率15.79%和可利用囊胚率20.88%较A组(分别为28.23%、39.68%)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D2)卵裂率90.98%、囊胚形成率34.07%、优质囊胚率8.79%与A组相比(分别为95.97%、49.21%、11.11%)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苏移植18例:妊娠3例(分娩1例,正在进行的妊娠2例);B组复苏移植15例:妊娠3例(分娩2例,正在进行的妊娠1例),分娩胎儿均健康无畸形及并发症.结论 对于MII卵母细胞较少的ICSI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4 h成熟后进行ICSI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利用这部分卵母细胞可以提高卵子利用率和增加妊娠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3种玻璃化冷冻系统在分裂期胚胎冷冻应用中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比较银质封闭式玻璃化冷冻系统(SSCVS)、开放式冷冻薄膜(Cryotop)和传统封闭式麦管(CPS)对第 3 天分裂期胚胎的冷冻保存效果.方法 选择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中由 3 原核(PN)发育的废弃的优质胚胎 300 个,将胚胎随机分配到 3 个冷冻组:SSCVS 组、Cryotop 组和 CPS 组,每组为100 个胚胎;通过胚胎冻融后存活率、完整胚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 SSCVS、Cryotop 及 CPS 对分裂期胚胎冷冻的保存效果.结果 SSCVS组和Cryotop组及CPS组的分裂期胚胎冻融后存活率、完整胚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值分别为 26.190、9.028、24.129,P<0.05).SSCVS组与Cryotop 组的分裂期胚胎冻融后存活率、完整胚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VS组的分裂期胚胎冻融后存活率、完整胚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均高于 CPS组(x2 值分别为 13.455、6.792、18.755,P<0.05);Cryotop 组的分裂期胚胎冻融后存活率、完整胚胎存活率、囊胚形成率均高于CPS组(x2 值分别为 15.457、5.498、15.153,P<0.05).结论 通过研究建立了适合应用于临床的人分裂期胚胎的新型封闭式玻璃化冷冻系统 SSCVS,其将为提高冻融胚胎妊娠率,同时预防生物污染,并提高活产率和后代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0PN来源胚胎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利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后的未见原核(0PN)受精卵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对其发育潜能影响.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1 597个常规IVF周期及596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进行回顾分析.将常规IVF-ET周期分为A1组(无0PN来源胚胎,n=731)、A2组(0<0PN来源胚胎率≤20%,n=495)和A3组(0PN来源胚胎率>20%,n=371)三组,比较三组的患者基本情况、新鲜周期临床治疗情况和实验室指标.依据行囊胚培养的D3卵裂胚来源不同分为B1组(0PN来源,n=2 409)和B2组(2PN来源,n=6 602)两组,比较两组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依据囊胚来源将囊胚FET周期分为C1组(0PN来源冻融囊胚,n=85)和C2组(2PN来源冻融囊胚,n=511),比较两组的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活产率、胎儿畸形率等指标.结果 (1)与A1组比较,A2、A3组的年龄更小、基础FSH水平更低、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更高(P<0.05),而组间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无显著差异(P>0.05).A2、A3组两组患者用药天数、长方案占比、获卵数显著高于A1组(P<0.05),其中A2组拮抗剂方案占比最低,获卵数最高.(2)B1、B2两组的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差异(P>0.05),B1组的可利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B2组(P<0.05).(3)FET周期中,C1、C2组患者间年龄、不孕年限、BMI、优质囊胚比例、D5囊胚占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C2组的移植胚胎数显著高于C1组(P<0.05).囊胚移植后,两组间种植率、妊娠率、孕周、早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体长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C1组流产率显著高于C2组、活产率显著低于C2组(P<0.05).结论 接受常规IVF-ET治疗的患者卵巢储备情况可能会对0PN来源胚胎的形成有一定影响;0PN来源囊胚移植流产率高于2PN来源囊胚,而活产率低于2PN来源囊胚,但在患者无2PN来源胚胎可移植的情况下,0PN来源囊胚移植提高了胚胎利用率,降低了患者诊疗费用,减少了患者精神及身体上的痛苦,有很大利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