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ESCC)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5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化学治疗(氟尿嘧啶+顺铂),n=50]和观察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n=55),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D4+、CD8+]、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清可溶性PD-1(sPD-1)/PD-L1(sPD-L1)]、不良反应、近远期疗效[实体瘤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时间(OS)].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IgA、IgM、CD4+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8+、血清VEGF、SCC、CYFRA21-1、sPD-1/sPD-L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90.74%vs 75.00%)、客观缓解率(75.93%vs 52.08%)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生存率(75.93%vs 6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结果显示,观察组的PFS为(9.04±1.83)个月,对照组的PFS为(7.22±1.2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观察组的OS为(10.94±2.04)个月,对照组的OS为(9.52±1.9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 在局部晚期ESCC患者中进行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近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肝癌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比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不同时间间隔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早期肝细胞癌(HCC)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的早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TACE治疗后接受RFA治疗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A组(0~14 d)22例,B组(15~30 d)34例.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BCLC分期0期20例,A期3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与肝癌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肿瘤分期(RR=0.045,95%CI:0.003~0.623,P=0.021)是影响TACE联合RFA治疗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组的5年生存率78%,B组为75%;A组和B组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4%和11%.A组和B组的PFS分别为23个月和31个月,两组的OS均为60个月.A组和B组的PFS(HR=1.085,P=0.795)和OS(HR=0.514,P=0.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HCC患者的肿瘤分期越早,预后越好.而TACE与消融的时间间隔对疗效无影响,TACE后30 d内行RFA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伴有黑色素分化的TFE3基因重排的软组织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伴有黑色素分化的TFE3基因重排的软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5例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伴有黑色素分化的TFE3基因重排的软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组织化学染色、FISH、二代测序(NGS)及随访,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6~59岁,平均28.2岁.肿瘤最大径3.0~6.0 cm(平均4.7 cm).发病部位:右侧肾脏3例(其中 1例发生胸椎转移),左侧输卵管间质与圆韧带之间1例,盆腔部位1例.组织学上,肿瘤由丰富的纤维血管网分隔成巢状、腺泡状结构,胞质透亮或嗜酸性、颗粒样,胞质内不同程度的出现黑色素聚集;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4例检出肿瘤性坏死;核分裂象<3个/10 HPF;2例检出个别脉管内瘤栓,其余3例均未检出脉管内瘤栓及神经侵犯.免疫表型:5例TFE3 均弥漫强阳性,HMB45 及 Melan A 不同程度阳性;CK(AE1/AE3)、CK7、EMA、PAX8、TFEB、S-100、SOX10、SMA、desmin 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0%.FISH检测:TFE3分离探针显示4例存在明确的TFE3分离信号,1例因信号不典型判读为阴性,经NGS检测证实为RBM10-TFE3基因融合.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0个月,患者均存活,4例无瘤生存,1例胸椎转移患者情况稳定且未进展.结论 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肿瘤/"伴有黑色素分化的TFE3基因重排的软组织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建议作为一种独立的恶性间叶性肿瘤实体进行分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室内化疗联合伏美替尼加倍剂量及贝伐珠单抗治疗三代EGFR-TKIs耐药肺癌软脑膜转移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脑室内化疗和伏美替尼加倍剂量联合或者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耐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软脑膜转移(L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09-01-2023-05-3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68例三代EGFR-TKIs耐药后的NSCLC伴L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脑室内化疗(培美曲塞30或50 mg)和伏美替尼加倍剂量(160 mg,口服,1次/d)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仅接受脑室内化疗和伏美替尼加倍剂量治疗.主要根据神经肿瘤评价标准(RANO)评估软脑膜转移瘤的治疗效果,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根据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根据RANO标准进行软脑膜转移瘤的疗效评价,30例(44.1%)有效,31例(45.6%)稳定,7例(10.3%)进展.观察组中20例(50.0%)有效,18例(45.0%)稳定,2例(5.0%)进展;对照组中10例(35.7%)有效,13例(46.4%)稳定,5例(17.9%)进展,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14,P=0.181.头颅增强MRI显示好转32例(47.1%),稳定30例(44.1%),进展6例(8.8%).总人群的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为7.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中位 iPFS 分别为 4.6 和 11.6 个月(HR=2.724,95%CI:1.425~5.207,x2=10.003,P=0.002).总人群的中位OS未达到,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中位OS分别为8.8个月和未达到(HR=4.391,95%CI:1.606~12.001,x2=9.930,P=0.002).160 mg伏美替尼常见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贝伐珠单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出血和蛋白尿,侧脑室内注射培美曲塞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无菌性脑膜炎,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室内化疗和伏美替尼加倍剂量联合贝伐珠单抗能够提高NSCLC伴LM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延长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碳离子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碳离子治疗联合化疗和全脑预防性光子放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05-27-2023-04-13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2例LS-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碳离子处方剂量:72 Gy(RBE)/12次.所有患者碳离子放疗同步使用EP方案化疗,碳离子治疗结束疗效评价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给予PCI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治疗相关毒性、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结果 22例患者中21例患者完成了同步放化疗,1例患者因心肾综合征病史,肾功能分级3级未能接受化疗,其余患者耐受性良好.22例患者治疗前后NSE平均水平分别为(30.73±13.27)和(9.56±3.9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8,P<0.001.随访5~35个月,1例患者拒绝PCI,在治疗后10个月出现多发性颅脑转移.1年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00%和92.31%;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12%和84.71%,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74%和77.73%.与碳离子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有放射性肺炎(1级9例,2级2例)、食管炎(1级4例)、皮肤反应(1级1例),均为1、2级急性不良反应.结论 使用碳离子治疗联合化疗和PCI治疗LS-SCLC患者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可耐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较好,但仍需要更多样本和更长时间随访进一步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免疫联合放疗与否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免疫联合或不联合放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R/M ES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的75例R/M ESC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放疗分为放疗组(RT组,37例)和非放疗组(NRT组,38例).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及不良反应情况.定性资料用例数(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RT组和NRT组之间ORR和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比61%,P=0.375;95%比 89%,P=0.414),但RT组的完全缓解(CR)率高于NRT组(19%比 3%,P=0.022).中位随访时间为25.4个月,RT组和NRT组中位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8个月比9.9个月,P=0.221;20.2个月比18.9个月,P=0.214).亚组分析显示,在转移或复发部位为局部和/或≤3个远处淋巴结的患者中,RT组和NRT组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个月比8.4个月,P=0.115),但RT组中位OS优于NRT组(未达到比12.3个月,P=0.036).与NRT组相比,除了 1-2级肺炎增加外(41%比18%,P=0.035),RT组未观察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显著增加.结论 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在R/M ESCC患者中是安全的,并在转移或复发部位为局部和/或≤3个远处淋巴结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XCL8预测胃癌进展的潜在基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与目的目前已有多种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和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的预后预测,但仅有少数胃癌患者从中获益,仍有大量患者需要更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索预测胃癌疾病进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确定胃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接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数据,并随访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收集患者肿瘤病理切片,评估肿瘤组织中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8,CXCL8)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CXCL8表达水平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比较患者的OS及DFS,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OS及DFS的预后因子.结果 鉴定出1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作为核心基因,CXCL8在胃癌组织中相对于癌旁组织显著上调,其高表达预示着更差的预后.本研究共纳入198例患者,其中133例患者存在CXCL8阳性表达,这些患者具有更高的体重指数.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XCL8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具有更短的OS(P<0.001)及DFS(P=0.01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XCL8表达是影响OS(HR=3.214,95%CI:1.560-6.620,P=0.008)和DFS(HR=1.875,95%CI:1.098-3.202,P=0.043)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XCL8是预测胃癌进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加量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远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远期疗效及晚期毒性反应.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行新辅助放化疗的130例临床分期为T3~4/N+M0初治低位直肠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SIB-IMRT组(66例)和3D-CRT组(64例).SIB-IMRT组对直肠原发肿瘤及盆腔转移淋巴结照射55 Gy/25次,高危复发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照射45 Gy/25次.3D-CRT组对高危复发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照射45 Gy/25次.所有患者放疗第1~14天及第22~35天口服卡培他滨825 mg/m2(每天2次)同步化疗.放化疗结束后6~8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局部无复发生存(LRFS)率、远处转移率(DMR)及晚期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05(2,136)个月.SIB-IMRT组10年OS率、DFS率、LRFS率、DMR分别为67.8%、64.5%、91.8%、29.9%,3D-CRT组10年OS率、DFS率、LRFS率、DMR分别为62.6%、61.2%、88.7%、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B-IMRT组2、3级不良反应高于3D-CRT组(34.48%vs.28.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B-IMRT较3D-CRT提供可接受的远期疗效与毒性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炎症与骨骼肌蛋白降解、肌肉力量和运动耐力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炎症与肌肉萎缩相关指标(骨骼肌蛋白降解、肌肉力量和运动耐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12月本院收治的 289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测评免疫炎症指数(IFI)、肌肉萎缩相关指标,统计预后终点事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 ROC曲线最佳临界值将病人分为高 IFI组(152 例)和低 IFI组(137例),比较高IFI组与低IFI组肌肉萎缩相关指标水平及预后终点事件发生率,并分析IFI值与肌肉萎缩相关指标及预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289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IFI值为 184.68×109/L~471.84×109/L.ROC曲线显示,IFI值的最佳临界值为 296.86×109/L.高IFI组骨骼肌蛋白降解标志物 3-甲基组氨酸(3-MH)及肌肉力量指标坐位扩胸时间、卧位上举时间、站位下蹲时间、站位抬膝时间高于低 IFI组,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低于低 IF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值与骨骼肌蛋白降解标志物 3-MH及肌肉力量指标坐位扩胸时间、卧位上举时间、站位下蹲时间、站位抬膝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与 6MWT距离呈负相关(r=-0.704,P<0.05).高 IFI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低于低 IFI组[(14.8±2.6)个月与(16.1±2.9)个月],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4,P=0.003).结论:炎症可能是促进老年心力衰竭肌肉萎缩的重要原因,且可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产生影响,增加心力衰竭病人不良预后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热点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化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之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不同类型EGFR的突变对EGFR-TKIs治疗的反应不同.目的 比较EGFR非热点突变型NSCLC一线应用EGFR-TKIs及化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2 年 4 月—2019 年 6 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患者,并确认为EGFR非热点突变型患者共 90 例.以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一线EGFR-TKIs治疗组和一线化疗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EGFR基因突变情况.所有患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或复查住院及门诊病例获得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03-31.观察并比较患者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90 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 52 例,一线化疗组 38 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 16 例,初诊分期为ⅢB~Ⅳ期患者 74 例.EGFR非热点突变患者中,单基因突变 51 例,复合突变 39 例.一线EGFR-TKIs治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 8 例,二线化疗患者 9 例.一线化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 8 例,二线化疗患者 16 例,免疫治疗患者 1 例.EGFR非热点突变不同亚型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的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6,P<0.001).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突变亚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合位点突变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线化疗进展后的患者中,二线EGFR-TKIs治疗(8 例)与化疗(16 例)的中位PFS分别为 11.3 个月和 5.6 个月,二线EGFR-TKIs治疗与化疗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7,P=0.006).结论 在EGFR非热点突变型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中,EGFR ex20ins和E20 S768I突变患者与其他突变类型患者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后的生存期存在差异.而在各突变亚型中,与一线化疗相比,一线EGFR-TKIs治疗均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