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血清孕酮水平对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活产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对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活产率(LBR)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2020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行体外受精(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且卵巢正常反应患者,行拮抗剂方案且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共765周期(765例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HCG日血清P最佳截断值为0.83 μg/L,将纳入周期分为2组:P <0.83 μg/L(444周期)和P≥0.83 μg/L(321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LBR,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妊娠率(CPR)和早期流产率,并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G日血清P水平对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LBR的影响。 结果:P <0.83 μg/L组和P≥0.83 μg/L组患者女方年龄分别为(32.40±5.49)和(32.53±5.51)岁,男方年龄分别为(33.35±6.34)和(33.43±6.38)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 <0.83 μg/L组CPR为45.9%(204周期)高于P≥0.83 μg/L组的37.1%(119周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4);2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86);P <0.83 μg/L组患者的LBR为36.3%(161周期),高于P≥0.83 μg/L组患者的28.0%(90周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移植胚胎类型、移植胚胎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和HCG日血清P水平是LBR的相关因素, OR(95 %CI)分别为0.91(0.88~0.94)、2.36(1.04~5.35)、1.84(1.14~2.95)、1.16(1.07~1.25)、0.63(0.44~0.89),均 P<0.05。 结论:在卵巢正常反应人群中应用拮抗剂方案,当HCG日P≥0.83 μg/L时,新鲜胚胎移植CPR和LBR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鲜胚胎移植术后并发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母婴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鲜胚胎移植术后并发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对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并行新鲜胚胎移植后并发重度OHSS的155例患者(OHSS组)以及同期行新鲜胚胎移植后未发生OHSS的366例临床妊娠患者作为对照(非OHSS组)。根据Mathur的OHSS时间分型标准,将OHSS患者分为早发型亚组:发生在取卵后9 d(包括9 d)以内;晚发型亚组:发生在取卵后10 d或10 d以上;按照临床妊娠个数分为单胎亚组与双胎亚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的母婴结局差异(主要指标)及临床指标差异(次要指标)。结果:OHSS组中早发型亚组34例,晚发型亚组121例;单胎亚组80例,双胎亚组75例。非OHSS组中单胎亚组194例,双胎亚组172例。与非OHSS组相比,OHSS组患者的年龄更低[(29.99±4.02)岁比(31.85±3.62)岁, P<0.001],而获卵数更多[(11.62±4.17)个比(9.48±4.39)个, P<0.001]。在OHSS患者中,早发型亚组患者的卵巢大小[(7.95±1.46)cm]、胸水最大深度[(5.83±4.57)cm]、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44.59±4.85)%]、D-二聚体最高值[(2.87±1.84)mg/L FEU]、腹腔穿刺者占比[23.53%(8/34)]及住院时间[(12.91±6.64)d]均较晚发型亚组高[(7.26±1.41)cm, P=0.013;(3.69±4.20)cm, P=0.012;(42.03±4.53)%, P=0.005;(2.01±1.09)mg/L FEU, P<0.001;9.09%(11/121), P=0.023;(10.12±6.18)d, P=0.024],而获卵数、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最低值、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胸腔穿刺者占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OHSS组中单胎亚组与双胎亚组间的住院相关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OHSS患者中早发型亚组与晚发型亚组的双胎率、活产率、产科并发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OHSS组与非OHSS组比较,两组间的双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论是单胎妊娠还是双胎妊娠,OHSS组与非OHSS组间的产科并发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论是OHSS还是非OHSS患者,双胎亚组较单胎亚组有更高的早产率[54.46%(116/213)比11.60%(29/250), P<0.001]、剖宫产率[96.71%(206/213)比74.00%(185/250), P<0.001]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率[59.39%(253/426)比5.20%(13/250), P<0.001]。 结论:新鲜胚胎移植后是否并发重度OHSS以及OHSS发生早晚对患者的远期妊娠并发症及母婴结局无明显影响;但重度OHSS发病越早,对母体造成的早期并发症更重,增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妊娠风险。多胎妊娠明显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D138阳性治疗后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38阳性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经过周期性抗生素治疗后与正常不孕患者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长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长长方案IVF-ET助孕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按照子宫内膜活检CD1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为CD138阳性组(86例)和正常组(1 183例);两组患者在宫腔镜检查后进入长长方案周期,进入周期前对CD138阳性组给予抗生素周期性治疗14 d;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HCG日内膜厚度、移植日内膜厚度以及胎儿出生体重的差异;采用 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和活产率的差异。 结果:CD138阳性组与正常组之间HCG日内膜厚度[(11.44±2.21) mm比(11.38±2.17) mm]、移植日内膜厚度[(11.57±2.23) mm比(11.54±2.23) mm)]及胎儿出生体重[(3 195±646) g比3 244±632) 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之间临床妊娠率(54.65%比63.14%)、早期流产率(8.51%比10.58%)、早产率(10.64%比11.24%)以及活产率(46.51%比53.7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38阳性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经过抗生素周期性治疗后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结局,对疑似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应尽快行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必要时并给予周期性的抗生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染色体多态性:PGT-A新指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变异是否可以作为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的指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PGT-A解冻移植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新鲜移植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夫妇染色体核型,PGT-A周期分为女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女方多态组)、男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男方多态组)及双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双方多态组),同期染色体正常夫妇为对照(染色体正常组);IVF周期分为女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女方多态组)、男方染色体多态性变异(男方多态组),同期染色体正常夫妇为对照(染色体正常组);比较组间实验室结果和妊娠结局。 结果:PGT-A周期中,各组间活检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率、解冻移植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VF新鲜胚胎移植中,各组间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IVF助孕后早期流产患者中,女方多态组、男方多态组和染色体正常组流产组织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检测异常率分别为26.67%(4/15)、57.89%(11/19)、64.59%(36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 结论:夫妇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不影响胚胎非整倍体,同时不影响PGT-A周期和IVF新鲜移植周期妊娠结局,且不增加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率。目前无明确证据支持染色体多态性变异可作为PGT-A新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剖宫产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剖宫产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索关于剖宫产史患者进行IVF-ET助孕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经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后,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20篇,患者24 753例。剖宫产组患者IVF-ET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显著低于顺产组降低( OR=0.79,95% CI:0.66~0.95, P=0.013; OR=0.72,95% CI:0.63~0.83, P<0.001; OR=0.73,95% CI:0.64~0.83, P<0.001),而早期流产率高于顺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OR=1.18,95% CI:1.07~1.30, 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后切口憩室(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患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比顺产组显著降低( OR=0.47,95% CI:0.31~0.73, P=0.001; OR=0.47,95% CI:0.30~0.72, P=0.001; OR=0.41,95% CI:0.26~0.65, P<0.001),而早期流产率显著增加( OR=2.38,95% CI:1.12~5.09, P=0.023)。 结论:剖宫产史显著降低IVF-ET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增加早期流产率,且可能与PCSD相关。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还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移植囊胚数、质量评分及形成时间对<38岁女性冻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移植囊胚数、质量及形成时间对<38岁女性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囊胚移植且年龄<38岁女性144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移植数、质量[内细胞团 (inner cell mass,ICM)、外胚滋养层细胞 (trophectoderm, TE)评分]分为单优质囊胚移植组(单优组)、双优质囊胚移植组(双优组);再根据囊胚移植数、质量及形成时间将非优质囊胚分为双BC级囊胚移植组(双BC组)、双CB级囊胚移植组(双CB组)、BC级+CB级双囊胚移植组(BC+CB组)、单BC级囊胚移植组(单BC组)、单CB级囊胚移植组(单CB组)、第5日(day 5, D5)单BC级囊胚移植组(D5 单BC组)、D5单CB级囊胚移植组(D5 单CB组)及第6日(day 6, D6)单BC级囊胚移植组(D6 单BC组),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单优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与双优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胎妊娠率[2.96%(14/473)]则显著低于双优组[55.65%(69/124)]、双BC组[42.55%(20/47)]、双CB组[63.49%(473/745)比35.22%(31/83)]、BC+CB组[45.57%(36/79)]( P<0.001);单优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显著高于单CB组[63.49%(473/745)比45.59%(30/68), 63.49% (473/745)比 45.59%(30/68), P均=0.002],与单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单囊胚移植组间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D5 单BC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高于D6 单BC组[65.79%(50/76)比39.47%(15/38),65.79%(50/76)比 39.47%(15/38), P均<0.001];D5 单CB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高于D6 单B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冻融囊胚移植周期,年龄<38岁女性应行单优质囊胚移植;无优质囊胚时,应优先选择D5 ICM评分更高的单囊胚移植,其次选择D5 TE评分更高的单囊胚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胰岛素抵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行IVF助孕的1 105例PCOS女性的资料,并收集2 136例同时期因单纯输卵管因素行IVF助孕女性的资料作为对照。根据是否合并IR分为四组:PCOS合并IR组(记为A1组)、PCOS非IR组(记为A2组)、对照合并IR组(记为B1组)和对照非IR组(记为B2组)。分析其控制性促排卵指标及移植后临床结局。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分析早期自然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①A1、A2、B1、B2四组间穿刺卵泡数[(16.8±8.1)枚、(17.8±7.9)枚、(12.6±6.2)枚、(13.4±6.2)枚, P<0.001]、获卵数[(14.2±7.9)枚、(15.3±7.7)枚、(11.5±6.0)枚、(12.3±6.3)枚, P<0.001]、获卵率[84.6%(8 518/10 070)、86.1%(7 738/8 986)、91.8%(8 346/9 096)、91.9%(17 367/18 898), P<0.001]、M II卵子数[(12.1±7.0)枚、(13.0±7.0)枚、(9.7±5.3)枚、(10.4±5.5)枚, P<0.001]、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卵裂数(8.2±5.3、9.0±5.4、6.7±4.1、7.4±4.3, P<0.001)、可利用胚胎数[(7.1±4.8)枚、(7.6±4.9)枚、(5.7±3.7)枚、(6.4±3.9)枚, P<0.001]、可利用胚胎率[82.3%(4 207/5 110)、82.2%(3 851/4 684)、82.3%(4 124/5 008)、83.9%(8 972/10 690), P=0.008]、优质胚胎数[(3.7±3.4)枚、(4.0±3.5)枚、(3.2±2.7)枚、(3.5±2.9)枚, P<0.001]、优质胚胎率[42.8%(2 185/5 110)、43.5%(2 037/4 684)、45.7%(2 290/5 008)、46.9%(5 009/10 690),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 II卵率、2PN卵裂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四组间早期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63/387)、9.7%(34/351)、12.1%(56/464)、8.7%(82/939), P=0.001],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显示,A1组的早期流产率[16.3%(63/387)]显著高于A2组[9.7%(34/351), P=0.008]及B2组[8.7%(82/939),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流产的影响因素显示,IR是早期流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OR=1.464,95% CI:1.361~2.065, P=0.019]。 结论:PCOS女性合并IR对IVF助孕后首次胚胎移植的早期流产结局有一定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温阳化浊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温阳化浊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240例再次妊娠的脾肾阳虚证URS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于孕前3个月至孕后8~12周规律口服温阳化浊方治疗,分为中药组(120例)及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围产期结局及产科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温阳化浊方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中药组活产率[86.67%(104/120)]、持续妊娠率[90.00%(108/120)]均高于对照组[71.67%(86/120), P=0.004;75.00%(90/120), P=0.002],早期流产率[10.08%(12/119)]低于对照组[25.86%(30/116),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围产期结局及产科并发症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温阳化浊方能显著改善URSA患者的活产率( OR=8.818,95% CI:3.556~21.871, P<0.001)和持续妊娠率( OR=11.261,95% CI:4.262~29.751, P<0.001)。 结论:孕前及孕期使用温阳化浊方治疗可显著提高脾肾阳虚证URSA患者的活产率及持续妊娠率,改善URSA患者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雄激素血症对PCOS患者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高雄激素血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进行新鲜周期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新鲜胚胎移植助孕的876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助孕治疗前血清雄激素水平是否升高(血清睾酮≥2.53 nmol/L或/和雄烯二酮≥11.5 nmol/L)分为高雄激素组( n=274)及非高雄激素组( n=602),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观察高雄激素血症对早期流产及早产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高雄激素组患者年龄[(30.23±3.63)岁]、体质量指数[(25.66±4.16)kg/m 2]、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1.38±0.95)与非高雄激素组患者[(31.22±3.76)岁, P<0.001;(24.45±4.06)kg/m 2, P<0.001;0.99±2.06, P=0.00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雄激素组早期流产率[28.8%(79/274)]、早产率19.6%(32/163)与非高雄激素组[18.8%(113/602), P=0.001;8.9%(41/459), P<0.001]相比明显升高,活产率59.5%(163/274)比非高雄激素组[76.2%(459/602), P<0.001]明显下降。多因素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仍具有统计学意义,高雄激素组患者活产率明显下降(a OR=2.248,95% CI:1.641~3.080),早期流产风险(a OR=1.869,95% CI:1.329~2.630)、早产风险(a OR=0.403,95% CI:0.240~0.675)明显增加。高雄激素是早期流产、活产和早产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高雄激素血症增加PCOS患者辅助生殖助孕后早期流产及早产风险,降低活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对冻胚移植后妊娠早期血清β-hCG水平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一项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中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对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早期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助孕方式分为两组:PGT组308例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组802例。经1∶2倾向评分匹配后,得到PGT组300例和ICSI组571例。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胚胎移植后第14天血清β-hCG水平及围产期结局,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对冻胚移植后妊娠早期血清β-hCG水平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结果:匹配前PGT组女方年龄[(31.2±4.1)岁]明显高于ICSI组[(30.4±4.3)岁, P=0.007],PGT组抗苗勒管激素水平[(4.38±3.62)μg/L]及移植日内膜厚度[(9.1±1.6)mm]明显小于ICSI组[(4.87±3.78)μg/L, P=0.049;(9.6±1.6)mm, P<0.001];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临床妊娠患者、早期流产患者及活产患者的胚胎移植后第14天血清β-hC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匹配前后两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行PGT对血清β-hCG水平没有影响( P=0.494),女方体质量指数及移植囊胚类型对β-hCG水平有影响(均 P<0.001)。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前置胎盘发生率、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率、巨大儿率、性别比、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身长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冻融胚胎移植前行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不影响妊娠早期血清β-hCG水平,PGT不增加母婴不良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