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脏合痹"理论内涵及其在风湿免疫病防治中的应用思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存在于肝、心、脾、肺、肾,还可能发生于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在内的所有脏器.脏居于内,藏精以养体,体居于外,乃脏的外延;体与脏通过五行生化统属、经络络属相贯、气血津液环流、精神脑髓主宰,构成了内外相合的系统网络,形成了体痹及脏、脏痹及体、体脏合痹的疾病传变规律.提出"和正调衡"的总体治疗原则和"以体养脏、调脏安体、体脏同治"的诊疗思路,为风湿免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王旭高"治肝三十法"述要及其指导现今中医肝病诊疗之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治肝三十法"是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基于经典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辨治肝病的方法,出自其代表作《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氏根据肝病的病机特点将肝病的证治分为肝气证治、肝风证治、肝火证治、肝寒肝虚证治四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治法及方药.此分类方法别具一格,既符合一般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亦体现肝病的病机演变特点.各种治法循序渐进,丝丝入扣.而由于肝与他脏密切相关,"治肝三十法"也涵盖肝与他脏兼治之法.现阶段中医药治疗肝病还存在拘泥于专科分类、思辨不足等现象,应在系统掌握经典的中医理法方药基础上,学好、用好"治肝三十法",治肝为主,涉及全科,培养和提升临床思维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运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理论辨治脾胃病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清代名医王旭高在其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中较为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了肝病证治,总结出"治肝三十法",其对肝病的分类辨治,既体现肝病的病机演变特点,也符合一般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后世医家临床诊疗具有深远的影响.脾胃与肝在生理和病理上均联系紧密且互相影响,肝病可传于脾胃,肝气、肝风、肝火皆能侮脾乘胃,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司、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等病理状态,故在治疗脾胃病时重视"治肝"已是临床常用之法.基于"治肝三十法"理论,灵活运用疏肝、柔肝、清肝、化肝、温肝、敛肝等法治疗脾胃病,不失为治疗脾胃病之思路,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欢迎订阅2024年《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是神经、精神科学及精神卫生领域的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006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提高杂志质量、扩大社会效益为使命,及时反映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更好地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主要读者对象为广大神经科学、精神科学及精神卫生领域中从事基础、临床医学、教学、科研的工作者及学生.报道内容包括相关各学科领先的教学、科研成果及临床诊疗经验.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学术交流、短篇报道、综述、病例报告、会议纪要、国内外学术动态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气-血-神"病机演变探讨中医药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asthenia,CN)是由于心脏自主神经兴奋而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综合征.其发病多是由过度焦虑、紧张、惊吓或者精神创伤等因素对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影响所引起.CN患者不仅因为心血管症状与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不良情绪并存导致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而且长期CN还能通过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由于CN的病因众多,机制复杂,目前现代医学对CN的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中医对CN的治疗还未形成较系统的诊疗体系.中医的"气-血-神"的病机演变理论与CN的病理过程不谋而合,启示在临床上辨证论治,调气、行血、安神均不可偏废.据此,该文从"气-血-神"病机演变切入,将CN的病机分为气郁化邪则神扰、气血不行则神乱、气血无源则神散以探讨CN的病机演变规律,引申和梳理了气血失和影响心神而诱发CN的病理过程.文中根据气、血、神三者之间的联系,从理气解郁以安神、调气化瘀以宁神、益气养血以养神3个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CN的诊疗思路,为中医药治疗CN提供更系统的理论支持,亦为其丰富了的诊疗方向,同时还归纳并总结了调气、治血、安神之类中医方药治疗CN的临床研究,以期进一步证实中医药的科学性并挖掘其优势,拓宽用药思路,为CN诊疗提供进一步的启示和指导,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网膜素-1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网膜素-1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之间的关系,为PCOS的诊疗策略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21年2-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40例为PCOS组,选取同期因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来就诊的月经规律的不孕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生殖内分泌激素、网膜素-1和PSA水平;比较2组间上述各项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PCOS组的促黄体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睾酮、腰围、腰臀比、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PS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网膜素-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网膜素-1与睾酮、HOMA-IR、丙氨酸转氨酶呈负相关(r=-0.479,P=0.033;r=-0.450,P=0.046;r=-0.679,P=0.001);PSA 与睾酮、空腹胰岛素、HOMA-IR 呈正相关(r=0.562,P=0.010;r=0.472,P=0.035;r=0.574,P=0.008),与网膜素-1 呈负相关(r=-0.472,P=0.036).结论 血清网膜素-1及PSA均与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浮萍治疫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文章在简要疏理浮萍的功效基础上,结合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中浮萍的临证运用,总结其运用浮萍治疗疫病的用药经验和规律.文章认为,可从四个方面探讨浮萍在疫病治疗中的具体作用:一是气血双清,凉血解毒,透疹消癍;二是辛散清解,引药外达;三是祛风清热,除湿止痒;四是临证可作柴胡、犀角的变通用药.余奉仙以浮萍为主药创制 8 首新方,用于治疗包括疫癍、葡萄疫、羊毛疫、大头瘟、蝥刺瘟、瓜瓤疫、虾蟆疫、天泡疫、疙瘩瘟等9 种疫病.这9 种疫病病位皆偏于上,处于肌表、肌肤之间,与浮萍之性味与功效非常切合.余奉仙是继刘奎、黄元御之后,进一步主张使用浮萍作为疫病治疗主药,丰富浮萍临证应用经验的医家,为中医疫病临床诊疗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副脾的临床特点及术后残留的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副脾的临床特点及脾切除术后副脾残留患儿的预后,完善HS的诊疗流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脾切除术的54例H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4例,手术年龄为(8.2±3.5)岁。根据手术记录、术后病理及超声结果筛选存在副脾的患儿,分析影像学资料和副脾情况。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预后,包括有无严重感染和溶血性贫血复发,分析副脾残留患儿的预后。结果:26例(26/54,48.1%)患儿存在副脾,4例(4/26,15.4%)术前检查提示存在副脾。分别有16例、6例和3例患儿存在1个、2个和3个副脾。明确具体位置的副脾共37个,主要位于脾门(30/37,81.1%)和脾结肠韧带(5/37,13.5%)。共50例(50/54,92.6%)患儿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1.5,3.6)年,随访年龄为(11.1±3.4)岁。1例(1/50,2.0%)术后出现2次严重感染。7例(7/54,13.0%)脾切除术后残留副脾,4例为术中未发现副脾,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7±0.9)年。1例术中发现副脾,但未切除,术后3年内间接胆红素持续升高,残留副脾体积逐渐增大,且术后3年复查超声检查提示存在2个副脾;之后随访2年,胆红素和副脾性质未再变化。其余副脾残留患儿随访未出现严重感染和溶血性贫血复发症状。结论:HS患儿存在副脾比例高,主要位于脾门,术前诊断副脾困难,需术中仔细探查予以切除。HS脾切除术后出现黄疸需注意有无副脾残留。副脾残留患儿术后存在溶血情况但短期内可不出现贫血症状,能否长期稳定需规律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OEMS综合征五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POEMS综合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脏器增大、内分泌障碍、M蛋白血症和皮肤改变)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经过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5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经过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诊疗特点。结果:POEMS综合征患者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5例)、脏器增大(4例)、血管外容量负荷增加(4例)、内分泌改变(5例)等典型表现,还伴皮肤改变(2例)、骨损害(3例)、肾损害(2例)、贫血(4例)等。误诊3例,均曾被诊断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规律随访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3~33个月)。至随访结束,1例以DVD方案化疗,无病生存22个月,生存24个月;1例美法仑方案预处理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生存6个月;其余3例均处于无病生存期,其中,1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无病生存9个月,另2例分别无病生存16、18个月。结论:POEMS综合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漏诊,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病毒储存库优化方案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抑制患者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现报道2例在规律抗病毒治疗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载量抑制成功而CD4 + T淋巴细胞增长并不理想的HIV抗体阳性患者。根据HIV病毒储存库(HIV DNA)信息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后,2例患者的CD4 + T淋巴细胞数量有所提升。通过总结患者的诊疗经过,希望能给临床医师带来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