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核承气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桃核承气汤是泻热逐瘀的经典名方,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内科、骨科及妇产科疾病。总结分析近年桃核承气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参照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对其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认为苦杏仁苷、肉桂酸、桂皮醛、大黄酸、大黄素、甘草酸及甘草苷可作为该方的Q-marke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空白模型大鼠及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的血清药物成分,探讨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抗胃溃疡寒证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分别提取并纯化富集得到大高良姜和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浸膏;用灌服冰乙酸及4℃冰知母水煎液法复制胃溃疡寒证模型;通过HPLC法对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基于空白模型大鼠及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结果 优化确定大高良姜、红豆蔻含药血清处理方法,同时标识出10个空白模型大鼠含药血清共同入血成分,其中7个为原型入血成分;标识出12个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含药血清入血成分,其中8个为共同入血成分.结论 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均具有相似的抗胃溃疡寒证作用机制,同时,初步推测出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对羟基苯甲酸、芦丁、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桂皮酸可能为大高良姜、红豆蔻乙酸乙酯部位抗胃溃疡寒证作用的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一测多评法多成分定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评价不同产地肉桂品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同步检测肉桂中14个成分含量的方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不同产地肉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HPLC,以原儿茶酸为内参,建立13个待测成分香豆酸、香豆素、肉桂醇、桂皮酸、邻甲氧基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C1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含量,采用外标法对一测多评法(QAMS)进行验证,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熵权TOPSIS对肉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外标法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要求;以原儿茶酸为内参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耐用性良好,各成分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与QAMS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前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312%,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原花青素B2和对羟基苯甲酸对肉桂品质影响较大;熵权TOPSIS结果显示,16批肉桂的Pi值为0.147 2~0.768 1,不同产地肉桂的品质差异较大,其中广西产地肉桂整体质量最好,其次为广东和云南产地样品,福建产地样品相对较差.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QAMS多成分定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可用于肉桂品质的综合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经典名方桃核承气汤的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建立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构建经典名方桃核承气汤(Taohe Chengqi Decoction,TCD)的质量体系,研究TCD基准样品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遵照古籍记载并结合工艺考察,制备不同产地的15批次TCD基准样品,采用UPLC法建立基准样品指纹图谱,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全面分析基准样品化学成分,同时测定样品中指标成分(苦杏仁苷、桂皮醛、肉桂酸、甘草酸、游离型蒽醌、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 15批TCD基准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比较相似度≥0.90,通过对照品确认、高分辨质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对,共鉴定出80个化学成分,共归属26个指纹峰,鉴定了 17个色谱峰.15批TCD基准样品中苦杏仁苷、桂皮醛、肉桂酸、甘草酸、游离型蒽醌、总蒽醌、结合蒽醌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29%~0.58%、0.011%~0.032%、0.05%~0.13%、0.48%~1.04%、0.20%~0.30%、0.42%~0.66%、0.19%~0.37%,饮片到基准样品的转移率分别为 31.49%~60.78%、0.43%~2.67%、51.61%~76.99%、26.79%~49.88%、16.01%~32.65%、9.66%~19.07%、6.97%~19.48%;出膏率为19.55%~22.92%,传递率为80.98%~99.34%.结论 所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快速简便,结合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过程分析,可为后续制剂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经典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同形态基准物质质量评价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HGWD)物质基准;研究HGWD饮片-水煎液-浓缩液-冻干粉全过程量值传递规律,为含挥发性物质的经典名方基准样品的制备方法和科学评定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 首方剂)》制备 15 批HGWD水煎液;建立其多指标含量测定和特征图谱分析方法,开展特征峰归属及相似度评价;考察比较HGWD水煎液、冻干粉中多指标含量,分析其在水煎液-浓缩液-冻干粉制备过程中量值传递规律,科学合理确定基准样品的物理形态,并拟定 HGWD 基准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和转移率范围,建立HGWD物质基准.结果 HGWD中桂皮醛、肉桂醇在浓缩干燥过程中显著降低,其余指标成分在水煎液、浓缩液与冻干粉间能较完整地传递;15 批HGWD基准样品的特征图谱相似度均>0.9,确定8 个特征峰,分别来自于方中白芍、桂枝和生姜;出膏率范围8.0%~11.0%;指标成分黄芪甲苷含量为 0.04%~0.07%,转移率为 9.0%~18.0%;芍药苷含量为 1.5%~3.0%,转移率为 33.0%~62.0%;肉桂醇含量为 0.02%~0.04%,转移率为 25.0%~47.0%;桂皮醛含量为 0.02%~0.05%,转移率为 0.7%~1.5%;肉桂酸含量为 0.03%~0.06%,转移率为 17.5%~34.0%;6-姜辣素含量为 0.04%~0.08%,转移率为 7.0%~14.0%.结论 确定以水煎液作为HGWD基准样品物理形态,为含挥发性物质的经典名方基准样品物理形态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建立了HGWD物质基准各项质量指标,并对其量值传递规律进行分析,为该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开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芪桂枝五物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黄芪桂枝五物汤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 C18 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 40℃,进样量为 10μL.以桂皮醛峰为参照,测定 10 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共有峰进行鉴定和药材归属.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苷、桂皮酸、桂皮醛的含量.结果 10 批样品共有 17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 0.990;经验证,10 批样品HPLC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一致性较好.上述 5 种成分质量浓度分别在 19.0~171.0 μg/mL、61.6~555.0 μg/mL、8.3~75.0 μg/mL、18.0~162.0 μg/mL、28.4~255.9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 0.1~1.2μg/mL,定量限为 0.3~4.9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 RSD 均小于 3.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9.31%,98.93%,100.89%,98.83%,100.85%,RSD 分别为 0.25%,0.30%,0.60%,1.99%,0.74%(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肉桂不同部位挥发油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其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肉桂不同部位挥发油中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含量的HPLC-RID方法,并比较它们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 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皮肤作渗透介质,分别对桂皮、桂枝、桂叶的挥发油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0.2%磷酸(30:70)为流动相,流速 0.9 mL·min-1,示差折光检测器(RID)温度30℃,柱温30℃,同时测定透皮样品中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的含量,计算并分析各成分的累计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结果 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分别在0.0489~0.5381 μg、0.1816~9.9874 μg、0.1142~1.2566 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三种成分的24h单位面积累计渗透量,桂皮油的为53.84、1228.10、265.29μg·cm-2,桂枝油的为 84.73、2937.69、87.39 μg·cm-2,桂叶油的为 67.45、1699.78、347.99μg·cm-2;三种成分的稳态渗透速率,桂皮油的为1.41、96.24、12.77 μg·cm-2·h-1,桂枝油的为 1.97、130.01、4.90μg·cm-2·h-1;桂叶油的为 0.91、74.85、16.48 μg·cm-2·h-1.结论 建立的HPLC-RID方法快速简便,分离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肉桂油的质量控制及其透皮试验研究.挥发油中各指标成分均能透过小鼠离体皮肤,24 h累计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的大小顺序均是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肉桂酸,且与成分的浓度成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基准关联度与信息熵权法优选桂枝配方颗粒中挥发性成分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结合基准关联度与信息熵权法,采用正交试验对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与桂枝配方颗粒中挥发性成分的包合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β-CD与桂枝芳香水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包合物中桂皮醛的包合率、载药量及基准关联度为评价指标,采用信息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价和优化正交试验包合工艺.通过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 优选的最佳包合工艺为β-CD与芳香水的投料比 3∶100(g·mL-1),包合温度 50℃,包合时间 1 h.经验证,桂皮醛包合率为 80.48%,载药量为 8.63%,基准关联度为 0.91.薄层、紫外、红外等表征实验表明芳香水中挥发性成分成功进入β-CD空腔,包合物制备成功.结论 优选的包合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桂枝配方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十滴水中小茴香GC鉴别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建立鉴别十滴水中小茴香的方法.方法:通过对十滴水现行标准中小茴香、肉桂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开展系统性研究,建立气相色谱(GC)定性鉴别十滴水中小茴香的方法,同时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确定该鉴别对照物质茴香醛、桂皮醛的反应产物,考察方法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结果及结论:十滴水现行标准中小茴香、肉桂的TLC鉴别对小茴香的专属性差;其对照物质茴香醛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反应生成较为稳定的茴香醛二甲基缩醛.新建的GC法以小茴香的特征性成分反式茴香脑与茴香醛共同作为对照成分,准确性高、专属性好且灵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桂枝饮片质量评价和分级标准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探究桂枝饮片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之间的关联,以期为桂枝饮片质量评价和等级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测定核心产区广西和广东两地 41 批桂枝饮片外观性状和指标成分含量,并建立其HPLC特征图谱方法.以饮片质量、横切面最窄直径和横切面最宽直径为外观性状指标;运用已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指标成分(肉桂酸和桂皮醛)含量;特征图谱测定采用Waters XBridge C18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 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 1 mL·min-1,柱温 30℃,检测波长 254 nm.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对饮片外观性状和指标/特征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批次和产地桂枝饮片质量差异.结果表明桂枝饮片质量、横切面最窄直径和横切面最宽直径越大,各主要指标/特征成分含量越低,且不同成分之间具有协同降低趋势.广西和广东两地桂枝饮片整体质量相近,但不同产地之间、同产地不同批次间仍存在差异.基于外观性状和指标/特征成分,对桂枝饮片进行质量评价和分级标准制定科学可行,研究为桂枝质量控制评价和标准制定提供了更为科学、全面的依据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