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常见病症,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有进展,但争议犹存。南方护骨联盟专家组根据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发布了2023年前列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提炼了七大亮点。一、强调晚期前列腺癌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及相关评估和防治:晚期治疗影响骨健康,特别是内分泌治疗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新型抗雄药物。建议对患者行骨质疏松评估和骨折预防。二、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优势互补诊断骨转移:X线平片适合诊断骨折和骨质破坏,但敏感性较低;CT对细微骨质变化敏感,特别是骨皮质破坏;MRI对评估转移灶与邻近软组织的关系,脊柱转移瘤和脊髓受压情况敏感且特异;SPECT骨扫描是筛查首选;18F-FDG和18F-NaF PET-CT诊断骨转移优于SPECT,18F/68Ga-PSMA PET/CT则更优。三、骨穿刺活检的应用场景:(1)怀疑骨转移但无骨质破坏的孤立病灶;(2)未进行前列腺原发或转移病灶病理检查的mCRPC患者,需要病理证实以进行化疗或放疗;(3) mCRPC患者行骨转移灶活检以进行病理和基因检测,指导精准治疗。四、强调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价值:均衡饮食,保持钙平衡;科学锻炼,维护骨骼健康;良好生活习惯,多晒太阳;注意防跌。五、合理应用骨保护剂:分为mHSPC和mCRPC两个阶段,存在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高的mHSPC患者,推荐规律使用地舒单抗(60 mg/6月)、或者唑来膦酸(4~5 mg/年);存在骨转移的mCRPC,推荐地舒单(120 mg/4周)、或者唑来膦酸(4 mg/3~4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2年。六、核素诊疗一体化:核素治疗分为α粒子和β射线,目前有锶-89(89Sr)、镭-223(223Ra)和PSMA介导的核素靶向治疗药物。锶-89(89Sr)虽然能止痛,但因骨髓抑制副作用大,不被推荐用于前列腺癌。镭-223(223Ra)不仅能止痛,还能延长生存期,适用于特定条件的mCRPC患者。PSMA介导的177Lu-PSMA-617治疗,可提高中位生存时间4个月。七、局部治疗,非必要,很重要:外放疗能缓解骨痛、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手术旨在增强骨骼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控制局部肿瘤。手术包括脊柱、四肢和骨盆转移瘤手术,需警惕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辅助治疗模式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新辅助治疗模式下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进行调查,探讨新辅助治疗前至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完整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并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LAR)联合保护性造口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新辅助治疗前行直肠MRI评估为mT 3~4b或mN 1~2而无远处转移(M 0)的患者,同时肿瘤下缘距肛缘<12 cm;(2)新辅助治疗前活检病理确诊直肠腺癌;(3)行完整周期的新辅助治疗;(4)接受根治性保肛手术治疗,术式均为LAR联合保护性造口,已经完成造口还纳,同时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Ⅳ~Ⅴ级、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者、过去5年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有严重精神疾病史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禁忌者后,共纳入83例患者,男性51例(61.4%),中位年龄59岁,体质指数(24.4±3.1)kg/m 2。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机构生活质量问卷的结直肠癌模块(EORTC QLQ-CR29)、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Wexner便秘评分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分别调查了解患者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包括直肠肛门功能、性功能等方面。量表的各项分值采用 M( P25, P75)表示。 结果:(1)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焦虑[分别为64.4(52.0,82.5)分、75.3(66.0,89.5)分、82.6(78.0,90.0)分、83.6(78.0,91.0)分]和担心身体形象[分别为76.8(66.0,92.0)分、81.1(76.5,91.5)分、85.5(82.5,94.0)分、86.1(82.0,92.0)分]均有所改善(均 P<0.01);盆腔痛[分别为5.4(2.0,8.0)分、5.0(2.0,7.8)分、3.9(1.0,5.0)分、3.0(1.0,5.0)分]、尿失禁[分别为15.7(7.0,22.0)分、11.1(0,17.5)分、10.0(0,17.0)分、9.9(0,16.0)分]、阳痿[分别为14.3(4.2,19.0)分、12.2(0,16.8)分、5.6(0,10.0)分、5.2(0.2,8.0)分]、尿频[分别为26.4(13.0,38.5)分、13.9(0,20.0)分、13.4(2.5,21.5)分、13.2(2.0,20.0)分]和黏液血便[分别为4.7(3.0,6.0)分、2.6(0,5.0)分、2.2(0,5.0)分、1.9(0,4.0)分]等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男性性功能、腹痛、口干、担心体质量改变、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评分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5)。在女性性功能、排尿困难、味觉障碍和排粪失禁方面,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 P>0.05)。(2)IIEF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模式前后,各项评分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直肠肛门功能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排气失禁[分别为3.1(0,4.0)分、2.3(0,4.0)分、1.8(0,4.0)分、1.2(0,3.0)分]和急迫排粪[分别为7.2(0,11.0)分、5.2(0,11.0)分、2.9(0,9.0)分、1.7(0,0)分]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不完全排空感方面,患者症状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有改善(均 P<0.05);在需要协助排粪[分别为0(0,0)分、0.7(0,1.0)分、0.6(0,1.0)分、0.7(0,1.0)分]和排粪失败[分别为0.2(0,0)分、1(0,2.0)分、0.8(0,1.5)分、0.8(0,1.0)分]方面,患者症状呈现恶化趋势(均 P<0.01)。对新辅助治疗效果不同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比较术前与新辅助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新辅助治疗较不敏感与较敏感的患者在功能、症状方面改变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较不敏感的患者在排尿困难、尿失禁、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症状显著改善(均 P<0.05),而较敏感患者在便频方面症状改善( P<0.05)。 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治疗模式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患者在需要协助排粪及排粪失败方面,呈现恶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D2 +根治性胃腺癌切除术后组织Rictor蛋白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预测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构建预测D2 +根治性胃腺癌切除术后病变组织检测Rictor蛋白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的列线图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D2 +根治性切除术的1 366例胃腺癌患者组织样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ictor蛋白表达。Rictor阳性676例,按7∶3比例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其中训练队列496例,验证队列180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Rictor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Rictor阳性患者PFS的关系,确定PFS独立影响因素。根据PFS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胃腺癌患者3年和5年PFS率的列线图。进行10 000次重复采样的内部交叉验证,检验预测模型的准确度。通过校准曲线、时间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进一步评估模型的内部和外部预测能力。应用列线图模型对训练队列496例PFS进行评分,采用X-tile软件获得评分的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总体队列、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病例分为低危组(≤最佳临界值)和高危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队列低危组和高危组PFS差异。 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pT分期、阳性淋巴结数、神经侵犯、肿瘤长径、网膜侵犯、Clavien-Dindo术后并发症分级、CGA的表达为Rictor阳性胃腺癌训练队列PFS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上述指标构建预测Rictor阳性胃腺癌患者3年和5年PFS率的列线图。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PFS吻合较好。时间ROC曲线显示,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模型预测3年PFS率的AUC分别为0.834(95% CI 0.746~0.823)、0.799(95% CI 0.699~0.868),预测5年PFS率的AUC分别为0.817(95% CI 0.718~0.821)、0.795(95% CI 0.675~0.895)。模型整体预测的C指数为0.795(95% CI 0.764~0.825),优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TNM分期的0.693(95% CI 0.662~0.723);外部验证DCA示,模型预测的C指数为0.769(95% CI 0.718~0.821),优于AJCC第8版TNM分期的0.715(95% CI 0.669~0.760)。X-tile软件分析示训练队列模型PFS评分的最佳临界值为265.08,所有队列、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低危组分别有457、337、120例,高危组分别有219、159、60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所有队列、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低危组中位PFS时间均未达到,高危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4、24、28个月,各队列低危组和高危组间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首次成功构建了针对Rictor阳性表达的胃腺癌患者PFS预测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区分PFS风险低危和高危患者。对于Rictor表达阳性的高危胃腺癌患者,除了控制肿瘤的转移和术后并发症,还应该注意针对Rictor表达阳性的靶向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甲状腺髓样癌普拉替尼治疗后感染结核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男,44岁,因“体检发现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升高1周”入院。经病理及影像检查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多发转移,二线应用普拉替尼疗效好,但出现难治性胸腔积液,间断寒战高热,最终确诊结核,予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恢复普拉替尼治疗,现患者一般状态好,定期随访中。使用普拉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全程中应注意及时排查结核等感染,以免延误抗肿瘤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gG4相关性肾病合并横结肠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例患者以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s,IgG4-RD)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起病,合并肝脏多发转移的横结肠癌,国内报道少见。本病例诊断中需注意IgG4-RD与肿瘤的鉴别诊断及其并发的情况,血清IgG4对IgG4相关性肾病(IgG4-related kidney diseases,IgG4-RKD)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并能有效监测和评估激素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皮椎体成形联合 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胸椎转移瘤合并椎体后缘缺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联合 125I粒子植入术(PVPI)治疗胸椎转移瘤合并椎体后缘缺损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4例胸椎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体后缘缺损者(研究组)32例,无椎体后缘缺损者(对照组)32例。对PVPI手术关键技术进行改良,采用二次封堵法和斜面穿刺针推注骨水泥旋转填充技术减少渗漏,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的42节椎体。32例对照组患者的54节椎体行PVPI手术。分别于术后第2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等指标。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在术后第2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均较术前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骨水泥量分别为(2.36±0.20)ml和(2.39±0.1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82); 125I粒子植入量分别为(30.63±0.91)个和(32.56±0.6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2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1.3%和87.5%,疾病稳定率分别为12.5%和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3.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0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OS为14.0个月,中位PFS为8.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患者共有6节(14.3%)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2节(4.8%)为椎管内渗漏,4节(9.5%)为椎旁骨水泥渗漏。对照组患者共出现7节(13.0%)椎旁骨水泥渗漏。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97)。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均未造成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应用PVPI治疗椎体后缘缺损的胸椎转移瘤患者,只要进行术中技术改良,注意控制骨水泥分布等问题,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慢性疼痛患者配偶疼痛回应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编制慢性疼痛患者配偶疼痛回应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慢性疼痛患者配偶疼痛回应的科学评估提供可靠工具。方法:以亲密关系的人际过程模型为理论模型,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咨询、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88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慢性疼痛患者配偶疼痛回应量表共包括情感支持型疼痛回应、行为支持型疼痛回应、注意力转移型疼痛回应、消极型疼痛回应4个维度,21个条目。I-CVI为0.850~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到4个符合条件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173%;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度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效标关联效度系数为0.692( P<0.01)。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94,折半信度为0.906,重测信度为0.927。 结论:慢性疼痛患者配偶疼痛回应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慢性疼痛患者配偶疼痛回应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持续/复发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手术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持续/复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再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不同再复发风险因素下的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9例行再次甲状腺手术且两次手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48例,年龄14~85岁。根据初治术后影像学状态分为复发组(42例)和疾病持续状态/残留组(简称残留组,27例),计算再手术时同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结果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针对不同复发危险因素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复发组的同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阳性率(35.7%,15/42)与残留组(63.0%,17/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1, P<0.05)。再手术术后随访60~1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8例患者失访;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2.9%),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1.4%);20例患者出现结构性复发和/或远处转移。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2.8%,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8.1%。对相关危险因素(年龄≥55岁、复发肿瘤直径≥4 cm、阳性淋巴结数目≥10个、明显包膜外侵犯)进行生存分析,其中年龄、复发肿瘤直径对于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6.36、8.17, P值均<0.05)。对于是否存在淋巴结结外侵犯(extranodal extension,ENE),将ENE(+)组与ENE(-)组无复发生存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2, P<0.05)。 结论:针对持续/复发PTC患者,再手术术中注意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对年龄≥55岁、复发肿瘤直径≥4 cm以及ENE(+)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术后随访可以改善其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谵妄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谵妄是一种急性、波动性的大脑机能障碍的状态,其特征是意识改变,注意力集中、维持或转移的能力降低,可导致认知或感知障碍,幻觉的出现以及睡眠-觉醒障碍,无法用预先存在、已发生或发展中的疾病更好地解释。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有效识别与评估是儿童谵妄防治的前提基础,儿童谵妄防治临床实践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早发性胃癌的发病趋势和治疗挑战及其未来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早发性胃癌(EOGC)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EOGC在临床表现上呈现出一系列特点,如女性患者较多、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或未分化癌为主、Lauren分型多为弥漫型,且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然而,关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值得注意的是,约有10%的EOGC病例存在家族聚集性,并发生 Cadherin- 1( CDH1)或α-1连环蛋白(CTNNA1)基因的胚系突变,被称为家族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DGC)。上述独特的临床特点给EOGC的诊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强疗效、保功能、促康复、回社会是EOGC的治疗目标,临床上需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以综合治疗为方法,生理与心理并重,疗效与功能兼顾,造福于更多早发型胃癌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