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泮托拉唑联合中草药特色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探讨泮托拉唑联合中草药特色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选取2019年1月—12月门诊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中草药特色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食管黏膜的恢复情况,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胃食管反流患者临床症状和食管黏膜都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泮托拉唑联合中草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症状和有效促进食管黏膜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瑞巴派特致溶血性黄疸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64岁男性患者因头晕、便血行胃镜检查,结果示胃溃疡并出血,胃镜术后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当归补血口服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逐渐好转,无呕血及黑便。实验室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9.9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6 μmol/L。4 d后加用瑞巴派特0.1 g口服、3次/d。次日晨患者出现酱油色尿,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总胆红素81.4 μmol/L,直接胆红素8.9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1 448 U/L。考虑为溶血性黄疸,可能与瑞巴派特有关,停用该药,其余药物继续治疗,并给予碳酸氢钠1g口服、3次/d碱化尿液及补液等治疗。2 d后患者尿色较前变浅,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消退,实验室检查示总胆红素43.1 μmol/L,直接胆红素11.2 μmol/L,LDH 842 U/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氯吡格雷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86岁男性患者因脑梗死在溶栓治疗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和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1次/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注射用纤溶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6 d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从治疗前2.44×10 9/L下降到0.49×10 9/L。先后停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给予利可君、芪胶升白胶囊和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中性粒细胞计数继续下降,最低值为0.03×10 9/L。考虑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与氯吡格雷有关。停用氯吡格雷,3 d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阿托伐他汀钙与克拉霉素并用致横纹肌溶解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62岁男性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规范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钙;1周后,因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接受四联抗Hp药物治疗(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体酒石酸铋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用药2~3 d后患者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关节不适、肌肉酸痛。实验室检查:血肌红蛋白(MYO)>1 000 mg/L,血清肌酐(Scr)69 mmol/L,尿素氮(BUN)3.5 mmol/L,碱性磷酸酶(ALP)148 U/L,丙氨酸转氨酶(ALT)75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50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81 U/L;乳酸脱氢酶(LDH)1 177 U/L,肌酸激酶(CK)8 144 U/L,CK-MB 255 U/L。考虑可能为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停用该药,给予碱化尿液、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继续抗Hp治疗,但CK仍进行性升高。停用阿托伐他汀钙4 d后CK达15 794 U/L。考虑患者横纹肌溶解可能与克拉霉素与阿托伐他汀钙的相互作用有关,遂停用抗Hp四联药物;停药第2天患者诉肌肉酸痛较前减轻;第4天CK等血清酶学指标开始下降;第8天患者乏力及肌肉酸痛完全消失,CK 908 U/L;第15天ALT 105 U/L、AST 42 U/L、γ-GT 107 U/L、CK 143 U/L、CK-MB 29 U/L、LDH 339 U/L;5周后患者再次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未再出现肌痛及乏力,复查血生化指标均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32岁男性患者因社区获得性肺炎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1次/d。首次用药约30 min后,患者双手掌及双足底出现水疱样红色皮疹。考虑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有关,停用该药,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第2天,患者体温39.8 ℃,皮疹及瘙痒症状加重,面部、胸背部、四肢出现散在红斑状皮疹,口腔、眼部、外阴部黏膜出现糜烂及溃疡,诊断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给予甲泼尼龙、葡萄糖酸钙、更昔洛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泮托拉唑等抗炎抗过敏治疗,并予黏膜修复、营养支持、皮肤护理等对症支持治疗。7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9 d后躯干部多处水疱样红色皮疹颜色变淡、塌陷;24 d后,患者双手、足底可见新生皮肤,胸背部皮疹消退,口腔、外阴黏膜愈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雷替曲塞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49岁女性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后出现红斑、水疱、表皮大面积剥脱,面积达90%以上,诊断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头孢美唑钠、泮托拉唑等治疗1个月后,患者好转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富马酸伏诺拉生片与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究富马酸伏诺拉生片(以下简称伏诺拉生)与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以下简称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就诊的114例RE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和B组,每组57例.A组予以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B组予以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胃肠激素水平、炎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疗效优于B组(P<0.05).A组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白细胞介素-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核因子-κB、促胃泌素、促胃动素、白细胞介素-10的差值均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 与较泮托拉唑比较,伏诺拉生治疗RE疗效更好,症状、胃肠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有较好改善,且复发率低,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顺铂注射液与6种质子泵抑制剂配伍溶液物理相容性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考察顺铂注射液与6种质子泵抑制剂配伍溶液物理相容性.方法 室温条件下,将调配的低、中、高浓度(0.06、0.09、0.12 mg·mL-1)顺铂分别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艾司奥美拉唑钠、奥美拉唑钠、雷贝拉唑钠、兰索拉唑和艾普拉唑钠成品输液等体积混合;考察8 h内混合溶液的外观性状、丁达尔效应、pH值、浊度、不溶性微粒数和紫外吸光度值等指标变化.结果 顺铂与泮托拉唑钠、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钠和雷贝拉唑钠的混合溶液在8h内外观均澄清透明,未产生丁达尔效应,pH值变化、浊度变化、不溶性微粒、紫外吸光度值变化均符合要求;低浓度顺铂与兰索拉唑混合溶液在6 h紫外吸光度值变化均不符合要求;中、高浓度顺铂与兰索拉唑混合溶液不溶性微粒数不符合要求;顺铂与艾普拉唑钠混合溶液所有指标均不符合要求.结论 低浓度顺铂与兰索拉唑室温4 h内物理性状相容;低、中、高浓度顺铂与泮托拉唑钠、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钠和雷贝拉唑钠8 h内相容;中、高浓度顺铂与兰索拉唑不相容,低、中、高浓度顺铂与艾普拉唑钠不相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配药机器人批量调配参数的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优化配药机器人批量调配参数,保证成品输液的标准化与同质化.方法:以不溶性微粒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化配药机器人批量调配过程中的推拉次数、静置时间、转针速度、溶媒体积、抽拉角度5种调配参数.比较于室温下调配0、2、4、6、8h时的4种成品输液(泮托拉唑钠溶液、艾司奥美拉唑钠溶液、奥美拉唑钠溶液、艾普拉唑钠溶液)的外观性状、pH值、渗透压和不溶性微粒数;对比采用配药机器人调配和人工调配4种成品输液的空西林瓶内的药液残留量及批量调配效率.结果:优化后,配药机器人批量调配参数为推拉次数2次、静置时间5s、转针速度慢速、溶媒体积6 mL、抽拉角度90°.室温下调配8 h时,艾普拉唑钠溶液颜色变为淡黄色澄清,不溶性微粒数超出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其他3种成品输液0、2、4、6、8 h时外观性状均为无色澄清,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4种成品输液0、2、4、6、8 h时pH值、渗透压均无显著变化.配药机器人调配的药液残留量显著低于人工调配,1人操作2台机器人的批量调配效率高于1人手工及1人操作1台机器人的批量调配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配药机器人批量调配参数,保证了成品输液的标准化与同质化,可降低药液残留,提高批量调配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探讨不同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1组为假手术组,剩余5组大鼠采用"前胃结扎+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手术造模方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造模2周后将术后全部存活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予高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中剂量组(予中剂量清郁和降汤)、中药低剂量组(予低剂量清郁和降汤)、西药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每组6只.于术后第15天开始灌胃,其中假手术组及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其他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持续灌胃14 d后将所有大鼠处死后进行取材.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黏膜的菌群构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大鼠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及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的情况,B组(对照组)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占比减少,变形菌门占比增多,且假单胞菌属、青枯菌属等细菌增多.低、中、高3种浓度的清郁和降汤均能够提升RE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降低变形菌门的占比,从属水平上看,清郁和降汤能够提升大鼠肠道中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颤螺旋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狄氏副拟杆菌属等益生菌占比.以D组(中剂量组)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提升最为明显,其效果最接近假手术组.特征微生物方面,B组以变形菌门为特征性微生物,D、E两组出现了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下属细菌为特征微生物的情况,在门水平与F组相同.[结论]清郁和降汤能够有效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机制可能与改变RE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有害菌、提升益生菌的占比和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