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器械术中使用时间与医院感染相关性及与病原菌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器械术中使用时间与医院感染相关性及与病原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于医院洁净手术室行大血管手术的患者512例,手术器械使用时间<2 h者92例,设为A组;2~4 h者152例设为B组,>4 h者268例设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区、周边区微生物检测结果,医院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洁净手术室行大血管手术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区与周边区手术器械表面细菌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手术区和周边区手术器械暴露时间的延长,手术器械表面细菌总数也逐渐升高,其中手术区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26%(3/92),B组为3.29%(5/152),C组为7.84%(21/268),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共分离出6株病原菌,B组分离出8株病原菌,C组分离出21株病原菌,且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可导致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升高( P<0.05)。以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为因变量,进一步将单因素分析中 P<0.1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手术器械使用时间、糖尿病是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以及手术器械使用时间均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洁净手术室大血管手术时间较长(>4 h)而导致的医院感染风险增加,为手术室制定相应的术中空气及手术器械净化和消毒可能对降低大血管手术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对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对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2018年1~12月对阳江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室护士开展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比较实施前(2017年1~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12月)手术室护士的医院感染知识、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执行率、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率、手术室样本监测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护士的医院感染知识、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执行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率低于实施前,而手术室样本监测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多形式系统化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知识及手卫生执行依从性,有效降低了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空气灭菌站在消化内镜中心空气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全国多中心、动态监测研究,明确空气灭菌站在消化内镜中心空气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联合全国不同地区共15家消化内镜中心共同开展,每中心选取开展4级、3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内镜诊室2间,1间放置空气灭菌站(实验组),1间不放置该设备(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使用空气灭菌站前后PM 5和PM 0.5浓度。 结果:在不使用空气灭菌设备的情况下,所有中心内镜诊室的空气质量未能达到气洁净度8级标准。动态环境下各中心实验组在使用空气灭菌站后PM 5与PM 0.5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中心实验组PM 5与PM 0.5浓度随开机时间呈下降趋势,且在不同开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空气灭菌站开机15.7 min后PM 5浓度可达到空气洁净度8级标准,开机25.0 min后PM 0.5浓度可达到空气洁净度8级标准。 结论:在消化内镜诊室这一动态环境中,空气灭菌站能够显著改善诊室内空气质量,值得在各级医疗机构内镜诊疗室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加强型移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通风系统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究加强型移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以下简称"移动P2+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以对实验间内部的气溶胶扩散进行有效控制.方法:移动P2+实验室的通风系统采用全新风通风设计,送风为3级过滤,采用定风量控制;排风为1级高效过滤,采用变风量控制,其中缓冲间设有高效过滤排风口,实验间设有风口型排风高效过滤装置.缓冲间通风采用上送上排的布局,送、排风高效集成在吊顶内;实验间通风采用侧上送风、侧下排风的方式.为验证通风系统设计的可行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对0°、30°、45°、60°、90°送风角度下的气流组织、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分析,并模拟不同送风角度下的实验间气溶胶浓度分布情况,以确定最佳送风角度.结果:经气流组织、温度场、速度场及气溶胶扩散控制能力的综合比较,移动P2+实验室通风系统以60°送风最佳,且检测结果表明该送风角度下的换气次数、静压差、温湿度、洁净度以及气流方向等核心指标均满足GB 27421-2015《移动式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和T/CESC 662-2020《医学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筑技术标准》的要求.结论:在进行移动P2+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各送、排风口位置和设备设施布局因素,还应选择合适的送风角度,以提升防护区的生物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战地帐篷急诊手术实践与体会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应用战地帐篷建立急诊手术室开展战地急诊手术,完成伤病员救治工作的实施方法及经验.方法 根据战地帐篷急诊手术室的任务、物资和人员配备,科学合理完成手术室的布局和搭建,制定战地帐篷急诊手术救治流程并根据训练内容进行战地帐篷急诊手术演习.分别对动物手术模型及伤员手术模型的救治流程、救治时间及救治效果等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 战地帐篷急诊手术室物资及人员配置、手术室布局及搭建、手术室救治流程及实施等科学规范,充分满足战地伤员救治工作的需求.八次战地帐篷急诊手术演习效果,达到了演习预案设计的安全高效基本目标.所带物资器械药品完全可以满足原定目标.结论 野战手术组充足的医护人员及抢救物资配置是战地急诊手术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强化洁净手术室理念以防止和减少交叉感染是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障.通过"一专多能、交叉换岗"严格训练的医疗队员完全胜任自身专业要求的同时,紧急状态下还可胜任其他专业的工作,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前提下更有利于保障战地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医院Ⅰ类环境水龙头污染现况调查及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了解医院内Ⅰ类环境中水龙头及相关水槽的微生物污染现状.方法 2023年3-4月对某三甲医院所有Ⅰ类环境科室中水龙头及其相关水槽进行物体表面采样,通过细菌培养的方法检测相应采样点微生物污染的现况,并收集相关信息筛选与污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医院Ⅰ类环境水龙头设施细菌超标率为32.46%(74/228),检出率最高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8.49%,9/106);另外检出3株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房间洁净级别(OR=1.629,95%CI:1.091~2.434,P=0.017)、使用年限(OR=0.489,95%CI:0.262~0.911,P=0.024)对水龙头设施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院Ⅰ类环境水龙头污染严重,亟待制定专门针对Ⅰ类环境的清洁消毒措施,以防止相关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某院PIVAS智能环境实时监控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保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输液调配质量及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 医院依托PIVAS洁净室安全生产监测及预警平台,与某公司联合开发了可实现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与操作台智能控制,以及浮游菌及尘埃粒子、压差及温湿度、净化机组状态等的动态监测及预警功能的智能环境实时监控系统.比较系统运行前(2021 年 7 月至 12 月)、运行后(2022 年 1 月至 6 月)的相关指标监测结果.结果 与系统运行前比较,系统运行后异常监测结果月均发现次数与压差月均正常天数均显著增多(P<0.05);异常监测次均处理用时与浮游菌检测及报告用时均显著缩短(P<0.05);各监测位置(除百级操作台外)浮游菌及尘埃粒子的实时监测数值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该系统实现了PIVAS洁净室环境关键指标的实时收集、动态监测及预警,有效地保证了PIVAS输液的安全生产及全流程信息可追溯,推动了智慧PIVAS体系的建设,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及SAA与HBP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调查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9年1月-2022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2 93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不同感染类型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SAA、HBP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2 93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7例,发生率为1.60%,其中表浅切口感染9例,占比19.15%,器官腔隙感染38例,占比80.85%;47例切口感染患者中,33例检测到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比36.5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所在洁净手术室等级、使用植入物及血清SAA、HBP水平均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SAA、HBP联合预测手术部位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91%、67.92%、0.860.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手术所在洁净手术室等级、使用植入物以及血清SAA、HBP水平是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尤其是SAA和HBP,作为联合预测标志物,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2017-2021年深圳市龙岗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情况.方法 通过现场环境监测(照度、噪声等)和微生物(细菌总数)检验方法,对龙岗区2017-2021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2017-2021年各医疗机构共采样42 350件,合格样品40 556件,总体合格率95.76%;其中市级医院消毒合格率最高.门诊部和个体诊所监测合格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 71.420,P<0.001);空气(x2趋势= 36.391,P<0.001)、物体表面(x2趋势= 12.571,P<0.001)、医护人员手(x2趋势= 16.289,P<0.001)合格率逐年上升;洁净室环境指标中,静压差合格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 13.177,P<0.001).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整体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洁净手术室条件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空气质量动态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目的:通过对洁净手术室条件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空气质量进行动态检测分析,了解不同时间点术中空气质量情况,为白内障连台手术空气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和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洁净手术室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空气质量进行动态检测分析与评价.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从患者入室到切口关闭整个过程空气洁净度呈"N"字型,以麻醉开始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为最高,周边区颗粒物浓度略高于手术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采样时间点细菌数均符合洁净级别标准;12台连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第1至第7台手术区气溶胶浓度呈平稳波动态势,第8台开始PM2.5(0.17 μg/m3)、PM10(0.27 μg/m3)有上浮趋势,在第12台有较明显高值(PM2.50.3 μg/m3、PM10 0.4 μg/m3、粒子数21.67个/L),且浮游菌检测在第12台检测为2 cfu/m3;周边区PM2.5(0.1~0.2 μg/m3)、PM10(0.17~0.23 μg/m3)、粒子数(9.67~16.67个/L)均呈平稳波动态势,浮游菌检测浮动范围为0~1 cfu/m3,符合动态标准.结论:洁净手术室能够持续有效维持手术间的空气清洁,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连台方式可取,考虑到临床人力安排与实际工作,建议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在连台11~12台(手术开展4~4.5 h)后进行术间自净,使手术室管理更加高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