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张炳厚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炳厚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经验,并筛选核心药对药组.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门诊张炳厚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SPSS Modeler 18及SPSS Statistics 21软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总结药物用药频次、性味归经、药对组合.结果 共纳入处方161首,涉及中药188味,总频次为2 220,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熟地黄、龟甲、黄芪、生地黄等,药物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多归肾经、肝经、脾经,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4条,药物常用组合27对,聚类分析根据谱系图提取组合10个,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14个.结论 张炳厚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以培补真阴、清利湿热为主要治法,同时注重益肾固精、育阴涵阳、活血化瘀等,体现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独特的学术思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刘绍武从“脾虚生风”分期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刘绍武教授秉《黄帝内经》“脾主四肢”之论,认为痛风性肾病以脾虚生风、反伐脾土为起病之因;湿浊壅塞三焦,化生湿热为传变之机;湿瘀互结、伤耗肾络为致病之本。临证强调分期论治,早期以调和肝脾为主,使肝随脾升而风邪自散,关节自和;中期以斡旋三焦,清利湿热为要,使湿浊去而蛋白消;晚期以培补肾元,化湿消瘀为贵,通肾络之不和,使邪去正安。刘老针对疾病早期,常以四逆散使气机和顺,邪无以生;中期常用调肾汤化裁,使三焦湿浊可化,湿热得清;晚期善用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使正气复而湿瘀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孙郁芝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孙郁芝教授认为,复发性尿路感染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蕴结为标,兼见气滞、血瘀。治疗应分期论治,急性期治以清利湿热,利尿通淋,以祛邪为主;迁延期治以补益脾肾,佐以少量清湿热之药,以扶正为主。此外,根据患者症状随证加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胃十针”对脾胃湿热型失眠症患者睡眠感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胃十针”对脾胃湿热型失眠症患者睡眠感知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3月-2021年3月石家庄市中医院30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0例。胃十针组给予“胃十针”针刺治疗,安定组口服地西泮片,联合组给予“胃十针”针刺+口服地西泮片。3组均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程度;采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评测患者的平均睡眠潜伏期(mean sleep latency,MSL),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系统监测患者的睡眠效率(SE)、总睡眠时间(TST)、觉醒次数(NWAK)、睡眠潜伏期(SOL)、快速眼动期(REM),计算N1/N2/N3期占TST的百分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0%(94/100)、安定组为77.0%(77/100)、胃十针组为85.0%(85/1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56, P<0.01)。联合组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安定组与胃十针组( F值分别为5.70、3.65、5.23、6.37、3.66、6.19、7.54、6.40, P值均<0.01);SCL-90评分及MSL值均低于安定组与胃十针组( F值分别为8.97、7.53, P值均<0.01)。联合组治疗后NWAK[(1.36±0.87)次比(2.69±1.15)次、(2.11±1.05)次, F=5.88]、SOL[(13.62±5.85)min比(25.06±9.42)min、(19.78±7.63)min, F=6.49]、N1/TST[(5.69±1.09)%比(12.65±2.58)%、(8.49±2.45)%, F=5.13]、N2/TST[(51.07±2.06)%比(58.36±2.18)%、(55.61±2.04)%, F=9.86]值均低于安定组与胃十针组( P<0.01),SE[(90.33±2.89)%比(85.39±2.75)%、(87.53±2.69)%, F=8.36]、TST[(449.32±23.65)min比(421.66±25.33)min、(431.26±25.98)min, F=8.26]、REM/TST[(23.87±4.52)%比(14.52±3.87)%、(18.36±3.25)%, F=5.34]、N3/TST[(18.69±2.02)%比(10.31±1.64)%、(14.89±1.74)%, F=7.69]值均高于安定组与胃十针组( P<0.01)。 结论: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的胃十针具有清利中焦湿热、调节中焦气机升降之效,与地西泮片联用可改善脾胃湿热型失眠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清利湿热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理论内涵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清利湿热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理论内涵及机制,为清利湿热法治疗CKD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阐释“湿热伤肾”的现代科学内涵。中医认为,湿热是造成肾脏损害的重要病机,清利湿热法在抑制CKD免疫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拮抗肾脏纤维化方面起关键作用,机制主要与调控TNF-α水平、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拮抗TGF-β1分泌等多种途径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江一平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江一平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江一平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病案,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及IBM SPSS Statistics 26.0的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用用药及方剂规则进行归纳.结果:中药频次分析的前10位中药为鳖甲、丹参、柴胡、甘草、川芎、当归、三棱、莪术、陈皮、生地.气滞血瘀痰凝型的核心药对为莪术、三棱,莪术、鳖甲;肝郁脾虚型的核心药对为柴胡、甘草,柴胡、党参;肝郁气滞型的核心药对为柴胡、香附,香附、陈皮;湿热中阻型的核心药对为茵陈、大黄,金钱草、大黄;气虚血亏型的核心药对为黄芪、当归,谷芽、麦芽.气滞血瘀痰凝型代表性处方为血府逐瘀汤类方;肝郁脾虚型代表性处方为柴芍六君汤类方和保和丸类方;肝郁气滞型代表性处方为柴胡疏肝散类方;湿热中阻型代表性处方为茵陈蒿汤类方;气虚血亏型代表性处方为当归补血汤类方、归脾汤类方和四君子汤类方.结论:江一平教授重视化瘀软坚散结、健脾养肝、清利湿热、扶正祛邪的治法治则,善用活血化瘀类、软坚散结类、清热类、补虚类、疏肝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传承其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8年12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张琪教授门诊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患者病案,利用Excel2019建立数据档案,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5,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张琪教授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纳入中药处方271首,涉及中药194味,药物总频次为4 610.高频药物包括甘草、黄芪、莲子、麦冬、地骨皮、茯苓、太子参、柴胡、金银花等.药性以寒、平居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经、脾经、肾经居多.药物功效统计中补虚类、清热类、利水渗湿类使用频次较高.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模式184组;支持度为60%时,包含核心药物组合为黄芪、太子参、莲子、麦冬、地骨皮、茯苓、甘草;聚类分析得到6类新方组合.结论 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以肺、脾、肾三脏虚弱为本,多见气阴两虚证,张琪教授治疗本病以调理肺脾肾之气为要,清补兼施,随证治以清利湿热、理气和胃、利水渗湿之品,以调整阴阳平衡为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大有可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基于中医药整体观念的辨证施治,本文从临床常用的调肝理脾、调补心神、温补脾肾、清利湿热四种主要治法入手,从中医视角分析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基础,提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致力于临床疗效的提升,并对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联合辨证论治胃癌前病变临床思维与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长安张氏脾胃病学术流派是长安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发展至今已传承至第四代.胃癌前病变(PLG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是阻断胃癌发生的重要治疗关口.闻新丽教授在长安张氏脾胃病学术流派创始人张振中教授的影响下,打开PLGC整体、局部、微观联合辨证的独特视角,从 PLGC 的核心病机"滞于虚处"入手,归纳出以虚实夹杂为主线,寒热错杂徘徊演化的PLGC病程演化路径,由此指出治疗应以"补消兼施,应运顺时"为原则,分别提出健益脾气、濡养胃阴、温补阳气、滋阴补肾、通理气机、清利湿热、温化痰浊、消除瘀滞、攻祛瘀毒九法,明确临证应细查虚实寒热定位与权重,斟酌补消二法配比,并强调顺时选方、辨体施膳以改善患者体质,旨在解决PLGC临证时复杂、矛盾的病机变化,前移胃癌的治疗窗口,并调节人体整体状况以达成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茵陈随证施量策略在慢性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慢性肝炎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是治疗肝系疾病的要药.现代研究显示茵陈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抑菌、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仝小林院士常用茵陈治疗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慢性肝病.通过介绍一则记录详实的长时医案,客观全面地展现仝小林院士运用茵陈治疗慢性肝炎的随证施量策略,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等指征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