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清代古籍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国清代古籍中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与用药规律.方法 对《中国国家图书馆》(V6.16版)收录的清代古籍中出现的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并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3.5)统计频次前30味中药的归经、性味和功效,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社团分析.结果 最终检索到关于乳中结核的清代古籍10本,记载的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有外敷、艾灸、热疗、针刺4种.其中外用方共13首,中药53味,总频次为104次,频次≥3次者共10味,前三位分别是铅丹、麝香、麻油;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解毒散结为主;归经多为脾、肝、心,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四气以温、寒、平为主;社团分析显示外用药物治法分为4类,分别是清热燥湿泻火、活血通络化痰、消肿敛疮生肌、行气活血散结;关联分析显示外用药方核心处方为琥珀膏;外用药中麻油和动物药2种特殊类型的药材出现频率较高.结论 清代古籍中关于乳中结核有4种不同治疗方法,外用药物以寒温并用、标本兼顾、活血清散为主,并常用芳香类溶剂和血肉有情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腋部副乳腺肉芽肿性炎验案一则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临床治疗腋部副乳腺肉芽肿性炎1例,主症腋部副乳结块疼痛,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切开排脓加二期清创缝合后伤口久不愈合,结块不消。予中医特色扩创手术及内外合治,内服中药在提脓祛腐期治拟疏肝清热、和营托毒,生肌收口期治拟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益气养血;外治前期予藻酸钙蘸取九一丹填塞创腔提脓祛腐,中后期脓腐已尽则避免过度清创,予中药蒸气浴熏洗,外敷清凉油、康复新液、龙珠软膏,保持津液充足的湿性环境。经治患处外形良好,患侧上肢功能恢复,随访4年余,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热生肌膏介导NLRP3对放射性皮炎大鼠MPO、Hyp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清热生肌膏介导NLRP3炎性小体对放射性皮炎大鼠皮肤损伤修复及MPO、Hy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健康大鼠90只,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放射性皮炎大鼠模型)、治疗组(模型+清热生肌膏)、对照组(模型+复方茶多酚软膏),每组各20只.另设抑制剂组(NLRP3抑制剂)10只.通过创面愈合率衡量创面愈合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创面细胞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MPO活性.免疫印迹检测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在治疗后第1 d时的创面愈合无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在治疗3~21 d时的创面愈合均低于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大鼠治疗治疗3~21 d各时间点创面愈合比较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PO表达升高、Hyp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MPO表达降低、Hyp表达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MPO及Hyp表达对比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LRP3、Caspase-1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降低(P<0.05).治疗组与抑制剂组大鼠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清热生肌膏可抑制MPO水平并促进Hyp表达,对放射性皮炎大鼠皮肤损伤修复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NLRP3炎性小体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清热生肌膏对乳腺癌大鼠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ICM-1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探究清热生肌膏对乳腺癌大鼠放射治疗(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细胞间黏附分子-1(1CM-1)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芦荟凝胶组(A组),清热生肌膏组(H组),每组10只,对M组、A组、H组采用灌胃二甲基苯蒽法建立乳腺癌模型,建模成功后进行放疗,然后在患处对A组直接涂抹芦荟凝胶,对H组直接涂抹清热生肌膏,N组、M组同期给予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计算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绘制创面发生曲线,HE染色法检测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ICM-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新生血管生成相关指标.结果:与M组相比,A组、H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降低(P<0.05),且H组比A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与M组相比,A组、H组创面发生率曲线显著降低(P<0.05),且H组比A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N组大鼠皮肤组织及成纤维细胞形态正常完整,棘细胞均匀分布,表皮光滑平整,毛囊、皮脂腺、汗腺等附属器发育正常,未见间距增宽或狭窄,M组皮肤表皮凹凸不平,且出现部分脱落,表皮层坏死,真皮层内皮肤附属器消失,结构紊乱,并可见大量大型、畸形的放射性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少量新生血管.与M组相比,H组、A组病理症状明显改善,新生血管生成明显增多;与N组比较,M组受照部位皮肤组织中ICM-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H组、A组受照部位皮肤组织中ICM-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H组比A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与N组比较,M组新生微血管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受照部位皮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灰度值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H组、A组新生微血管数量显著升高,受照部位皮肤组织中VEGF、VEGFR灰度值显著降低(P<0.05),且H组比A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清热生肌膏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降低乳腺癌大鼠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降低ICM-1表达,并有效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中药外治法在带状疱疹中的临证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枫泾中医外科历时百年,传承完整,认为带状疱疹早期丘疱疹与感染"风、湿、热"邪有关,用锌炉洗剂、芷柏扑粉疏风清热,收湿敛疮;疱疹继发感染,辨证湿热毒邪蕴肤,热盛肉腐,用白玉膏清热排毒,生肌敛疮;后期残留皮损,辨证余邪未清,瘀滞经脉,用润肤膏清热凉血,化瘀通络.因此,辨证选用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可取得更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从毒论治放射性皮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12
认为毒邪是放射性皮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内外合毒为其关键病机,其中放射线为外来火热毒邪,内毒包括燥毒、湿毒、瘀毒.提出从毒论治放射性皮炎的观点,临证运用内外合治法,内治予自拟解毒汤加减以清热解毒、祛湿化瘀,外治根据皮损表现选择闪罐疗法或青石止痒软膏或生肌玉红膏以解毒生肌,内外合治,有助于预防放射性皮炎的病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从中医方剂研究石膏的临床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石膏在内服与外用方剂中的功效差异,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中华医典(电子丛书)》和《中华医方精选辞典》,归纳自东汉至现代(截至1979年)含有石膏的方剂,分析历代医家在临床使用石膏的规律.结果:共收集到682首含有石膏的方剂.按年代分,宋代和清代的方剂分别有169首(占24.8%)、152首(占22.3%),明代和现代(截至1979年)的分别有138首(占20.2%)、118首(占17.3%),金代和元代的共有53首(占7.8%),汉、晋、南北朝、唐代的共有52首(占7.6%).石膏主要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及其他功效.其中,用于清热泻火的有516首(占75.7%),用于除烦止渴的有69首(占10.1%),用于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分别有56、20首(分别占8.2%、2.9%),用于其他(如固齿、美容、养生等)的有21首(占3.1%).石膏的作用以清热泻火为主,通过与其他药物进行配伍治疗因热导致的疾病,可在治疗阳明气分实热、气血(营)两燔证、气分实热兼有气阴亏虚证、他经合并有实热证、内伤杂病等方剂中使用.另外,生石膏既可内服也可外用,煅制后还可内服.结论:通过对历代医家使用石膏的方剂进行研究,可促进石膏的进一步利用,更好地发挥其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培本固元法治愈坏疽性脓皮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徐旭英教授在辨治坏疽性脓皮病(PG)方面有独到的理论阐述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PG基本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为标,治以温补脾肾为主,清热利湿为辅.文章为PG的典型病例报道,基于培本固元法,徐教授应用内服中药配合外用朱红膏纱条、回阳生肌膏纱条治愈PG.旨在通过对成功病例的回顾,总结治疗经验,为中医辨治相关疾病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刘明内外合治臁疮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刘明辨治臁疮从湿热、血瘀、气虚三方面着手,概括为湿热下注型与气虚血瘀型,药用四妙勇安汤或八妙通脉汤加减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丹参通脉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补气活血、化瘀生新.同时佐中药外治法,以四畔理论为指导,通过观察臁疮溃疡皮肤和健康皮肤之间的皮色、皮温、肿势、有无触痛及疼痛等不同表现,判断臁疮的阴阳、虚实,辨治分湿热下注型、瘀血阻络型、气血亏虚夹瘀型,药用公英解毒洗剂、复方黄柏液、全蝎膏及珍珠生肌散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拟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对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组织中VEGF、bFGF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自拟中药汤剂熏洗联合湿润烧伤膏外涂对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局部创面,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中药汤剂熏洗,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组织中VEGF、bFGF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48.9±22.4)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67.4±18.2)d(t=5.551,P=0.000);治疗第7、14天,两组患者创面组织中VEGF、bFGF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VEGF:F=54.160、22.660,P均=0.000;bFGF:F=58.180、40.570,P均=0.000),但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t=5.003、2.957,P均=0.000、0.004;bFGF:t=4.718、2.455,P=0.000、0.015).结论 自拟中药汤剂熏洗联合湿润烧伤膏外涂可促进Wagner 3~4级糖尿病足创面愈合,除中医药的清热燥湿、 活血化瘀、 祛腐生肌等辨证论治作用外,上调创面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水平也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