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离脂肪酸受体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游离脂肪酸受体(FFAR)是一类具有多功能性的G蛋白偶联受体,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调节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和能量代谢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FFAR在肺部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潜在研究靶点。本文对FFAR在哮喘、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干预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噬在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噬是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脂质自噬经溶酶体分解脂肪,与胞质中性脂肪酶共同调节游离脂肪酸水平。脂质自噬紊乱能促进肝组织脂质蓄积,引发脂肪性肝病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现概述自噬在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纠正脂质自噬紊乱治疗脂肪性肝病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空腹血糖水平对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水平对冠心病患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至2020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完成 18F-脱氧葡萄糖( 18F-FDG)PET/CT心肌代谢显像检查的78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64例符合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禁食8 h以上,口服葡萄糖后静脉注射胰岛素和显像剂 18F-FDG,完成心肌代谢图像采集。心肌代谢图像质量不影响临床诊断为合格,图像质量评分(IQ)0~2分;否则为不合格,评分为3~4分。分析比较合格组(55例)与不合格组(19例)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患病率、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以及服用调脂药、口服降糖药等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心肌代谢显像不合格组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合格组(63.2%和33.3%, χ2=4.872, P=0.027)。不合格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合格组升高[7.67(6.02,11.64)和5.52(4.97,6.37)mmol/L;7.30(6.43,8.70)和6.20(5.60,6.87)%;19.8(15.1,24.1)和14.8(13.9,16.8)%,U=-3.909、-2.419和-3.042, P<0.001, P=0.016和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是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质量不合格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1.62(95% CI:1.19~2.20, P=0.002)。空腹血糖≥6.66 mmol/L则是心肌显像不合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 CI:0.69~0.93, P<0.001)。 结论:空腹血糖水平是影响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阻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24例患者的肝组织样本,其中12份为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的NASH样本,12份为肝血管瘤边缘的正常肝组织样本,分别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和甘油三酯水平。将野生型和 NLRP3 -/-C57BL/6小鼠分别饲喂正常饲料或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持续8周。将野生型C57BL/6小鼠分为MCC950 NASH组、0.9%氯化钠NASH组、MCC950组和0.9%氯化钠组共4组,每组8只,分别饲喂MCD饲料并给予MCC950、饲喂MCD饲料并给予0.9%氯化钠溶液、饲喂正常饲料并给予MCC950、饲喂正常饲料并给予0.9%氯化钠溶液,持续8周。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游离脂肪酸(FFA)、IL-1β和甘油三酯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水平。从野生型和 NLRP3 -/- C57BL/6小鼠肝脏中分离并培养原代库普弗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棕榈酸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NASH患者肝组织样本中的NLRP3、ASC、caspase-1、IL-1β的表达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样本( P均<0.05)。NASH小鼠较正常饲料喂养的小鼠肝细胞中NASH形成明显,有较多的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炎症细胞浸润。NASH小鼠肝组织的NLRP3、ASC、caspase-1和IL-1β表达,Caspase-1活性,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正常饲料喂养小鼠( P均<0.05);血清ALT、AST、IL-1β水平,以及FAA含量均高于正常饲料喂养小鼠( P均<0.05)。 NLRP3 -/-NASH小鼠血清ALT、AST、IL-1β、IL-18水平均低于野生型NASH小鼠( P均<0.05)。野生型MCC950 NASH组小鼠血清ALT水平,肝组织ASC、caspase-1、IL-1β表达,以及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均低于野生型0.9%氯化钠NASH组小鼠( P均<0.05)。棕榈酸处理的野生型小鼠库普弗细胞中的NLRP3、ASC、caspase-1表达,caspase-1活性,以及IL-1β和IL-18的分泌均高于阴性对照组( P均<0.05),但 NLRP3 -/-小鼠库普弗细胞中上述指标的变化不受棕榈酸处理的影响。 结论:阻断 NLRP3基因能明显减轻NASH小鼠肝损伤和纤维化,阻止NASH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对犬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心肌脂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对犬体外循环(CPB)过程中缺血再灌注心肌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中华田园犬24只,雌雄各半,体重(11.2±1.5)k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治疗组(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剂量为6 mg/kg)4个组(每组6只),均建立体外循环,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阻断主动脉60 min后再开放。各组于体外循环转流前(T1)和开放主动脉再灌注15 min(T2)、60 min(T3)、90 min(T4)4个时间点检测心肌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摄取率、心肌组织中长链脂肪酰辅酶A(LCACoA)浓度,分析心脏功能及测定心肌组织内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犬心肌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摄取率、心肌组织中LCACoA浓度及FAT/CD36 mRNA的表达在流转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主动脉开放后(T2)以上指标模型组[分别为(35.8±4.7)%、(8.55±1.51)nmol/g、3.23±0.68]和治疗组[分别为(27.4±2.7)%、(6.10±1.38)nmol/g、2.20±0.56]均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19.6±3.9)%、(4.16±0.81)nmol/g、1.19±0.52](均 P<0.05),在T2时间点最高,后逐渐下降;同模型组相比,以上指标治疗组的升高幅度偏低(均 P<0.05)。各组心脏功能指标: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流转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主动脉开放后(T2),以上心脏功能指标模型组[分别为(76.5±9.1)mmHg、(31.1±2.9)mmHg、(1.2±0.4)mmHg/ms、(-0.9±0.1)mmHg/ms]与治疗组[分别为(92.9±8.7)mmHg、(25.3±3.6)mmHg、(1.8±0.4)mmHg/ms、(-1.3±0.1)mmHg/ms]均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165.5±12.9)mmHg、(6.5±0.5)mmHg、(3.3±0.6)mmHg/ms、(-2.9±0.3)mmHg/ms](均 P<0.05),但治疗组的心脏功能指标受损程度低于模型组(均 P<0.05)。 结论: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在犬体外循环过程中,可通过抑制FAT/CD36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异常,降低心肌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减少LCACoA在心肌组织内异常蓄积,达到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持续光照致昼夜节律紊乱小鼠糖脂代谢及多组织器官形态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持续光照致昼夜节律紊乱小鼠糖脂代谢及多组织器官形态学的变化并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将60只非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光照(LD)组和24 h持续光照(LL)组。行腹腔内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PG),测量小鼠体重,ELISA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腹胰岛素(FINS)及尿6-羟基硫酸褪黑素(6-SML)水平,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磁共振成像评价体脂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骼肌及肝脏核心生物钟基因Nr1D1核受体亚家族1,组D,成员1( Rev-erbα)mRNA,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脂肪、骨骼肌、心肌、肾脏的病理细微结构。组间昼夜节律性差异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其余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与LD组相比,LL组小鼠夜间尿6-SML水平降低( P<0.05);小鼠骨骼肌及肝脏中 Rev-erbα mRNA表达节律发生改变;LL组小鼠体重、血清FFA、TG、TC、IL-6、TNF-α、FPG、FINS、内脏脂肪体积、AUCG、HOMA-IR均增加( P<0.05)。进一步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显示,持续光照可使小鼠脂肪、骨骼肌、心肌、肾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 结论:持续光照导致小鼠糖脂代谢及多器官形态学改变,昼夜节律紊乱可从多层面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营养代谢分子发挥脓毒症营养治疗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脓毒症病理机制复杂,涉及病原体侵入、炎性因子释放、凝血机制紊乱和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组织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衰竭。近年来,免疫代谢理念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脓毒症营养治疗和免疫干预研究的持续关注。营养代谢分子包括氨基酸、脂肪酸和糖类代谢物,其不仅是营养成分,还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调节因子;游离脂肪酸受体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信号通路是脂肪酸及糖代谢分子启动免疫调节的主要途径。本文就营养代谢分子在脓毒症营养治疗和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辅助代谢治疗提供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癌癌症恶病质患者术前脂肪代谢特征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胃癌癌症恶病质患者术前的临床特征,重点研究患者术前血清炎症和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对2018年1月至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的128例胃癌患者,收集术前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液学检查和血脂水平等相关临床数据。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用CT法测量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面积。统计学方法比较恶病质组和恶病质前期组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将128例患者分为恶病质前期组97例和恶病质组31例。与恶病质前期组相比,恶病质组患者体重指数明显降低(23.4±0.3比21.9±0.6, t=2.359, P=0.019),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1.67±0.05)×10 9 /L比(1.42±0.12)×10 9 /L, t=2.251, P=0.026],总蛋白量明显降低[(64.9±0. 8)g/L比(61.5±1.1)g/L, t=2.208, P=0.029],前白蛋白水平也明显降低[(0.22±0.01)g/L比(0.19±0.01)g/L, t=1.987, P=0.049]。血清的IL-6水平明显增高[(3.73±0.32)ng/L比(5.26±0.77)ng/L, t=2.214, P=0.036],游离脂肪酸明显升高[(0.40±0.02)mmol/L比(0.51±0.06)mmol/L, t=2.393, P=0.018],总胆固醇明显降低[(4.09±0.09)mmol/L比(3.74±0.15)mmol/L, t=2.393, P=0.046]。皮下脂肪面积明显较少[(151.6±8.73)cm 2比(112.4±15.9)cm 2, t=2.192, P=0.042]。但是TNF-α浓度,两组无明显差异[(8.51±0.51)ng/L比(7.98±0.72)ng/L, t=0.551, P=0.583]。 结论:IL-6可能比TNF-α在胃癌癌症恶病质患者脂肪丢失过程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胃癌癌症恶病质患者脂肪分解增强并且以皮下脂肪丢失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影响两类间接法建立34项生物化学分析物参考区间一致性的原因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两类间接法建立34项生化分析物参考区间的差异,并探索影响两种方法一致性的可能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基于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体检的个体的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钙(Ca),胆碱酯酶(ChE),氯(Cl),肌酐(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直接胆红素(DBil),游离脂肪酸(FFA),糖化白蛋白(GA),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钾(K),乳酸脱氢酶(L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钠(Na),磷(P),前白蛋白(P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总二氧化碳(TCO 2),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尿酸(UA),尿素(UR)的数据,使用Box-Cox算法改善数据分布后采用Tukey法识别异常值。建立方差成分模型并计算标准差比(SDR)以判断34项生化分析物是否需要按照年龄或性别分区建立参考区间。同时采用非参数法和kosmic 算法建立34项生化分析物的参考区间及其90%的置信区间,比较两种方法参考区间界限值90%置信区间的重合情况。 结果:ALP(男性,女性18~59)、ALT、AST、hsCRP、DBil、GGT、Lp(a)、TBA、TBil、TG、Glu、HDL-C(男性)以及老年组CysC、GA、UR偏度系数偏离0,其峰度系数也偏离3,这些生化分析物使用两种方法建立的参考区间点估计差异大、90%的置信区间无重合。对于正态性较好的分析物Alb、ApoA1、ApoB、Ca、ChE、Cl、Cr(E)、CysC(18~59)、FFA、GA(18-59)、HDL-C(女性)、K、LDL-C、Na、P、PA、SOD、TC、TCO 2、TP及UR(18~59岁),2种方法参考区间点估计差异小且除钙外的分析物的界限值2种方法90%置信区间有重合,一致性好。 结论:数据正态性会影响不同间接法的一致性,正态性好的生化分析物2种方法的一致性好,反之2种方法的结果差异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甘油三酯血症已成为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第二大原因。研究发现,高甘油三酯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包括复发)、疾病急性期严重程度以及后期胰腺修复均具有明确的影响。然而,当前高甘油三酯血症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多集中于游离脂肪酸、胰腺微循环障碍、钙超载、氧化应激、基因多态性等方面。在临床诊疗方面,也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