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细胞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门静脉癌栓(PVTT)是影响肝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PVTT肿瘤学特性较强,极易发生肝外转移,并发门静脉高压,导致消化道出血或肝衰竭,引起死亡。本文通过综述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局部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分子生物学及肿瘤微环境方面的形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部手术生长抑素类药物规范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腹部手术作为临床常见的手术类型,术后治疗和康复一直是外科医师高度关注的重点。生长抑素类药物常用于腹部手术后出血、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临床实践中,生长抑素类药物的规范应用尚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汇集国内消化外科领域著名专家及其团队、医保专家及律师,结合各中心经验,从不同角度探讨腹部手术后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意义以及生长抑素类药物的应用策略。张太平教授精简凝练地讲解消化道瘘的发生率及其危害,指出“如何能够短时间内把瘘愈合”是主要康复目标且治疗方式主要为综合治疗。陈超武教授全面介绍临床实践中几个典型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分享其团队丰富临床经验,并提出反思性问题。李非教授从实际病例入手,重点讲解十二指肠瘘,包括经内镜逆行术后并发症引起的瘘,特别强调Stanford分型,以及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法。张群女士解读国家医保政策,强调医保基金监管的重要性,分享医疗机构自主管理的相关问题。李洪奇律师从政策导向、实践案例等方面,就合理用药全面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门静脉高压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门静脉高压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oPH)是门静脉高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引起肺血管收缩、重构,其特征为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是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重要类型之一,PoPH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代谢有关。PoPH患者生存时间短,预后差。目前PoPH治疗手段有限,主要包括原发病治疗、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肝移植可作为一项治疗手段。本文就PoPH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PoPH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波生坦致肝损伤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波生坦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Embase、Springer-link、Wiley Oli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截至2020年4月),收集波生坦致肝损伤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一般情况、原发病、合并疾病、波生坦应用情况、合并用药情况以及肝损伤发生情况、处置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波生坦致肝损伤的病例报告类文献10篇,涉及12例患者(中国、日本各3例,意大利2例,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瑞典各1例)。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79岁,平均55岁;原发疾病为系统性硬化症相关肺动脉高压(PAH)5例,结缔组织病相关PAH 2例,特发性、继发性、慢性血栓栓塞性、胆汁肝硬化相关、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PAH各1例;合并其他疾病者4例。12例患者均存在联合用药情况,联用药物1~9种。肝损伤发生在服用波生坦20 d~57个月(<1个月3例,1~3个月4例,>12个月5例);均表现为转氨酶升高,伴有胆红素升高者5例;6例有临床表现描述,包括皮肤巩膜黄染4例,食欲不振4例,恶心3例,乏力3例,呕吐、体重减轻和嗜睡各1例;1例行肝穿刺活检术,结果显示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肝损伤后波生坦停用或剂量减半,视肝损伤情况给予对症治疗,12例患者中9例肝功能恢复正常,2例好转,1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波生坦相关肝损伤可发生在用药20 d~57个月,多发生在用药3个月内;临床表现与其他药物性肝损伤类似,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肝损伤;停用波生坦后肝功能多可恢复正常或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与RAP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AP数据库的3 02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是否复发及RAP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初发组(2 187例)和复发组(8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资料、临床转归,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P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男性占比,既往合并胆道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既往已行胆囊或胆道手术占比均显著高于初发组,而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初发组。初发组主要病因依次为胆道疾病、高脂血症、酒精,复发组依次为高脂血症、胆道疾病和酒精,复发组高脂血症病因显著高于初发组。复发组MAP发生率、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初发组,而SAP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初发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AP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复发次数无相关性,RAP发生SAP的风险并未随复发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胆道疾病( OR=1.303,95% CI 1.032~1.645)、高脂血症( OR=2.631,95% CI 1.580~4.379, P<0.001)病史,病因为高脂血症( OR=1.773,95% CI 1.465~2.145)是R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RAP好发于中年男性,高脂血症是RAP主要病因;既往有高脂血症、胆道疾病病史是RAP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及心内科的20例先天性门体分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5例。肝外门体分流9例,肝内门体分流9例,肝外合并肝内门体分流2例。4例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合并肝脏良性肿瘤。治疗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手术结扎、介入与手术结合以及肝移植。分析患儿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的临床数据。结果:介入封堵分流以及手术结扎共14例,肝移植手术6例。9例肝外门体分流中,门腔分流6例,门-左肾静脉分流2例,肠系膜下静脉与髂内静脉分流1例。其中,6例一次手术结扎,2例延迟分次结扎,1例肝移植。9例肝内门体分流中,单纯封堵3例,手术结扎2例,手术加封堵1例,肝移植3例。2例肝外合并肝内门体分流均行肝移植。所有患儿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脑出血。随访2~82个月,没有死亡病例,患儿生长发育较好。结论:儿童先天性门体分流应按个体化方案进行治疗,血管介入治疗为首选方式,手术结扎也是重要手段,特殊病例最终需要肝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小板在肝细胞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患者预后极差。近年来,血小板在促进肝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血小板通过肿瘤微环境直接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另一方面,血小板通过协助肿瘤细胞躲避免疫监视等途径促进肝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此外,血小板特异性分泌的生长因子及促血管生成因子也直接或间接参与肝癌细胞增殖、侵袭以及肿瘤周围血管新生。另外,在大多数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的背景下,由于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是否会促进肝癌恶性进展仍无定论。基于血小板在肝癌中的作用,血小板及其相关评分在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详细阐述血小板在肝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血小板作为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工具的最新研究进展,这对优化肝癌治疗方案和探讨新的肝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中合并进展期慢性肝病患者的特征分析(CDL-SY):一项基于沈阳市和平区社区人群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沈阳社区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期慢性肝病的患病率和独立危险因素,为社区T2DM合并NAFLD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年7月在沈阳市和平区13个社区,入选T2DM患者644例进行横断面研究,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质量、颈围、腰围、腹围、臀围、血压)、传染筛查(排除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随机指尖血糖以及受控衰减参数(CAP)、肝脏硬度值(LSM)检查。研究对象根据LSM值是否大于10 kPa分为无进展期慢性肝病组和进展期慢性肝病组,其中LSM≥15 kPa提示患者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样本中组间多个均数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在社区T2DM人群中,合并NAFLD患者401例(62.27%),合并进展期慢性肝病患者63例(9.78%),合并门静脉高压者14例(2.17%)。无进展期慢性肝病组581例;进展期慢性肝病(LSM≥10 kPa)组[63例(9.78%)],其中:10 kPa≤LSM<15 kPa 49例(7.61%),15 kPa≤LSM<25 kPa 11例(1.71%),LSM≥25 kPa者3例(0.47%)。无进展期慢性肝病组和进展期慢性肝病组在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颈围、腰围、臀围、腰高比、收缩压、C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1.983、-2.598、-4.091、-2.062、-3.909、-4.581、-4.295、-2.474、-5.191; P值均<0.05);两组在是否合并脑血管疾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32, P=0.031);而在生活习惯、糖尿病合并症及其他并发症方面比较, 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T2DM中NAFLD的患病率较高,为62.27%,进展期慢性肝病的患病率为9.78%,其中2.17%社区T2DM患者可能未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已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应加强该部分患者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的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COGCP)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经病理确诊为UCOGCP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记录肿瘤部位、长径、形态、边界、密度或信号、包膜、钙化、出血、囊变、强化程度,以及有无胰管扩张、胰腺实质萎缩,有无周围血管侵犯、淋巴结及器官转移。结果:4例UCOGCP中病灶位于胰头部1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1例。病灶长径3.3~13.0 cm,平均8.8 cm;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状1例;边界清晰并见包膜2例,边界模糊2例。4例均为囊实性肿块,其中3例有囊腔分隔。CT平扫示4例肿块均呈不均匀低密度,其中1例有斑点状钙化;增强后肿块实性成分轻度强化,其中2例部分实性成分明显强化。MRI检查示2例T 1WI呈混杂低信号,其中1例见小斑片高信号出血灶;T 2WI呈混杂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弥散受限。2例主胰管扩张,1例胰腺实质萎缩。1例侵犯十二指肠降部,3例周围血管(包括门静脉、脾动脉、脾静脉)受侵,其中1例伴门静脉和脾静脉瘤栓形成,1例伴发胰源性门静脉高压。 结论:UCOGCP影像学特征为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块,可伴出血及钙化,增强后实性成分轻度强化,部分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有望提高该疾病诊断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及处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现代辅助受孕技术和系统肝病治疗帮助下,肝硬化女性的不孕症得以克服。妊娠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是满足胎儿生长需求所必需的,但会使门静脉高压症恶化,从而使母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功能的持续恶化。因此妊娠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这一个复杂的临床困境给我们提出了特殊的挑战。妊娠期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等,通过孕前咨询、危险预测评分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内镜治疗是目前公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线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