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生坦致肝损伤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波生坦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Embase、Springer-link、Wiley Oli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截至2020年4月),收集波生坦致肝损伤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一般情况、原发病、合并疾病、波生坦应用情况、合并用药情况以及肝损伤发生情况、处置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波生坦致肝损伤的病例报告类文献10篇,涉及12例患者(中国、日本各3例,意大利2例,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瑞典各1例)。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79岁,平均55岁;原发疾病为系统性硬化症相关肺动脉高压(PAH)5例,结缔组织病相关PAH 2例,特发性、继发性、慢性血栓栓塞性、胆汁肝硬化相关、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相关PAH各1例;合并其他疾病者4例。12例患者均存在联合用药情况,联用药物1~9种。肝损伤发生在服用波生坦20 d~57个月(<1个月3例,1~3个月4例,>12个月5例);均表现为转氨酶升高,伴有胆红素升高者5例;6例有临床表现描述,包括皮肤巩膜黄染4例,食欲不振4例,恶心3例,乏力3例,呕吐、体重减轻和嗜睡各1例;1例行肝穿刺活检术,结果显示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肝损伤后波生坦停用或剂量减半,视肝损伤情况给予对症治疗,12例患者中9例肝功能恢复正常,2例好转,1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波生坦相关肝损伤可发生在用药20 d~57个月,多发生在用药3个月内;临床表现与其他药物性肝损伤类似,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肝损伤;停用波生坦后肝功能多可恢复正常或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联合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疗效与安全性: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确定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联合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标准检索式[(“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OR“PAH”)AND(“Bosentan”OR“Ambrisentan”OR“Macitentan”OR“Sildenafil”OR“Tadalafil”)]检索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使用检索词“肺动脉高压”“波生坦”“安立生坦”“马西腾坦”“西地那非”“他达拉非”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2月12日。阅读所有文献筛选纳入比较3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2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以及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以随访12~16周6 min步行距离作为主要结果指标,病死率、临床恶化率、WHO心功能提升、不良事件(AE)和严重不良事件(SAE)作为关键的次要结果指标。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合并估计结果的优势比( OR)或加权平均差( WMD)和95%置信区间( CI)。使用累积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来计算各干预项的概率,帮助解释 OR或 WMD。 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包含5 949例PAH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6 min步行距离方面,与安慰剂比较,波生坦+西地那非提升最大( WMD=53.93,95% CI:6.19~101.66),其次为波生坦+他达拉非( WMD=50.84,95% CI:7.05~94.62),安立生坦+他达拉非( WMD=46.67,95% CI:15.88~77.45),波生坦( WMD=29.44,95% CI:5.86~53.02),安立生坦( WMD=23.90,95% CI:0.31~47.48),马西腾坦( WMD=21.57,95% CI:2.45~40.69)。不同干预措施对提高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 min步行距离的效果,根据SUCRA排序依次为:波生坦+西地那非(82.9%)>波生坦+他达拉非(78.4%)>安立生坦+他达拉非(77.1%)>波生坦(49.2%)>西地那非(48.5%)>安立生坦(40.3%)>马西腾坦(37.3%)>他达拉非(33.0%)>安慰剂(3.3%)。在提高WHO心功能分级方面,与安慰剂相比,西地那非最优( OR=2.90,95% CI:1.04~8.08),其次为波生坦( OR=2.15,95% CI:1.15-4.04),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降低临床恶化率方面,相较于安慰剂,波生坦+他达拉非最优( OR=0.08,95% CI:0.01~0.49),其次依次为波生坦( OR=0.20,95% CI:0.11~0.38),波生坦+西地那非( OR=0.21,95% CI:0.09~0.46),安立生坦+他达拉非( OR=0.27,95% CI:0.15~0.50),西地那非( OR=0.33,95% CI:0.17~0.66),他达拉非( OR=0.44,95% CI:0.21~0.90)。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所有干预措施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病死率方面,安立生坦( OR=0.28,95% CI:0.11~0.74)在统计学上优于安慰剂,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在短期改善运动功能方面均表现较好。并且在安全性方面,与单药治疗并无明显差异。然而,未来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以及患者的需求进行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右心房功能参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右心房功能参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采用波生坦联合米力农治疗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63例)和无效组(21例)。于治疗前采用Philips 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右心功能进行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右心房功能参数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有效组主肺动脉内径(MPA)、右心室基底横径(RVd1)、右心室中部横径(RVd2)、右心房左右径(RAd)、右心室游离壁厚度低于无效组[(2.65 ± 0.23)cm比(2.90 ± 0.44)cm、(3.46 ± 0.43)cm比(3.76 ± 0.72)cm、(3.48 ± 0.42)cm比(3.88 ± 0.69)cm、(3.53 ± 0.81)cm比(4.03 ± 1.20)cm、(0.63 ± 0.12)cm比(0.72 ± 0.21)cm],舒张末期至收缩末期三尖瓣环位移(TAPSE)高于无效组[(2.08 ± 0.32)cm比(1.82 ± 0.4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Vd1升高( OR = 3.717, P<0.05)、RVd2升高( OR = 2.162, P<0.05)、RAd升高( OR = 2.838, P<0.05)和TAPSE降低( OR = 1.704, P<0.05)是患者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Vd1、RVd2、RAd、TAPSE预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0.831、0.872、0.909。 结论:右心结构参数提高及收缩功能参数降低是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波生坦联合米力农治疗无效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可根据各参数水平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联合波生坦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清NT-proBNP及galectins-3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波生坦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CH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s-3)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诊治的CHD并发重度PAH 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波生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平均体循环动脉压(MSAP)、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肺动脉压/主动脉压(Pp/Ps)。在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采集桡动脉血2 ml,使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及氧合指数(OI)。采用超声心动图计算每分钟心输出量(CO)和心指数(CI)。使用ELISA法检测NT-proBNP、galectins-3的表达水平。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NT-proBNP及galectins-3等。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后MPAP、MSAP、SVR、PVR、Pp/Ps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PaO 2、OI、CI、CO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血清NT-proBNP、galectins-3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波生坦治疗CHD合并PAH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肺循环血流动力指标和心功能,降低NT-proBNP、galectins-3的表达水平,有利于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解表扩络法探讨小青龙汤对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解表扩络法探讨小青龙汤对肺动脉高压(PAH)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AH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小青龙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各组大鼠均饲养于低压氧箱内,分别于第1天和第14天注射脂多糖(LPS),每次200 μL;第2~30天(第14天除外)每日烟熏2次(每次间隔4 h),期间每日置于低温环境下冷冻1 h,待大鼠恢复正常后放入冷水中游泳(持续2周),同时给予寒凉饮食。制模后,空白对照组和PAH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给予100 mg/kg波生坦片;小青龙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小青龙汤15、10、5 g/kg;各组均每日1次,持续30 d。之后采用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收缩压(RVSP),并评估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H模型组大鼠mPAP、RVSP、RVHI和ET-1水平均明显升高〔mPAP(mmHg,1 mmHg≈0.133 kPa):33.20±1.04比13.20±1.03,RVSP(mmHg):62.40±1.54比24.20±1.02,RVHI:42.90±2.51比25.40±2.01,ET-1(ng/L):100.80±20.34比81.50±13.84,均 P<0.05〕,NO水平明显降低(mmol/L:23.20±1.81比31.70±1.49, P<0.05)。与PAH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及小青龙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mPAP、RVSP、RVHI和ET-1水平均明显降低〔mPAP(mmHg):25.50±0.84、26.90±0.74、27.10±1.19、29.10±0.75比33.20±1.04,RVSP(mmHg):54.40±5.14、50.10±1.67、53.10±1.05、56.60±1.07比62.40±1.54,RVHI:41.10±1.19、31.20±1.67、31.30±1.89、40.30±1.88比42.90±2.51,ET-1(ng/L):70.70±7.89、69.90±2.92、71.70±4.32、73.90±5.19比100.80±20.34,均 P<0.05〕,NO水平明显升高(mmol/L:32.50±2.06、34.70±1.16、32.70±1.33、30.10±1.19比23.20±1.81,均 P<0.05),且随小青龙汤剂量增加变化更明显,以大剂量组效果更好。 结论:小青龙汤可通过调控ET-1和NO水平减轻大鼠PAH,且呈剂量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使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右心压力升高,卵圆孔水平及动脉导管水平发生右向左分流,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目前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包括吸入一氧化氮、西地那非、米力农、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前列腺素及其类似物等。本文就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做简要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怀中1号地黄中2-phenylethyl-beta-glucopyranoside通过调节PI3K/Akt/mTOR/HIF-1α通路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研究怀中1号地黄中2-phenylethyl-beta-glucopyranoside(Phe)对低氧诱导肺动脉高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将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波生坦组(100 mg·kg-1),Phe低、高剂量(20、40 m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在10%的低氧环境中连续造模5周,并在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14 d,探究各组小鼠心肺功能、右心室压力、咳喘指数、肺部损伤、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免疫细胞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缺氧诱导因子(hypoxic inducible facter,HIF)-1α通路相关蛋白或mRNA水平.接着进一步采用缺氧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PASMC)合并PI3K激动剂(740Y-P)对Phe干预肺动脉高压的机制进一步探究.结果显示Phe可显著提高肺动脉高压小鼠的心肺功能,降低右心室压力、咳喘指数及肺部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磷酸化蛋白激酶 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入核水平,抑制HIF-1α和PI3K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并维持小鼠机体免疫细胞稳态.进一步的机制探究中发现,Phe显著降低缺氧诱导PASMC的细胞活力与迁移能力,减少HIF-1α和PI3K蛋白表达及p-Akt、p-mTOR入核水平,且此作用可被740Y-P阻断.因此,推测Phe可通过减轻肺组织氧化应激失衡与凋亡,调节免疫水平来发挥抗肺动脉高压作用,其机制可能和调控PI3K/Akt/mTOR/HIF-1α通路有关.该研究以期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药物参考及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眼络通方对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ET-1/ETAR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眼络通对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模型ET-1/ETA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对照组(Model)、波生坦组(Bosentan)、眼络通组(Yanluotong),以光化学法建立RVO模型SD大鼠各12只,连续给药3周.在第3周时处死SD大鼠,取血清用于Elisa检测,取视网膜组织用于荧光定量PCR与免疫荧光检测,测定其中ET-1、ETAR、VEGF、TNF-α、IL-6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结果 Elisa检测发现模型对照组血清IL-6、TNF-α、VEGF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1),波生坦和眼络通方干预3周后比模型对照组均下降(P<0.01);免疫荧光显示相对于空白对照组,RVO模型对照组ET-1、IL-6、TNF-α、VEGF表达量均增多,波生坦和眼络通方治疗后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对于ET-1、ETAR、VEGF mRNA表达量,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上调(P<0.01),波生坦和眼络通方均能下调上述基因mRNA的表达(P<0.01).结论 ET-1/ETAR信号通路在RVO发病过程中被异常激活,眼络通方可通过ET-1/ETAR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视网膜血管收缩、减轻炎症反应、抑制VEGF作用,干预RVO病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曲前列尼尔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肺功能及IL-6、HMGB1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探讨曲前列尼尔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肺功能及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波生坦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曲前列尼尔静脉泵注,疗程均为2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等级变化情况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6MWD)、肺动脉收缩压(PASP)、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Borg呼吸困难指数(BDI)、血清IL-6和HMGB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及PASP、BDI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VC、FEV1、6MWD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HMGB1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波生坦基础上予以曲前列尼尔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可以更好改善心肺功能,抑制IL-6、HMGB1等促炎因子表达,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波生坦联合伐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波生坦联合伐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11月-2015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拔除气管插管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吸氧、利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盐酸伐地那非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波生坦,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心脏功能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均大幅下降(P<0.05),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Borg)、心脏功能分级(NYHAFC)评分均大幅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治疗前大幅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波生坦联合伐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