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联合放化疗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细胞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7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放化疗治疗)和观察组(35例,柴胡桂枝干姜汤+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细胞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高于对照组34.28%(P<0.05).治疗后,两组的纳差便溏、腰酸汗出、心烦口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CD4+、Treg、NK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RS评分低于治疗前,FACT-G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呕吐腹泻、肝肾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下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发生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及减轻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单纯放化疗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维疗法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多维疗法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康宣教与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产后康复多维疗法(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multidimensional therapy,PRMT)干预,分别测量两组干预前后体重滞留、体态变化、体脂分布、盆底肌表面肌电压和腹直肌分离间距(IRD)、尿失禁生存质量问卷(I-QOL)、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等观察干预效果,并通过自制问卷调研产妇使用PRMT满意度.结果:干预40天后,试验组体重(BW)、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均显著降低(P<0.01),且BMI、WC、W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体脂百分比(PBF)、内脏脂肪面积(VFA)、体脂肪量(BFM)、脂肪指数(FMI)均显著下降(P<0.01),且PBF、BFM、F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盆底Ⅰ、Ⅱ类肌电压、评估总得分、I-QO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PFIQ-7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Ⅰ、Ⅱ类肌电压、评估总得分和Ⅰ-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静息和屈曲状态下各位点处IRD均明显缩小(P<0.05或P<0.01),且静息状态下脐上缘、脐下缘和屈曲状态下脐下缘处IR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EPDS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57例产妇完成满意度调研问卷,约八成对PRMT过程满意并表示PRMT提升了其再生育意愿.结论:PRMT对产妇产后体重滞留、体态变化、体脂分布、盆底功能损伤、腹直肌分离及心理抑郁情绪具良好改善作用,有助提升女性接受再生育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疫常态化背景下基于智慧医疗的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抗疫常态化背景下基于智慧医疗的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的优势.方法 以2020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1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2例,研究组6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1+1+1签约管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智慧医疗管理.观察2组在干预6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指标、代谢指标,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DRKQ)、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DSQL)量表、自我行为管理变化情况(SDSCA)量表及用药依从性(MMAS-8)量表.结果 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降低约0.7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约1.3 mmol/L)、血脂指标(TC降低约0.3 mmol/L、LDL-C降低约0.3 mmol/L)和血压指标(SBP降低约4 mmHg)均显著改善(P<0.05).DRKQ量表显示2组受试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均有提高(P<0.001);DSQL量表显示研究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治疗以及生存质量方面的总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SD-SCA 量表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自我饮食管理、运动、血糖监测、自我足部护理、按时用药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MMAS-8量表显示研究组在智慧医疗的指导下,用药依从性评分得到显著改善(P<0.001).结论 基于智慧医疗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并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生存质量和用药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达可替尼联合达卡瑞利珠单抗治疗EGFR突变局部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达可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Cam)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98例EGFR突变局部晚期NSCLC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达可替尼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达可替尼联合Cam治疗,21 d为一个周期,均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2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血管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后相关标志物[微小RNA(miRNA)-137-3p、miR-1255b-5p、miR-379-5p]、体能状态[卡氏功能状态(KPS)]和生存质量[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FACT-L)],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53.63±4.58)%和(51.25±4.13)%、(35.47±3.12)%和(33.96±2.83)%、1.59±0.21和1.45±0.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45±4.23)%和(49.17±4.19)%、(33.82±3.07)%和(32.42±2.91)%、1.47±0.20和1.3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DGF、VEGF、bFGF水平分别为(1.58±0.18)ng/mL和(1.13±0.09)ng/mL、(31.38±3.74)ng/L和(23.19±2.41)ng/L、(184.99±26.12)pg/mL、(135.39±19.2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0.19)ng/mL和(1.21±0.13)ng/mL、(34.12±3.81)ng/L和(27.36±2.68)ng/L、(207.16±27.73)pg/mL和(172.61±23.8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miR-137-3p、miR-379-5p、miR-1255b-5p水平分别为0.68±0.15和0.71±0.19、0.53±0.12和0.65±0.15、0.40±0.09和0.49±0.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5±0.14和0.63±0.18、0.46±0.11和0.57±0.13、0.35±0.08和0.4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FACT-L评分分别为(80.01±2.67)分和(82.64±2.79)分、(84.29±8.14)分和(102.93±9.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9±2.65)分和(80.92±2.73)分、(74.05±7.86)分和(85.24±8.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53%,略低于对照组的40.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可替尼联合Cam治疗EGFR突变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显著,其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长因子,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体能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细胞和bulk RNA测序的综合分析预测肺鳞状细胞癌治疗反应和预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整合单细胞RNA测序(sing-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探索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USC)中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和预后相关基因,并构建基于这些基因的预后模型。为了更好地了解LUSC中的免疫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进一步分析了免疫细胞的浸润特征,揭示其与LUSC患者预后的潜在关联。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GSE118245)中获取LUSC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并通过质量控制和数据标准化,鉴定出不同的细胞群体。使用Seurat软件包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统一流形近似投影(uniform manifold approximation and projection, UMAP)进行降维聚类。基于TCGA数据库中的LUSC患者样本,使用TCGAbiolinks包获取批量RNA测序数据,并对肿瘤样本和正常样本之间的DEGs进行筛选,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使用Cox回归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回归构建基于DEGs的预后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使用CIBERSORT算法评估不同风险组中的免疫细胞浸润比例,比较22种免疫细胞在高风险和低风险组中的差异。结果:从LUSC单细胞数据中质控得到出5 360个细胞,注释为13个不同的细胞群,并通过SingleR注释为8种细胞类型。与对照组相比,LUSC组中的中性粒细胞、CD4+ T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筛选出3 396个DEGs,其中1 851个基因上调,1 545个基因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参与细胞周期、感染和补体级联反应等重要生物过程。在TCGA-LUSC数据中,使用WGCNA识别出与LUSC发展显著相关的蓝色模块,在此基础上筛选出61个交集基因进行进一步分析。单因素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共识别出4个独立的预后相关基因(ITIH3、MME、PLAAT1和ATP13A5),构建了风险评分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低风险组。免疫浸润分析结果表明,高风险组患者肿瘤中的CD8+ T细胞、活化的记忆CD4+ T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低风险组,进一步支持了免疫微环境对LUSC进展的关键作用。结论:通过整合单细胞和TCGA数据,成功鉴定了LUSC中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构建了有效的预后模型。模型在多个验证队列中表现出预后预测,揭示的免疫细胞浸润特征为LUSC的免疫微环境提供了新的见解。免疫细胞在LUS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ERMA模式对肺癌患者治疗获益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PERMA模式对肺癌患者治疗获益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11月两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52例肺癌患者为对象,常规临床管理129例为对照组,在基础上增加PERMA干预模式123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疾病获益感(benefit finding scale, BFS)评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 EORTCQLQ-C30)评分、心理弹性(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评分、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 HHI)、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 SSR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BFS评分(69.25±4.89)分、接受(9.57±2.99)分、家庭关系(8.78±1.49)分、世界观(10.28±1.93)分、个人成长(19.66±2.85)分、社会关系(9.59±1.09)分、健康行为(11.37±1.89)分高于对照组(63.81±8.24)分、(8.39±2.65)分、(8.13±1.43)分、(9.47±3.35)分、(18.64±4.30)分、(8.56±2.06)分、(10.62±2.30)分(P<0.05);观察组干预后ORTCQLQ-C30躯体功能(72.56±8.05)分、社会功能(75.97±8.61)分、情感功能(72.80±6.76)分、角色功能(73.99±8.24)分高于对照组(59.56±12.75)分、(66.02±10.75)分、(67.40±10.73)分、(59.01±12.64)分(P<0.001);观察组干预后CD-RISC评分、HHI评分、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MCMQ面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屈服、回避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PERMA干预模式可提高肺癌患者疾病获益感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加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功能,提高患者生存希望与医学应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童趣+舒适+精细"三维护理路径在学龄前期急性胃肠炎住院患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童趣+舒适+精细"三维护理路径在学龄前期急性胃肠炎住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学龄前期急性胃肠炎住院患儿,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按照1:1比例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组37例.常规组提供常规住院护理,干预组提供"童趣+舒适+精细"三维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儿心理状态[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治疗依从度[Houpt行为量表(HBS)、Frankl依从量表(FCS)]、舒适度[简化舒适度调查表(GCQ)]及生活质量[中文版儿童生存核心质量量表(PedsQL4.0)].结果 干预后,2组SCARED评分均降低(P<0.05),2组患儿HBS、FCS、GCQ、PedsQL4.0评分均升高(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童趣+舒适+精细"三维护理路径干预可调节学龄前期急性胃肠炎住院患儿情绪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的舒适度与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筋膜导向解剖入路的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男性直肠癌患者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术中应用以筋膜导向解剖入路的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LND)在男性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男性直肠癌患者80例,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方法,根据患者意向分配接受TME术中应用血管导向解剖入路的LLND治疗的患者38例为对照组,接受TME术中应用以筋膜导向解剖入路的LLND治疗的患者4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功能异常、术后并发症。出院后定期进行随访,采用结直肠癌生活质量专用量表(EORTC QLQ-CR38)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统计术后无进展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尿潴留、尿管损伤、切口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R3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ME术中应用以筋膜导向解剖入路的直肠癌LLND在男性直肠癌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希望水平在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创伤后成长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创伤后成长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希望水平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对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情况进行评估;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对患者的希望水平进行评估,根据HHI评分将患者分为希望低水平组(89例)、中水平组(132例)和高水平组(129例).通过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肺癌胸腔镜术后患者希望水平与创伤后成长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希望水平在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创伤后成长和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希望水平低、中、高3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80.32±6.54)分、(86.87±7.59)分、(94.88±8.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72,P=0.008).希望水平低、中、高3组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总分分别为(66.51±8.43)分、(75.64±7.28)分、(87.45±7.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14,P=0.009).希望水平在创伤后成长和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其中介效应占比为46.39%(0.374×0.351/0.283x100%).结论 希望水平在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创伤后成长和生活质量间起到重要的中介效应,临床上可通过改善患者希望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术后创伤后成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FMEA模式的风险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功能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基于FMEA模式的风险护理干预),每组63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E,)、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哮喘控制情况[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表(ACT)]、自我管理能力(成人哮喘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及生活质量[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VE1、FVC、PEF水平及ACT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中的避免诱发因素、病情监测、发作症状的识别与处理、用药情况、复诊情况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QLQ评分中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态、环境刺激、自我健康关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MEA模式的风险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病情控制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有效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