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脓毒症的分子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犀角地黄汤治疗脓毒症的主要功效.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并利用TCSM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并预测犀角地黄汤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脓毒症的相关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潜在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CODE分析得到关键基因簇后用CytoHubba分析基因簇,得到核心的基因靶点,采用MO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软件构建犀角地黄汤-活性成分-疾病-靶基因网络.结果 最终筛选出犀角地黄汤的活性成分38个,主要靶点138个,主要参与调节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多种人体信号通路.JUN、RELA和JL-6为核心靶点,其中己醛、芍药苷、槲皮素、鞣花酸、黄芩素、山萘酚和石竹烯等是犀角地黄汤发挥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其与JUN、RELA和IL-6可以通过氢键、碳氢键和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共同作用达到稳定结合的效果.结论 通过系统地探讨犀角地黄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其作用靶点与脓毒症的联系,为犀角地黄汤的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深入研究其活性成分提供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重症监护室感染患者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的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 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的达标情况,不同谷浓度对临床疗效、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以及影响谷浓度的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黄山市人民医院综合ICU并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的成年患者.记录患者去甲万古霉素的用药方案、稳态下的谷浓度,比较不同谷浓度分组间临床疗效、肾功能损伤的情况,观察不同肾功能状态患者谷浓度达标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稳态谷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患者97例,仅33.0%(32/97)达到目标谷浓度(10~20 mg/L),51.5%(50/97)低于目标谷浓度,15.5%(15/97)高于目标谷浓度.谷浓度不同的三组,临床治愈率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不同肾功能状态的患者谷浓度达标情况存在差异,肾功能亢进及正常者,以低于目标浓度为主,随着肾功能障碍加重高于目标浓度的比例呈升高趋势(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每日剂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价(SOFA)评分、血肌酐、尿素氮、降钙素原、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及是否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均与去甲万古霉素的谷浓度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SOFA评分、血尿素氮、性别及是否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不同肾功能状态下去甲万古霉素的稳态谷浓度较难达到目标,且以谷浓度偏低更多见,临床治愈率低,而谷浓度的升高,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升高.年龄、性别、SOFA评分、血尿素氮水平及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的独立影响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自制中草药油对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经过建立Wister大鼠深度烧伤模型,探讨自制中草药油机制及促进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清洁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为研究对象,将建模成功的大鼠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只和观察组30只.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予以清创后,将凡士林纱布遮盖包裹创面,并用敷贴稳固;观察组采用自制中草药油涂抹,涂抹均匀后予以纱布进行固定,每日进行换药1次.对比两组治疗后第3、7、14、21天创面愈合情况与创面愈合率、HE染色法观察大鼠烧伤创面皮肤成纤维细胞数及毛细血管数,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烧伤创面皮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第3、7、14、21天,两组创面愈合率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面积和渗出液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创面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数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GF、VEGF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利用自制中草药油治疗大鼠深度烧伤创面,可有效增加创面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数,提高创面EGF、VEGF水平,促进了创面愈合情况,为临床深度烧伤创面用药提供有力理论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对晚期CRC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救治的118例CRC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方案不同,分为FOLFIRI组(FOLFIRI方案,n=56)和联合组(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n=62).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对比两组肿瘤标志物和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并分析其安全性和生存结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FOLFIRI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和血清相关因子[MMP-9、TIMP-1、E-cadherin]水平低于FOLF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皮疹、腹泻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8个月的累计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2、16、24个月OS、PFS均高于FOLF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妥昔单抗与FOLFIRI方案的联合治疗在对晚期CRC的疗效改善方面显现优势,可改善肿瘤标志物的表达,降低血清MMP-9、TIMP-1、E-cadherin水平,同时可改善预后,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在抑郁症伴有自杀未遂患者中采取微信医患互动平台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有自杀未遂患者中采取微信医患互动平台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范围内选择在精神科住院后获好转/治愈出院的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120例患者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一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定期实验室检查、电话随访(对照组),一组接受微信医患互动平台管理干预(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为期1年的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的抑郁程度、社会支持、用药依从性、患者再入院率、危险行为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危险行为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针对抑郁症伴有自杀未遂的患者实施微信医患互动平台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使患者抑郁程度得到缓解,强化其用药依从性,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降低再次自杀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不同剂量舍曲林与齐拉西酮联合用药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舍曲林与齐拉西酮联合用药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60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A组(n=60)、B组(n=50)、C组(n=50).A组采用低剂量舍曲林与低剂量齐拉西酮联合用药,B组采用低剂量舍曲林与常规齐拉西酮联合用药,C组采用常规舍曲林与低剂量齐拉西酮联合用药,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抑郁水平、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蒙哥马利认知评估量表(MoCA)、WHO生存质量量表简化版(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C两组患者间PANSS、HAMD、MoCA、WHOQOL-BREF评分以及3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实施低剂量舍曲林与低剂量齐拉西酮联合用药可能可以更有效改善伴抑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及抑郁水平,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丁苯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 观察丁苯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BPS)的疗效.方法 数字表随机法对2021年2月~2023年5月84例AD合并BPS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能力、BPS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这2项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AD行为病理学评定量表(Behavioral pathology in AD rating scale,BEHAVE-AD)、神经精神症状问卷中文版(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Chinese,CNP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这2项评分更低(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治疗AD合并BPS不仅能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还能减轻BPS,且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早产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达标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 分析导致早产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不达标或超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2021年3月接受万古霉素静脉治疗的早产新生儿血药谷浓度监测数据,根据《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推荐,将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5mg/L的患儿纳入不达标组,5~15 mg/L的纳入达标组,>15 mg/L的纳入超标组.利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分组间临床特征差异,分析各因素对血药谷浓度达标情况的影响.结果 82例早产新生儿中,万古霉素的中位谷浓度为12.50(7.95,18.05)mg/L.达标患儿47例,占57.32%,谷浓度中位数为10.90(7.80,13.30)mg/L;超标患儿27例,占32.93%,中位数为21.80(18.00,23.80)mg/L;不达标患儿仅8例,占9.75%,中位数为4.10(2.48,4.60)mg/L.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达标组与达标组患儿在矫正胎龄和当前体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标组与达标组患儿在血肌酐值和给药间隔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肌酐值(OR=1.063,95%CI:1.024~1.102,P=0.001,截断值:62 μmol/L)和给药间隔(OR=6.693,95%CI:1.604~27.920,P=0.009)是导致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超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现行说明书给药方案下,仅有半数早产新生儿的血药谷浓度达到指南推荐范围,用药时应综合患儿矫正胎龄、当前体重、日剂量及血清肌酐值等情况,优化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开展血药浓度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焦虑、抑郁和用药依从性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 开展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焦虑、抑郁和用药依从性状况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其用药依从性与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 2020年3月~2022年9月河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内科的98名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HAD得分为(9.51±4.77),MMAS-8得分为(5.46±1.46).Spearman秩相关分析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608,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糖尿病、BMI、陪护类型是CAE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焦虑抑郁水平较高,用药依从性较差,二者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西酞普兰合并米氮平对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伴抑郁患者合用米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9月~2022年9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治的PD伴抑郁患者,共计纳入80例,纳入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1:1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予以西酞普兰治疗)与观察组(予以西酞普兰+米氮平治疗),各组均40例;观察对比两组焦虑抑郁程度、睡眠质量、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Ⅲ)、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PSQI评分显著低(P<0.05);治疗后,两组UPDRS-Ⅲ评分均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D伴抑郁患者应用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可发挥良好抗抑郁作用,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且用药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