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域外国家窄治疗指数药品的仿制药替代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了保障窄治疗指数(narrow therapeutic index,NTI)药品仿制药替代的安全有效性,完善与优化我国的仿制药替代政策,通过检索国外文献数据库以及政府网站,梳理域外国家保障NTI药品仿制药替代安全有效性的代表性举措,涉及药物研发注册、仿制药临床替代和上市后监测等环节,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可以借鉴参考的做法.研究发现我国在NTI药品仿制药替代方面存在NTI药品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对象不明确、NTI药品的仿制药替代决策依据合理性有待提升和上市后监测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和挑战.建议制定NTI药品清单、充分发挥医师和药师在仿制药替代中的作用、依据用药风险高低调整NTI药品仿制药替代和完善仿制药替代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等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住院病区存放少量常用和急救药品可方便患者临时治疗,并可为危重患者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但病区药品储存环节存在用药错误的风险。为加强病区储存药品的管理,减少用药错误,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医学、药学、护理、医院管理等专业的专家,以《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制定《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病区药品储存环节有关的用药错误包括药品储存不当、药品品规错误、药品数量错误、药品放置错误。风险因素包括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未指定专人或专岗管理、未实施定期检查督导)、流程因素(未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或操作流程不完善或不合理)、环境因素(药品存放空间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未提供专门的标签)、人员因素(未对药品使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人员安排不合理)和药品因素(病区存储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过多)。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性管理策略、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定标准化的标识和流程、建立规范目录清单和审核项目清单)和管理策略(建立管理体系和制度、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加强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国家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模式及实践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双通道"管理是破解国家谈判药品"进院难",提升药品可及性的重要管理机制。国家明确将部分社会药店纳入谈判药品供应保障通道,与医疗机构共同构成"双通道"供应模式。作者梳理了我国国家谈判药品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各统筹地区各阶段谈判药品管理模式与具体措施,总结与具体措施,总结"双通道"管理现状,并提出优化建议,包括建立适宜的"双通道"药品分类管理标准,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异地通办机制,推进建立"双通道"药品用药循证医学证据清单,实施定点医疗机构"双通道"职能分级管理,提升"双通道"定点药店建设和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以及推进融合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疗机构手术室用药错误防范指导原则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手术室在药品的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存在用药错误风险。手术室用药错误类型包括处方/医嘱开具错误、处方/医嘱传递错误、调剂错误、标签错误、配制错误、给药技术错误、监测错误、药品储存错误和基数药品设置错误等。用药错误的风险因素主要存在于手术室处方开具与传递、药品调剂和分发、给药与监测及药品管理等环节中。手术室用药错误的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策略,实施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制定标准化标识和流程、建立审核项目清单)和管理策略(推荐手术药房管理模式、加大临床药学支持力度、手术室内药品分区存放、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规范药品养护管理、倡导安全用药文化、加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专业技能培训等)。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参与手术室药品使用和管理的所有人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钉钉平台的医院科研审批流程管理及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为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让科研人员专心做科研,本研究依托钉钉平台对医院科研审批流程实施全过程管理及优化,提升医院科研工作效率。方法:梳理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事务性工作清单、分析影响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点,具体涉及科研经费报销、经费预算调整、论文投稿审批、科研用药审批等流程,在钉钉平台开发相应模块并运行。结果:2021年医院利用钉钉平台审批科研经费报销3 214次,其中0.5万元以下单据审批1 917次,中位审批时长为19(5~28)小时;0.5万元以上单据审批1 297次,中位审批时长为26(10~50)小时。此外,审核经费预算调整17项,论文投稿456篇,科研用药申请31项,整体审批流程顺畅,节约了医务人员的时间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结论:基于钉钉平台的科研审批管理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理念,能够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需求,可以有效促进医院科研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华法林用药清单用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探索临床药师借助华法林用药清单是否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上海市同仁医院出院带药华法林的147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75例,干预组7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饮酒史、吸烟史、科室分布、血栓栓塞性疾病种类、合并疾病及合并用药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出院时进行常规华法林用药教育,干预组出院时临床药师使用华法林用药清单对其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及有针对性的用药教育。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内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的监测时间和数值,及华法林相关不良事件。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华法林服药依从性与华法林用药清单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干预组随访规律性优于对照组( χ2=34.3, P<0.001),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χ2=38.6, P<0.001)。华法林用药清单中华法林治疗时间(R=-0.275, P=0.027)、合并疾病种数(R=-0.335, P=0.004)、出血风险(R=-0.433, P<0.001)与华法林服药依从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综上,采用华法林用药清单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华法林治疗时间、合并疾病种数及出血风险呈显著负相关,临床药学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华法林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用药结果,可能对慢性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有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参与药物相关医疗护理活动的体验,为后续提升过渡期药物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于2022年8月—9月以目的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出院1周后的16例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访谈17次,访谈录音约493 min,转录文字约4.2万字,提炼出4个主题:在用药决策方面参与感不足、感知掌握出院用药信息困难(因出院时间仓促无法完全消化出院用药指导内容、对医务人员解释的出院用药信息充满困惑)、对出院药物清单存在困惑(对出院药物清单存在辨认困难、难以理解出院药物清单中的专业术语、无法从出院药物清单中获取完整和准确的用药信息)、出院用药困难而需家庭支持(独立管理出院用药存在负担、需依靠家庭支持帮助提高药物管理信心).结论 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所经历的药物相关医疗护理活动体验较差,应构建合理的工作流程以提高过渡期药物管理质量,从而保障患者过渡期间药物治疗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和2018年版)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2023版)中眼科用药的比较和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为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眼科用药提供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和2018年版)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2023版)中眼科用药部分进行对比,重点比较药品种类、剂型、规格和备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2012年版相比,2018年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西药和中药方面都有药物的增减和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2023版)在药品分类、剂型和规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2023版)提供了详细的药物功能介绍和补充说明,以及可替代方案(药物).结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根据我国眼科疾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调整,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2023版)的分类方法、制定替代药物清单,完善备注和适应证,可以更好地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提供指导,提高眼科用药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减少用药风险.方法 参照《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8 423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评价,检出潜在的不适当用药处方.结果 5 107例(60.63%)患者均存在潜在的不适当用药,其中与药物种类相关不适当用药7 658项,与疾病状态相关不适当用药860项,主要涉及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胰岛素、苯二氮?类.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联合用药数.结论 老年患者普遍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应积极采取药学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成药重复用药的精细化设置在门诊前置审核中的应用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改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中成药重复用药处方的审核适用性,提高中成药处方审核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通过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获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22年8月1日至10月31日门诊中成药重复用药不合理问题清单,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建立明确、科学、统一的审核标准,并以此构建中成药重复用药审核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前置审方中成药规则库,评价精细化设置后的效果.结果:经过1个月(2022年11月)规则库的持续修订与完善,门诊中成药重复用药任务数占比从 6.31%降至 1.73%(x2=1 178.95,P<0.01),系统拦截率从 1.05%增加到 3.23%(x2=363.53,P<0.01),系统审核后医生修改率从36.68%提升到53.31%(x2=525.69,P<0.01),药师审核率从3.14%下降到2.55%(x2=24.04,P<0.01),平均单张处方金额从(128.5±13.59)元降低到(112.86±11.46)元(t=4.89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审核规则的精细化设置能有效弥补现有审核系统对中成药重复用药审核的不足,改善审方系统对中成药重复用药处方的审核适用性,显著提高门诊中成药的处方质量,对保障门诊中成药应用安全性、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