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西替尼对晚期肺腺癌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患者的疗效及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奥西替尼对晚期肺腺癌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患者的疗效及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接诊的晚期一线TKI耐药肺腺癌患者(T790M检测阴性或拒测)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培美曲塞+顺铂(A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磺酸奥西替尼靶向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记录两组患者血清CEA、VEGF水平以及治疗4周后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6个月、1年、2年后各时间点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控制率分别为80.6%(29/36)、94.4%(3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21/36)、75.0%(2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193、5.261,均 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EA、VEG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EA、VEGF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均 P<0.05),观察组血清CEA、VEGF水平分别为(5.36±0.33)U/mL、(121.56±11.57)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5±0.54)U/mL、(163.68±14.59)ng/L( t=27.399、13.572,均 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7/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16/36)(χ 2=5.173, P=0.011)。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29%、77.14%、60.00%,对照组患者6个月、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43%、54.29%、34.29%,两组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52, P=0.251),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 2=4.058, P=0.044;χ 2=4.644, P=0.031)。 结论:奥西替尼靶向治疗一线TKI耐药的晚期肺腺癌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血清CEA、VEGF表达,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胆囊癌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治疗胆囊癌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海阳市人民医院、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海阳荣军医院收治的82例胆囊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 2,30 min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铂100 mg/m 2,3 h静脉滴注,第1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50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70.73%(29/41),低于观察组的92.68%(38/41)( χ2=6.609,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Dickkopf-1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011、3.048、4.444、4.514,均 P<0.05)。观察组患者蛋白尿、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6.116、4.986,均 P<0.05)。随访1年,观察组2例死亡,生存率为95.13%(39/41),对照组8例死亡,生存率为80.49%(33/41),两组患者随访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00, P<0.05)。 结论: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胆囊癌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血管生成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一2023年3月北京石景山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1∶1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XELOX化疗方案,试验组在XELOX化疗基础上同时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每次850 mg,每天1次,餐后服用,每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生成指标、肿瘤标志物、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等,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进行2个周期治疗后,近期疾病缓解率60.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47%(P<0.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CD3+、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Ang-1、Ang-2、VEGF、IL-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EA、CA19-9、CA125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TNF-α及NLR、PLR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2个周期后,试验组的VEGF、Ang-1、Ang-2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NF-α、NLR、PL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对照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而试验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均可控,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XELOX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且能降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第1、2代EGFR-TKI治疗耐药后序贯奥希替尼或阿美替尼治疗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使用第 1、2 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后分别序贯奥西替尼、阿美替尼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该院收治的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128 例,随机分为奥西替尼组、阿美替尼组,每组64 例.奥西替尼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奥希替尼80 mg/d,阿美替尼组患者口服甲磺酸阿美替尼 110 mg/d.持续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F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失访.奥西替尼组、阿美替尼组患者的总体DCR[75.00%(48/64)vs.82.81%(53/64)]、ORR[53.12%(34/64)vs.65.62%(42/6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美替尼组脑转移患者的DCR为 80.77%(21/26),ORR为 65.38%(17/26),均高于奥西替尼组的 44.00%(11/25)、32.00%(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西替尼组患者的中位PFS为 11.02 个月,阿美替尼组为 11.76 个月,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83,P= 0.773).两组患者各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 1、2 代EGFR-TKI耐药后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序贯奥西替尼、阿美替尼治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接近,合并脑转移的患者选用阿美替尼能获得更好的疾病控制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甲磺酸奥西替尼对NSCLC小鼠血清CA125、CEA及VEGF表达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甲磺酸奥西替尼对NSCLC小鼠血清CA125、CEA及VEGF表达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SCID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及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甲磺酸奥西替尼0.5,1.5mg·Kg-1),每组30只,将人非小细胞肺癌H460 SM细胞(EGFR-TKIs耐药)接种于模型组及低高剂量实验组SCID小鼠左肺内.饲养21天后,低高剂量实验组腹腔注射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注射同等剂量蒸馏水,给药后第7天,取小鼠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CA125、CEA;采用ELISA检测法测定VEGF;并观察期生存时间.结果 给药后,正常组小鼠血清CA125、CEA、VEGF分别为(5.60±0.01)U/mL、(2.89±1.38)ng/mL、(1.85±3.98)pg/mL,模型组大鼠血清CA125、CEA、VEGF分别为(7.78±0.56)U/mL、(26.79±5.56)ng/mL、(42.05±5.56)pg/mL,低剂量实验组大鼠血清CA125、CEA、VEGF分别为(7.35±0.53)U/mL、(12.78±5.53)ng/mL、(15.35±6.53)pg/mL,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血清CA125、CEA、VEGF分别为(5.86±0.75)U/mL、(5.86±2.75)ng/mL、(7.86±3.75)pg/mL.正常组小鼠血清CA125、CEA、VEGF均低于其他组(P<0.05),而模型组大鼠血清CA125、CEA、VEGF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高剂量实验组CA125、CEA、VEGF指标显著低于低剂量实验组(P<0.05).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1.01±2.91)d、(35.05±3.73)d、(44.72±2.95)d,正常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最长,低剂量实验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高剂量实验组(P<0.05).结论 甲磺酸奥西替尼能够降低小鼠血清CA125、CEA、VEGF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以期应用于临床提高NSCLC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收治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女,65岁,无吸烟史,无肿瘤家族史.因"右下肺癌术后13年余,来院复查"入院.胸部增强CT示:两肺多发恶性肿瘤,左肺上叶最大层面约3.6 cm×3.2 cm,右肺最大层面约5.9 cm×3.5 cm,左侧第12肋膨胀性骨质破坏.头颅增强MRI示:双侧颞叶异常强化灶,大小约0.5 cm×0.5 cm,考虑转移.左肺穿刺病理:(左)肺非小细胞癌,倾向腺癌.免疫组织化学:CK7(+),napsin-A(+),TTF-1(+),p40(-),p63(-),Ki-67(5%+).基因检测:EGFR E19del突变.一线予"吉非替尼片(易瑞沙)"靶向治疗,治疗后肺部病灶明显缩小,颅内病灶消失.16个月左右后疾病进展,进展后血液EGFR T790M突变检测阳性,使用"甲磺酸奥西替尼片(泰瑞沙)"治疗,疾病持续缓解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焦作院区收治的82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和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6和VEG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效果较好,可降低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奥希替尼辅助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其对血清hCAP18及Pokemon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奥希替尼辅助DP方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抗菌肽人类阳离子抗菌蛋白18 (hCAP18)及POK红细胞髓性致癌因子(POK)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DP方案治疗,在第1、8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60mg/m2与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充分的混匀,1次/d;第1~4天静脉滴注注射用顺铂,30 mg/m2,1次/d.所有患者均以3周为1个化疗周期,连续2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甲磺酸奥希替尼片,80mg/d,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等指标的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的水平,血清中的hCAPI8、Pokemon表达情况,远期的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2.9%和85.7%,对照组的ORR和DCR分别为28.6%和60.0%,观察组的ORR和D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EA、 VEGF、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EA、 VEGF、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AP 18、Pokemon的水平有明显的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hCAP18、Pokemon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希替尼辅助DP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EA、VEGF、CYFRA21-1水平,高效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且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赛肤润联合维生素B6治疗奥西替尼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赛肤润与维生素B6治疗奥西替尼引起的手足综合征(HF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因口服奥西替尼发生HFS的患者11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6,10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赛肤润涂抹手足,2~3滴/次,4次/d.治疗期间两组仍口服甲磺酸奥西替尼,80 mg/次,1次/d.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HFS分级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量化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HFS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红斑水肿及干燥脱皮的症状量化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赛肤润联合维生素B6可改善由奥西替尼引起的HFS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初步探索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不愿或无法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的mCRC患者中进行一项单臂、开放标签的临床研究.患者接受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阿帕替尼和替吉奥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良事件不能耐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次要观察指标为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小剂量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每次250 mg,每日1次)、替吉奥胶囊(每次20 mg,每日2次)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4.80个月和12.7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68.29%(28/41),客观缓解率为7.32%(3/41).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常见不良事件为高血压、蛋白尿、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1.22%、41.46%、26.83%和19.51%.结论 健脾补肾解毒方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和替吉奥治疗mCRC患者,尤其是二线治疗失败未接受过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