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血利水方药理论与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津血同源,津液代谢失常,形成痰液;血液运行失常,形成瘀血,痰瘀互结,疾病发生.活血利水法,基于"血水同治"思想,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利水渗湿,相辅相成,广泛用于"水肿""虚劳""胸痹""癥瘕"等中医范畴的病证.通过结合"血水相关"理论溯源及活血利水法临床应用,阐述津血失常所致疾病的病机与活血利水方药效用;总结了经典活血利水方剂的现代实验研究,如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等;并通过活血利水与养血、益气、温阳、养阴等功效拓展结合,从活血化瘀利水、养血活血利水、益气活血利水、温阳活血利水、养阴活血利水 5 个方面探讨了经典名方多方合用的临床研究,以此来验证活血利水法的有效性、实用性,并为开发活血利水新方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刘胜运用"气血水"理论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乳腺囊性增生症属痰瘀互结型乳癖病,即气滞、血瘀、痰湿积聚乳房形成病理产物,根本病因为冲任失调、肝郁脾虚肾亏,主要病机为气不畅、血不利、水不行.治疗时应以调气为本,活血利水为标,气血水同治,活血利水必先要治气,才能打破气血水三方胶着的恶性循环局面,临证常用三子养亲汤.瘀血与痰水异流同源,瘀水交结,聚于乳络久生痰核,故活血则乳络通,治疗应活血与利水并举,水利则痰核散,临证常用桂枝茯苓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郭维琴教授基于"痰瘀同源"理论辨治老年高血压
编辑人员丨2024/6/1
本研究总结了郭维琴教授在"痰瘀同源"理论的基础上浅析老年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中医治法和用药特点,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思路.郭维琴教授在长期的治疗经验中总结出痰和瘀是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因素,基于"痰瘀同源"理论治疗老年高血压收效甚好.老年病人肝肾逐渐亏损,气血运行无力,津血同源,则易生痰生瘀,痰瘀进一步阻滞气机,或上蒙清窍,或郁而化火,或困遏阳气等,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郭维琴教授认为,治疗老年高血压当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以补益肝肾为基础,以化痰祛瘀为主要治法,联合降压通脉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随症加减,寒温同调,散收并用,调和阴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基于"土壅木郁-膏脂转运障碍"辨治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4/6
血脂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首要致病因素."土壅木郁-膏脂转运障碍"而内生痰浊瘀毒,壅积于血脉之中,引发胸痹,这一病理过程与血脂异常导致CHD的形成机制相似.CHD合并血脂异常大致经过三阶段:土壅木郁,膏脂失衡;膏脂化浊,酿生痰湿;痰瘀同源,毒瘀互结.相应的治疗原则为健脾疏肝、化痰祛湿、化瘀解毒,以恢复肝脾关系,改善膏脂转运的内环境.验之临床,收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李泉旺教授基于"胰脾同源"理论治疗胰腺癌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易转移、预后差,常规的手术、放化疗皆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李泉旺教授基于多年临证经验,从"胰脾同源"角度认识胰腺癌,认为胰腺癌发病与脾之生理失常密切相关,发病之本为脾气亏虚、升降失调;病之标为痰浊、瘀血、癌毒;具体治则包括:其一健脾益气、固本夯基;其二理气疏肝、调和枢机;其三芳香化浊、解毒散结;病位在胰,涉及肝、脾.本文以"胰脾同源"理论为指导,总结了李泉旺教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经验,文末附医案 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崔云从肝肾论治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崔云教授认为体质影响疾病发生与发展,临证须先审症求因、辨体质类型,围绕肾精不足夹痰瘀浊毒病机特点,个体化立法处方,分阶段施治,或标本同治;另外,注重经方和经方、时方等合用,或汤、丸药并用,并注重配伍及调摄;三是注重中西医结合,重视精液理化检测,尤其重视精子形态、精浆生化的辨析,寻求西医病理机制的中医解读与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司国民教授基于气、血、水、毒理论辨治血管性痴呆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司国民教授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创新性地提出基于气、血、水、毒理论进行分期辨治.他认为,气、血、水生理上同源化生,病理上层叠递进,相互为患;血管性痴呆由虚到实,虚实同病,久之入络,化生浊毒;虚乃痴呆之本,痰浊瘀血为其标,治疗时应在除痰瘀等病浊的同时,注意扶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2/3
血瘀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核心病理因素,"因虚、积冷、结气"是导致血瘀的原因,瘀血日久化水,水积成痰,痰瘀互结,发为该病.基于"血水同源"的生理基础和"血不利则为水"的病机演化,以活血散瘀,化痰散结为基本治法,佐以益气、温阳、补血、散寒、行气等.活血散瘀,化痰散结用桂枝、牡丹皮、赤芍、桃仁、茯苓、水蛭、?虫、皂角刺、昆布、石打穿等.气虚血瘀者,当佐以益气健脾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等;血虚夹瘀者,以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合四物汤加减;阳虚瘀结者,当温阳化浊,化瘀止痛,以补肾活血散瘀汤,或桂枝茯苓丸合温经汤、附子理中汤合桂枝茯苓丸或消瘰丸加减;寒凝者,当散寒活血,化痰散结,以桂枝茯苓丸合温经汤,或用少腹逐瘀汤为基础方加减;气滞者,当活血行气、化痰散结并重,以桂枝茯苓丸合失笑散或膈下逐瘀汤,配合化痰散结之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从"眼肾同治"谈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药防治的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2/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及糖尿病性肾脏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二者具有共同的发病危险因素、相似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中医理论上,眼与肾均为络脉聚集丰盈之处,均依赖脾运化的气血津液的供养,眼为肝之外窍,中医肝肾同源体现了眼与肾的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眼肾同病的实质在于"虚""瘀""痰"并存,其中肝、脾、肾的脏气亏虚是消渴眼病与消渴肾病产生的始动因素,络脉瘀滞、痰瘀互结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与病理特征,临床治疗常以扶正补虚、活血化瘀通络、理气化痰为法.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归纳出六大证型与治法,以飨读者.针对目前多器官受累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日渐增高且难以有效控制的现状,以"眼肾同治"理论为指导,有助于发挥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从"肝肾同源"及"痰瘀同病"论治早期特发性黄斑前膜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指肝血、肾精互生互化,精血同源,强调肝肾关系密切;"痰瘀同病"滥觞于《黄帝内经》"津血同源"理论,指痰和瘀乃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由朱震亨于《丹溪心法》首提"痰瘀同病",强调痰瘀互生互化.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为影响老年人视力的常见眼底病,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药物.本虚标实为本病基本病机,以肝肾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临证基于肝肾同源、痰瘀同病理论,提倡肝肾同补、痰瘀同治,自拟经验方黄斑前膜方治疗早期IMEM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