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低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抑制小鼠舌鳞癌并增强CTLA4单抗疗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卷曲跨膜受体蛋白2(FZD2)在小鼠舌鳞癌中的功能,及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抗治疗的影响.方法 细胞实验:SCCVII小鼠舌鳞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LV-kdCon)和实验组(转染LV-kdFZD2).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验证血管生成能力.动物实验:雌性C3H/He小鼠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PBS)]、kdFZD组(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等量PBS注射)、αCTLA4组(小鼠皮下接种空白对照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和kdFZD+αCTLA组(小鼠皮下接种实验组细胞并给予CTLA4单抗注射).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组织mRNA相对表达水平,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FZD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8和0.52±0.18,细胞迁移数为(466.70±44.10)和(160.00±26.46)个,人脐静脉内皮上皮细胞形成的小管分支节点数分别为(108.70±6.35)和(84.33±10.02)个,总毛细血管长度分别为(20 235±2 229)和(16 549±338)pm,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kdFZD 组、αCTLA4 组和 kdFZD+αCTLA 组肿瘤体积分别为(449.50±114.80)、(131.10±13.49)、(83.62±26.47)和(2.45±0.91)mm3,肿瘤质量分别为(0.78±0.11)、(0.22±0.06)、(0.13±0.02)和(0.03±0.01)g,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 1).结论 FZD2可作为潜在的舌鳞癌治疗靶点,有望成为舌鳞癌辅助免疫治疗优化的关键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B7/CD28/CTLA-4通路研究祖师麻及其炮制品对CIA大鼠的免疫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研究祖师麻及其炮制品对SD大鼠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分化的影响.按体质量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祖师麻炙品低、高剂量组,生品低、高剂量组,祖师麻甲素组,雷公藤多苷组.除正常组外,CIA模型在第1次免疫后第7天进行二免,并在二免7 d后灌胃28 d.取材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CIA大鼠关节滑膜炎症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关节滑膜中分化簇80(B7-1)、分化簇86(B7-2)、分化簇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大鼠关节滑膜中Th17和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关节滑膜炎症明显加剧,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上升,免疫器官指数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大鼠的关节炎症,降低关节评分指数,抑制滑膜增生,降低免疫器官指数;相较于模型组,各给药组中大鼠血清中IL-2、IFN-γ 显著下降(P<0.01),TGF-β、IL-4、IL-10 显著上升(P<0.01),滑膜中 B7-1、CTLA-4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关节组织中的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出现显著降低(P<0.01).综上得出祖师麻通过调控B7/CD28/CTLA-4通路以及调节Th17/Treg平衡,抑制CIA大鼠中Th17细胞的表达,促进Treg细胞的表达,进而治疗R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肝毒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肿瘤治疗领域近年来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通过阻断免疫抑制进而重新激活T细胞,恢复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发挥抗肿瘤作用,极从而大程度地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获益.但ICIs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会非特异性激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耐受失衡,损伤正常器官组织,这类不良事件即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随着ICIs的广泛应用,其引发的irAEs的数量及类型不断增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临床问题.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肝毒性(ICI-induced immune mediated hepatitis,IMH)作为一种潜在的致命性不良反应,对于其时间及结果尚无透彻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 2月至 2023 年 12 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科接收的结直肠癌患者 70 例进行分组,观察组(35 例)服用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照组(35 例)予以瑞戈非尼口服,均用药 28 d.评价总有效率;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糖类抗原(CA125、CA19-9、CA24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统计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手足皮肤反应、腹泻、肝肾功能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57.14%,高于对照组的 42.8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125、CA19-9、CA242、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CA125、CA19-9、CA242、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L-6、IL-10、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戈非尼联合健脾消癌方对结直肠癌有较好疗效,可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免疫能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的结直肠癌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安全性及其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多中心、真实世界的大样本数据,为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辅助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55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9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3例)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7例)共计94例患者联合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8例,女性46例;中位年龄58岁。直肠癌81例,结肠癌13例(2例为结肠双原发癌);肿瘤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82例;肿瘤高分化46例,中分化37例,低分化11例。26例(27.7%)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行单纯免疫治疗,主要为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68例(72.3%)为错配修复正常(pMMR)和微卫星稳定(MSS),行免疫联合新辅助治疗,主要为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PD-1+长程或短程放疗,或PD-1联合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3.0版分析评价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了解手术情况并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评价手术并发症;联合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包括以下指标:主要病理学缓解(MPR),定义为新辅助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在病理上残留肿瘤≤10%;病理完全缓解(pCR)定义为新辅助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患者在病理上未见残留肿瘤;肿瘤评效为疾病控制率(DCR),即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患者在全组中所占的比例;客观缓解率(ORR),为CR+PR。结果:全组94例患者接受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4(1~10)个,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35/94),包括皮肤相关不良反应35例(37.2%)、甲状腺功能异常21例(22.3%)和免疫性肠炎8例(8.5%),其中Ⅲ级不良反应占1.1%。末次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至手术的中位时间为30(21~55) d,直肠癌根治术81例,结肠癌根治术11例,结肠癌联合其他脏器切除2例;全部患者原发灶切除均达到R 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2.3%(21/94),主要为吻合口漏(4例)、盆腔感染(4例)、腹腔积液(3例)、吻合口狭窄(3例)和腹盆腔出血(2例);Ⅰ~Ⅱ级并发症13例(13.8%),Ⅲ级并发症8例(8.5%),无Ⅳ级及以上并发症。全组患者中位随访32(1~46)个月,DCR为98.9%(93/94),ORR为88.3%(83/94),pCR率41.5%(39/94),MPR率60.6%(57/94)。行单纯免疫治疗的26例dMMR和MSI-H患者pCR率为57.7%(15/26),MPR率为65.4%(17/26)。行联合免疫治疗的68例pMMR和MSS患者pCR率为35.3%(24/68),MPR率为58.8%(40/68)。 结论:对于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联合免疫治疗具有很好的肿瘤控制率和病理缓解率;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源化CD19 CAR-T细胞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人源化CD19 CAR-T细胞(hCART19s)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ALL)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筛选2016年5月至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入组NCT02782351临床试验中31例25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R/R 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hCART19s在年轻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hCART19s输注后1个月,短期疗效评估显示27例(87.1%)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或完全缓解兼部分血细胞计数缓解(CRi)。治疗期间,20例(64.5%)患者出现1~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4例(12.9%)出现3~4级CRS;2例患者出现1级神经系统毒性。中位随访19.3(2.2~62.4)个月,中位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15.7(95% CI 8.7~22.5)个月和32.2(95% CI 10.6~53.9)个月。桥接移植患者EFS和OS率均高于未桥接移植患者[EFS:(75.0±12.5)%对(21.1±9.4)%, P=0.010;OS:(75.0±12.5)%对(24.6±10.2)%, P=0.012];既往治疗线数>3次的患者EFS和OS率明显低于治疗线数≤3次的患者[EFS:0对(49.5±10.4)%, P<0.001;OS:0对(52.0±10.8)%, P<0.001]。截止随访终点,13例患者出现CD19阳性(CD19 +)复发,1例出现CD19阴性(CD19 -)复发。 结论:hCART19s可有效治疗儿童及青少年R/R ALL患者,其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桥接移植、治疗线数可对患者长期疗效及预后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树突状细胞来源胞外体转运丁型肝炎抗原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携带泛素化修饰丁型肝炎抗原(hepatitis D antigen, HDAg)的树突状细胞来源的胞外体(dendritic cell derived exosomes,Dexs)在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提取并诱导C57BL/6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后与Ub-S-HDAg-Dexs共孵育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CD86、CD8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的表达水平。提取C57BL/6小鼠脾源性T淋巴细胞与经胞外体刺激的DC共孵育后共培养72 h,分为Ub-S-HDAg-Dexs组(加入50 μg/mL Ub-S-HDAg-Dexs)、Blank-Dexs组(加入50 μg/mL无质粒转染的DC来源胞外体)、Con-Dexs组(加入50 μg/mL经空白慢病毒转染的DC来源胞外体)、PBS组[加入50 μL/mL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Ub-S-HDAg-Dexs+AG490组(加入50 μg/mL Ub-S-HDAg-Dexs,经胞外体刺激的DC与T淋巴细胞混合时同时加入50 μmol/L AG490),流式细胞术检测CD8与γ干扰素双阳性T细胞,非放射性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检测CTL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中Jak激酶(Janus kinase, JAK)2、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 3,GATA3)、T-bet、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1、STAT4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经Ub-S-HDAg-Dexs刺激,DC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阳性率为83.850%±0.219%、68.910%±0.134%、84.320%±0.445%。在Ub-S-HDAg-Dexs组,γ干扰素和CD8双阳性率为6.420%±0.028%, 高于PBS组、Blank-Dexs组、Con-Dexs组、Ub-S-HDAg-Dexs+AG490组( t=90.78、30.32、63.06、85.42,均 P<0.001);细胞杀伤率为82.4%±3.9%,高于PBS组、Blank-Dexs组、Con-Dexs组、Ub-S-HDAg-Dexs+AG490组( t=17.28、9.74、3.95、15.89,均 P<0.050)。Ub-S-HDAg-Dexs组JAK2、T-bet、STAT1、STAT4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与Con-Dexs组( t=10.74、32.34、13.00、16.28,均 P<0.001)、Blank-Dexs组( t=15.05、21.51、6.46、13.12,均 P<0.050)、PBS组( t=21.83、41.42、7.30、17.50,均 P<0.050)、Ub-S-HDAg-Dexs+AG490组( t=35.75、20.69、17.02、17.07,均 P<0.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b-S-HDAg-Dexs组T-bet、STAT1、STAT4蛋白质表达水平高于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6.70、57.54、55.81,均 P<0.001)。Ub-S-HDAg-Dexs组加入AG490后,T-bet、STAT1、STAT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Ub-S-HDAg-Dexs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5.40、52.79、126.10,均 P<0.001)。 结论:胞外体转运泛素化修饰的HDAg能有效促进DC成熟,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产生特异性CTL反应,为丁型肝炎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剂量调整后的奥加伊妥珠单抗两剂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靶向CD22的抗体奥加伊妥珠单抗两剂疗法对于多线治疗后特别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在北京高博博仁医院血液科接受两剂CD22单抗治疗并评估了疗效的R/R B-ALL患者(包括成人和儿童)。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表达CD22抗原(>80%白血病细胞表达CD22)。所用CD22单抗为注射用奥加伊妥珠单抗,剂型为1 mg/瓶。成人每剂1 mg,儿童每剂不超过1 mg,最大剂量0.85 mg/m 2;每例患者用两剂,总剂量均小于标准剂量1.8 mg/m 2。 结果:共纳入21例R/R B-ALL患者,5例儿童(<18岁)和16例成人。17例患者骨髓/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为5.0%~99.0%或伴有髓外病变,4例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阳性。14例患者接受过CD19和CD22 CAR-T细胞治疗,4例接受过CD19 CAR-T细胞治疗,3例接受过CD3/CD19双特异性抗体治疗。11例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经CD22单抗治疗后,14例(66.7%)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其中1例为MRD阳性CR),4例仅有骨髓MRD阳性者均转为MRD阴性。6例CD22 CAR-T细胞治疗失败者中,4例经随后的CD22单抗治疗达到CR。7例(33.3%)患者治疗无效。5例(23.8%)患者在抗体治疗过程中发生Ⅰ~Ⅲ级肝毒性,1例无效患儿在挽救性移植过程中发生肝静脉闭塞病(HVOD),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多线治疗(包括移植及CD19/CD22 CAR-T细胞)后的R/R B-ALL患者,两剂CD22抗体方案疗效好、费用低,肝毒性和HVOD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检查点激动剂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免疫检查点由抑制性和刺激性分子组成,抑制性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抑制剂已经广泛用于肿瘤临床治疗,刺激性检查点GITR、OX40、4-1BB、ICOS、CD40和STING激动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影响刺激性检查点分子的免疫检查点激动剂发展迅速,免疫激动剂抗体将成为治疗实体瘤的重要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TOX与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中胸腺细胞选择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TOX)与不同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AA患者27例,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 M( Q1, Q3)]48(30,72)岁。健康对照者33名,其中男17名,女16名,年龄 46(27,69)岁。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8 +T细胞中TOX、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3(TIM-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具有免疫球蛋白(Ig)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结构域的T细胞免疫受体(TIGIT)、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TOX表达水平与不同抑制性受体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AA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TOX、PD-1、TIM-3、CTLA-4、TIGIT、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7.33%(41.47%,56.61%)、(30.61±12.37)%、(39.94±10.84)%、(6.21±3.40)%、(51.45±20.21)%、(71.32±22.46)%、(52.39±23.99)%,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7.32%(21.64%,46.96%)、(21.29±10.01)%、(21.11±3.00)%、(1.31±0.34)%、(30.80±13.40)%、(46.72±22.53)%、(21.75±16.43)%(均 P<0.05)。CD8 +T细胞TOX的表达水平与PD-1、TIM-3、CTLA-4、TIGIT、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 r=0.49、0.65、0.70、0.54、0.58、0.48,均 P<0.05)。 结论:AA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TOX与不同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TOX表达水平与不同抑制性受体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