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公立医院基于RBRVS理论的医技科室绩效改革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也拉开了帷幕。作者以某医院为例,深入剖析了医技科室基于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BRVS)理论,以工作量考核为基础、多维度成本考核为重点、工作效率为鞭策、工作质量为根本的四维一体绩效考核方案,并介绍了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方案落实至科室二次分配的过程。该绩效考核方案科学反映了医技科室医务人员的工作价值,加强了科室对成本的管控意识,提升了科室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显著激励了医技科室人员,深化了医院现代化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网格化管理以其敏捷、精准和高效的特点在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其用于医政管理有助于制定科学完善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效率,保障患者安全。作者介绍了上海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探索建立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践。该院自2016年初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了"院-科-组"三级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组织架构、科学布置防控管理网格点、施行专人岗位责任制、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并实施激励措施。通过描述性分析和 χ2检验分析网格化管理实施前后的医院感染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实施后的医院感染人数、手术部位感染人数、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人数、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人数均低于实施前且实施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实施后的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人数、发热病人血培养送检人数、手卫生依从时机均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P<0.05)。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适用于在医疗机构内运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校新附属医院医师教学绩效纳入薪酬的激励机制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如何激励医师参与和投入临床教学是高校新附属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为例,探讨了专责教学主治医师岗位设置、"教学标准学时"考核制度,建立教学绩效与医师薪酬紧密关联的教学激励机制。实践结果表明,教学绩效直接关联医师薪酬对教学的激励作用明显;精细化核算临床教学工作量是准确核算教学绩效的基础;教学绩效在注重个体激励的同时应当加强教学团队绩效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区办市管"模式下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区办市管"模式下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至被托管医院的意愿开展研究,探讨影响其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提供参考建议。方法:以双因素理论为指导制定调查问卷。2019年5月,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开展"区办市管"的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03名医务人员的被派遣意愿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影响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的保健因素(承担家庭责任、拓展人脉关系、领导的动员与激励等)和激励因素(个人职业发展、发挥自身才能、自我成就感等)的评分。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假设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被派遣意愿差异,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个人深入访谈法,分析医务人员长期被派遣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至被托管医院工作,最关注的前6项因素分别为合理的激励(奖励)机制、承担家庭责任、同事对被托管医院的评价、拓展人脉关系、个人职业发展、发挥自身才能。有派遣经历的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高于无派遣经历的人员( P<0.05),前者更注重派遣后的个人职业发展(3.91分),后者更看重派遣后的薪酬激励机制(3.95分);相比于普通医务人员,中高层管理干部被长期派遣至被托管医院的热情与意愿度更高( H=14.536, P<0.001);保健因素中的领导动员及激励机制与激励因素中的个人职业发展是影响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的关键因素( P<0.05)。 结论:"区办市管"模式中,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有待加强,受托医院管理者应结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医务人员的需求,保障被派遣医务人员薪酬及绩效补助,助力其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被长期派遣的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的三级综合医院日间手术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日间手术管理效能成为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热点。2020年7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运用激励相容理论,通过构建组织管理体系、给予日间手术团队增加绩效奖励、设立先进集体和个人、召开工作协调推进会、制定处罚工作方案、强化对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监管等措施,引导医务人员自觉努力实现医院日间手术数量与质量双提升的管理目标。医院日间手术开展率、开展日间手术的科室数量、覆盖的病种数量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从2019年的6.94%、6个科室、64个病种和90.5%增加至2022年的24.08%、21个科室、125个病种和95.0%;日间手术出血发生率和15 d再入院率从2019年的0.6%和0.5%降至2022年的0.5%和0.2%。激励相容理论契合我国日间手术发展目标,为因地制宜提升日间手术管理效能提供了优选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公立医院内部薪酬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及实践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对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正向激励作用。笔者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自2018年以来分步推进医、护、技、管分序列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包括基于医疗组的医师绩效改革、以护理垂直管理为基础的护理绩效改革、以资源边际效益为主的医技绩效改革、基于岗位职责和360°考评的管理绩效改革。实践显示,薪酬制度改革可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提高护士满意度,缩短医技检查等待时间,保障绩效"国考"成绩及医院综合排名稳中有升。各医院在研究落实薪酬制度改革政策要求时,需因地制宜,以精准、安全的信息系统为支撑,重点考量分配模式、薪酬结构和资金来源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某三甲医院提升优势学科创新转化能力的探索和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为例,探索提升优势学科创新转化的实践结果。方法:对肾脏内科学科研究基础、研究产出、学科创新转化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从学科特点出发,进行研究方向战略布局,转变传统意识,提升创新主体能力,政策引导激励,促进医企研协同创新,提升创造转化的效果已经显现。结论:临床医院要做好优势学科的创新转化,需要支持从临床问题出发、资源协同的临床医学研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流程管理和服务,落实创新转化相关绩效评估,引进和培养创新转化复合型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序位进退法在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医院绩效考核中,由于各科室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经济运行等方面差异显著,使得很多考核指标在不同科室之间缺乏可比性,这已成为各医院长期以来难以有效解决的突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绩效分配的公平性。作者从成本收益评价的困境入手,提出序位进退法的基本概念,并全面阐述了采用序位进退法进行绩效考核的实施步骤及操作要点,指出序位进退法具有纵横结合弱化科间差异、对照科学避免导向偏移、等级区分突显激励作用、末端调整体现奖优惩劣4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从推动医院去利益化进程、实现医院绩效分配公平、强化医院绩效管理导向3个方面,探讨了该方法在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应用价值,为构建更加科学、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管的影响因素与重点内容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明确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监管的关键影响因素和重点内容,为完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21年发表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监管相关文献及2003—2021年发布的相关政策文本,采用文献分析和德尔菲法确定紧密型医共体监管影响因素和监管内容;采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DEMATEL)分析影响紧密型医共体监管的关键因素,并通过优序图法确定紧密型医共体监管的重点内容。结果:共获得14项紧密型医共体监管影响因素和15项监管内容。根据各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确定激励约束(11.349,0.936)、卫生法律法规(10.912,0.653)、绩效考核(10.610,0.249)、财政投入(10.198,0.481)为对其他因素有较强影响的关键原因因素;监管成本(12.293,-0.822)、专职监管人员能力(10.471,-0.654)、专职监管人员数量(10.378,-0.388)为较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核心结果因素。根据优序图法结果共确定12项监管重点内容,按照重要性得分排序依次为服务对象满意度(60.0)、医务人员满意度(59.0)、公共卫生服务(56.5)、绩效考核标准(51.5)、双向转诊情况(51.0)、紧密型医共体运行考核(50.5)、医疗质量管理标准(49.0)、医疗服务质量(47.0)、财政补助经费(47.0)、绩效考核分配(46.5)、医保支付打包(46.5)和基金结余分配(45.0)。结论:为完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体系,有效提升监管成效,应重点关注关键原因因素和关键结果因素的影响,聚焦于对满意度、医疗服务、管理标准和利益机制4个方面重点内容的监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绩效激励机制、着重于临床能力培养的实习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习生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绩效激励机制,以提高实习生临床能力水平。方法:采用主观赋值法、专家咨询法构建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并通过问卷和深入访谈的形式对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分值设置进行专家咨询。结果:专家咨询的反馈结果指出,指标体系里教学查房、小讲座的分值需要进行调整,同时设置最低毕业标准,以此标准确定是否能参加结业考核。结论:教学查房、小讲座分值提高,病例讨论分值降低,结业考核分数不纳入最低标准。在建立初步的指标体系后,还将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导师双选、研究生复试等政策导向进行绩效激励),同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注重形成性评价等方面,积极提升实习生临床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