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大桥分部(嘉兴老年病医院)住院治疗的A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巴氏指数(BI)评价自理能力;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学评定量表(BEHAVE-AD)评价精神行为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4评价心理状况;采用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价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AD患者认知功能、自理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DAS-Cog评分(52.46±4.36)分和MMSE评分(25.01±2.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3.21±5.45)分和(21.72±2.97)分( t=8.38、5.40,均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BI评分(79.45±4.25)分,高于对照组的(70.94±3.41)分( t=9.88,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BEHAVE-AD评分(7.87±1.56)分,低于对照组的(13.24±2.47)分( t=11.63,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13.15±3.08)分和HAMD评分(12.08±4.0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23±2.79)分和(17.32±3.27)分( t=7.73、6.40,均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QOL-AD评分(32.56±2.48)分,高于对照组的(29.07±3.14)分( t=5.52, P < 0.05)。 结论: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AD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OEC管理模式在老年病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OEC管理模式在老年病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49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按OEC管理模式设立考核目标、考核单元、考核内容,确立考核指标体系、护理日清体系和奖励机制。比较OEC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估OEC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OEC管理模式实施后,医院整体护理能力[(97.2±3.2)分]、病区护理管理能力[(96.1±5.4)分]、医疗文书管理水平[(97.8±2.8)分]、基础护理能力[(98.3±5.1)分]等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97.2%)均明显高于实施前( t=3.86、3.61、3.26、3.38,χ 2=5.42,均 P<0.05)。 结论:OEC管理模式对提高老年病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实现护理的目标化和精细化管理有较明显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媒体互动式教学对老年病科住院医师的规培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媒体互动式教学对老年病科住院医师的规培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实施规培的80名老年病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组采用多媒体互动式教学。规培3个月,对比两组规培后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规培前后综合能力以及对规培模式的满意度。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0进行 t检验。 结果:两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92.06±4.75)vs.(87.54±4.23)]与临床技能考核成绩[(89.63±4.28)vs.(80.09±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试验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规培前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规培后上述各项能力评分均有所提升( P<0.05),且试验组各项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在提高认知速度、提高理解力、增强记忆力、提高问题分析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知识拓展、培养批判思维、提高整体性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工作熟练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使用多媒体互动教学对老年病科住院医师实施规培,能提高规培医师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提升规培医师综合能力,还能提高规培医师对规培模式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牙周炎与轻度认知障碍关系的临床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不同程度牙周炎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影响,寻找MCI的潜在口腔局部风险因素,探索牙周炎与MCI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首诊或老年病科转诊的中老年牙周病患者共70例(女性44例,男性26例)。对照组为认知正常的牙周病患者,病例组(MCI组)为老年病科转诊的确诊MCI的牙周病患者。由牙周专科医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相关牙周指标并拍摄曲面体层X线片,按1999年分类定义牙周炎的分度,按2018年分类定义牙周炎的分期和分级。由老年病专科医师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肘静脉血以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人群因素、牙周相关指标和血清炎症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二元Logistic分析计算研究对象牙周炎程度及主要牙周临床指标的MCI比值比(odds ratio, OR)。 结果:对照组共纳入39例、MCI组纳入31例患者。70例研究对象年龄(58.3±6.2)岁(45~70岁),组间比较显示对照组中高学历人群占比显著高于MCI组(χ2 =9.45, P=0.024),对照组年龄[(57.1±6.0)岁]与MCI组[(59.7±6.3)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4, P=0.082)。对照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例数及占比[43.6%(17/39)]显著低于MCI组[74.2%(23/31)](χ2 =6.61, P=0.010),中重度牙周炎在纳入年龄和学历校正后的 OR值为3.00(95% CI:1.01~8.86, P=0.048)。牙周炎分级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5.56, P=0.062),牙周炎分期(χ2 =7.69, P=0.041)及分期分级(χ2=13.86, P=0.036)的组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照组相比MCI组,存在探诊深度≥6 mm深牙周袋者占比更低(17.9%对比41.9%,χ2 =4.87, P=0.027),探诊深度≥4 mm位点数更少[(6.48±6.70)个对比(11.03±8.91)个, t=-2.44, P=0.017],菌斑指数(1.42±0.56对比1.68±0.57, t=-1.91, P=0.059)和牙龈指数(1.68±0.29对比1.96±0.30, t=-3.93, P<0.001)也更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1β、IL-6及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组中老年人群中重度牙周炎与MCI发病有较强的关联;存在较深牙周袋且牙周袋数量较多、口腔卫生不良和牙龈炎症较重也是MCI潜在的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认知衰弱风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内科、老年病(综合)科、内分泌科收治的37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和校准度。结果:379例老年住院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45例(38.3%)发生认知衰弱。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史、日常锻炼情况、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Barthel指数、营养状态是老年住院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 P<0.0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0(95% CI:0.721~0.819, P<0.001),灵敏度为0.607,特异度为0.838,最大约登指数为0.44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 2=3.581, P=0.893。采用Bootstrap重复抽样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平均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95% CI:0.687~0.788)。 结论:老年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可预测老年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发生风险,能够为医护人员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结果为导向的综合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压力性溃疡的预防作用及对其心理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以结果为导向的综合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压力性溃疡(简称压疮)的预防作用及对其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卧床治疗的老年病患者11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结果为导向的综合干预。对比两组压疮情况,护理前及护理2 w后两组受压区表皮温度、体表压力及心理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2 w后两组肩胛骨及骶尾部的皮温及体表压力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2 w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结果为导向的综合干预对老年病患者压疮的预防作用较好,有效改善其心理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6至2020年北京某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梅毒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16至2020 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梅毒抗体筛查结果,探讨梅毒抗体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特点及就诊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 至2020 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术前筛查中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梅毒抗体筛查626 528人,年龄1~98岁,其中梅毒抗体初筛阳性共计6 696人,经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验)后阳性4 232人,男性2 132人(50.4%),女性2 100人(49.6%)。梅毒抗体筛查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MIA),复检采用TPPA试验。应用SPSS20.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梅毒抗体阳性患者的检出率、年龄、性别、科室及临床诊断等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6 696例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阳性后经TPPA复检阳性4 232例。梅毒检测人数逐年增加,但阳性检出率降低,2020年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比2016年下降了18.9%。男性患者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较女性患者高,各占总检测人数的0.80%和0.59%。不同性别患者的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都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0~20岁、21~40岁、41~60岁、61~80岁、>80岁的总阳性率依次为0.15%、0.45%、0.95%、1.07%、1.41%,男性升高幅度较女性大。男性>80岁组的阳性率是0~20岁组的18.13倍,女性为5.54倍。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排在前6位的就诊科室依次为急诊科、肿瘤科、呼吸科、老年病内科、内分泌科、神经科,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9%(104/5 810)、1.46%(55/3 767)、1.20%(74/6 167)、1.20%(22/1 833)、1.10%(32/2 909)、1.09%(94/8 624)。从临床诊断分析,诊断为不孕症患者中梅毒抗体阳性人数占比(0.64%,672/104 911)高于自然受孕患者中梅毒抗体阳性人数占比(0.10%,24/23 969)。结论:2016至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逐年下降;但随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呈现阳性检出率升高;男性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比女性高;自然受孕孕妇的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低于不孕症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在老年人病毒性肺炎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在老年人病毒性肺炎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160例老年病毒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健康体检的40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将全部病毒性肺炎患者根据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CURB-65)评分和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进行分组,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HMGB1、TNF-α和IL-6水平,分析CURB-65评分、PSI评分与HMGB1,TNF-α和IL-6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HMGB1、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升高,HMGB1、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均 P<0.05);重症病毒性肺炎组患者的HMGB1、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症病毒性肺炎组患者(均 P<0.05)。病毒性肺炎患者HMGB1、TNF-α和IL-6水平与CURB-65评分和PSI评分均呈正相关性(CURB-65评分: r=0.463、0.392、0.497, P=0.015、0.003、0.025;PSI评分: r=0.596、0.515、0.381, P=0.007、0.011、0.009)。HMGB1、TNF-α和IL-6是影响老年人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OR=1.344、1.422、1.351, P=0.006、0.015、0.009)。 结论:HMGB1、TNF-α和IL-6水平与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早期评估病毒性肺炎的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反馈式健康教育为支持的间断式呼吸训练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健康行为及积极心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分析以反馈式健康教育为支持的间断式呼吸训练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健康行为及积极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浙江省荣军医院大桥分部(嘉兴老年病医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以常规健康教育为支持的间断式呼吸训练模式,观察组采取以反馈式健康教育为支持的间断式呼吸训练模式。对两组干预3个月后健康行为、积极心理状态及呼吸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中文版沃里克一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The Warwick-Edinburgh Mental Well-Being Scale,WEMW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FVC、PEF、FEV1/FVC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FVC、PEF、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以反馈式健康教育为支持的间断式呼吸训练模式,不仅能够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健康行为,且能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提高其心理积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淋巴细胞Pole2增龄性表达变化及其在常见老年病患者中初步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Pole2表达水平的增龄性变化,分析常见4种老年病患者与同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ole2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首先对Pole2 mRNA qRT-PCR自建方法进行性能验证,然后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人及同时期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RT-PCR、蛋白印迹法检测20~29、30~39、40~49、50~59、60~69、70~79岁(每组3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Pole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绘制增龄相关曲线;检测糖尿病(DM)、冠心病(CHD)、阿尔茨海默病(AD)、脑动脉粥样硬化(CVD)每组30例,共120例,60~69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ole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做多组均数间比较分析其与同龄健康人群的差异。结果:健康人群Pole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20~29岁至50~59岁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60~69岁至70~79岁年龄段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P<0.001);CHD、AD、DM、CV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ole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同年龄健康人群,其中AD患者组Pole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 P<0.001)。 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Pole2表达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为60岁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后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在常见的4种老年病患者中表达均高于正常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