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型便秘伴焦虑抑郁30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在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型便秘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SPFS型便秘伴焦虑抑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穴:八髎、百会、四神聪),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水平(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持续感觉容量阈值)、盆底表面肌电水平(前静息基线平均值、前静息基线变异系数、快速收缩后放松时间、耐力收缩变异系数)、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PAC-QOL评分)、抑郁焦虑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便秘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肛管功能长度、持续感觉容量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前静息基线平均值、前静息基线变异系数、快速收缩后放松时间、耐力收缩变异系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AC-QOL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便秘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头晕、心慌、恶心、肛门破溃、出血以及晕针、断针等不良事件.结论:在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可有效改善SPFS型便秘伴焦虑抑郁患者的肛管直肠压力水平、盆底表面肌电水平、生活质量和抑郁焦虑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脑肠轴在便秘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解剖区段挂线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一项长期随访的临床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比较解剖区段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高位马蹄形肛瘘病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解剖区段挂线术组,n=43)与对照组(传统切开挂线术组,n=43).随访时间31~4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比较两组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以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情况及肛瘘既往手术史,肛瘘解剖学特征情况(肛瘘分型与内口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愈率86%(37/43)高于对照组治愈率76.7%(33/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为15(15,20)mL小于对照组20(20,25)mL(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肛门失禁严重程度(Wexner)评分分别为2(0,3)分、0(0,0)分均优于对照组[4(2,5)分,0(0,2)分](均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7.67±4.85)min、6(4,7)d、(6.78±2.00)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2.67±7.27)min、7(6,10)d、(8.10±2.12)周](均P<0.05).结论 解剖区段挂线术能有效治愈高位马蹄形肛瘘,相较于传统切开挂线术,解剖区段挂线术治疗高位马蹄形肛瘘具有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肛门括约肌保护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患者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应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患者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治疗的内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观察组(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干预),每组35例.记录并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坠胀感、水肿、术后出血、尿潴留].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四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四个维度评分均提高,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心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 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应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可降低患者疼痛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辅助治疗模式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新辅助治疗模式下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进行调查,探讨新辅助治疗前至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完整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并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LAR)联合保护性造口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新辅助治疗前行直肠MRI评估为mT 3~4b或mN 1~2而无远处转移(M 0)的患者,同时肿瘤下缘距肛缘<12 cm;(2)新辅助治疗前活检病理确诊直肠腺癌;(3)行完整周期的新辅助治疗;(4)接受根治性保肛手术治疗,术式均为LAR联合保护性造口,已经完成造口还纳,同时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Ⅳ~Ⅴ级、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者、过去5年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有严重精神疾病史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禁忌者后,共纳入83例患者,男性51例(61.4%),中位年龄59岁,体质指数(24.4±3.1)kg/m 2。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机构生活质量问卷的结直肠癌模块(EORTC QLQ-CR29)、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Wexner便秘评分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分别调查了解患者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包括直肠肛门功能、性功能等方面。量表的各项分值采用 M( P25, P75)表示。 结果:(1)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焦虑[分别为64.4(52.0,82.5)分、75.3(66.0,89.5)分、82.6(78.0,90.0)分、83.6(78.0,91.0)分]和担心身体形象[分别为76.8(66.0,92.0)分、81.1(76.5,91.5)分、85.5(82.5,94.0)分、86.1(82.0,92.0)分]均有所改善(均 P<0.01);盆腔痛[分别为5.4(2.0,8.0)分、5.0(2.0,7.8)分、3.9(1.0,5.0)分、3.0(1.0,5.0)分]、尿失禁[分别为15.7(7.0,22.0)分、11.1(0,17.5)分、10.0(0,17.0)分、9.9(0,16.0)分]、阳痿[分别为14.3(4.2,19.0)分、12.2(0,16.8)分、5.6(0,10.0)分、5.2(0.2,8.0)分]、尿频[分别为26.4(13.0,38.5)分、13.9(0,20.0)分、13.4(2.5,21.5)分、13.2(2.0,20.0)分]和黏液血便[分别为4.7(3.0,6.0)分、2.6(0,5.0)分、2.2(0,5.0)分、1.9(0,4.0)分]等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男性性功能、腹痛、口干、担心体质量改变、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评分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5)。在女性性功能、排尿困难、味觉障碍和排粪失禁方面,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 P>0.05)。(2)IIEF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模式前后,各项评分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直肠肛门功能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排气失禁[分别为3.1(0,4.0)分、2.3(0,4.0)分、1.8(0,4.0)分、1.2(0,3.0)分]和急迫排粪[分别为7.2(0,11.0)分、5.2(0,11.0)分、2.9(0,9.0)分、1.7(0,0)分]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不完全排空感方面,患者症状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有改善(均 P<0.05);在需要协助排粪[分别为0(0,0)分、0.7(0,1.0)分、0.6(0,1.0)分、0.7(0,1.0)分]和排粪失败[分别为0.2(0,0)分、1(0,2.0)分、0.8(0,1.5)分、0.8(0,1.0)分]方面,患者症状呈现恶化趋势(均 P<0.01)。对新辅助治疗效果不同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比较术前与新辅助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新辅助治疗较不敏感与较敏感的患者在功能、症状方面改变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较不敏感的患者在排尿困难、尿失禁、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症状显著改善(均 P<0.05),而较敏感患者在便频方面症状改善( P<0.05)。 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治疗模式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患者在需要协助排粪及排粪失败方面,呈现恶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冷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冷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结直肠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诊断的结直肠息肉患者320例,采用Excel2007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CS-EMR组和热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HS-EMR)组各160例;主要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方法的过程指标、手术对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差异。结果:CS-EMR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HS-EMR组[(4.11 ± 1.20) min比(4.42 ± 0.9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S-EMR组在术后4、12 h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低于HS-EMR组[(3.11 ± 0.78)分比(3.48 ± 0.80)分、(3.38 ± 0.80)分比(3.61 ± 0.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S-EMR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HS-EMR组[(27.83 ± 5.01)h比(29.66 ± 4.84) h、(43.73 ± 7.80) h比(47.28 ± 8.1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S-EMR组并发症显著低于HS-EMR组[5.63%(9/160)比12.50%(2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S-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与HS-EMR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前者具有切除时间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上海长征医院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患者10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ERAS理念下的护理健康教育路径,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焦虑、疼痛感、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试验组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21.94±1.89)h、肛门排气排便时间(21.31±1.89)h、首次进食时间(10.26±1.14)h、术前准备时间(1.58±0.59)h、住院时间(7.57±0.74)h短于对照组(25.14±2.33)h、(23.93±1.94)h、(15.85±1.73)h、(1.96±0.64)h、(9.16±0.84)h,首次活动时间(32.64±6.73)min、首次活动距离(81.39±14.29)m长于对照组(22.74±4.83)min、(64.26±12.7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情感状况、身体状况、社会状况、功能健康、肝胆特异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静息时、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78.43%(40/51),且试验组治疗依从性评分(10.84±1.12)分高于对照组(7.73±1.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采用基于ERAS理念下的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其焦虑感及疼痛感,进而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与改良Peña术治疗肛门闭锁伴直肠前庭瘘的疗效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laparoscopic-assisted anorectoplasty,LAARP)和改良半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modified semi 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简称改良Pe?a术)治疗肛门闭锁伴直肠前庭瘘(anal atresia and vestibular fistula,AV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21年9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3例肛门闭锁伴直肠前庭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LAARP手术组16例和改良Pe?a术组27例,收集两组患儿手术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裂开、直肠回缩、直肠黏膜外翻、肛门狭窄、瘘管复发等);通过李(正)氏临床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排便控制功能。结果:LAARP组和改良Pe?a术组手术年龄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AARP组手术时间[(2.17±0.80)h]长于改良Pe?a手术组[(1.63±0.4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AARP组术中出血量[4.00(3.00,5.00) mL]较改良Pe?a术组[10.00(5.00,10.00) 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裂开(2/16比7/27)和肛门狭窄(2/16比3/2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Pe?a术组术后发生直肠回缩3例,LAARP组无一例直肠回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AARP组术后发生直肠黏膜外翻4例(25%),改良Pe?a术组无一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均无一例出现瘘管复发。两组患儿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LAARP在AVF患儿中运用可减少术中出血量,远期排便功能与改良Pe?a术一致,但手术时间较改良Pe?a术长,且可能增加术后直肠黏膜外翻的发生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全麻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全麻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72例,年龄50~80岁,ASA分级Ⅰ~Ⅲ级,BMI 18.5~27.9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6):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仅行单纯全凭静脉麻醉。术毕采用PCIA至术后48 h,静态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地佐辛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7 d时检测肺功能,记录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量(FEV 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 25%-75%)及其恢复至80%预计值的时间。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 d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SpO 2、PaO 2及PaCO 2。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和30 d内再次住院情况;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 d内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FVC、FEV 1和FEF 25%-75%升高,FVC、FEV 1和FEF 25%-75%恢复至80%预计值的时间缩短,术后SpO 2和PaO 2升高,PaCO 2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用于全麻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可改善术后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早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造口顺行灌肠改善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排便功能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含益生菌溶剂经回肠造口顺行灌肠对低位直肠癌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并回肠造口手术患者术后肛门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85例因低位直肠癌行ISR并回肠造口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其中未灌肠组60例,含益生菌溶剂顺行灌肠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与临床指标,通过问卷量表,直肠肛门测压,肠镜等评估患者术后肛门及肠道功能等情况。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 χ2检验或连续校正的 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含益生菌溶剂顺行灌肠组在造口还纳术后1、3、6个月Wexner失禁评分、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LARS)、6个月梅奥内镜评分(MES)、还纳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灌肠组[(11.60±1.97)分比(13.23±3.47)分、(9.40±2.50)分比(11.17±3.65)分、(7.08±1.75)分比(9.38±2.58)分, t=2.730、2.207、4.757, P<0.05, Z=-2.145、-2.519、-2.165, P<0.05; Z=-3.332, P<0.05;(36.12±13.56) h比(57.67±16.60) h、(41.88±16.06) h比(60.15±16.64) h、8%(2/25)比31.7%(19/60), t=5.735、4.657, χ2=4.117, P<0.05],在还纳术后1、3、6个月大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FIQL)高于非灌肠组,Lifestyle/生活方式[(1.69±0.20)分比(1.36±0.21)分、(2.06±0.22)分比(1.77±0.24)分、(2.34±0.25)分比(2.01±0.31)分, t=-6.498、-5.317、-4.744, P<0.05]、Coping/心理应对[(1.67±0.26)分比(1.49±0.27)分、(1.90±0.35)分比(1.73±0.33)分、(2.38±0.35)分比(2.15±0.37)分, t=-2.715、-2.056、-2.585, P<0.05]、Depression/抑郁[(2.19±0.34)分比(1.81±0.31)分、(2.37±0.47)分比(2.04±0.50)分、(3.09±0.36)分比(2.76±0.64)分, t=-5.048、-2.827、-2.902, P<0.05]、Embarrassment/社交窘迫[(2.15±0.66)分比(1.76±0.55)分、(2.31±0.75)分比(1.95±0.64)分、(2.61±0.76)分比(2.22±0.67)分, t=-2.788、-2.264、-2.284, P<0.05],两组在还纳术后3、6个月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最大容积(MTV)、直肠顺应性(R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7±6.17) mmHg比(26.54±4.34) mmHg、(33.46±6.22) mmHg比(29.33±4.70) mmHg,(97.13±8.23) mmHg比(90.84±12.07) mmHg、(105.63±8.12) mmHg比(100.67±13.09) mmHg,(56.50±6.39) ml比(59.50±8.01) ml、(62.30±6.48) ml比(63.30±7.90) ml,(5.72±1.27) ml/mmHg比(5.65±1.15) ml/mmHg、(8.20±1.52) ml/mmHg比(7.81±1.54) ml/mmHg, t=-1.478、-1.675、-1.361、-1.018、0.925、0.309、-0.128、-0.568, P>0.05]。 结论:通过含益生菌溶剂经回肠造口顺行灌肠可以一定程度改善ISR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及排便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快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切除预后与并发症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切除患者的预后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采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局部切除;(2)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退缩明显[MR检查肿瘤退缩分级(mrTRG)为1、2级];(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Ⅲ级。排除标准:(1)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2)既往5年内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3)合并消化道梗阻、穿孔、出血等具有急诊手术指征者。根据上述标准,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和局部切除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无病生存期(DFS)、术后短期并发症及术后1年随访时肛门控气、控粪功能与生活质量(EORTC QLQ-CR29量表评估,症状性维度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66.7±12.3)岁。肿瘤位于前壁16例,侧壁和后壁各12例。新辅助治疗前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3±1.2)cm,新辅助治疗后为(5.1±0.9)cm。根据mrTRG退缩分级,mrTRG1级31例,2级9例。所有患者均完成TEM局部切除手术。术后1个月内共19例(47.5%)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Clavien-DindoⅠ级并发症14例,Ⅱ级3例,Ⅲ级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1年发生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2例,其余均未发现严重的肛门功能障碍。EORTC QLQ-CR29生活质量评分显示,TEM术后1年除味觉( Z=-1.968, P=0.049)、焦虑( Z=-3.624, P<0.001)、皮肤疼痛( Z=-2.420, P=0.023)劣于新辅助治疗前,其余评估结果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完全退缩17例,中度缓解13例,轻度缓解10例。随访(49.1±29.6)个月,术后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4例(肝转移3例,肺转移后肝转移1例),无死亡病例,5年DFS为84.3%。 结论: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行TEM局部切除,可作为精确判断临床完全缓解(cCR)的重要手段,对cCR或近cCR患者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同时对患者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但新辅助放化疗后TEM局部切除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有复发转移的风险,仍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