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在肩峰撞击综合征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 观察采用"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在肩峰撞击综合征康复中的疗效,为优化肩峰撞击综合征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在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断为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共60例,但在实际试验中排除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治疗结束时未及时测试等情况,最终实际纳入患者共5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7),两组均给予物理因子、手法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试验组则采用"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肩关节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采用肩关节的主动活动测量(AROM)对肩关节屈曲和外展活动度进行评估;此外,还引入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指数(SPADI)对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主动屈曲和外展活动度以及SPADI评分均得到了改善(P<0.05).试验组VAS评分、AROM(外展)角度、SPADI评分及AROM(屈曲)角度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在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治疗中,采用"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肩痛、改善肩关节屈曲和外展主动活动度,进而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
手法松解术联合几丁糖治疗肩周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2组治疗前、治疗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肩关节评分(CMS)、肩关节活动度、总有效率及复诊率.结果 治疗l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2组VAS评分、CMS、肩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49/50)高于对照组(78%,39/50)(P<0.05),复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筋主骨从"理论指导下手法松解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冻结期肩周炎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提高肩关节活动度、降低复诊率,在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方面优势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种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技术的疗效比较及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比较三种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单排技术、双排技术和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并对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2月106例于该院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排组(n=35)、双排组(n=32)和缝线桥组(n=39).分别于术前、术后3、6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并测量3组患者外旋活动度和前屈活动度.比较3组患者术后再撕裂发生率和慢性疼痛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慢性疼痛,分为慢性疼痛组(n=21)和非慢性疼痛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缝线桥组术后3和6个月VAS明显低于单排组和双排组,3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VAS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桥组术后3和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高于单排组和双排组,外旋活动度和前屈活动度大于单排组和双排组.3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外旋活动度和前屈活动度明显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桥组术后再撕裂发生率低于单排组和双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但单排组与双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3组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疼痛组女性占比、撕裂直径<1.0 cm占比和术后重度疼痛占比明显高于非慢性疼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损伤部位、损伤原因、吸烟史和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年龄、BMI、病程、损伤部位和损伤原因等)后,女性、撕裂直径<1.0 cm和术后重度疼痛是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相对于单排缝合技术和双排缝合技术,能更快地缓解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增加活动度,且术后再撕裂的发生风险低.但三种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均存在一定的慢性疼痛风险,且女性、撕裂直径<1.0 cm和术后重度疼痛是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肌骨超声引导精准可视化介入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精准可视化介入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23年 1月—2024年 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收治的94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骨超声引导精准可视化介入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 7 d,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个月后,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及外旋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精准可视化介入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能减轻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疼痛,有助于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扩大肩关节活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治疗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9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16例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1岁(40~77岁)。12例原始损伤伴有肩关节脱位。原始移位的大结节骨折未及时手术治疗者8例,初次手术治疗大结节骨折未有效复位者4例,手术治疗后大结节骨折再次移位者4例。2例向前方移位,3例向后方移位,11例向上方移位。大结节移位距最后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个月。移位距离平均16.5 mm。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55个月(16~118个月)随访。15例术后大结节解剖复位,顺利愈合;1例复位欠佳,随访发现大结节再次出现向上移位。16例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分别为(37.0±11.7)、(91.0±9.9)分,前屈上举范围分别为33.0°±26.7°、144.0°±38.5°,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5±1.0)、(0.7±1.3)分,术后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有1例患者肩部功能评分欠佳,但尚能满意完成日常生活需要。 结论: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移位特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对肩袖损伤患者肌腱弹性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以弹性超声成像为评估手段,观察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对肩袖损伤后肌腱弹性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两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行关节松动康复训练治疗,每周训练3次(周一、三、五),每次20 min,共治疗6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加行温针灸和悬吊训练治疗,每周3次(周一、三、五),每次30~40 min(艾条燃尽为止),6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6周治疗结束后(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肩关节各方主动活动度(SAROM)、杨氏模量(E)值评估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及肩袖肌腱弹性,并判定肌腱弹性及肩关节功能,分析两者间变化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E值较组内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其外展SAROM较组内治疗前显著增加(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外展SAROM和E值均明显优对照组(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AS与外展SAROM成负相关变化(治疗组r 2=0.306, P<0.05;对照组r 2=0.178, P<0.05),而E值与VAS及外展SAROM均无线性相关关系,其中治疗组E值与VAS值的r 2=7.723E -5,( P>0.05);E值与外展SAROM值的r 2=0.004( P>0.05);对照组E值与VAS值的r 2=0.025( P>0.05),E值与外展SAROM值的r 2=8.363E -5( P>0.05)。 结论:温热针灸结合悬吊训练疗法可有效改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肌腱弹性,患者肩袖疼痛改善程度与肩关节活动度呈线性相关,但肩袖疼痛改善程度与肌腱弹性的变化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骨关节病变14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14例临床及基因诊断的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PPRD)患儿临床特点,分析PPRD关节病变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3年9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及合作单位就诊的14例PPRD患儿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基因学检测资料。将住院和随访资料进行病例观察性回顾分析,采用Kendall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4例患儿中,男6例,女8例,均为中国汉族儿童;平均起病年龄6.12岁(2~11岁),平均确诊年龄10.61岁(5~17岁),确诊时平均病程4.46年(0.5~6.0年)。关节受累个数为4~14个,平均9.20个,以跛行为首发症状者12例。14例患儿均有髋关节活动受限表现,无明显髋关节疼痛。髋关节影像学提示:间隙狭窄11例,股骨颈变短2例,股骨头外移4例,关节面硬化、囊变、骨质破坏8例。四肢关节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膨大为主要表现,其余关节按易受累顺序为:膝(11例)、肘(8例)、腕(7例)及踝(5例)关节,肩关节受累较少见(1例)。脊柱主要表现为曲度改变,活动受限8例,以胸、腰椎受累为主(13例),颈部受累少见(1例)。确诊时病程与关节受累数及关节活动受限数目呈正相关( r=0.584、0.671, P=0.007、0.002)。本组患儿8例误诊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其中误诊最长时间达6年。14例患儿均存在 CCN6基因突变,其中复合杂合突变10例,纯合突变4例;5例存在c.342T>G、c.667T>G,4例存在c.589+2(IVS4)T>C,3例存在c.866dup,2例存在c.136C>T、c.624dupA。 结论:PPRD表现为多关节受累,髋关节受累最多见,病变严重,易误诊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随着病程延长,受累关节数目逐渐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的镇痛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120例肩袖撕裂接受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的患者,男45例、女75例,年龄(61.35±5.75)岁(范围57~67岁),左侧肩关节58例、右侧肩关节62例。随机分为鸡尾酒注射组(接受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吗啡+肾上腺素+复方倍他米松复方制剂)和镇痛泵组(应用镇痛泵),每组60例。围手术期及术后镇痛均采用标准化方案。在手术当日、术后第1天和第2天、出院当日以及术后2周和6周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肩关节活动范围。并记录术后临时镇痛剂(塞来昔布)的应用次数,以及鸡尾酒注射和镇痛泵应用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肩袖撕裂面积和术中使用锚钉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鸡尾酒注射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更低、肩关节活动度更大。与镇痛泵组相比,鸡尾酒注射组术后6、12 h和前24 h的临时镇痛剂应用次数减少。术后12 h鸡尾酒注射组VAS评分为3(3,4)分,低于镇痛泵组为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43.004, P=0.003);术后18 h鸡尾酒注射组VAS评分出现反跳,VAS评分上升至4(3,4)分,但仍低于镇痛泵组的5(4,5)分;术后24~48 h鸡尾酒注射组VAS评分与镇痛泵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是术后12 h较低VAS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 OR=4.125,95% CI(2.672,4.328), P=0.015],而患者的年龄、BMI、ASA分级、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肩袖撕裂面积、锚钉使用数量不是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因素均不是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 结论:关节周围鸡尾酒注射可大幅减少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锁骨钩钢板固定对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8例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A组)、另外49例患者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的肩关节疼痛程度评分、肩关节功能评价、手术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B组( P<0.05);A组和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1、3个月,A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高于B组( P<0.05);术后6个月、1年,A组和B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3个月,A组患者肩关节的力量、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B组( P<0.05);术后6个月,A组和B组患者肩关节的力量、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8.33%)与B组患者(4.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双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优势在于创伤小,但是术后疼痛程度缓解效果及肩关节功能恢复不及前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药物注射。治疗前和治疗7 d、14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治疗7 d、14 d后,采用超声图像评价两组患者肩峰下滑囊积液的吸收情况。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14 d后的VAS评分下降,UCLA评分增加( 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的VAS评分[(3.06±0.86)分]和UCLA评分[(24.83±1.74)分]、14 d后的VAS评分[(2.03±0.80)分]和UCLA评分[(30.93±1.46)分]均较对照组改善优异( 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肩峰下滑囊积液吸收总有效率(80.0%)较对照组高( P<0.05)。 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能有效缓解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促进滑囊积液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