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氧饱和度与单肺通气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组织氧饱和度变化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28例,根据术后3 d是否发生PND将患者分为PND组( n=34)和非PND组( n=94)。采用组织氧饱和度仪监测双侧前脑组织氧饱和度(SctO 2)、前臂肱桡肌和股四头肌的肌肉组织氧饱和度(SmtO 2)。术前及术后3 d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若患者术后MoCA评分较术前下降≥2分即被认为发生了PND。观察指标为PND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PND发生率为26.6%(34/128)。2组患者在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新发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肺栓塞、急性肾功能不全、败血症、深静脉血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ND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0(6.0,8.5)d,较非PND组的6.0(5.0,8.0)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394, P=0.017)。上肢SmtO 2最低值( OR=0.988,95 %CI:0.954~1.024, P=0.519)、降幅( OR=1.010,95 %CI:0.979~1.042, P=0.514)和下肢SmtO 2最低值( OR=0.996,95 %CI:0.961~1.032, P=0.832)、降幅( OR=0.997,95 %CI:0.971~1.025, P=0.851)均与PND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高( OR=2.617,95 %CI:1.112~6.157, P=0.029)和单肺通气期间SctO 2最低值( OR=0.931,95 %CI:0.880~0.986, P=0.014)是发生PND的危险因素。 结论:SctO 2降低是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发生PND的危险因素之一,而SmtO 2变化与PND无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预先单肺通气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用于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预先单肺通气(OLV)联合呼吸暂停对支气管封堵器(BB)用于胸腔镜手术行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左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预先OLV组(A组)、呼吸暂停组(B组)和预先OLV联合呼吸暂停组(C组),每组25例.记录3组打开胸膜到肺完全萎陷的时间、外科医生满意度、进胸前准备时间、OLV时间、手术时间和OLV开始至胸膜打开后20 min内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90%]的发生情况;记录3组胸膜腔开放即刻(T0)、胸膜腔开放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和20 min(T4)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肺完全萎陷时间明显缩短,外科医生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肺完全萎陷时间和外科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0时点LCS低于A组,而在T1时点,则明显高于A组,C组T1、T2、T3和T4时点LCS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时点SpO2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用BB行OLV的胸腔镜手术患者,预先使用OLV联合呼吸暂停,可以改善非通气侧肺的肺萎陷效果,缩短了肺完全萎陷时间,提高了外科医生满意度,且OLV的早期LCS更高,但仍需监测OLV期间的SpO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改良预先单肺通气加快胸腔镜手术肺萎陷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评价改良预先单肺通气(OLV)在胸腔镜手术中加快术侧肺萎陷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择期行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术102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常规OLV(C组)、预先OLV(P组)、改良预先OLV组(M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相应肺萎陷方法监测并记录病人胸腔开放后获得满意肺萎陷所需时间,胸腔开放后1、5、10、20、30 min肺萎陷评分,诱导前(T0)、插管后/膨肺前(T1)、侧卧前/膨肺末(T2)、侧卧后/膨肺后1 min(T3)、胸腔开放即刻(T4)、获得满意肺萎陷时刻(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T0、T3、T4、T5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病人术中低氧血症发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术后肺部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 排除1例困难插管及7例胸腔粘连病人,最终94例病人研究数据被纳入分析.与C组[(14.8±2.8)min]及P组[(9.3±1.6)min]相比,M组[(6.8±1.3)min]病人胸腔开放后获得满意肺塌陷时间更短(均P<0.01);胸腔开放后1、5、10 min肺萎陷评分更高(均P<0.01).M组病人各时间SpO2、PaO2、PaCO2与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组病人T2 MAP、心率较T1、T3短暂降低(均P<0.05).三组病人无术中低氧血症发生;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ICU)转入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预先OLV能更明显地加快胸腔镜手术双腔插管病人术侧肺萎陷,且对病人安全没有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支气管封堵器在左侧肺叶切除术后行右侧肺部分切除术患者肺隔离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探讨左侧肺叶切除术后行右侧肺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肺隔离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例行左侧肺叶切除术后再行右侧肺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前评估患者胸部CT除外下呼吸道解剖异常,全麻诱导后使用单腔气管插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行肺隔离,采用短暂停通气结合术侧肺阻塞技术行单肺通气.术中均采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观察肺隔离成功、单肺通气时高气道峰压、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5例患者均无右肺上叶开口解剖变异,使用支气管封堵器行肺隔离完成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行右肺隔离,2例患者行选择性右肺上叶隔离,1例患者行选择性右肺中下叶隔离.2例行选择性右肺上叶隔离患者中,1例患者需降低单肺通气时潮气量以利于右肺上叶的显露.另1例单肺通气后出现高气道峰压,调整呼吸模式后未见好转且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在窒息氧合下完成肿物切除.5例患者单肺通气时均未发生低氧血症,术后随访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封堵器可安全用于左侧肺叶切除术后再次行右肺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肺隔离,但术前应仔细评估右肺上叶开口位置是否存在变异,选择合理的肺隔离方案,并有相应处理预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术前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OLV)患者的肺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胸腔镜下OLV肺叶切除术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SGB;对照组患者不做穿刺操作.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T0)、OLV开始前(T,)、OLV开始后30 min(T2)、OLV开始后60 min(T3)、术毕(T4)、拔管后30 min(T5)时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参数和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各时间点2组患者氧合指数(OI)和肺内分流率(Qs/Qt)以及pH值.分别于T0、T3、T5时,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水平,记录患者术后SGB相关并发症及术后72 h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T,、T2、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显著低于T0时(P<0.05);T4和T5时的MAP和HR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其他时间点间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2组患者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5各时间点2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T3时的气道峰压(Ppeak)、呼吸频率(RR)显著高于T1和T4时,潮气量(TV)显著低于T1和T4时(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Ppeak、T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4时,2组患者的Ppea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2组患者的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5时,2组患者的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1与T0时的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T5的OI显著低于T0和T1时(P<0.05);T2~T5时,观察组患者的O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2~T5时的Qs/Qt值显著高于T0、T1时(P<0.05);T2~T5时,观察组患者的Qs/Q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3和T5时的血清SP-A、IL-6水平显著高于T0时(P<0.05);T3、T5时,观察组患者的SP-A、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T3和T5时血清IL-10水平低于T0时,观察组患者T3和T5时的血清IL-10水平高于T0时(P<0.05);T3、T5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T3和T5时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T0时(P<0.05);观察组患者T3和T5时血清MDA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5时,观察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3、T5时,对照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T0时,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T.时(P<0.05);T3、T5时,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4例出现单侧喉返神经阻滞症状,1例患者出现臂丛神经阻滞,均于术后24 h内好转,术后随访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术后72 h内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SGB可以显著改善胸腔镜手术OLV患者的OI,减少肺内分流,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高频喷射通气辅助非通气侧肺通气在单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高频喷射通气辅助非通气侧肺通气在胸科单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单肺隔离技术后动脉血氧分压提供一种新的通气模式.方法 选择实施开胸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2组,每组30例,A组(常规单肺通气组):术中非通气侧肺(患肺)与大气相通,B组(常规单肺通气+非通气侧肺辅助高频通气):非通气侧肺与高频喷射通气机相连,使用HFJV模式(频率60次/min、气道压力0.5kg/cm2)辅助通气.分别记录术前双肺通气后10 min (T1)、单肺通气后15 min (T2)、单肺通气后35 min (T3)、单肺通气后60 min (T4),恢复双肺通气后10 min (T5)各时间点的HR、SpO2、MAP、Ppeak值、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通过血气分析结果中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计算肺内分流(Qs/Qt),同时观察2组肺萎陷分级.结果 与A组相比,B组T2~T4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升高,肺内分流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T5时间点相比,2组患者T2 ~ T4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HR、SpO2、MAP、Ppeak值及肺萎陷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辅助单肺通气后非通气侧肺通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不影响手术操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中心静脉压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胸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低中心静脉压(LCVP)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胸科手术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为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切除术的胸科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LCVP联合AHHD组(LA组),每组均为25例,术前均置入右颈内静脉导管和右股动脉热稀释导管,并连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且术中均在PiCCO和CVP监测下进行液体管理,其中C组采用常规输液方案,晶∕胶比约为2:1,目标CVP 6~12 cmH2O,Hct25%以上;LA组麻醉后先行LCVP,采取控制晶体输入量并持续泵注硝酸甘油,目标CVP 2~5 cmH2O,随后再用6%羟乙基淀粉130/0.4行AHHD,目标Hct 25%~30%.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5 min(T0)、开胸前单肺通气5 min(T1)、开胸后单肺通气5 min(T2)、肺叶切除后5 min(T3)、关胸后5 min(T4)等时间点快速注射热指示剂(0 ~ 4 ℃冰生理盐水5 mL)入颈内静脉导管,观察其热稀释曲线,监测并记录SpO2、CVP、MAP、HR、Hct、BIS、PetCO2、CO、SVRI、EVLWI、术中出血量、尿量和手术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MAP、HR、BIS、PetCO2基本稳定,HCT在肺叶切除后、关胸后均明显减低(t = 2.192,P = 0.031 5),SVRI在单肺通气后明显减低(t = 2.653,P = 0.037 6),开胸后明显增加(t = 2.146,P = 0.005 3),在肺叶切除后均有所减少,关胸后明显减少(t = 2.346,P = 0.016 2);CO在开胸后明显减少(t = 1.872,P = 0.013 7),在关胸后有所增加;EVLWI在开胸后明显增加(t = 1.537,P = 0.008 2),但均未达到肺水肿提示标准(EVLWI正常值为3.0 ~ 7.0 mL/kg,2倍以上则提示有肺水肿),在肺叶切除后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在各时间点LA组EVLWI 明显低于C组(t = 3.435,P = 0.003 4);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明显肺水肿、肺不张、低氧血症等严重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低中心静脉压联合6%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胸科手术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可有效减少患者血管外肺水,且无严重肺部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肺通气期间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老年肺部手术患者氧合和呼吸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OLV)期间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老年肺部手术患者的氧合和呼吸力学影响.方法 选取158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术中予以盐酸右美托咪定泵注,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泵注.统计2组不同时刻氧合指数、呼吸力学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观察2组术中低氧血症和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1和T2时刻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1和T2时刻观察组Ppeak、Pmean和VD/V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1和T2时刻Cdy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1和T2时刻MAP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且观察组HR虽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均未出现低氧血症病例,且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1.54%,x2=7.758,P =0.005).结论 老年VATS手术患者在OLV·期间输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改善呼吸力学,提高氧合能力,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反比通气对肺叶切除婴儿单肺通气时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反比通气(IRV)对肺叶切除婴儿单肺通气(OLV)时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儿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比通气组与常规通气组,每组33例.记录患儿双肺通气(TLV) 15 min(T1)、OLV 30 min(T2)、OLV 60 min(T3)、恢复TLV 15 min(T4)的呼吸力学指标,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T2、T3时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呼吸指数(RI)、无效腔率(VD/VT)高于T1时,动态肺顺应性(Cdyn)、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低于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比通气组T2、T3时Pmean、Cdyn、PaO2、OI高于常规通气组,Ppeak、PaCO2、PA-aO2、RI低于常规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peak、pH值外,两组患儿各指标存在交互作用.两组患儿术后低氧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两组患儿均未见苏醒延迟、肺不张和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反比通气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单肺通气患儿,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肺顺应性,降低Ppeak,改善肺弥散功能,促进氧合,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 方法 收集行肺叶切除术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A组)、丙泊酚组(B组)、右美托咪定组(C组)以及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组(D组).4组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诱导方式,B组和D组诱导插管后均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2~4 mg·kg-1·h-1,C组和D组经静脉泵注1.0 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10 min内输注完毕);A组静脉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3组患者单肺通气即刻(T1)、30 min(T2)、1 h(T3)和2 h(T4)时的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全血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术后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发生率. 结果 T1时,4组的OI和RI无显著差异;T2~T4时,4组的OI升高,RI降低,且D组变化幅度最大;与T1比较,T2~T4时4组全血PMN计数、血清中MPO浓度、XOD活性均明显升高,且D组变化幅度最小;D组术后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发生率较A组、B组和C组均显著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可抑制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肺损伤,达到保护肺部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