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病症组成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DPN中医病症组成规律及病机特点,为提高中医药治疗DPN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16年1月-2020年1月343例DPN住院患者四诊资料,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并使用中医理论进行解释。结果:343例DPN患者中男性143例,女性200例,以肢体麻木、口渴引饮、口干、夜尿频多、肢体疼痛等症状出现次数较多;主要舌象为苔薄白、舌黯红、舌淡红等;主要脉象为脉弦、脉细、脉沉等。肢体麻木、口渴引饮、口干、苔薄白、夜尿频多等与其他病症的关联程度较高。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重组出4种证型,分别为瘀血阻络证,肾虚血瘀、胃热伤阴证,脾虚痰湿证,热毒内蕴、正虚邪恋证。结论:DPN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血瘀贯穿疾病发展始终,以益气养阴、通经活络为基本治法,治疗时应注意调护脾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化湿降浊饮对脾虚湿阻型痛风老年患者体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化湿降浊饮对脾虚湿阻型痛风老年患者体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郑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痛风老年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非布司他片,治疗组给予化湿降浊饮,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8周、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痛风总发作率、安全性,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医体质变化、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肝功[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结果 治疗4、8、12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12周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受试期间总发作率18.92%(7/3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以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为多.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痰湿、湿热质明显减少,平和质增多;对照组较治疗前阳虚及瘀血质、平和质增多,湿热质、气虚质较前有所下降.治疗4周、8周、1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59%(35/37)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无明显差异,治疗8周后血尿酸成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血尿酸水平下降缓慢;对照组经治疗4周后降尿酸作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后血尿酸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胃肠道不适各2例,对照组尿常规异常1例,谷丙转氨酶异常对照组1例,治疗组2例,尿素氮异常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较轻,均未做相应处理.结论 化湿降浊饮治疗脾虚湿阻型痛风能明显改善中医体质和总体疗效;其降尿酸作用较非布司他片更为平稳,可有效减少痛风发作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临床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陈康清治疗慢性结肠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陈康清老师认为,脾肾虚致泄为慢性结肠炎主要病机.陈老师运用"态靶辨治"理论治疗慢性结肠炎,将慢性结肠炎分为炎症期、炎积癥瘕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将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分为"郁火态、湿热态、癌毒态、阴火态"四种状态,辨证分为八种证型: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寒热错杂)等.炎症期以"湿热态""郁火态"为纲,辨证为脾胃虚弱,湿浊下迫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脏连丸为靶方;肝郁脾湿,湿热留滞胃肠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健脾利湿,通降谷道,以柴胡疏肝散为靶方;肝郁脾虚,气滞瘀堵大肠型,治法为疏肝化瘀,健脾化湿,通降肠腑,以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为靶方等.炎积癥瘕期以"癌毒态"为纲,如辨证为脾阳虚夹寒,寒湿阻滞肠道型,治法为温阳健脾,散寒祛浊,以附子理中丸为靶方;脾虚痰阻,水湿痰阻肠腑型,治法为健脾利湿,理气行滞,以二陈汤合参苓白术散为靶方;脾肾阴阳两虚,毒痰湿瘀互结留滞大肠型,治法为平调阴阳,化瘀理气行滞,以乌梅丸或半夏泻心汤合蛰虫丸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气机虚弱加之有形之邪的复合态,如遇蒹加毒痰癌态,可加"半边莲配伍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配伍山慈菇"药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痰瘀毒积态,选用"三棱配伍莪术、胆南星""血竭配伍白附子"药对活血化瘀,化痰散郁.康复期以"阴火态"为纲,如辨证为肾脾阳虚毒滞,阳虚毒滞大肠型,治法为温肾健脾,散寒祛毒,利水消肿,以归脾汤、实脾饮为靶方;脾虚中气下陷,气虚失司大肠型,治法为补中益气,升阳祛毒,以补中益气汤、八珍汤为靶方等.此阶段脏腑功能虚弱,病邪渐除,根据临床症状及靶方加相应靶药,如遇蒹加气虚乏力,选用红参、西洋参等;如蒹加气滞食积选用调理气机之枳壳、陈皮、青皮等,消导开胃之薏苡仁、炒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等.陈老师还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病因靶药、症靶药、标靶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2022年在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以及就诊时的肝肾功能、血脂、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等临床数据,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129例患者中,男性128例(99.22%),女性1例(0.78%);平均年龄为(48.71±11.50)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3.82±3.98)kg·m-2.(2)中医证型分布方面,以湿热蕴结证最常见,共70例(54.26%),其余分别为肝郁脾虚证24例(18.60%)、痰湿内阻证22例(17.05%)、肝肾不足证7例(5.43%)、痰瘀互结证3例(2.33%)、瘀血内结证3例(2.33%).(3)临床特点方面,经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BMI、饮酒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肝脏硬度测量值(LSM)以及反映肝脏脂肪含量的受控衰减参数值(C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较为突出的特征是,仅有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及瘀血内结证等4型患者的BMI超标(>24 kg·m-2),而样本量占比高达54.26%的湿热蕴结证和肝肾不足证患者的BMI均在正常范围(分别为23.03 kg·m-2和21.42 kg·m-2),且此两种证型的BMI与痰湿内阻证(26.44 kg·m-2)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酒精性肝病有超过一半以上患者不会出现超重现象;另外,BMI最高的痰湿内阻证患者在血清TG(2.69 mmol/L)、CAP(292 db/m)等指标中也同样呈现出最高数值,提示痰湿内阻证患者的肥胖及肝脏脂肪浸润程度相对于其他证型严重;而代表肝脏慢性炎症损伤的AST和胆管细胞损伤的GGT,在湿热蕴结证和肝肾不足证中均有显著性升高,且此两型患者的LSM值也是所有证型分组里最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湿热蕴结证是酒精性肝病的主要中医临床证型;酒精性肝病的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和体质量超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呈一致性关系;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异常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辨证时可将中医四诊资料与临床指标相互参照,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医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46例老年T2DM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踝肱指数(AB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微量白蛋白(UMA)、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关系,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T2DM患者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虚痰湿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ABI分布情况、2hPG、HDL-C、UMA、UA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PG、HbA1c、TC、TG、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与年龄呈正相关,湿热内蕴证与年龄呈负相关;湿热内蕴证与性别呈正相关,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与性别呈负相关;脾肾阳虚证与病程呈正相关,脾虚痰湿证、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与病程呈负相关;脾虚痰湿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与BMI呈正相关,气阴两虚证与BMI呈负相关;脾肾阳虚证与ABI呈正相关;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与2hPG呈正相关,脾虚痰湿证与2hPG正负相关;脾虚痰湿证、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与HDL-C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HDL-C呈负相关;脾肾阳虚证与UACR呈正相关,脾虚痰湿证、湿热内蕴证、气阴两虚证与UACR呈负相关.结论 气阴两虚证为老年T2DM的主要证型;老年T2DM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程、BMI、ABI分布情况、2hPG、HDL-C、UACR存在相关性,其中性别、年龄、病程、BMI、2hPG、HDL-C和UACR为影响老年T2DM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主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通元针法联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联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脾虚痰湿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元针法联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催乳激素(PRL)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水平包括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对照组为74.42%(32/4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OMA-IR、FINS、FPG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OMA-IR、FINS、FPG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E2、T、LH、FSH、PRL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E2、T、LH、FSH、PRL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元针法联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痰湿型PCOS,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调节患者机体糖代谢,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刘胜运用"气血水"理论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乳腺囊性增生症属痰瘀互结型乳癖病,即气滞、血瘀、痰湿积聚乳房形成病理产物,根本病因为冲任失调、肝郁脾虚肾亏,主要病机为气不畅、血不利、水不行.治疗时应以调气为本,活血利水为标,气血水同治,活血利水必先要治气,才能打破气血水三方胶着的恶性循环局面,临证常用三子养亲汤.瘀血与痰水异流同源,瘀水交结,聚于乳络久生痰核,故活血则乳络通,治疗应活血与利水并举,水利则痰核散,临证常用桂枝茯苓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的临床研究文献,归纳其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方法: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IR""PCOS-IR"作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的中医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对证候、证素出现的频次和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COS-IR证候较常见的是痰湿证、脾虚痰湿证、肾虚痰湿证、脾肾两虚证、肾虚血瘀证.证素较高的病位是脾、胞宫、肾,病性是痰、湿、气虚、血瘀.结论:PCOS-IR多责于肝、脾、肾三脏,病位在胞宫,病性虚实夹杂,虚多为精亏、气虚、阳虚,邪实多为痰湿、血瘀、气滞.为本病临床规范辨证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随着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致病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相应地,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与中医证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亦引起了中西医学者密切关注.通过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重庆维普、考克兰图书馆(Cochrance Library)、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下属的医学图书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6个数据库尚未发现有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故该文系统梳理了肺癌主要驱动基因突变的中医证型研究,发现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以气阴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最为常见;EML4-ALK融合基因、KRAS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中医证型研究较少且未达成共识;对于突变率小于5%的驱动基因BRAF、ROS1、HER2、RET、NTRK、MET阳性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尚未有研究报道.同时,期望该文能为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提供线索和在精准靶向时代拓展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健脾化痰方通过调控FOXO1/PDK4信号通路干预PCOS-IR大鼠脂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健脾化痰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PCOS-IR)大鼠脂代谢及叉头盒转录因子-1(FOXO1)/丙酮酸脱氢酶激酶 4(PDK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0 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10只和造模组 30 只.采用高脂饮食(8 周)联合来曲唑(第 4~8 周加入)建立PCOS-IR大鼠模型.完成造模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健脾化痰方组、二甲双胍组,药物干预 4 周.观察各组一般情况,测定中医证候评分,计算体重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液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血脂四项;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性激素如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激素(E2)、胰岛素(FIN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卵巢FOXO1、PDK4 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出现脾虚痰湿症状,体重明显增加,血清LH、T、LH/FSH升高,E2、FSH降低,卵巢多囊性改变明显,糖脂代谢调控失常(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化痰方组与二甲双胍组大鼠体重增速放缓,卵泡发育情况见好,血清LH、T、LH/FSH、FBG、FINS、HOMA-IR、TC、TG、LDL-C降低,E2、FSH升高,卵巢FOXO1、PDK4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可升高血清HDL-C含量,但是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痰方能有效调节性激素分泌,改善PCOS-IR大鼠卵巢生殖功能,调节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FOXO1/PDK4 通路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