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市实行门急诊费用就医后一次合并支付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院就诊反复多次排队付费,是"看病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难题,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和感受度,我们以群众看病的关键小事、烦事为改革的突破点,在原有智慧医疗的基础上,率先探索实施门急诊费用就医后一次合并支付(简称"医后付")项目,在湖州市各级公立医院门急诊看病过程中全程记账,无需付费可直接进行检查、化验、取药、治疗,全部诊疗完成后通过手机或自助机一次支付,将既往的门急诊多次付费改为一次付费甚至院内零次付费,获得群众认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能化门诊诊前病史采集系统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是推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动力。为提高临床应用业务系统智能化水平、改善门诊患者就医体验,北京协和医院于2020年2月研发智能化门诊诊前病史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能力层、应用服务层、能力资源层和接口层等软件技术架构及硬件部署与安全体系架构设计,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利用移动终端,实现患者自助提交诊前病史信息,并生成结构化病史资料供接诊医生调用。截至2021年11月,诊前病史采集系统已覆盖医院80%的科室,总计服务168万人次,患者填写率达60%,患者病史采集时长和医生门诊电子病历书写时长不断缩短,极大提高了门诊医疗服务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智慧门诊背景下助老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智慧门诊背景下,帮助老年人实现智慧就医,提升其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某院探索构建"橙"心助老服务模式,并于2020年11月开始在门诊实施。该模式贯穿于老年患者就诊的全流程,通过对门诊自助设备进行适老化改造,成立老年人一站式诊疗中心优化就诊流程、设置老年人智慧门诊服务驿站,帮助其即时完成或逐步学习使用在手机和自助机上的相关操作,设立"橙"心助老学校,就疾病相关知识、信息化设备如何使用、就医流程等进行科普宣教,有效改善了老年患者的就诊体验,老年患者的候诊时间由实施前的(22.56±5.25)min缩短至实施后的(13.66±3.65)min,就诊整体满意度得分由3.63分提升至4.32分,满意率由78.00%提升至93.00%。可为改善智慧医疗背景下老年患者就医体验提供一定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缩短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的精细化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解决门诊患者等候时间长、一患一诊室难落实、检查预约方式落后以及指示导引不完善的问题,某三级医院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包括合理划分患者等候队列,建立患者二次回诊系统,完善医患双向管理的门诊秩序,建立检查项目一键预约系统,构建医院智能导航系统,实施诊间支付和门诊自助发药。结果显示,门诊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 P<0.001),患者对候诊时间、院内指引和预约挂号3个维度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P<0.05)。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门诊服务效率,切实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助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在民生问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受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而且普遍存在就诊环节复杂、看病等待时间长等问题。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服务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加入信息化的元素,比如门诊自助服务设备、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5G技术,可方便患者就医,优化就诊流程,加快现有医疗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升级,极大地促进了医院服务能力和整体水平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互联网医疗促进诊疗模式变革的实践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介绍某院诊疗模式的变革与实践,分析产出结果,提出互联网医疗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方法:医院于2019年7月首次推出"在线问诊"服务,并不断加快互联网医院功能建设,将传统的线下诊疗模式逐步转变为集在线问诊、线上开单、自助缴费、药品邮寄、检查预约、自助入院和慢性病随访为一体的全周期诊疗新模式。对2020年1—6月医院线上门诊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1月1日至6月21日,医院互联网医院共接诊31.8万人次。其中,线上门诊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慢性病患者居多,线下门诊以首诊、急性等需进一步处置的病种较多;线上门诊费用中,药品费用占比最高(80.52%),挂号费用占比最低(4.04%)。结论:就医方式的变革将倒逼公立医院不断改革,但目前互联网医院发展政策环境亟需配套到位。未来应进一步明确互联网医院功能定位,促进线上线下快速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助干预模式在成年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自助干预模式在成年抑郁症患者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分析自助干预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应用效果,以期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范围综述的方法学框架,检索建库至2021年4月20日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12个中英文数据库,对获得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纳入45篇文献,其中来自中国的文献仅5篇;纳入的研究主要基于互联网平台,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阅读疗法、接受与承诺疗法和问题解决疗法等策略进行干预;干预时长3周至4个月,参与者平均每3~7 d完成1个干预模块或阅读指定数量的章节,每1~2周接受1次干预引导者的定期引导和监督,与引导者的总接触时间为80~160 min;基于互联网的各类自助干预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结论:自助干预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已呈现良好效果,但我国本土干预研究缺乏,干预引导者的引导次数、引导时长尚无明确标准。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大趋势下,应积极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抑郁症自助干预模式,形成系统、规范的干预策略,以解决抑郁症人群在时间、地域、资源和成本上存在的诸多障碍,最终达到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帮助其恢复社会功能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院自助终端设备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及防御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降低医院自助终端设备的网络安全风险,增强医院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和医疗数据安全.方法 以河南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为例,梳理自助终端设备类型和功能,分析其网络安全风险,参照通用漏洞评分标准(CVSS3.0)进行量化评估,将其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暂无风险4类,从人员、技术、物理3个层面进行安全整改和加固,消除院内自助终端设备的中、高风险.结果 完成了一院四区内948台自助终端设备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安全整改和加固,中、高风险自助终端设备数量由692台降为0台,对整改前后存在安全风险的自助终端设备数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自助终端设备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整改加固,有利于提升医院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UDI在妇幼专科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是医疗器械产品的电子身份证,有助于医疗器械耗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医用耗材的申请、采购、配送和使用是医院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医用耗材实施UDI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准确识别和智能管理,可提升医疗机构的综合管理能力.本研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要求,以某三甲妇幼专科医院实施UDI管理医用耗材的智能建设实践为基础,结合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要求,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资源,辅以智能化管理设施、设备,实现院内医用耗材编码与UDI编码、医保编码的关联,实现医用耗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补充完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监管要素.本研究认为,我院医用耗材实施UDI管理,虽然存在UDI数据库产品不完整、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与UDI数据库难以对接、"三医联动"信息化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但UDI是实现所有医用耗材的精细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基础,能保证医用耗材的安全性、有效性,优化财务管理和患者自助查询,实现了医用耗材的财务精准结算、财务管理可溯源、患者及家属知情的良性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管理能力和社会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信创的医院自助服务系统建设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在信创政策背景和技术要求下建设医院自助服务系统,在技术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便民自助服务.方法:梳理自助服务系统构成要素,按信创标准进行选型,对自助服务系统中前端主机、周边外设等硬件进行适配,前端软件基于信创操作系统进行原生开发,后端服务器、数据库进行适配和迁移,实现自助服务系统所有环节的国产化替代.结果:信创自助服务系统上线后,总体运行平稳,既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自助服务业务,又提高了自主可控性,保障了数据安全.结论:信创大环境下,医院自助服务系统相关产业链与技术体系已较为成熟,能够在全国产化技术架构下提供稳定的功能服务,可作为信创适配的切入点之一.同时,医院与政府、产业需要共同努力、积极作为,支持推动信创生态发展,提高医疗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